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胠 箧,当一种美,美得让我们无所适从时,我们就会意识到自身的局限,如“山阴道上,目不暇接”。读庄子,我们往往会被他拨弄得目眩神迷,庄子的思想像燃烧千年的精神圣火,照亮了许多人的人生之路。学习本文,要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学习用生动细致的描写来表达抽象的道理的写法。,新课助读,自主梳理,庄子(约前369约前286),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的辩证法因素,其主要思想为“天道无为”,幻想一种
2、“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新课助读,自主梳理,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摒弃一切文化知识。庄子的散文,有相当高的艺术成就,想象奇妙,构思巧妙,意境开阔,描绘生动,善于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对后世文学有较大的影响。 先秦诸子中能自成一家,别树一帜,具有独特风格的就是庄子。鲁迅称其文章“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作为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庄子以其思想、哲学等影响着后世。庄子的寓言博大精深,不同的人可从不同的视角解读出不同的意味。,新课助读,自主梳理,1.注字音,新课助读,自主梳理,2.识通假 将
3、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匮,同“柜”,柜子) 然则乡之所谓知者(乡,通“向”,先前、从前) 罔罟之所布(罔,同“网”) 阖四竟之内(竟,同“境”,疆界) 子胥靡(靡,通“糜”,糜烂) 擿玉毁珠,小盗不起(擿,通“掷”,扔掉) 3.解多义,新课助读,自主梳理,新课助读,自主梳理,新课助读,自主梳理,4.辨用法,5.分古今,新课助读,自主梳理,6.明句式 此世俗之所谓知也 判断句 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 判断句 昔者龙逢斩,比干剖,苌弘胣,子胥靡 被动句 何适而无有道邪 宾语前置句 天下未之有也 宾语前置句 故跖之徒问于跖曰 介词结构后置句 7.积名句 唇竭则齿寒,鲁酒薄而
4、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庄子) 夫谷虚而川竭,丘夷而渊实。(庄子) 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则是非窃仁义圣知邪?(庄子)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庄子)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1.唇竭则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 点评:“唇竭则齿寒”与“圣人生而大盗起”是关系比喻:就像唇齿相依存一样,圣人大盗也是相依存的。“鲁酒薄而邯郸围”与“圣人生而大盗起”是类比推理:鲁酒薄而邯郸围,可以理解为,本无直接关系的二者却有了必然联系,正像鲁酒薄造成了邯郸围,圣人无意于起大盗,但大盗就是因圣人而起。,句段点评,多维探究
5、,审美鉴赏,2.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至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掊击圣人,纵舍盗贼,而天下始治矣。 点评:本段为了使圣智之法成为大盗的工具的意旨表达得更显豁,假设了一段盗跖和他的手下的对话,让大盗亲口说出“盗亦有道”,并一本正经地分析大盗所具备的五种美德:“圣”“勇”“义”“知”“仁”。这是多么绝妙的颠覆,“仁”“义”“圣”“知”“勇”本是圣人提出引导人向善的道德准则,却也成为大盗们做坏事的信条。作者由此指出,圣人之道不仅有利于善人,也能给大盗带来好处。但毕竟“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所以推论起来,坏人从圣人那里得到的好处更多,“圣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由此推论出“圣人生而大盗起”的
6、判断,也就是说坏人有了圣人之法,如虎添翼,足以成为大盗。至此,作者关于圣人对大盗有利的意思已经讲足讲尽,自然而然得出下一层意思:打倒圣人,释放盗贼,那么天下就太平了。,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3.夫谷虚而川竭,丘夷而渊实。是乃圣人之过也。 点评:本段先重申圣人“死去”,大盗不起的意思,然后从反面指出“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并加以分析、论述。文中指出,“斗斛”“权衡”“符玺”等固然是治国的利器,但也可以成为大盗的利器;就连用以矫正世风的“仁义”,大盗也一并拿去用以装点门面。作者是怎样得出这样的结论的呢?是有鉴于“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的现实。联系前面所讲的田氏篡齐的
