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三个太阳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初步了解通讯的一些基本常识,学习本文是如何通过精心选材、巧妙组材来展示人物精神品质的。2、理解文章内容,能够体会文章语言准确、凝练、富有表现力的特点。3、学习文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多种表达方式表现人物与主旨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在对南极的探讨中,揭开南极的神秘面纱;先在总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解决课文重点,然后通过对女画家行为、心理、精神的感受,领悟文章主旨,语言、表达方式以及修辞手法的教学贯穿其中。(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女画家和南极人身上感受到民族的胆识与气概,领悟崇高的南极精神,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二、教学设想重点:1、文章是如何围绕“南
2、极精神“进行选材和构思的。2、熟悉课文内容,尽己所能提有价值的问题,做一个合格的小记者。难点:“南极精神“的真正内涵和体现方式教学突破:要表现一种精神,作者对环境的描写一定非常重视,因为环境越险恶,就越能表现人的品质,所以本文的教学切入点就在于尽可能渲染南极的恶劣条件。教学时,可以播放有关南极的电视资料片,通过形象的画面让学生对南极有更清晰的了解。本文教学的关键点在于运用精读文本的方法分析科考队员在南极的表现,从而感悟南极精神,领会“三个太阳“的含义。三、课时安排两课时2四、教学设计(一)明确目标(二)教学流程第一课时1、情趣导入1984 年 11 月 20 日,我国首次派出科学考察队从上海出
3、发,赴南极考察,船队包括“向阳红 10 号”和海军打捞救生船“1121 号” 。队员包括中国南极考察队和南大洋考察队近百名各个专业的科学家、工程师和专业技术人员及负责运输和通讯的海军官兵 387 人,以及随队采访的新闻记者、摄影师等,共有 591 人。经过 30 天的艰苦航行,行程 11171 海里(2066869 千米),于 12 月 26 日凌晨 5 时,胜利抵达南极洲,并用 26 天,于 1985 年 2 月20 日在南极建立了中国南极长城站,占地面积约 2.5 公里。从此在南极这块神秘的土地上,终于有了中国人的立足点。长城站座落在南设得兰群岛乔治王岛,该岛是南设得兰群岛中最大的一个岛屿
4、,在此岛上,除我国的长城岛外,还有其他国家设立的 7 个考察站。与中国相邻的有:智利的费雷站,俄罗斯的别林斯高晋站,乌拉圭的阿蒂加斯站和韩国的世宗王站。其中最早去南极探险的国家有:英、俄、美和法国。1985 年 l1 月 20 日到 1986 年 3 月 29 日,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组织实施了中国第二次南极考察。第二次考察队共 42 人,其中包括智利科学家 2 人、香港摄影师 1 人(李乐诗)和香港文汇报记者 1 人(阮纪宏)。队长高钦泉。第二次考察队是乘飞机经美国、智利抵达长城站的。1986 年 12 月,我国派出第三次南极考察队,共 90 人,另加“极地”号考察船(38 人),总指挥钱志宏
5、,副指挥郭琨、马荣典,考察队长由郭琨兼任。令人瞩目的是在考察队中有一位女画家。去南极考察本来就有些神秘,女画家赴南极,神秘中又添了几分传奇的色彩,她还在长城站的墙壁上留下了一幅画,画上有三个太阳:一个是中黄色的,一个是淡绿色的,一个是橘红色的。一个敢于永闯南极的女性,一定是一位不平凡的女性,这三个不同色彩的太阳也一定是不寻常的太阳吧,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这位女画家的南极之行,去了解一下这三个太阳的诞生吧。(课题、作者、体裁)这节课我们主要是(亮标):2、课前热身3对话 1:这是一篇 人物通讯,也是一篇文艺通讯。是一篇以表现一位向往南极的女画家和我国南极考察队员的生活为内容,以歌颂“南极精
