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章 俄国农奴制度改革,章末回顾总结,一、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两面性 1呈现两面性的根本原因:1861年改革仅仅是一场封建统治者在工业化潮流冲击下进行的改良,始终代表着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2表现 (1)从改革本身来看,改革的内容具有资产阶级性质,对封建生产关系进行了革新。农奴成为自由劳动力,地主与农民之间关系发生改变,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生产方式也由个体独立经营向合作经营转变,新的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都带有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2)从改革对封建制度的改变程度上看,改革是不彻底的。改革没有结束沙皇政府的专制制度;没有彻底解放农奴,没有完全变封建生产关系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保留着
2、农奴制残余;社会中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仍然是对立的两大阶级,地主土地所有制仍旧存在。,3对俄国社会的影响 (1)改革不仅没有按照农民的愿望和革命民主主义者的主张进行,也没有按照资产阶级自由派的方案进行,而是更多地按照贵族地主的利益和要求进行。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农民仍然没有争得完全自由,生产力的发展继续受到遏制。改革没有完成的任务,只能由革命来完成。 (2)改革为俄国结束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化农业开辟了道路,俄国由此开始了新的资本主义时代。,二、俄国农奴制改革与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异同,1(北京高考)俄国在19世纪曾与西欧国家发生过两次大的战争。在这两次战争中,“俄国的士兵在1855年和在18
3、12年时一样勇敢地作战”,但战争的结局大为不同,并对俄国和欧洲的历史造成了很大影响。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1812年战争的胜利挫败了拿破仑称霸欧洲的野心 1812年战争巩固了十二月党人对现存制度的信念 1855年战争前赫尔岑等人提出了解放农奴的主张 1855年战争的失败迫使沙皇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A B C D 解析: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1812年的战争是反对拿破仑对外侵略扩张的战争,俄国获得胜利;1855年的战争是英、法、俄争夺土耳其地区的争霸战争,俄国由于落后的农奴制而失败,由此催生了1861年农奴制改革。十二月党人是俄国农奴制改革前出现的,因此项表述错误,排除含项的选项
4、即可。答案选B项。 答案:B,2(福建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克里米亚(克里木)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同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材料一中“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是指哪些(民族)国家?如何理解这场战争对俄国来说是“绝望的搏斗”。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1861年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解读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第(1)问,第一小问注意限定词“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即回答参加克里米亚战争的国家;第二小问从俄国制度落后的角度回答。第(2)问,根据1861年改革的积极影响
5、来说明“延缓了革命”,结合改革的局限性说明“不能消除革命”。,答案:(1)英国、法国。落后的农奴制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2)延缓:废除农奴制,促进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一定程度上缓和社会矛盾,巩固沙皇统治。不能消除:农奴制改革不彻底;政治上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经济上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残余;没有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答三点即可),3(2016江苏卷)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它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们有理由推断,农民对解放宣言会无比感激,无比高兴。可实际上,宣言在农民中间引起的与其说是欣喜,不如说是失望。要理解这一奇特的事实,我们就必须努力置身于农
6、民的立场来看待这个问题。有一点我们必须注意到,所有那些含含糊糊、激情洋溢的有关自由劳动、人类尊严、民族进步一类的言辞,落到俄国农民耳朵里,犹如雨滴砸在花岗岩上一般。他想要的不过是一座可以住的房子,有食物吃,有钱买衣服穿而已。 摘编自华莱士俄国,材料二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逼迫沙皇政府展望未来并加快现代化的步伐,因为如若不然,俄国就会永远不再是一个强国。但是,沙皇政府则怀旧地回顾过去,希望改革能巩固俄国而无须削弱独裁统治。政府对待贵族的态度反映了它最重要的艰难选择:一方面,想要实施现代化的欲望促使它有时候采取与其需要相反的行动,例如,解放农奴。另一方面,想要保持独裁专制制度和社会稳定性的愿望,又促
7、使沙皇把贵族作为传统的基础来依靠。 摘编自莫斯俄国史,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民”对“解放宣言”不满的原因。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具有保守倾向的原因。 (3)据上述材料,总结俄国农奴制改革“怀旧”保守致使改革不彻底的教训。,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中的“他想要的不过是一座可以住的房子有钱买衣服穿而已”等信息和“二一九”法令对农奴的束缚回答。第(2)问,据材料二中的“希望改革能巩固俄国而无须削弱独裁统治。政治对待贵族的态度反映了它最重要的艰难选择”等信息及农奴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回答。第(3)问,结合改革不彻底的因素、改革时的勇气等回答。,答案:(
