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52 ,大小:899KB ,
资源ID:1146014      下载积分:5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14601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12苏武传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ppt)为本站会员(jobexamine33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12苏武传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ppt

1、12 苏武传,三千里持节孤臣,雪窑冰天,半世归来赢属国; 十九年托身异域,韦鞲毳幕,几人到此悔封侯。,书香晨读,课前预习,课堂探究,技法提炼,时文赏读,随堂检测,书香晨读 开卷有益,十九年的守望问一问大漠,对苦难的忍耐能持续多久?问一问苍穹,对寂寞的坚守能持续多久?滚滚红尘,斗转星移,熙来攘往的人群中,谁能挺胸昂首、心不跳脸不红来一声斩钉截铁的回答?所以两千年前,苏武用十九年大好时光演绎的那份坚守更显得凄婉动人!士有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苏武慨然选择了从容赴死,可死却总是不遂人愿。“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时,苏武“引佩刀自刺”,重伤气绝,“半日复息”,不得死;面对卫律高高举起的利剑,张胜腿软请降,

2、但苏武固自岿然不动!大丈夫,死有何惧?死则死耳,何必拖泥带水。然而,抱定必死之心的苏武却拖泥带水地活了下来。单于以为苏武有神灵护佑,不可忤逆天意,便把他放逐到遥远的北海,让北海的风雪尘沙去打磨这个硬气的大汉臣子的棱角。,感谢单于,他的这一决定为我们中华儿女留下了一道永恒而亮丽的风景:浩浩大漠,茫茫荒原,青青碧空,猎猎朔风,一位老人,须发尽白,沉默倔强,手杖汉节,羝羊为伴。感谢苏武,他的这一选择为我们中华儿女留下了一笔酸涩而丰厚的财富:荣华富贵,离合悲欢,苦难寂寞,长夜寒冬,该抛则抛,该忘则忘,该受则受,该忍则忍,心如铁石。,课前预习 自主学习,文本助读,1.走近作者,班固(3292),字孟坚,

3、 (时代)安陵(今陕西咸阳)人。著名史 学家和文学家。“自幼聪敏”“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十六岁入洛 阳太学,博览群书,穷究九流百家之言,因此颇为当时儒者所钦佩。二十三岁父班彪死,还乡里三年。明帝永平元年开始私撰 。五年后有人告其私改国史,被捕入狱。弟班超奔走上书,其书稿才得以送到京师。明帝阅后,很赏识班固的才学,召为兰台令史。后又迁为郎,典校秘书,并继续汉书的编著工作,至汉章帝建初七年成汉书,开创了“ ”的断代史体例,为后世“正史”之楷模。班固又是东汉前期辞赋家,著有 等。和帝永元元年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因窦宪获罪而受牵连入狱,死时年六十一。,答案:东汉 汉书 包举一代 两都赋,2.写作背

4、景,公元前三世纪末期,中国出现了统一的封建制国家秦,北方也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匈奴,南北对峙,战争不断。由于秦末农民起义,汉族统治者无暇顾及民族战争,汉初以来,匈奴领袖冒顿单于以其“控弦之士”三十余万,东败东胡,北服丁灵,西逐大月氏,使“诸引之民,并为一家”,不断南侵。汉武帝凭借雄厚的国力,屡对匈奴用兵,经过几次大战役,匈奴力量渐弱,汉朝北方农业区所受的威胁解除,到汉武帝统治后期,汉匈间虽还有战争,但规模已远不如前。由于汉朝国力增强,早先的和亲政策改为恩威兼施,遂有派使以示亲善之举,在表面修好的背后,其实质是乘机窥探对方的虚实。汉武帝开始对匈奴进行长期的讨伐战争,其中取得了三次具有决定意

5、义的胜利,时间为公元前127年、公元前121年、公元前119年。匈奴的威势大大削弱之后,表示愿意与汉讲和,但双方矛盾还是根深蒂固。所以,到公元前100年,苏武出使匈奴时,却被扣留,并迫使他投降。苏武传集中叙写了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期间的事迹,颂扬了他在敌人面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饥寒压不倒、私情无所动的浩然正气,充分肯定了他坚毅忠贞、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坚贞气节。,3.备用知识,(1)汉书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29年的历史。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