6、神”为主题的通讯。(了解)作者黄传会, 人民日报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海军政治部创作副主任,一级作家,原籍浙江省苍南县,1949 年 9 月出生。著有长篇报告文学中国一个县 首例农民告县长始末 ;小说集婚约 本岛无故事 ;电影天涯并不遥远 ;电视剧两个姑娘一个兵 。曾获“庄重文文学奖” “当代文学奖” “中国报告文学奖” “五个一工程奖” 。当年随同南极考察船到南极考察。那么大家记得在本学期第一单元,我们学过一篇人物通迅,是哪一课?展示华夏文化魅力 ,还记得什么是通讯呢?明确: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
7、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特点:严格的真实性、报道的客观性、较强的时间性、描写的形象性分类:按内容分: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按形式分:记事通讯、访问记(专访、人物专访)、小故事、集纳、巡礼、纪实、见闻、特写、速写、侧记、散记、采记杞记。最常见的是: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所谓人物通讯,就是以报道各条战线上的先进人物为主的通讯。它着重揭示先进人物的精神境界,通过写人物的先进事迹,反映出人物的先进思想,使之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同时,也报道转迹中的人物和某些有争议的人物。对话 2:由题目引发思考,了解南极:三个太阳 ,一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有什么疑问或联想呢?那么你知道
8、文章这个标题取材于哪儿吗?(直接取自女画家为中国南极长城站所画壁画的内容)读了课文之后,你能想象并描述一下女画家的那幅画吗?(画上可能有茫茫的雪原,晶莹剔透的千年冰川,可能有可爱而笨拙的企鹅、海豹以及轻捷的雪燕,可能有人类的留下的痕迹等,但最显著的是有三个颜色各异的太阳。 )这是一幅献给南极的壁画。南极,那是一个非常遥远而神秘的世界,谁能揭开它神秘的面纱,为我们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南极的情况呢?(学生自由回答)了解:地球自转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做“极地” ,在南半球叫“南极” ,南纬6634的纬线叫“南极圈” 。南极大陆是世界上最孤立(周围被一片茫茫的海洋所包围,4距离最近的南美洲 950
9、 千米)、最寒冷(最温暖的沿海地区平均温度-17C-20C 左右,最寒冷的内陆地区平均温度-30C-55C 左右)、风最大、最高、最干燥、河流最少的大陆。还是世界上最荒凉、冰最厚、最干净、最纯洁的大陆。衣:北极居民用海豹皮或驯鹿皮制作衣服;现代化南极服装有皮毛防护帽、尼龙绝热风雪大衣和裤子,蜂窝织纹保暖内衣和长统靴。总之要宽松,不能笨重,外不透风,内不逸气。食:海豹、海象的肉,现在交通便利,食品丰富。罐头食品居多,新鲜蔬菜只在人员轮换之初从本国带来。饮水困难,法国使用海水淡化装置,每天可制造 2.8 立方米饮用水。美国则在麦克默多站设置了一座海水蒸馏厂。住:必须能经受低温、强风和雪暴的袭击。还
10、要防患火灾。目前多半采用预置构件或活动折叠的房子。人类未来理想的南极世界应是大型玻璃罩下的城市。罩外建立原子反应炉,为罩内城市调节温度,提供动力。城市中心矗立一座高塔,悬点一盏巨大的原子“长明灯” ,作为极地长夜照明的人造“小太阳” 。行:探险家们习惯于借助爱斯基摩狗的力量。这类狗长期生活 在高纬度地带,既耐寒,又耐劳,在冰天雪地之中能拉雪橇、辨方向,活泼聪颖,能饮冰吞雪以解渴,咀嚼海豹肉充饥。而今都是靠直升机或摩托雪橇。3、合作探究(1)整体感知对话 1:看来同学们的南极知识还是挺丰富的,但你们这些知识的得来离不开一群人努力,知道这群人是谁吗?他们就是冒着生命危险去南极大陆考察的科学家们,他
11、们被称为“南极人“,他们的精神被称为“南极精神“。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这样的一群人。如果让你写一篇表现南极人,歌颂南极精神的文章,你会写些什么呢?(学生各抒己见)下面请同学朗读课文,看看文章选取了一个怎样的角度来展现他们的精神呢?(学生阅读课文)明确:通过一个女画家在南极的所见,所思,所感来表现的,选材独特。这个女画家叫陈雅丹,是我所在创作室一位画家的妻子。她的父亲是位地球物理学家,父女两代知识分子执着追求、献身事业。教参 P325(女画家是不是作者?)字词正音:晕船 yn 亘古 gn 钦佩 qn 船舷 xin 步履 l 蹒跚 pn shn 真挚zh踮脚 din 呕心沥血 l 胡子拉碴 ch
