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童稚记趣教学实录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回忆作者童年生活的散文。课文围绕“趣”这一中心,生动地描述了作者童年时代的几件典型事例,真切地再现了作者童年生活的片段,表现了儿童热爱生活,富于想象,喜欢探索自然奥秘的心理和情趣。 本文从儿童的眼光和心理出发,联想丰富,想象奇特,语言简洁质朴,生动传神。 设计理念 背景: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处在一种尴尬的境地。教学中讲多读少,教师采用“填鸭式” 、 “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逐词翻译,逐句分析。结果教师俨然成了“教书匠” ,而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在学习中的过程体验、能力培养和情感熏陶却被严重的忽视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树立“教是为了学” 、 “学生是学习
2、和发展的主体” 、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大语文观”的教学理念。因此,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的设计,必须依据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而这一切又必须首先顾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总体构想:创新一种文言文教学的“说读课” 教学目标 1、落实文言字词 2、三读:读准、读顺、读美 3、三说:说译文、说评析文、说描述文 4、体验童真童趣,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和大胆想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三读:读准、读顺、读美 2、三说:说译文、说评析文、说描述文 教学难点 解决学生对新教法的适应,学生在读说过程中的全面参与,积极体验的问题。即是否敢读、敢
3、说;能否正确的读,正确的说。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 学生: 1、理解注释,理解课文,熟读课文 22、就课文内容,每人用“说明了” ,或“写出了” ,或 “表现了”的句式准备说一句话。 教学过程 (一)教学铺垫: 1、导入:(多媒体出示两虫相斗草间,一蟾蜍在旁虎视眈眈。蟾蜍突然伸出长舌,二虫尽为所吞。 ) 师:同学们,看到这个动画,你能想到什么? 生 1:这只蟾蜍好厉害,一下子吃了两个虫子。我想到了两个成语:一石双鸟,一箭双雕。 生 2:我想到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话。 生 3:不对,这应该叫做“两虫相斗,蟾蜍在后” 。 (众笑) 生 4:还有,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生 5:
4、老师,这是童稚记趣课文中的一个情景吧? 师:同学们,你们想的很好,说的也很好。这个动画的确是童稚记趣课文里面的一个情景。同学们,正如歌中所唱,充溢着幻想和好奇的童年生活真的如阳光般灿烂。那时的一切都是那么轻松愉快,忆起来时总是醇香醉人。像“过家家” “斗蛐蛐 ”这样的乐事,也许你至今还记忆犹新。清代文学家沈复也有过快乐的童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童稚记趣 ,去感受作者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童真童趣。 (板书课题) 2、抢答 师:老师相信同学们课前一定做了认真的预习,下面我们进行抢答比赛。按行分组,看哪组最优秀。 抢答题目:作者,出处,注音:童稚、藐小、项为之强、鹤唳云端、怡然自得、土砾、丘壑。 生:
5、(抢答略) (二)一读读准;一说说译文 1、师范读 2、师: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齐读后,师正音) 3、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注释,掌握重点字词的意思。 (逐段进行) (学生默读,教师巡视) 4、师:同学们还有哪些字词的意思弄不懂,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把它“消灭掉” 。( 逐3段进行) 生 1:第一段:余、故 生 2:第二段:心之所向、徐喷以烟 生 3:第三段:神游、怡然自得 生 4: 第四段:盖 (师生共同解决。 ) 4、教师补充特殊句式:以为,使(之)与台齐,群鹤舞(于)空,为所 5、教师读课文,每读一段,学生说一遍译文。教师相机纠误。 (三)二读读顺;二说说评析文 1、 (
6、多媒体出示去掉标点的课文内容) 师:为了检验同学们的朗读能力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下面我们进行无标点朗读比赛。要求同学们把握节奏,做到断句准确,同时不掉字,不多字,不哽字。 2、按行分四组,每组读一段其他各组学生评析 (朗读和评析略) 3、师:下面请同学们用“写出了” ,或 “表现了” “说明了”的句式,结合课文内容说一句话(按自然段的顺序) 第一段 生 1:“余忆童稚时, ”说明了本文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 生 2:“能张目对日必细察其纹理”写出了作者的视力非常好。 师:仅仅是说视力好吗? 生 3:“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是说视力好;“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写出了作者平时观察的仔细。 师
