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单元概览 时空定位单元主题,【时空坐标】,【主要线索】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19291933年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及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三部分内容,体现了资本主义的经济理论和政策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断调整和变化的特点。 1.由于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矛盾激化,导致了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场经济危机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它加剧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社会危机,使世界局势动荡不安。,2.为摆脱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实行新政,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新政不仅使美国摆脱了危机,而且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对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2、3.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的几十年里,资本主义各国都经历过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和经济“滞胀”。以国家干预经济、福利国家、第三产业的发展及知识经济的形成为标志,资本主义经济出现新变化。,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史料探究,课前预习,随堂训练,素养落实,素养落实 价值立意素养提升,【主题立意】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治带来严重破坏,预示资本主义自由放任政策出现问题,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迫在眉睫。,【学习目标】 (1)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探究,认识导致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具体原因,理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存在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掌握1929193
3、3年经济大危机的表现、特点及影响,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合理解释历史问题的素养。从唯物史观出发认识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发生的背景。 (2)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的虚假繁荣刺激了生产与销售的矛盾加剧,培养学生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危机意识,认识到及时调整经济发展的内部机制和政策的重要性,经济发展注意要将市场调节与国家干预相结合。,课前预习 课前自学释疑解惑,一、虚假“繁荣”的幻灭 1.虚假“繁荣”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由战前的债务国变成了 ,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 (2)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汽车工业、电器业和建筑业等工业部门显示出蓬勃生机。 2.“繁荣”
4、的幻灭 (1)原因 根本原因: 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知识梳理,债权国,资本主义制度,主要原因:供需矛盾即生产和销售的矛盾。国民贫富差距扩大,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毫无顾忌的 和银行贷款,烘托出市场的繁荣假象。这些因素加剧了供需矛盾。 直接原因:股票等投机活动造成 的不稳定。 (2)幻灭 时间:1929年10月24日。 标志:股市崩溃。 表现: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 激增,人民生活水平骤降;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锐减等。,分期付款,金融市场,失业人数,二、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 1.特点 (1)范围广:从 开始,席卷整个资本主义
5、世界。 (2)时间长:从1929年开始,持续到1933年。 (3)破坏性大:危机期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 2.影响 (1)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 ,示威游行、罢工等抗议活动接连不断;法西斯分子趁机制造事端,社会动荡不安。 (2)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彼此之间矛盾日益尖锐。,美国,社会危机,(3)进一步加紧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三、“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 1.胡佛的反危机措施 (1)固守“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 。 (2)被迫采取一些措施,如实行由联邦政府和私人企业合作、扶持私人企业
6、以摆脱危机的政策。 2.最终结果:危机非但没有克服,反而不断恶化,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社会动荡不已。,直接干预,【概念解读】 1.大萧条:特指1929年至1933年之间全球性的经济大衰退。大萧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最为严重的世界性经济衰退。大萧条的开始时间依国家的不同而不同,但绝大多数在1930年起,持续到30年代末,甚至是40年代末。 2.自由放任政策:是自由主义最主要的一项内容,属于古典经济学的范畴,最早出现于18世纪的法国。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中对自由放任政策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他认为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是能够通过市场机制自行调节的。政府对经济领域的问题应当实行自由放