12、混沌 hn dn 暴虐 n 吞噬 sh铠甲 ki 抿住 mn 燥热 zo 伫立 zh 剔透 t 翩跹 pin xin 蓦地5m玛瑙 no 蘸 zhn 紧蹙 c 躁动 zo 真谛 d 粗犷 kung 俯瞰 kn解释词语:亘古 步履 呕心沥血 凌厉 吞噬 伫立 翩跹 蹙 审视 粗犷 俯瞰筹资:筹集资金。 钦佩:敬重佩服。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外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周折:事情进程曲折, 不顺利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真挚:真诚恳切。寡言:很少说话,不爱说话。 寡,少。 混沌:形容模糊一团的景象暴虐:凶恶残酷。 剔透:通彻透明。木然:形容一时痴呆不知所措的样子。 莽莽:辽阔,无边无际。
13、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心地:内心。写生:对着实物或风景绘画。 爽快:直爽,直截了当。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九死一生:经历极大危险而幸存素材:文学、艺术的原始材料,就是未经总括和提炼的实际生活现象。对话 2:可明显文章与展示一文一样,也是以小标题形式把女画家的南极之行分为了四个部分,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吗?(给学生几分钟时间思考交流)明确:1、女画家向往并争取去南极工作的经过以及愿望实现以后投放漂流瓶的激动心情;2、女画家在南极的紧张工作和生活,写她对南极,对风暴以及对南极人的观察与感受;3、女画家在长城站过生日以及她站在在长城站后山上的所见所思所感;
14、4、女画家为长城站精心制作了一幅壁画,画中的三个太阳给考察队员们留下了艺术想象的宽广天地。对话 3:根据我们归纳的这四部分内容,你觉得这四个部分能颠倒吗?明确:不能,按照时间顺序展开的。小结:由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通过一个女画家在南极体验生活的全过程,来展现南极风光与南极人,选材比较新颖,在叙述整个过程时,又按时间顺序,有条不紊6的进行报道,思路清晰,让人仿佛跟随着女画家一起进行了一趟南极之旅。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对话 1:文章选取了一个怎样的角度来展现南极人的精神?明确通过一个女画家在南极的所见,所思,所感来表现的,选材独特。对话 2:文章四个小标题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的?时间这节
15、课我们主要是(亮标):2、课前热身3、合作探究(1)整体感知(2)四边互动(师生互动)对话 1:写人离不开写事,下面请大家认真阅读文本,看看文中写了哪些典型的事件,并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事件的主要内容。(提示:第四部分三件,其余均两件)明确:1、极力争取去南极;2、途中投放漂流瓶;3、踏上南极与大家一起修码头;4、暴风雪中卸货物;5、长城站里过生日;6、长城站后山感怀;7、油罐山上画长城站全貌;8、凝神精思画壁画;9、考察队员论壁画。对话 2:想一想,作者为什么选取这些事件?这些材料的组合有怎样的特点?明确:这些事件可以表现我国南极考察队员为祖国、为事业艰苦卓绝奋斗的精神,赞颂我国科学工作者的民族
16、气概和非凡的胆略。特点:文章以女画家赴南极体验生活的全过程为线索,通过女画家的切身感受将南极战斗生活中的一幕幕特写镜头组合有序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从而表现中国科学工作者的献身精神和民族气概。对话 3:既然文章是以女画家的切身感受为线索的,那么请大家先来找一找,女画家到达南极的所见所闻。1、女画家的所见所闻(1)南极风光(画出描写南极景色的语句,反复朗读,品位句子的优美)串讲:1、茫茫雪原组成一个纯洁、宁静的世界;万年冰山仿佛凝固着这亘古不变的天地;成群结队的企鹅步履蹒跚地朝你走来,用真挚的眼神望着你;而调皮的雪燕,从空中俯冲7而下,在你的帽子上轻轻一啄,又飞走运用排比、拟人等修辞表现南极的美丽,