7、史实,可谓所言不虚。接着文章又进一步指出,既然窃取仁义、斗斛、权衡、符玺等能获取诸侯之位,那么又怎能期望用奖罚的办法来禁止呢?最后明确指出:大盗们追求重利而不可禁止,这正是圣人的过错啊。这也是“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的意思。,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1.胠箧的主旨是什么?文章围绕这一主旨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提示:本篇的主旨是宣扬任性无为的政治理想,反对用仁义礼法来束缚人性。文章首先以防盗贼为例,说明防盗的手段是为盗贼方便而设,再以田成子窃得齐国,连同治国的“圣知之法”一起盗去,所以能够安然无事,得出“圣知之法”是为窃国者方便而设。又进而指出,圣人提出的治理天下的办法,善人、恶人都可以用,善
8、人用来做好事,恶人用来做恶事,而天下恶人多,善人少,故而这套办法对天下人来说害多利少,应当弃之。最后,指出当今社会一切文明成果皆为大盗所窃,变成维护他们私利的工具,以至出现“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的局面。因此,只有绝圣弃智,摒弃一切文明成果,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不合理状况,重新回到玄同混沌的时代。,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2.庄子的学说是不是愚民?怎样理解他所讲的“绝圣弃知”? 提示:庄子的学说并不是愚民,而是因为庄子太爱民。他目睹了当时社会的混乱,喊出了“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庄子所说的“圣知(即智)”和现代意义的“圣智”概念的内涵不同。庄子的“圣”指的是儒
9、家学派推崇的周公、管仲这些“治世圣人”所用的治理国家管理人民的仁义道德、圣治法度。“知(即智)”指的是无用于天下的奇巧淫技,是人们张扬的所谓长处,是瞽旷善听之耳,是离朱善视之目,是对儒家所维护的统治政治思想的批判,并不是要求社会倒退,百姓愚昧。,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其实,庄子提倡的“绝圣弃知”,并不是否认道德、文化、艺术和器物制作而希望人们闭目塞听,也并不希望人们回到愚昧无知的野蛮时代,因为庄子目睹了人类离开了原始社会以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都被统治者所盗用,成为他们追求、争夺的对象和欺骗、压迫的工具,污染、破坏、迷惑了自然本性,所以才会说出“世俗之所谓至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所谓
10、至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这样激愤的话。,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汪洋恣肆,诗意盎然 庄子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突出的地位,而他的影响也是极其深远的,他的文章中抑扬捭阖,汪洋恣肆,富于幻想夸张而又带有浓厚诗意的浪漫主义风格,为后世许多作家提供了艺术借鉴。庄子的语言艺术,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夸张大胆,意境雄阔,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胠箧中写道,“夫谷虚而川竭,丘夷而渊实。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矣。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庄子为我们描绘了盗者四起后,连自然界的地貌都为之改变,这类夸张的描述充分展示了庄子在行文中丰富的想象力和奇特的构思,给人以风诡云谲、
11、变化莫测的感觉,读来引人入胜。,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2.行文笔法抑扬捭阖,变化万千,欲行则行,欲止则止,形散而神不散。 文中先以龙逢、比干、苌弘、伍子胥等贤者皆遭杀戮为例论述,又云“为之斗斛以量之,则并与斗斛而窃之;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为之符玺而信之,则并与符玺而窃之;为之仁义以矫之,则并与仁义而窃之”,缘何?盖因“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庄子为揭示此观点,采用了引证、比喻、议论、抒情等手法,包罗万象,上古下今,令人眼花缭乱,传神地表达了他深刻的思想,使哲理性的文章充满了文学情趣。,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3.语汇丰富,造语奇特,文辞富丽,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作者仅用“谷虚而川竭,丘夷而渊实”一句话就生动传神地描绘了一幅自然仙境,又如作者用“擿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等一系列的排比手法描绘了庄子理想中的太平世界,充分体现出他运用语言的创造性和奇特性,不愧为一代文学巨匠和语言大师。,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