6、篇,八十余万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作为一部独立的断代史史书,汉书不仅在中国历史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文学史上也有着重要影响。旧时“班马”并论,“史汉”相提,自然不无道理。,(2)关于“二十四史” 在中国古代,“二十四史”被称为“正史”。“正史”这个名称见于隋书经籍志:“世有著述,皆拟班、马,以为正史。”当乾隆皇帝钦定“二十四史”后,“二十四史”取得了“正统”史书地位。 三国时已有“三史”之称。“三史”通常是指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史”加上三国志,称为“前四史”。后来历史上还有“十史”之称,它是记载三国、晋朝、宋、齐、梁、陈、北魏、北齐、北周、

7、隋等十个王朝的史书合称。“十史”和前面“三史”合称“十三史”。到了宋代,在“十三史”的基础上,加入了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形成了“十七史”。明代又增以宋史辽史金史元史,合称“二十一史”。清乾隆初年刊行明史,加先前各史,总名“二十二史”。后又增加旧唐书,成为“二十三史”。从永乐大典中辑录出来的旧五代史也被列入。乾隆四年(1739)经乾隆皇帝钦定,合称“二十四史”。,4.文化积累 (1)字:古人不仅有“名”,还有“字”,而且“名”和“字”分开使用。“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取的。“字”又叫“表字”,是除本名外另取的一个与本名有关联的名字。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在古代

8、,人成年后需要受到社会的尊重,同辈人直呼其名显得不恭,是需要为自己取一个字,用来在社会上与别人交往时使用,以示相互尊重。因此,古人在成年以后,名只供长辈和自己称呼,自称其名表示谦逊,而字是用来供社会上的人来称呼的。,(2)郎:官名。汉代专指皇帝的侍从官。西汉后期以后,尤其是东汉以后,高级官吏一般都有进郎署的经历。 (3)监:古代管事的官名或官署名,如栘中厩监、国子监等。 (4)匈奴:古代蒙古大漠和草原上的游牧民族集团,蒙古族、突厥族、契丹族等大都是其后裔,有些诗文中称其为“胡”“胡虏”。,(5)年号: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时,都要更改年号

9、,一个皇帝可能不止一个年号。如文中“天汉”是汉武帝的其中一个年号。 (6)中郎将:东汉时武官名,官职大致介于将军和校尉之间。因朝代不同,中郎将的职权有所不同。 (7)相坐:“连坐”,古时的一种罪名,指一个人犯了罪,有关的人连同治罪。 (8)侍中:秦汉之时,侍中为少府属下宫官群中直接供皇帝指派的散职;西汉时又为其本官职外的加衔,文武大臣加上侍中之类名号可入禁中受事。西汉武帝以后,地位渐高,等级直超过侍郎。魏晋以后,侍中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唐宋时该职得以沿置,以至元。元以后废止。 (9)黄门驸马:宫中掌管车辆马匹的官。 (10)爵位:又称封爵、世爵,是古代皇族、贵族的封号,用以表示身份等级与权利

10、的高低。先秦时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秦代置爵二十级,最高一级叫彻侯,汉武帝时改为通侯。后来其他各朝代对爵位划分、等级等都有调整。,基础积累,1.通假字,答案:(1)“畔”,同“叛”,背叛 (2)“旃”同“毡”,毛织的毡毯 (3)“去”同“弆”(j),收藏 (4)“亡”同“无”,没有 (5)“见”同“现”,2.一词多义,答案:(1)副词,适逢/召集/副词,会同,一起 (2)抵押/判处/把守/当作 (3)送,派/动手/揭露,暴露/派遣/头发 (4)拘囚/拴绑/关押,答案:(5)被/拜见/同“现”,表现 (6)连词,以及/动词,牵连到/动词,等到 (7)动词,备办/动词,放置/动词,投放/备

