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课 百家争鸣,学习目标 1、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2、诸子百家的代表及其思想主张。,“百家争鸣”的含义是什么? 百家争鸣:是指 时期(BC770BC221年), 针对当时 上和 上的各种问题,争相发表不同见解,展开争 论形成的局面。,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社会,学术,探究一: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 出现“ 百家争鸣”的局面?,材料一“开阡陌,废井田”。商君书,井田制崩溃,材料二周天子伸手向鲁“求金”、“求车”。,周王室衰微,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贵族垄断教育、学术的局面被打破,出现了私人讲学,平民百姓也开始接受教育。原来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
2、重用。人教版,私学兴起,学术下移,士阶层崛起,1、经济:井田制崩溃; 2、政治:周王室衰微; 3、文化:私学兴起,学术下移(学在官府学在民间); 4、阶级关系:士阶层崛起。,探究一: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 出现“ 百家争鸣”的局面?,【典例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私学发展,涌现出大量人才 B诸侯争斗激烈,各种治国观点层出不穷 C阶级阶层间关系复杂,矛盾众多 D社会处于划时代的重大变革时期,【典例2】下列对百家争鸣影响的表述,错误的是 A. 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体系 B.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C. “百家争鸣” 奠定了
3、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D. 诸子百家彼此互不相容,破坏了中国传统文化,二、诸子百家,二、诸子百家 1、儒家 (1)孔子思想,孔子(BC551BC479年)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著名教育家、思想家;他死后他的弟子将他的言行编成论语一书,材料一子曰:“仁者爱人。” 论语,、孔子思想中的“礼”是指( ) A、礼貌 B、礼器 C、法律 D、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二、诸子百家,孔林 孔子及家族专用墓地。 相传孔子死后,他的学生从四面八方带来奇木异树来此种植。2000多年来不断增植,已达3万余株,为我国最大的人工园林。,世界遗产“三孔”,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其规模仅次于故
4、宫的古建筑群。全庙南北长公里多,占地327亩,共有厅堂殿庑400多间,布局严谨,气势雄伟。,孔庙,孔府位于孔庙东侧,有“天下第一家”之称,是孔子嫡系长期居住的府第,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典型建筑。,1、“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2、“人无有不善”,孟子名言,仁政,性善论,二、诸子百家,(3)荀子思想,“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君舟民水、性恶论,结合材料,概述荀子的思想主张。,二、诸子百家,孟子、荀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爱人,仁政,仁义,为政以德,民贵君轻,君舟民水,性相近,性本善,性本恶,二、诸子百家 1、儒家 2、道家,1、道生
5、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2、无为,则无不治。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名言,“道”是万物的本原,朴素辩证法思想,无为,二、诸子百家,材料一 视人之身若其身,谁贱?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 材料二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材料三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前后相随。 材料四 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知识巩固,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3、奠
6、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探究二:“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儒家:这是品行和自我约束力问题, 主张思想教育; 法家:这是违纪行为,主张严格惩罚; 道家:这是人的本性,主张顺应自然, 等自我觉悟。,如果你是信奉儒、法、道的老师,如何遏制学生上课说话的现象?,古为今用,连连看,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 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 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 上心的文化人学派,儒 道 法 墨,不治 法治 贤治 仁治,4、“孔子象征着什么?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观念,还是一种财富?”在中国,如果有人用这样一个问题去问市民,他得到的回答可能会千差万别,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答案都可能成立。下列表述不属于孔子思想的精华内容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以德治民,反对苛政 C维护周礼,贵贱有序 D“有教无类”,例题5孔子“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所体现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 有利于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有利于调解社会人际关系 A B C D,3、 对孔子“仁”的思想积极作用分 析不正确的是A. 有利于抑制统治者的暴政B. 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C. 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D. 有利于重建新的社会制度,D,1、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 A、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自然的关系 C、国与国的关系 D、夷夏关系,A,材料二,办私学,理六经,孔子讲学图,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