7、任的政策,用不着去干预经济生活,也不必直接参加再生产过程,尽量减少财政开支,做一个廉价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守夜人”。,附栏,【知识拓展】 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能从美国迅速影响到资本主义世界的原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早已形成,世界经济联系加强。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大国,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对美国经济有很大的依赖性。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普遍存在。 【学科前沿】 在美国反危机措施中,倒霉的胡佛被看成是“面对危机一筹莫展”的保守无能的总统,这有失公平。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从开始到结束,一般经过“危机萧条复苏繁荣”四个阶段,在经济危机爆发后,胡佛反经济危机措施未能摆脱经济困境、扭转经济颓势
8、,其根本原因是这次迅猛而来的危机的巨大惯性。 (2)胡佛的反危机措施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奠定了基础。胡佛的反危机措施,使美国在巨大惯性下的经济危机得到一定程度的减缓,并在1932年7月罗斯福总统上台前开始回落。法西斯势力也未能如愿。并不是现在史学界普遍认为的“一筹莫展”。罗斯福新政之所以能在短期内奏效,没有胡佛3年多的反危机措施的铺垫、经验教训和维护社会安定政策是不可能的。 (3)胡佛由于未能采取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救济工人等政策,使反危机措施不能明显奏效。但这恰恰给罗斯福新政提供了经验教训。,【课堂小结】,史料探究 主题探究史料教学,探究主题1 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与特点唯物史观、史料实证与历
9、史解释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美国)资本货物的产量平均每年的增长率是6.4%,而消费品的增长率是2.8%。这最终导致了经济的受阻;这种低下的购买力不能支持如此高比率的资本投资。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美国工业生产的高涨逐渐显露出生产相对过剩的征象,而日益兴盛的赊账购买和银行信贷却不断刺激了生产的发展,掩盖了生产过剩的真相,使生产的扩大和市场的缩小发生了更深刻、更尖锐的 矛盾。 王斯德世界现代史,【问题】 (1) 据材料一分析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经济的突出问题是什么?最终会导致怎样的后果?,【解读】第(1)问,由材料一信息“资本货物的产量平均每年的增长率是
10、6.4%,而消费品的增长率是2.8%”及“这种低下的购买力” 可提炼出“突出问题”及其“后果”。 【结论】 (1)突出问题:供需矛盾尖锐,生产相对过剩。后果:经济危机。,【问题】 (2)结合材料思考,面对“生产相对过剩”,工厂仍不停生产的原因是什么?从本质上看,造成生产相对过剩的原因是什么?,【解读】第(2)问前一小问,由材料二信息“日益兴盛的赊账购买和银行信贷却不断刺激了生产的发展”可知,这造成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市场的虚假繁荣,从而刺激了资本家不断盲目地扩大生产;后一小问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结论】(2)赊账购买和银行信贷,造成市场虚假繁荣;资本家为利润驱使,盲目地扩大生产,整个社会生
11、产处于无政府状态。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深化拓展】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启示 (1)原因 根本原因:由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决定的,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主要原因:生产和销售的矛盾。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低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生产和销售的矛盾扩大,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产品严重过剩,生产难以维持。 具体原因: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资本家盲目地扩大再生产,使得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直接原因:过度的股票投机活动,危机爆发的导火线是美国纽约股市股价的暴跌。 政策原因:各国的国内政策失误,即自由
12、放任政策恶性发展。,(2)启示 注意协调社会化大生产和私营企业无序生产的矛盾,做好指导性经济计划。 防止经济过热,银行信贷、分期付款、存贷款利率等金融刺激手段的使用要适度。 调控股票等金融市场,防止金融腐败和过度金融投机。 面对危机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 国内要注意综合平衡,稳定社会秩序,防范极端势力,适当加强政府干预等。,探究主题2 经济大危机的表现及影响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 材料一 1 500多万美国人占全部劳动大军的1/4强绝望地从一家工厂的大门踯躅到另一家工厂的大门,去寻求已不复存在的工作惊恐的储户包围着银行,徒劳地试图在银行关闭或破产前提取一生的储蓄艾奥瓦州的农场主把卖不出去的牛奶
13、倾倒在公路上,把玉米和小麦当燃料烧掉。 解力夫二次大战三巨头(二):身残志坚罗斯福 材料二 危机爆发后,美国国会于1930年5月19日通过霍利斯穆特关税法各种进口商品的税率平均提高约40%。这一法令的实施引发了30年代的关税战。到1931年底,先后有25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 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问题】 (1)据材料一归纳美国面临的严峻形势。,【解读】第(1)问,根据材料一“1 500多万美国人去寻求已不复存在的工作”得出大量工人失业,根据材料一“惊恐的储户包围着银行银行关闭或破产前提取一生的储蓄”得出银行出现信用危机甚至倒闭,根据材料一“卖不出去的牛奶倾倒在公路上”“把玉米和小麦当燃料烧掉”
14、得出生产相对过剩,市场萧条。,【结论】(1)形势:大量工人失业;银行出现信用危机甚至倒闭;生产相对过剩,市场萧条。(任答其中两点即可),【问题】 (2)材料二中,美国提高进口税率的目的是什么?美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这种关税战造成了什么影响?,【解读】第(2)问,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提高关税是为了减少进口,抵制外国商品的竞争,保护本国工农业的生产。各国都实行此类措施,必然引发“关税战”,加剧国际经济秩序的混乱,使危机进一步恶化。,【结论】(2)目的:保护本国工农业的生产,抵制外国商品的竞争。 影响:这种关税战造成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紧张,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混乱,使危机进一步恶化。,【深化拓展