11、办 (8)动词,开始/副词,刚刚/名词,当初,答案:(9)才/于是,就/你,你的/竟然,居然 (10)趁机/通过,经由/于是 (11)这样/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可是 (12)介词,因为/连词,用来/介词,用/连词,来/介词,用/介词,在的时候,答案:(13)动词,做/替,给/作为/为了/成为/表被动,(13)为,3.词类活用,答案:(1)名词作动词,下 (2)名词作动词,生子 (3)名词作动词,拄着 (4)名词作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 (5)名词作动词,抬,扛 (6)名词作动词,祭祀,答案:(7)名词作动词,斧砍,汤锅煮,泛指刑戮 (8)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9)名词作状语,用剑 (10)动

12、词使动用法,使投降 (11)动词使动用法,使肥沃 (12)动词使动用法,使争斗,答案:(13)动词使动用法,使投降 (14)动词使动用法,使受苦 (15)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16)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17)名词作状语,向上 (18)动词使动用法,使归 (19)动词使动用法,使受委屈;使受侮辱,答案:(1)指一般财物。(2)诚心。,答案:(3)栽培,提拔。(4)亲近之臣。(5)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答案:(6)年龄。(7)拿着。(8)确实存在。,答案:(9)把当作。(10)第二年。,5.特殊句式 (1)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 (2)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 (3)见犯乃死,重负

13、国( ) (4)皆为陛下所成就( ) (5)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 (6)信义安所见乎( ) (7)何久自苦如此( ) (8)何以汝为见( ) (9)子卿尚复谁为乎( ),答案:(1)(2)判断句 (3)被动句,以“见”为标志(4)被动句,以“为”“所”为标志 (5)被动句 (6)(9)宾语前置句,答案:(10)定语后置句 (11)状语后置句 (12)省略句,“俱”后省略了谓语“行” (13)省略句,“谋反”后省略了“于” (14)省略句,“与”后省略了“之”,(10)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 (11)为降虏于蛮夷( ) (12)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

14、俱( ) (13)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 (14)单于子弟发兵与战( ),课堂探究 合作学习,结构图解,1.【对应考点: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文章是如何从环境及细节描写入手,深入挖掘人物的性格特征的?,参考答案:为了表现苏武的性格、气节及始终不渝的精神,文章在记“行”时又着力于环境及细节的描写。苏武出使匈奴,因突发事变,被扣幽禁。在他的周围,有单于的操生杀予夺之权和卫律的屠刀,有贪生怕死的副使张胜的屈降,有曾为同事、朋友的李陵的声泪俱下的劝降。而在冰天雪地、廪食不至的北海牧羊,苏武更是被置之死地。这些典型环境,把苏武这个人物推到了矛盾斗争的风口浪尖上,让人物一展风采。作者又通过一些细

15、节描写,表现了苏武不屈的气节。如苏武自刺一节,被置于地坎煴火之上,蹈背出血,气绝复苏,充满悲壮色彩。而周围人的反应是“卫律惊,自抱持武”“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这一惊、一哭、一壮的细节描写充分衬托出苏武的铮铮铁骨及高尚情操。又如写苏武被幽禁在大窖中,“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流放北海,“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文章语言千锤百炼,俭省精净,刻画人物入骨三分,将史家的笔法与文学语言较好地结合了起来。,重点突破,2.【对应考点: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苏武在被囚禁流放以前两度要自杀,后来又想方设法要活下去。这是否矛盾呢?,参考答案:并不矛盾。苏武在

16、胡地以维护汉朝尊严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和行为准则。我们不难明白,匈奴对苏武等人的劝降实际上是匈奴与汉朝的一次对峙,关乎汉朝的尊严、气节。事发时他已经意识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重负国”是因为事先没有发现副使张胜的阴谋而导致祸及国家,苏武意识到,一旦被匈奴审讯,就会给国家带来羞辱,所以要自杀以避免受审。后来,在审讯时被卫律威逼利诱,他在说完一番大义凛然的话后引刀自刺,一是以行动表示坚决不投降的决心,二是要为国家雪耻。匈奴明白了苏武的决心,知道威权、富贵无法征服他,便要以摧毁苏武肉体的方式来征服其意志。所以苏武采取的反抗方式也由以前的求死而变成以后的求生,他要在各种艰难困苦中坚强

