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二十八 皇帝的新装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2速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重点)3在掌握童话内容的情况下,分析人物形象,领悟写作目的。(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本文的体裁是童话。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童话的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自然界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下面请看课文皇帝的新装 。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安徒生(18051875),全名汉斯克利斯蒂安安徒生,19 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
2、他的 160 余篇童话在近 150 年中被翻译成 140 多种文字,从丹麦传向世界。安徒生童话创造的艺术形象,如没有穿衣服的皇帝、坚定的锡兵、拇指姑娘、丑小鸭、红鞋等,已成为欧洲文化中的典故。他的童话脍炙人口,到今天仍为世界上众多的成年人和儿童传诵。2介绍背景皇帝的新装写于 1837 年。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西欧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而处于北欧边陲的丹麦却还是个君主立宪国家。拿破仑战争最激烈的时候,丹麦统治阶级利用英法矛盾,以中立地位大搞海上粮食贸易,引起英国不满,英国要求丹麦交出从事贸易的舰队和商船,并成为英国的附庸国。丹麦拒绝这一要求,英军于 1807 年炮击哥本哈根,摧毁了丹麦的
3、舰队,丹麦便由中立倒向拿破仑一边,成为交战国。8 年后,拿破仑战败,丹麦也成为战败国而失去广大领土,耗尽了钱财,银行倒闭,农村萧条,刚刚兴起的小型工业也全部破产,丹麦最终成了英国的附庸国。丹麦人民身受本国封建阶级和英国资产阶2级的双重剥削,过着饥寒交迫的贫困生活,而封建统治阶级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安徒生根据西班牙一则民间故事改编了皇帝的新装 ,把揭露的锋芒直指封建统治阶级的头子,并无情地嘲讽了贵族、宫廷的丑恶行径,深刻地解剖了当时社会的病状。3朗读课文,解决重点字音。滑稽(j) 陛下(b) 呈报(chng)钦差(qn) 更衣(gng) 爵士(ju)称职(chn) 附和(h
4、) 炫耀(xun)赏赐(c) 头衔(xin) 愚蠢(chn)傻子(sh) 款(kun) 御聘(y pn)勋章(xn) 骇人听闻(hi)4解释词语。不可救药:病重到已无法救治。比喻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生丝:用茧缫制成的丝。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头衔:指官衔、学衔等称号。滑稽:语言、动作等幽默诙谐,引人发笑。钦差大臣:受皇帝派遣外出办理重大事件的官员,也指由上级特地派来处理重大事件的人员。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称职:水平和能力都能胜任所担任的职务。5初读课文,用简要的语言复述这个童话故事。明确:这篇童话讲一个皇帝最喜欢穿新衣服
5、,却被两个骗子骗了。骗子说,他们制成的衣服漂亮无比,并且有一种奇怪的特性,凡是愚蠢得不可救药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他们先织衣料,接着就裁、缝,都只是用手空比画。皇帝派大臣去看过好几次。大臣什么也没看见,但是怕人家说他们愚笨,更怕人家说他们不称职,就都说看见了新衣,它确实非常漂亮。新衣服制成的一天,皇帝正要举行一场大典,就决定穿了新衣服出去游行。两个骗子请皇帝穿上了新衣服。旁边伺候的人谁也没有看见新衣服,可是都怕人家说他们愚笨,更怕人家说他们不称职,就一齐欢呼赞美。皇帝也就表现得很得意,裸体走出去了。沿路的民众也像看得十分清楚,一致颂扬皇帝的新衣服。可是小孩子偏偏爱说实话,有一3个喊出来:“可是
6、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大家听到,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终于喊起来:“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皇帝听得真真切切,知道上了当,像是浇了一桶凉水,可是事情已经这样,也不好意思再说回去穿衣服,只好硬着头皮往前走去。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1大臣、官员和皇帝都去看布料,场面相同,但写法却各不相同,它们不同在哪里?明确:神态、动作各有不同。老大臣在惊奇之余,先是“把眼睛睁得特别大” ,然后又一边称赞“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 ,最后则“注意地听着,以便回到皇帝那儿去的时候,可以照样背出来” 。而那个官员呢,他只是“看了又看” ,称赞布好,向骗子保证他对布很满意。而皇帝是点头表示满意,并仔细地看织