17、 “呵,这就是南极”表现女画家看到南极的惊喜,在此景中倾注了她对南极强烈热爱之情,把南极写得十分可爱,同时也着意地表现南极对人类的亲近和欢迎。这是她刚踏上南极乔治岛时所见到的,交代了具体日期详细到“上午 9 时正”是通讯的要求,也表明它的意义非同寻常。2、海上巨浪翻滚,空中雪粒横飞,整个乔治岛混沌一片。他们抬着器材、建筑材料,穿梭似的飞跑着暴虐的狂风像是一头妖怪,咬牙切齿,要把长城站、乔治岛撕碎、吞噬。而外衣却冻得像坚硬的铠甲。拟物、比喻、夸张等修辞写出了南极的另一种风光:肆虐的暴风雪,具体地反映了南极人生活的另一个侧面,说明南极恶劣的自然环境,从另一个方面写出南极精神的内涵:艰苦卓绝、不怕牺
18、牲的团队精神。作用:为表现人物品质作铺垫。3、任凭冷硬的风吹拂着头发,她像雕塑一般伫立在山顶。四周一层层雪浪好似大海奔腾不停的波涛,一座座山丘犹如晶莹剔透的龙宫宝殿,一条条雪墙像是翩跹起舞的银龙。再远处便是紫雾飘绕的海了。她两眼一眨不眨,久久地凝望着这万古不变的永恒排比、比喻修辞先写层层雪浪似大海波涛,由于风吹雪飞,所以产生“奔腾不停“的感觉;再写座座山丘如龙宫宝殿,由于冰山闪亮透明,所以产生“晶莹剔透“的视觉效果;继写条条雪墙如银龙,由于冷硬的风的猛刮劲蚀,所以造成“翩跹起舞“的印象。这一幅幅南极冰山雪海的瑰奇壮观图,同雕塑般仁立的女画家融为一体,构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绝妙景致。也表现了女
19、画家观察、体验生活时的专注与南极雄伟景象对她的熏染。这三处都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2)南极人一群我国南极科考队员。具体有:考察队队长,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作风凌厉,沉默寡言但内心似火。测绘工程师,聪明有智慧,不怕苦不怕累。地球物理研究生,以苦为乐。开驳船又兼长城站邮局“局长“,既以事业为重,又有骨肉亲情。女画家。主要写了女画家。执着,不忘使命,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这几个“他“,笔墨概括,但语言富有表现力,寥寥几笔,写现了他们的特点和共有的热爱南极、献身南极事业的崇高精神。这些描写是对南极精神的一个形象的注解,女画家正8是在他们身上读出了南极精神的内涵。如何理解“我们这里虽然只有一名画家,但我们
20、大家都应该是画家,每人添一笔,把长城站画得更美丽!”“画家”是对南极长城站工作者们的最形象的称呼,是他们在南极这张洁白的画纸上描绘着中华民族美好的愿望和最美好的未来。文章为什么不更具体地写这些人物呢?因为本文是写女画家的南极之行,是从一个侧面表现南极精神的;南极的每个人身上,都有着许多动人的故事,要具体地写他们,不是这一篇文章所能完成的。老一辈的科学家:(回忆父亲)这一部分能不能去掉?不能,这一段用拟人的手法让南极的山、海回答女画家的发问,突出了老一代科学 家的献身精神,表现了对老一代科学家的赞颂,预示着人类完全可以和南极和谐相处,为南极带来更好的明天,也为人类带来更美好的未来。安排巧妙,丰富
21、了南极精神的内涵,告诉读者,我国一代代的科学家都做着美丽的南极梦,也使女画家的行为更加合理可信。2 女画家的所思所感(找出句子,体会心情,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分析)(1)前往乔治岛第一部分(13)段,第一层:写女画家乘坐我国“极地号”科学考察船、遇到八级风浪时的激动不安。“神了!她不晕船,像老水手一样,一点都不晕,还常常跑到前甲板,看那惊心动魄的巨浪。 ”这一段对八级风浪(描写时运用比喻)的环境描写,是为了烘托女画家内心的激动和不平静。两次强调她不晕船,还说她“像个老水手一样” ,这说明“她”以前是会晕船的,可是由于此时“她”想到自己正在通往南极的途中,正在通往实现梦想的道路上,所以现在“一点都
22、不晕” ,还能“常常跑到前甲板,看那惊心动魄的巨浪” ,真可谓“神了” ,意在对女画家“反常”表现的描写,表现女画家内心的激动和不平静。对女画家内心之中连问自己是事真的在去南极的心理描写,表现她去南极的愿望实现以后内心的不平静,自然引出下文对争取去南极的回忆。(2)踏上乔治岛(刚踏上-共同生活战斗)当她终于踏上乔治岛,看到南极的美景时是什么感觉?9第二部分第 3 节“迟迟不敢迈步”是不敢相信自己真的到了南极。 “踮着脚尖” “轻轻地走”可以体会出她梦想成真以后,生怕惊醒了好“梦”的小心,由此产生“每一脚踩下去,脚都在微微发颤”的感受,突出了女画家的激动之情和南极带给她的神秘感。这一部分前三节是