17、地活下去,但活的前提与支柱依然是汉朝使者的身份,所以他“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从全文来看,苏武将生死全然置之度外,一心考虑的是汉朝的荣誉与利益,所以在局势变化的情况下,他的对抗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3.【对应考点: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本文是如何塑造苏武形象的?,参考答案:本文在刻画苏武形象时,运用了多种手法: (1)选取典型事件来突出人物性格。卫律逼降、北海牧羊、李陵劝降等一系列事件,将人物性格有力地展现出来。 (2)通过一些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卫律举剑欲刺武,作者用“武不动”三个字就把苏武作为一个大国使节的威仪表现出来了。 (3)运用个性化的语言,生动体现了作为一个汉朝使者的自豪感和对

18、汉朝的自信。如文中写道:“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苏武大义凛然地呵斥卫律,语言极为生动,富有很强的感染力,使人为之动容。 (4)通过人物对比,完成苏武的性格塑造。如张胜的怕死,李陵的因个人恩怨而不顾大义,都反衬出苏武的视死如归、正气凛然。,筛选文中的信息“筛选文中的信息”,是指根据题目的要求,筛选出符合指令的信息。它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能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类,从而体现出对文章理解的程度。历年高考试题涉及提取的信息内容是:表现人物行为举止特点的信息;体现人物志向和思想主张的信息;反映人物道

19、德情操或才智的信息;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信息。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是建立在理解文章基础上的考查方式,它可以促进我们在阅读过程中达到读懂读通所有材料的目的。因为此类试题考查的信息量大,综合性强,考查的效果良好,故已成为近年高考文言文部分的传统题目。,高考小贴士,什么是真正值得提倡的忠诚?晏子认为真正的忠诚是忠诚于国家、人民,而非忠诚于君主。换句话说,就是要忠诚于明君(因为明君善治国),而非昏君。而那些不分黑白,一味盲目服从君主,为君主无谓牺牲的行为我们称之为“愚忠”。那么,你认为苏武的忠诚是愚忠吗?,观点争鸣,思路提示一:苏武的忠诚不能说是愚忠。首先,他忠诚的对象是国家,是人民,身为汉使,当被

20、卷入匈奴的政变时,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汉使身份,不应引起大汉与匈奴不必要的误会和纷争,他甚至愿意以性命来平息祸端,可见他是把边界的和平、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其次,他保持坚贞不屈的气节十九年,始终忠贞如一,这种忠诚表面看起来是对汉武帝,但实际上是对国家、对人民的。因为汉武帝是一个善于治国的明君,忠诚于他,就是忠诚于汉武帝治理下的国家。,思路提示二:我认为苏武的忠诚有愚忠的成分。比如:李陵劝降时曾经提到苏武的兄弟尽心为国却枉死,但苏武却一味坚持汉武帝对他们父子有莫大的提拔之恩,因此愿意为皇帝肝脑涂地。皇帝的知遇之恩固然应该感激报答,但兄弟的枉死也不应该回避,皇帝的恩情不能抵消皇帝对亲人的伤害之

21、过,该报的恩要报,该澄清的事实要澄清,该争取的权利也还是要争取。但我们不能苛求苏武,因为他毕竟是古代人,他的思想有着那个时代的历史局限性。 思路提示三:这个问题涉及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对历史人物,我们不能求全责备,对特定的历史人物只能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在封建社会,爱国是和忠君联系在一起的,人们对苏武忠君思想的颂扬就是颂扬他的爱国情操,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对待苏武的思想,我们要学会一分为二地分析。,技法提炼 写法借鉴,1.情感真挚,震撼人心在塑造苏武的形象时,作者注意人格和情感的渗透,精选最能反映人物本质精神和人格光辉的典型情节加以描绘,使人物形象崇高而壮烈,生动感人,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22、如苏武在生死关头的表现是“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且“欲自杀”。在严重关头,不是考虑个人的得失,而是立即想到如何才能不辜负国家的重托。“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把国家利益放在了首位,表现了“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浩然正气。再如,苏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表现了苏武忠贞不贰,崇高壮烈的品质。形象塑造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就在于作者的人格审美的观照及审美情感的投入。因而苏武的形象塑造得崇高壮烈、生动感人,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2.选用多种方式刻画人物形象 (1)典型环境表现人物形象。 苏武留胡十九年,经历坎坷曲折,汉与匈奴的关系错综复杂。作者抓住苏武经

