1、1关于肾小球过滤作用尿生成的第一步是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的血浆成分向肾小囊腔滤过,形成原尿。其滤过膜或滤过屏障包括三层: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基膜、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肾小球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是有孔型,其孔径约为 80nm,大多数孔无隔膜。肾小囊脏层相邻的足细胞突起之间有裂孔,其孔径约为 25nm。基膜为毛细血管内皮和足细胞之间所共有的基底膜。厚约 240360nm。主要由水合凝胶构成,其中含有致密的微细纤维网。因纤维网的孔隙极细小,在滤过中基膜起决定性作用。血液从毛细血管滤过到肾小囊腔必须经上述的三层结构,即有孔的内皮、基膜和足细胞间的裂孔。显然滤过作用需肾小球、肾小囊共同完成,单靠肾小球是不可能
2、的。浅谈交叉配血实验的必要性在临床上,考虑到人类血型系统种类较多,A B O 血型系统中还有一些少见的亚型,或由于技术的差错而查错病人和献血者的血型,导致输血后产生凝集反应,给病人造成生命危险。为了避免配血不合,在输血前常规地一定要进行交叉配血实验,即将病人的血清和献血者的红细胞混悬液混合,检查有无凝集反应,这叫交叉配血实验的主侧;同时将献血者的血清和病人的红细胞混悬液混合,检查有无凝集反应,这叫交叉配血实验的次侧。只有主测和次侧均无凝集反应,称为“配血相合”,才可进行输血。若主侧凝集,称为“配血不合”或“配血禁忌”,绝不可进行输血,例 AB 型给 O 型输血。若仅次侧凝集,应慎重考虑。不过,
3、若用 O 型血进行异型输血时,次侧肖定会有凝集,若凝集素效价低于1/32,即将 O 型血的血清稀释 32 倍时不再凝集病人的红细胞,则可进行 400 毫升以内的缓慢输血。因一方面输入量不大而且缓慢,输入的抗 A 和抗 B 凝集素可被病人血浆所稀释,浓度下降。另一方面,由于病人的红细胞不断衰老破裂,以致血浆中也有一些游离的 A 或B 凝集原,可和输入的抗 A、抗 B 凝集素结合而将它们消耗,不致发生凝集反应,发生危险。在 ABO 血型系统中的同型血,在另一种血型系统中也可能是异型血。例如,一个是 B型 Rh 阳性,另一个是 B 型 Rh 阴性,若前者是献血者,后者是病人,第一次输血前作交叉配血实验一定是“配血相合”。这是由于病人血清中没有天然的 Rh 凝集素,所以不致引起危险,但输入的红细胞的 Rh 凝集原能诱发 Rh 阴性病人体内逐渐产生了 Rh 凝集素。若以后再输入 Rh 阳性血液,输入的红细胞就会被病人血清中的 Rh 凝集素所凝集,引起严重后果。若输血前先作交叉配血实验,则主侧一定会发生凝聚反应,“配血不合”不能输血。由此可见。即使在 ABO 血型系统中同血型间相互输血,也必需先作交叉配血实验,另外,如果受血者需要几个献血者的血液时,除每一个献血者的血液与受血者的血液要进行交叉配血外,还需要将几个献血者的血液之间进行交叉配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