23、第一层写她踏上午治岛的时间、所见和所感。(3)女画家风暴过后的内心感受第二部分 19、20 段,19 段先写她的极度疲惫,再用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提升她的感受:“头顶上挂着”的那颗星星就像她自己,她想着那颗星星,那颗星星“也在望着她” 。(你觉得那颗星像她吗?)像。那颗星在风暴过后升起,隐喻着她战胜困难硬是闯进了南极这块远离祖国的本该属于男子汉的领地。(4)在长城站(过生日-在后山上)这其实就是文章的第三部分,写女画家在长城站过生日以及她在长城站后山上的所见所思所感。这是故事的又一个进程,为全文推向高潮蓄势。分两层。(16)节是为女画家举行生日宴会。同事们的热情和祝颂语使她激动万分。也从一个侧面
24、表现了南极人的精神品格。她饭后前往后山,让翻腾的心潮平静些,从而引出下文(710)第二层:写她在长城站后山顶上观察所见和下山时发现地球物理所的小观测所时的感受。这一层也可分三层:7 段特别是第二、三句,暗示她成长的轨迹。1942 年,她出生于广西桂林,父亲为她取名“雅丹” ,这在维吾尔语里是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的名称,这种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罗布泊地区,这个名字就是父亲希望她像罗布泊的“雅丹”地貌一样,能经得起各种恶劣环境的考验,能为事业而献身。当然,她没有让父亲失望,两岁坐着背篓随全家开始了逃难生涯,抗战胜利,又随父亲所在的物理所东迁上海、南京。动乱的年代,给了她不安,也使她变得倔强。初中毕
25、业,考上中央美院附中,从此不屈地成长着,经得起各种恶劣环境的考验,能为事业而献身!8、9 段是第二层,我们刚刚已分析过10 段是第三层,也已分析过(5)画三个太阳时(构思艰难)第四部分第三层(813)写女画家给长城站作画的原因和构思的过程。在这艰难的构思中,给予了这幅壁画丰富的内涵:有她心中南极人的形象,有她理解的南极精神的内涵,有她10对一代代科学家的敬重,也有她对南极的热爱和衷情。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表现了女画家为画好壁画所付出的艰苦努力。3 女画家的所作所为(1)向往南极,努力争取(争取有哪些困难?)即第一部分第二层(414):这一层是回忆,是补叙,写女画家经过百般要求,克
26、服困难争取到了去南极的机会。她被升起在南极长城站上的五星红旗所吸引,坚持要去画画,经过“软缠硬磨” ,终于如愿以偿。遇到哪些困难:名额挤不上、经费得部分自筹、女性生活不方便、行业不对口等。可见这一层的思路:表明向往之情交代前往动机克服重重困难成为“编外”队员。(2)去南极途中扔漂流瓶即第一部分第三层(15、16)写她在临近南极前投放了一个漂流瓶。这一举动有何意义?想象一下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齐读字条内容。瓶内的字条是画家的内心独白,表明她要把喜悦传给别人,让一个人的喜悦变成千万个人的喜悦,反映了她精神的高尚。 “兴冲冲、沉思、奋力、投”等词语写出了她的激动和勇毅。通过对风浪中女画家投放漂流瓶的
27、场面,表现了她对去南极的无比激动、自豪和对人类的热爱。请你展开想象,以这个情节为开头创作一个故事。(结合有关南极的环境资料)提示:“投下漂流瓶圣地亚号的大副发现漂流瓶圣地亚号遇险信中内容给他力量脱险”(3)参加工地建设即第二部分第二层(413),写女画家以自己的行为融进了“南极人”这个集体,并为南极人的精神所感动。写她“也跟去、修码头、11 个小时、连续七天” ,在建设工地上“一直战斗” 。用的是虚写,笔墨不多,却很重要。为什么要亲自加入劳动?一是在共同的战斗中接近大家,了解每个南极人,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二是在共同的战斗产生了共同的语言,找到了融进“这个集体之中”的兴奋之感。这为她的画打下了
28、腹稿,为她此后的画达到形神结合、神韵非凡打下了基础。11第 12、13 段写她内心深处的涌动,她在体悟南极精神的真谛,但一时找不准答案,也为下文(第四部分)找出答案作了铺垫。(4)暴风雪时参加卸货即第二部分第三层(1420),着重写女画家与风暴搏斗的场面,由周围的南极人写到女画家,展现了一个坚强女性的精神风貌,在她身上也体现了南极精神。这一层先是对南极战斗生活的描写。肆虐的暴风雪,艰苦的搏斗,具体地反映了南极人生活的另一个侧面,说明南极的生活环境之艰苦,从另一个方面写出南极精神的内涵:艰苦卓绝、不怕牺牲的团队精神。如何理解“他们已结合成一个坚实的整体,用自己的身躯,用自己的毅力,与死神搏斗”南