23、历中的关键之处,运用典型环境描写,使苏武这个人物跃然纸上。 (2)对比手法突出人物形象。 为了突出表现苏武的气节,文中着重写了三个叛徒,与苏武形成鲜明对比:一个是副使张胜,一个是为虎作伥的卫律,一个是曾为朋友的李陵。他们都在匈奴的威势面前丧失了气节,拜倒在敌人脚下。唯独苏武大义凛然,为了民族尊严和汉王朝的利益,宁死不屈。反衬了苏武信念坚定、忠心为国、胸襟宽广的气魄。,(3)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以生动的细节描绘表现人物。苏武出使匈奴的背景本身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社会环境,幽禁大窖中“啮雪吞旃”,流放北海时“杖汉节牧羊”“掘鼠食草”等都是典型环境下的生动情节的描写,为塑造苏武的形象渲染了严酷的斗

24、争气氛。,3.语言形象意义典型 苏武的语言具有典型意义。如卫律逼降时,说:“副有罪,当相坐。”苏武斥责说:“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使卫律哑口无言,只得无耻地“复举剑拟之”,但苏武岿然不动。又如李陵劝降,苏武仍然不为其情所动,表示“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表现出至死不屈的品德。,随堂检测 巩固学习,基础知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解析:C 赂:赠送礼物。,2.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稍迁至栘中厩监 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 与旃毛并咽之 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

25、匈奴中 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A. B. C. D.,解析:D 畔:同“叛”,背叛。旃:同“毡”,毛织的毡毯。去:同“弆”,收藏。亡:同“无”,没有。霑:同“沾”,沾湿。衿:同“襟”,衣襟。决:同“诀”,辞别。,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解析:D A项,古义,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今义,岳父。B项,古义,栽培,提拔;今义,事业上的成绩。C项,古义,年龄;今义,春季和秋季。,4.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解析:D D项,连词,即使。A项,介词,因为;介词,把。B项,连词,于是;副词,才。C项,补足音节,助词,不译;代词,代指“他们”。,5.

26、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A.见犯乃死,重负国 B.子卿尚复谁为乎 C.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D.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解析:A 例句和A项均为被动句。B项,宾语前置句。C项,定语后置句。D项,状语后置句。,6.对下列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不仅有“名”,还有“字”,而且“名”和“字”分开使用。字只供长辈和自己称呼,名是用来供社会上的人来称呼的。 B.匈奴是古代蒙古大漠和草原上的游牧民族集团,蒙古族、突厥族、契丹族等大都是其后裔,有些诗文中称其为“夷”。 C.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

27、事时,都要更改年号,一个皇帝可能不止一个年号。如文中“天汉”是汉武帝的其中一个年号。 D.“连坐”指古时一个人犯了罪,有关的人连同治罪。“有关的人”是指其家属亲友。,解析:C A项,名只供长辈和自己称呼,自称其名表示谦逊,而字是用来供社会上的人来称呼的。B项,“夷”我国古代对东部各民族的统称。D项,“有关的人”除了家属亲友之外,还包括邻里等。,课内阅读,阅读课文第七八段,回答第710题。 7.【对应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意】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解析:C 亡:逃跑。,8.【对应考点:筛选文中信息】下面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属于李陵用来劝降的说辞的一组是( )

28、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 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 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 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 子卿壹听陵言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A. B. C. D.,解析:B 只能说明二人的关系密切;不属于说辞,是请求;是李陵对自己罪过的感慨。排除这三句即可。,9.【对应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下列对选文内容的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至匈奴且投降匈奴的李陵在“武使匈奴”的第二年之所以“不敢求武”,今天看来,是李陵“愧见武”。 B.李陵说降,先言苏武家人的不幸,以绝其归汉之思;后言自身易志的前因后果,欲将心比心,希望以情动之。 C.从苏武对李陵劝降的答语可以看出,