8、1)原因:农民缴纳高额赎金;地主割占好地;农民仍受村社限制(管理);农民的要求未得到满足。 (2)原因:自上而下的改革(沙皇主持改革);专制制度影响;维护贵族利益。 (3)教训:改革要关注人民利益;改革要摆脱旧势力束缚;改革要有展望未来敢于进取的勇气。,4(上海高考)“他们” 他们不可以被买卖,但他们仍旧是不自由的,没有主人的同意不能离开土地,如果变更给新主人,他们也随之被转让。他们有权耕作自己的数英亩土地,作为其一生劳作的回报,他们每星期要在主人的辖地上劳作数日,还得修缮主人的道路、桥梁和围墙。当他们结婚、继承父辈的田产或使用当地的磨坊时,要向主人纳税,到了圣诞节和复活节,也得付些钱款。他们
9、用粮食、水果、蜂蜜、鸡蛋、家禽等实物按比例支付一年的收成。在和平无事的安宁岁月里,他们常常经营市集。,问题: (1)材料中的“他们”是指哪一种人?说明判断的理由。 (2)结合材料概括“他们”所处时代的经济形态特征。 解析:第(1)问,从材料 “不自由”“不能离开土地”、可以转让、为主人无偿工作等信息可知,“他们”指俄国的农奴。第(2)问,结合材料“他们有权耕作自己的土地”“使用当地磨坊时,要向主人纳税”“他们常常经营市集”判断,这种经济是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答案:(1)水平1:基于材料的信息进行判断,并说明理由。 农奴,他们与主人之间有人身依附关系,如他们不可以被买卖,人身不自由;主人不同意
10、不能离开,随主人转让。他们与主人之间是依靠权利与义务(契约、法律关系)来维系的;如有权耕作自己的数英亩土地,但要在主人的辖地上劳作;或有权继承父辈的田产、使用当地的磨坊,但要向主人纳税。 水平2:能从材料中提取部分信息,或判断理由不准确(按题意相符程度给分)。 其他答案。,(2)水平1:作出的概括与材料中的信息一致,且概括正确完整。 他们有权耕作自己的土地;使用当地磨坊时,要向主人纳税;他们常常经营市集。据此可知,庄园有农业、手工业和集市交换,大体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 水平2:作出的概括与材料中的信息部分相合,或概括较完整(按题意相符程度给分)。 其他答案。,5(山东高考)下列是一组与
1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相关的文字和图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右图描绘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 民伏在地上亲吻主人脚面的情景。 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 令的反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了头农民中怨声和叫喊越来越高”,1876年,一位地主说:“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必要性。 (2)关于农民获得“解放”,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描述?你认为上述哪一描述较为客观并说明理由。,解析:第(1)问,回顾关于俄国废除农奴制的背景的相关知识作答即可。第(2)问,考查多角度评价历史的思维能力,第一小问
12、出现不同描述的原因应该从发表言论者的不同阶级立场去思考。第二小问作答时应该先选定观点,再进行论述,注意论述要和自己所选观点一致。,答案:(1)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农奴制激化了俄国社会矛盾;农奴制造成了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 (2)原因:描述者的立场不同。若认为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由农奴主实施,农民只能被动接受等角度来回答(若回答农奴制改革“解放”了农民,使农民获得了“自由”,农民对此表示感激也可给分)。若认为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不彻底,农民依然受到奴役和剥削,农民对此表示不满等角度回答。若认为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提高了农民的政治地位,改变了农民的精神面貌等角度回答。,6(江苏高
13、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早在战争开始之前,朕难以忘怀的先皇便曾向我国所有忠实臣民以及世界各强国庄严地发表过声明,消除对我们东方教友的迫害和保卫他们的权利是他唯一的目的和愿望。俄罗斯人!你们的劳动及牺牲不是白费的。伟大的事业已经实现了,虽然这是通过另外一种不能预见的道路来实现的,现在朕可以问心无愧地结束流血牺牲,将宝贵的和平归还朕可爱的祖国。 结束克里米亚战争的宣言(1856年3月19日),材料二 然而到了19世纪60年代,它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亚历山大二世所推行的改革与其说是振衰起敝的灵丹妙药,不如说是暴露疾病的症状。 英
14、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请回答: (1)就战争目的、结果和影响批驳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的观点。 (2)为克服材料二中的“关键弱点”,俄国统治者采取了哪一重大举措?它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并指出这一举措的局限性。,解析:第(1 )问,考查的是学生对克里米亚战争的理解。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目的是对外争霸,对内维护统治;结果战败;影响是激化矛盾,导致国际地位下降。第(2)问,考查的是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评价。第一小问,举措是推行农奴制改革;第二小问,可以从经济、生产关系等方面考虑;第三小问,可以从措施内容缺乏全面性,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等方面考虑。,答案:(1)目的:争夺地区霸权;摆脱统治危机。结果:战败。影响: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矛盾;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 (2)举措:推行农奴制改革。积极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农奴获得了一定的自由,生活有所改善。局限性:改革措施缺乏全面性;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谢谢观看!,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