7、:对。正是因为作者视力极佳,而又留心生活,悉心观察,所以才会发现许多有趣的事。用文中的话说就是 生(齐答):故时有物外之趣 第二段 生 1:老师, “夏蚊成雷”一句说的不真实。文字鸣叫的声音是很小的,怎么能说成雷呢?师:好像真的不真实耶!哪位同学能告诉他? 生 2:这是夸张的修辞手法。 4师:很好。那么是把什么进行了怎样的夸张? 生 3:把蚊子鸣叫的声音进行了夸大。 师:这一句用句式结构可以怎样说? 生 3:“夏蚊成雷”写出了蚊子的鸣叫声音之大,还有蚊子很多。 师:还运用了什么修辞? 生 4:还有比喻,把蚊子的鸣叫声比成了雷声。 生 5:“私拟作群鹤舞空”写出了蚊子飞行的情状。 生 6:“昂首
8、观之,项为之强” 表现了“我”观察时间的长久。 师: “ 果然鹤也” “果如鹤唳云端”两个“果” 说明了什么? 生 7:说明了作者看得很逼真,就像真的一样。 师: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本来不存在的东西,却像真的一样? (生讨论交流尝试回答后教师总结) 师:作者所以能达到观蚊如鹤如此高妙的境地,关键在于“心之所向” ,在于作者善于想像与联想。这里作者不是单凭视觉去接触画面,而是心有所向,凭借主观想像去感受画面。当然这种主观想像是合理的,因为蚊与鹤有形似声似之处。正由于这种想像是合乎情理的,所以作者能够时入一种观察自如的神奇、美妙的境界。 第三段 生 1:“以丛草为林凹者为壑”还是作者的联想。说明了
9、作者联想丰富,想象奇特。 第四段 生 1:“庞然大物”写出了蛤蟆的体态。 生 2:“拔山倒树”写出了蛤蟆的气势和力量 生 3:“鞭蛤蟆,驱之别院”说明“我”非常的顽皮。 师:还有没有别的原因?比如,一条蛇正在吸食这只蛤蟆, “我”会怎么办? 生 4:可能会鞭逐蛇 。 师:这说明什么? 生 5:说明作者同情弱者,惩强除恶。 (四)三读读美;三说说描叙文 51、 (教师再给出一种朗读的方法:表现情景法) 师:童稚记趣一文中,有很多引人入胜的童趣。请同学们在头脑中再现情景,然后有感情的,运用语言的轻重缓急表现出来。如 要读出“拍手称快” “怡然自得”的快意和“驱之别院”的满足。 2、 学生进行读法实
10、践,其他学生评价。 3、( 教师提出说描叙文的要求) 师:同学们,假如你就是作者本人,请你进入作者的情景,用标准的普通话把文中的趣事讲给大家听。相信你们讲的一定比沈复写的还要精彩。为了超越沈复,你们可以对课文添枝加叶。 (多媒体出示:设置环境;添加动静;加上声色;表现心理等) 生:(略) (五)整体感知 1、师;全文围绕什么来写?共写了几件事?作者为什么能写出这样妙趣横生的文章?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板书:围绕“趣”来写,写了观蚊成鹤、神游山林、鞭逐蛤蟆三件趣事;写出这样妙趣横生的文章得益于作者的悉心观察,和奇特的想象) (六)迁移拓展 师:观察会给你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了这双眼睛你便不
11、会错过生活中的所有精彩;想象是心灵自由翱翔的翅膀,乘着这双翅膀你才会探寻到更为广阔的奇妙世界。 同学们,在你们的童年生活中,也一定有许多奇闻趣事,请讲出来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生 1:我小的时候,曾用小砖头搭了一个小房子,捉几只虫子放进去,把小房子当它们的家。 生 2:小时候,我和哥哥一起斗蛐蛐,我和哥哥当元帅,让蛐蛐作各自的将军比武,结果我大获全胜。 生 3:当时正在热播电视剧三国演义 ,我看见蜘蛛结网,就想到诸葛亮的八阵图。 生 4:夏天,捉知了,把知了想象成歌唱家。 生 5:用一块砖当卡车,运输物品 生 6:把蚂蚁当怪兽,用水冲走,越来越多,就用火烧 师:用火烧蚂蚁 。蚂蚁究竟是益虫还是害
12、虫?如果是害虫,你就作了一件有益的事,如果是益虫,那恐怕就不太好了吧。这个问题同学们课下自己去探究。 师:同学们,你们的头脑中有形形色色的奇闻轶事,你们说的真好!那么就请你们在课下把这些故事用笔表达出来好吗?相信你们也能够写的很漂亮,一定能超越古人,青出于蓝。 6(七)作业布置 1、将自己的童年趣事写出来,教师课下集结成册,供同学交流。 2、选取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八)板书设计 童稚记趣 沈复 观察 观蚊成鹤 趣 神游山林 想象 鞭逐蛤蟆 教学反思: 1、文言文教学的说读课模式是一种创新。三读、三说体现教学过程的循序性,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同时,把语文教学的关注点放在学生的能力培养和长足发展上。 2、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评价品质和评价能力的养成,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用竞赛的方法突破教学难点。 3、说读课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学生显现出了一些不适应。尤其是对所谓的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理想。这一点有待进一步的反思和改进。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