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自主预习,复习旧知,1.为什么说自然界是物质的? 2.如何理解哲学的物质概念? 3.如何理解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4.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学习目标,一、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1.运动的含义 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 和过程。 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1)运动是物质固有的 和 。 (2)运动是 的运动, 是运动的承担者。 3.静止的含义 (1)事物在它发展的 和一定时期,其 没有发生变化。 (2)物体相对于 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变化,知识梳理,根本属性,存在方式,物质,物质,一定阶段,根本性质,某一参照系,一定条件和范围,4
2、.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1)运动与静止的区别与联系,无条件,有条件,特殊,运动,静止,(2)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 和诡辩论。,不变论,相对主义,【判断】 (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运动。( ) (2)静止也是一种运动。( ) (3)任何事物任何时候都在运动。( ) (4)任何事物都是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统一。( ) (5)运动离不开物质。(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的含义 事物运动过程中 本质的、 、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规律是 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 ,也不能被消灭。 (2)规律是 的。 (3)规律的
3、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人可以在 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固有的,必然的,客观,创造,普遍,认识和把握,条件和形式,【思考】寓言故事“拔苗助长”中的农夫错在何处? 答案:拔苗助长的做法违背了植物的生长规律,结果事与愿违。这表明做事情必须尊重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知识探究1,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合作探究,有些事物的运动是明显的,如奔驰的汽车,流动的河水,划破夜空的流星等。有些事物变化是缓慢的,泰山在100万年间升高了几百米;珠穆朗玛峰在50万年间升高了1 600米。还有些物
4、体虽然运动速度快,但距离我们遥远,或者是物质本身太小,我们也不易察觉。恒星看起来是不动的,其实,织女星和牛郎星分别以每秒14千米和26千米的速度飞奔。微观世界的原子、分子、基本粒子也在不停运动,许多粒子从出生到“衰变”,只有几百亿甚至几万亿分之一秒,运动速度非常快。,(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2)能不能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人的“心”、概念或精神的运动?为什么?,答案:(1)说明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2)不能。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万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客观事物是运动的主体。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
5、是物质的运动,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人的“心”、概念或者精神的运动,是典型的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核心解读,1.在与物质的关系中把握运动的概念,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与物质的唯一特性 (1)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这是说物质的本质,这个唯一特性是在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中规定的,是相对于人的意识、精神而言的。 (2)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这是指物质存在的状态,或者说“客观存在”本身的属性,它是相对于物质的其他属性而言的。,名师点拨,2.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典型例题1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主要说明( ) A.运动离不开物质 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C.运动
6、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运动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解析:B 本题考查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从材料来看,水不腐的原因是“流”,户枢不蠹的原因是经常“转动”,强调了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A侧重物质是运动的主体,与题意不符。C错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D与题意不符。,知识探究2,规律,蝗虫总是成群飞行,但在高速飞行时却不会发生碰撞,这是因为它们的大脑处理电子和化学信号的方式很独特。受此启发,英国林肯大学的科学家们成功研发出一项能够有效防止车辆碰撞的革命性技术。,(1)从哲学上看,“蝗虫总是成群飞行”是现象还是规律? (2)结合材料,分析人们能够发明车辆防碰撞技术
7、的原因。,答案:(1)属于现象,现象是事物表现出来的,能被人感觉到的一切情况。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是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 (2)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有其内在规律,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们能够发明车辆防碰撞技术是尊重客观规律的结果。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车辆防碰撞技术的发明,正是人们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的结果。,核心解读,1.正确理解规律的含义,(1)规律联系。规律是一种联系,但是并非任何联系都是规律。 (2)
8、规律规则。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制定、修改或废除。规则是主观的,可以制定、修改、补充或废除,正确的、合理的规则总是根据客观规律制定的,是对客观规律的反映。,易错点拨,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原理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2)方法论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1)规律是客观的,没有好坏之分,既不能被创造也不
9、能被消灭,更不能被改造,但可认识和利用。 (2)规律与现象不同。规律隐藏在事物背后,我们所能看到的是事物的现象。,深化拓展,典型例题2 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发现表明,生物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像一个工厂,会生产和输出许多物质,这些物质被包裹在囊泡内运输到细胞周围和细胞外。细胞内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发现,特别适用于解释一些疾病发生的原理,并研发药物以用于治疗。这说明( ) A.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B.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C.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D.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解析:A 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科学发现是对事物规律的一种认识,产品研发是对规律的运用,A项符合题意;B项是唯心主义观点;材料强调的是人们认识和利用规律,C、D两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信息。,知识体系,谢谢观赏!,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