7、布机,因为他不想让人看出他什么也没看见。心理描写也各有不同。老大臣和皇帝的心情都非常惊诧,但是写老大臣用祈使句,表示他的可怜和哀叹;写皇帝则多用疑问句,表示吃惊和怀疑。他们三个人都否认自己的愚蠢,否认自己不称职,但写法也有变化:老大臣自恃年高资深,皇帝自以为至高无上,都用反问句,否认语气强烈。官员年轻得志,不禁有点自我怀疑,所以用的是疑问句:“这大概是我不配有现在这样好的官职吧?”语言描写也各有特色。话有多有少,有具体的,有概括的,各不相同。特别是老大臣的语言,他不仅反复称赞,并且答应要呈报皇上,而且“事实上”他也确实把骗子的话“照样背出来” 。这些都表现了老大臣的虚伪、自欺欺人,也再现了他当
8、时那种惶恐的心态。2三次查看哪次详写,哪次略写?为什么?明确:写老大臣比后面那位“诚实的”官员写得详细,因为他是第一个来“看”布的人,关系着这场骗局是否能进行下去,所以,作者用了较多的笔墨描述。对这两位大臣的描述是为了揭露皇帝的愚蠢,他们处于陪衬、烘托的地位。大臣的以讹传讹,实质上给皇帝更增添了一层虚荣心:大臣们尚且能看见,我怎么能说看不见?可见,皇帝不但上了骗子的当,而且还受了大臣们的骗。(二)探究人物形象放声朗读课文,读完之后,请学生给这篇童话加个副标题“一个_的皇帝” ,可在横线上填词、填短语,自由筛选、自由畅谈。明确: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以下几种:41 “一个愚蠢的皇帝” 。因为课文中那两
9、个自称是织工的骗子,根本没织衣服,也没给皇帝穿衣服,只是做做样子而已。而皇帝为了炫耀自己,还穿着这件实际上并不存在的衣服去参加隆重的游行大典。这一切,作为常人都能分辨出来,他却上当受骗,所以我认为他是个愚蠢的皇帝。2 “一个爱美的皇帝” 。因为文中的皇帝一天到晚考虑的总是如何换新衣服穿。3 “一个虚伪的皇帝” 。因为他天天换衣服,每时每刻都换衣服,换得太勤了。4 “一个不可救药的皇帝” 。因为他整天想的是穿新衣,从来也不关心国家大事,如此统治国家,国家必将走向灭亡。所以他是一个不可救药的皇帝。5 “一个昏庸的皇帝” 。他身为皇帝,不去管理国家大事,不去关心臣民百姓,而是整天待在更衣室里,可见他
10、是个昏君。他听信骗子的谎话,他还听信内臣们的话,赤身裸体去游行,都说明他一点儿头脑都没有。他是个十分昏庸的皇帝。6 “一个无能的皇帝” 。他认为最诚实的、很有理智的、最称职的老大臣,却向他说假话,作假汇报,可见这个老大臣是不诚实的,没有理智的,不称职的。他连自己身边的最信任的大臣都没有认清,这说明他是十分无能的。7 “一个无知的皇帝” 。我认为那两个骗子并不高明。他们的谎话,只要有点头脑的人便可识破。可是这个皇帝呢,当他在织布机前看不到布料时,竟然没有丝毫的怀疑,而是在想自己是否不够资格当皇帝。他真是连起码的知识也没有,他是一个无知的皇帝。8 “一个不称职的皇帝” 。说他不称职并不是因为他看不
11、见布料,而是因为他不务正业,不明是非,不辨真伪。这样一个昏庸、虚伪、无能的皇帝是不称职的。(三)深度思考文章中的情节是极度夸张的,你认为现实中有没有这种情况?明确:童话是生活的反映,是有其真实基础的。在封建时代,什么荒唐可笑的现象都有。昏君确实穷奢极欲,荒唐可笑;大臣们也都明哲保身,自欺欺人,阿谀奉承;被愚弄被压迫的老百姓也总是胆小怕事,人云亦云;而骗子们总是善于投机钻营,欺骗有术,而敢说真话的人往往反而倒霉。因此,说假话成风,荒唐可笑的现象也就有可能发生。四、板书设计5总结:全文以时间为顺序、以“新装”为线索、以皇帝为中心人物展开。五、课外拓展说真话的小孩的爸爸有很高的语文水平,他很懂得修辞
12、(选择词语)听到儿子的真话,他说:“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我们把小孩的爸爸的话作如下改动可以吗?上帝哟,你听这个诚实的声音!上帝哟,你听这个傻瓜的声音!答案:不可以。前者暴露了自己的“不称职”或“愚蠢” ;后者贬低了自己的儿子。所以,还是原句最好。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深刻领悟全文的主旨,体会本文的寓意。2学习通过神态、心理活动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重点)3了解安徒生及其童话语言朴素、情节生动、富于夸张、讽刺深刻的特点。(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人性当中有一种东西叫虚荣心,如果在私欲的支配下极度膨胀,就会使人失去本心,欲盖弥彰,弄巧成拙,甚至会让人变得滑稽可笑。今天我们继续
13、来分析这个皇帝的可笑行为。二、自主预习皇帝想去看新衣织得怎样了,但又不敢亲自去看,这时作者重笔写他的心理活动,这段心理活动说明了什么?明确:这段心理描写一波三折,写得非常精彩。 “不过,当他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的时候,他心里的确感到有些不大自然。 ”这是第一次转折,联系第一段对他爱好新衣的描写,不难看出,皇帝自己其实心很虚,他很怕自己看不见布,是一个不称职的皇帝,而且对自己是否聪明也不是很自信。接着是第二个转折:“他相信自己是无须害怕的。 ”从“不大自然”到“无须害怕” ,这其实是自己给自己壮胆,强作镇静。 “虽然如此,他仍然觉得,先派一个人去看看工作的进展情形比较妥当” ,这