29、极长城站的建设不是一个人和几个人的力量所能完成,而是需要所有考察队员们身躯与毅力的紧密结合,这正是南极精神的最好体现:无所畏惧、无私奉献、团结合作。然后写女画家风暴过过的内心感受。前面我们在所思所感中已分析过4 女画家的所涂所画(1)女画家在艰苦环境中吃苦耐劳、勤奋作画。即第四部分第一层(1)(2)长城站全貌图(你能想象一下她在作这幅画时的样子?结合文中插图)即第四部分第二层(27)写她连续用六个小时,终于完成了长城站全貌的写生。以上两层都着重写女画家画画的艰难和画画过程中的激动心情,这里直接的是写她在画画,间接地也在写南极精神。她的动力,她的激动,都是由于南极精神。(3)三个太阳即第四部分第
30、三(813)、四(1421)层。第三层已分析过。第四层首先简要明白地介绍了画的色彩、线条、手法,突出了画的主体三个太阳。然后通过人们的多种理解表现画中三个太阳内涵的丰富。如何理解通讯的题目“三个太阳”?有何作用?(探讨三个太阳的含义)直接取自女画家为中国南极长城站所画壁画的内容,既紧扣画家的画,又突出南极的特点:没有黑夜,正如南极考察队员开拓事业的忘我献身精神。这样命题,新颖醒目,含义深长,给读者以充分想像、深入思考的余地。12(文中考察队员们七嘴八舌地讲了四种理解,但画家“不说话,光是笑” 。寓意究竟是什么呢?只要合理,更切合“南极” “南极精神” ,言之成理均应肯定。比如:我认为这三个太阳
31、代表中国人对南极考察的昨天、今天和明天)5、文章第四部分第五层(22)段写她登机离机离别南极时的依依不舍,表现她情系南极。紧贴舷窗的动作,三个“南极”的独词句,表现出这种感情的强烈。反复手法的运用,表现了主人公多次呼唤,心潮起伏,不能平静的心态。对话 4: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女子?明确:执著、坚强、能够吃苦耐劳、出色的画家等对话 5:读了全文之后,你理解了“南极精神“的真正含义吗?你觉得这些精神对你的学习、生活有什么样的启示?明确:南极精神内涵: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这从南极考察队长身上最能看出;有对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有热爱南极、献身南极事业的崇高精神,从对南极人的“速写
32、”以及女画家回忆父亲的遗憾中可以感受到;有艰苦卓绝、不怕牺牲的团队精神,这表现在踏上乔治岛雪原的那天夜里,在暴风雪中卸货中表现出来。启示:自由发挥小结:这篇通讯记叙了中国女画家经过执着努力来到南极,战胜生理和自然条件造成的困难,为中国南极长城站建设出力并为之作画立传的经过,表现了南极考察队员为祖国、为事业艰苦卓绝的奋斗情景,赞颂了我国科学工作者的民族气概和非凡胆略。写作特点:1、线索清晰,构思巧妙。这是这篇通讯的显著特点。本文也可以说是记人的报告文学作品。全文以女画家的争取去南极到南极离开南极的切身感受这一强烈感情为线索,将南极战斗生活中的一幕幕特写镜头组合有序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四个动作性很强
33、的小标题揭示了各部分主要内容,突出了各自的侧重点。全文以时间为序,结合运用了回忆。如补叙申请始末,这样可以突出女画家成行的曲折、艰难、造成悬念,引起读者兴趣。另外还有回忆父亲一段。并且各部分层次之间的过渡也都有一些表示时间或特定事物的词语和句子连接,使一文浑然一体。2、修辞手法运用巧妙得体,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综合运用,富有表现力。如第三部分第 8 段。拟人、反问的运用,以及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的综合运用,都使文章或生动形象,或情满行间,或深化中心,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133、语言准确、凝练,富有感情,表现力很强。板书:第二板块 观感影视资料南极观看要求:1、 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南极恶劣的气候条件(字数不限)2、 用简要的语言说说在这样的条件下人将怎样生活?观后交流(师生点评)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