15、】 各国应对经济大危机的措施及教训 (1)应对措施 提高关税:可以阻止、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以尽可能地保护本国工业。 实行货币贬值:可以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以增加商品 出口。 (2)历史教训 经济发展过程中国家要调控社会收入分配问题。社会贫富差距过大,低收入群体比重大,会严重影响社会消费,制约和阻碍宏观经济运行和健康 发展。 要规范股市和信贷,防范金融投机。过热的股市投机或者信贷泛滥,往往会导致经济动荡。,繁荣与危机相关,要居安思危,与时俱进,适时调整经济政策。在发展经济时,要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防患于未然。 要将市场调节与国家干预相结合。市场调节和国家干预合理配合使用更能
16、保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危机,而不是以邻为壑。 经济危机是挑战也是机遇。危中有机,及时从危机中吸取教训,积极进行创新,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素,危机就会变成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就会变成经济发展的新机遇。,随堂训练 即学即练学以致用,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 1.“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55%。”这说明1929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是( ) A.政府推行自由放任 B.金融市场投机严重 C.社会经济虚假繁荣 D.市场供
17、需严重失衡,解析:D 题干中说到的经济危机的原因是工人工资的增长幅度远远低于社会劳动生产率,工人的工资决定了市场的购买力或者是市场需求,而不断上升的生产率就等于市场的供给,因此可以判断市场供给远远大于需求,此即为经济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故选D项。,2.(2018江苏扬州期中)有人认为,如果说1929年美国的金融风暴是场“高烧”的话,接下来的大萧条则是严重的“慢性病”。这形象地说明了1929年爆发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 A.波及范围广 B.破坏性特别大 C.持续时间长 D.引发政治危机,解析:C “接下来的大萧条则是严重的慢性病”体现了1929年爆发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持续时间长(19291
18、933年),波及范围广指的是从美国开始爆发然后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破坏性特别大指的是经济危机使各国工业生产大幅度下降,失业严重,故B项错误;持续时间长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题中指经济危机持续时间长,并没有提到引发政治危机,故D项错误。,3.19291933年爆发了世界性经济危机,各国为摆脱危机,打起关税战、倾销战和货币战。由此可见,这次经济危机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是( ) A.加剧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矛盾 B.迫使各国加快合作以应对危机 C.激起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D.各国的国内阶级矛盾不断激化,解析:A 材料中反映了经济危机期间,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危机
19、打起了经济战,加剧了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造成国际关系的紧张局面,加剧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矛盾,A项正确;材料反映出各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加剧而不是合作,B项错误;激起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是资本主义国家在危机爆发后加紧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带来的结果,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与国内阶级矛盾无关,D项错误。,4.美国经济危机期间,胡佛政府曾倡导地方和民间团体实施“自愿联合政策”,为此政府批准了“邻居互助计划”,通过法令倡导轮流工作。这说明胡佛政府( ) A.积极推行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应对经济危机 B.寄希望于企业的自由合作与道德力量来缓解危机 C.通过协调各部门企业活
20、动,缓和社会矛盾 D.调节雇主与工人的矛盾,增加就业机会,解析:B 由“胡佛政府曾倡导地方和民间团体实施自愿联合政策”和“通过法令倡导轮流工作”可以分析出胡佛政府是想把企业的自由合作与道德力量相结合来缓解危机,故本题答案选B项。A项适合罗斯福新政,故排除;C项“协调各部门企业活动”与“邻居互助计划”不符,故排除;D项是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材料中也没体现。,解析:C 材料表明人们希望“具有力量和意志的政府领导”,希望政府更多的干预经济;羡慕“莫斯科”“柏林和罗马”,是因为当时苏联、德国和意大利都属于集权政治。因此共同点是希望扩大政府权力和职能,C项正确。美国人不希望改变资本主义制度,D项不符合史实
21、;A项与“有些人看着柏林和罗马”不符;B项与“莫斯科”不符。,5.在美国胡佛政府后期,人民群众特别是失业工人斗争十分激烈。唯一的希望在于代议制度似乎无力提供的、具有力量和意志的政府领导。有些人以羡慕眼光看着莫斯科,有些人看着柏林和罗马。人们的“希望”“羡慕”所折射出的共同信息是( ) A.借鉴苏联管理经济模式 B.建立国民经济军事化体制 C.渴望扩大政府职能 D.改变资本主义代议制度,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胡佛总统时期的财政部长梅隆说:“我不相信我们有什么秘诀或灵符能补救我们今日所受的灾害,我不相信我们的社会制度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 美国
22、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强调危机的原因在于美国采取了错误的货币政策,萨缪尔森则强调危机是由一系列偶然事件促成的,胡佛始终强调危机起源于欧洲,而欧洲学者强调美国对欧洲的冲击。 卢文璞世界现代史 材料三 美国工人的工资在危机期间下降40%,1932年相当于1900年的水平,20年代曾获得经济大师称号的胡佛这时被人们称作“饥饿总统”。 世界近代史参考资料,解析:第(1)问,要从材料中提取相关的信息,对“美国人”各自的观点扼要概括。第(2)问,要说明他们对经济危机的危害都有所认识,但都没有找到危机发生的根源,只是看到表面现象。 答案:(1)梅隆认为经济危机无法遏制,它的发生与资本主义制度没有必然联系;弗里德曼
23、认为美国错误的货币政策导致了危机的发生;萨缪尔森则强调危机是偶然事件引起的;胡佛认为欧洲的危机影响了美国。 (2)在经济危机的严重危害问题上达成共识。共同缺陷:都没有认识到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1)据材料归纳美国人对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的基本观点。 (2)材料一、二反映出当时美国人对危机的看法在哪些方面达成了共识?有何共同缺陷?,解析:第(3)问,前两则材料是对危机的错误认识,导致出现材料三中危机加深的局面。 答案:(3)正如前两则材料所反映的那样,对经济危机缺乏本质的认识,加剧了经济危机的危害性。,(3)材料三反映的现象和前两则材料有何内在联系?,谢谢观赏!,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