14、是第三次转折,说明他6心里还是非常害怕自己看不见那块布,从而证明自己是不称职或愚蠢的,所以心生一计,还是先派人去看看比较妥当。这些自相矛盾的心理活动,把皇帝不自信而又心虚,愚蠢而又狡猾的性格特点准确地表达出来了,不仅使人物形象鲜明,而且升华了中心思想。三、合作探究(一)疑难解释骗子为什么用织新衣而不用别的手段来骗皇帝?明确:童话一开头就用概括、对比的手法写出皇帝爱新装到了如痴如狂的地步。这样一个嗜新衣成癖的皇帝,对于骗子所言的神奇而漂亮的新衣当然会感兴趣了。皇帝喜欢穿漂亮的新衣,根本不问国家大事,因此这样的新装一举两得,不仅漂亮无比,而且可以帮助皇帝检验他的臣民是否称职和愚蠢,从而巩固自己的统
15、治。这样,骗局和皇权就结合起来了。事实是根本没有衣服,说“看不见”是一句真话,但敢于说真话就是“不称职”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 ,在这样的威压之下, “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示自己不称职位,或是太愚蠢” 。从皇帝到大臣,到朝廷大小官员,谁都自欺欺人,最后演了一出皇帝赤身裸体举行游行大典的丑剧。老百姓起先也只得说假话,最后是一个小孩子说出了真话,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出了真话,而皇帝和大臣们硬是装模作样,直至游行大典举行完毕。作者凭借自己天才的想象,通过两个骗子设的骗局,对皇帝尽情戏弄,让他丑态百出,丧尽尊严。(二)结尾品味这场骗局是由一个小孩子揭露,这说明了什么?明确
16、:在这样一个谎言充塞、欺骗成风的世界里,作者让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孩子喊出了“天真的声音” ,讲出了谁也不敢说出的真相,使得“新装”顿时失去神奇的作用。这一笔,增强了童话的神奇色彩和作品的现实意义。(三)归纳写作特点1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皇帝酷爱新装,骄奢淫逸;对他的大臣们既不了解又不信任;自信而又昏庸,奸狡而又愚蠢,骄傲而又虚伪。一群大臣们生怕皇帝说他们“不称职”或“愚蠢” ,而丢掉“乌纱帽” ,纷纷在皇帝面前说了假话,把本来并不存在的衣服说得天花乱坠。说明了他们阿谀逢迎、虚伪透顶的本质特征。两个骗子利用皇帝爱新装成癖、虚伪自私的心理,投其所好,使其丑态百出,丧尽尊严,这说明他们既贪婪,又狡猾。文
17、中的小孩天真无邪、纯洁幼稚、无私无畏,看见什么说什么,这与大人们的明哲保身形成鲜明的对比。72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骗子设想的美丽的布及其奇怪的特性,皇帝及大臣们看新装的曲折过程,以及大家前呼后拥让皇帝穿着实际上并不存在的新装参加盛大的游行大典这一连串的荒诞的情节,一大堆可笑的人物,都是通过作者丰富的想象创造出来的。另外,皇帝“不惜把他所有的钱都花掉” , “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 ,尤其是还赤身裸体地参加游行大典这些夸张的描写,看似荒诞,但在皇权至高无上,大小官员愚蠢虚伪、自私至极的封建社会,仍然是令人信服的。3叙述方式多样化。作者在叙述整个故事时,有时采用明白流畅的白描手法,有时
18、通过精彩的对话,有时则细致地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通过这样多种方式的相互交叉,灵活运用,大大增强了作品的生动性,有利于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随着故事情节逐步展开想象,很自然地接受作品的内容,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四、板书设计皇帝的新装成人 行骗孩子 揭假 教人求真总结:我们要无私无畏,敢说真话,要保持一颗纯洁而真诚的心灵。五、课外拓展请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续写皇帝的新装 ,300 字左右。举例:游行大典完毕,皇帝回宫后,还没“脱”衣服就召见那两位“缝衣师”,谁知他们早在游行大典完毕后就逃离了皇宫。皇帝后悔莫及,他觉得自己颜面无存,竟在光天化日之下赤裸裸地游街,他觉得他是全世界第一个敢裸身游街的皇帝,他认为全世界人民都不会再相信他,甚至还会造反,他现在就已经感到恐慌,他脑袋里想:我还想借此机会看看哪个大臣更愚蠢,结果自己却是那个最愚蠢的人!他越想越生气,于是立即宣布全城大搜捕,一定要把骗子们找出来。可是,皇帝还是一天换 24 件衣服,不治理国家,国家渐渐地腐朽起来。后来,经一位高人点拨,他终于觉悟,认真地治理国家,从此百姓安康,社会富裕起来。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