29、苏武拒降叛汉,一是知恩图报,二是忠君传统。 D.节选的文字是将苏武的忠君与李陵的叛国对比展现的。今天看来,苏武的报恩、忠君未免狭隘,但这正是古代仁人志士爱国的基础,也是途径。,解析:A “先至匈奴且投降匈奴的李陵”说法错误,原文是“武使匈奴,明年,陵降”。,10.【对应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把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译文:,解析:第(1)句注意“亡”是通假字,“信义安所见乎”是反问句。,答案:(1)您终究回不了汉朝,白白地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您对汉朝的)信义表现在哪里呢?,(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 译文: (3)

30、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效死于前! 译文:,解析:第(2)句是定语后置句,翻译时需要按现代汉语的句式调整。第(3)句注意“降”“毕”“效”等词的含义。,答案:(2)大臣无罪而全家被杀的有几十家,连自己的安危都难以预料。 (3)您一定要逼迫我投降,那么就请结束今天的欢聚,让我死在您的面前!,时文赏读 延伸学习,种德如种树“看到梧桐树,就想起焦裕禄”“看到木麻黄,就想起谷文昌”。人们为什么用这样的语言,深情怀念焦裕禄、谷文昌?因为他们都是“栽树人”。他们以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播下一片绿荫,造福子孙后代,也因此被历史铭记。,【思维借鉴】,列举焦裕禄、谷文昌这两位典型的“栽树人”,自然引出“种德如种树”这

31、一中心。,勤于并乐于栽树的干部,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胸襟,有一锤接着一锤敲的“钉钉子”精神。栽树其实就是在立德。焦裕禄、谷文昌等优秀党员干部,留下的是百姓的口碑,立起的是政德的丰碑。很多时候,栽树者就是拓荒人。要让身后绿树成荫,自己首先要有高风亮节的品格。到过塞罕坝的人,会看到红松洼里挺立的“一棵松”。它在这里已经耸立了三四百年,被称为“先锋树”。正是挺立于茫茫雪原的“一棵松”,给了塞罕坝人以信心和力量。森林需要“先锋树”,人群也需要“排头兵”。“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从政者常修为政之德,社会才会风清气正。党员干部

32、都应成为讲政德、立政德的楷模,成为社会尊崇的标杆。,一组排比句,既增强了气势,又令人深思。,“从政者常修为政之德,社会才会风清气正”可谓一语中的,揭示了德之重要。,人因格局而伟大,因境界而崇高。当年,焦裕禄、谷文昌面临的都是恶劣的自然环境。在他们面前可以有两种选择,要么搞一些“短平快”的项目,以图立竿见影之效;要么从根上治起,用绿色锁住风沙。他们毅然选择了后者,顽强带领干部群众植树造林、防风固沙。讲政德、立政德,就当有“不带私心干革命”的纯粹和“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执着,“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尤其要耐下性子多干打基础、管长远的事,多干为后人搭桥铺路的事。梧桐无语,木麻黄无言,但政德生辉,丰

33、碑永存。树要防病除害,才能长成参天大树;人要勤“剪枝打杈”,才能强肌健体。“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勤于修德就要注重小事,管住小节。小事小节中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把“三严三实”作为座右铭,坚持从小事小节上约束自我,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我,多积尺寸之功,筑牢道德之基,就能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增强“百毒不侵”的免疫力,修炼拒腐防变的“金钟罩”。,再次剖析焦裕禄、谷文昌的选择,他们选择的背后是对革命的纯粹与执着。正是这纯粹与执着才铸就了政德的丰碑。,“注重小事,管住小节”,给党员干部修德明确了要求。,毛泽东同志曾以“松柳之喻”,教育党员干部既要学习松树的原则性,也要学习柳树的灵活性。陶铸同志著有名篇松树的风格,启迪人们学习松树“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沙漠中的胡杨“生而不死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成为坚忍不拔的象征。人应该“把自己也活成一棵树”,置身于蓄满精神能量的“林子”中,向着壮阔的天空拔节生长,投大地以绿荫,留后人以福祉。“种德如种树”。把根扎于群众之中、事业之中,我们将获得无尽的智慧和力量,最终成长为挺拔的大树。 人民日报(2018年05月25日),引用毛泽东的“松柳之喻”,陶铸的名篇,给党员干部提供了学习的榜样。,“种德如种树”,与题目相照应,收尾自然,结构严谨。,谢谢观赏!,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