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26 ,大小:966KB ,
资源ID:1152517      下载积分:5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15251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整合课件.ppt)为本站会员(unhappyhay13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整合课件.ppt

1、一、认识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演变过程、趋势和本质,2历史影响 (1)积极方面 经济上,有利于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为封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奠定了基础。 政治上,有利于民族融合,抵御外来侵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巩固。,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较广阔的范围内传播。 (2)消极方面 经济上,封建社会后期,日益束缚了生产力发展,妨碍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造成中国社会的落后。 政治上,以强化君主专制为核心,形成了长期的人治传统,民主政治无从发展,极易出现政治

2、腐败现象,形成暴政,派生出庞大的官僚队伍和特权阶层。,思想上,专制统治严格控制思想文化,造成国民的愚昧与落后,严重阻碍科技进步。 【典例1】 (2014全国卷T2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 A皇权逐渐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解析】 阁权是皇权的延伸,虽有内阁首辅大权在握的现象,但其权力并不是来自于制度和职位,而是来自皇帝的支持和信任,故B项正确;A、C、D三项说法与史实不符。 【答案】 B 二、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及其趋势 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1)秦朝建立三公九卿

3、制,丞相负责行政,御史大夫是副丞相,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监察事务,太尉负责军事,但并未任命。,(2)汉武帝为强化皇权,建立中朝制度,作为决策机构。三公九卿的外朝成为执行机构。 (3)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更将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 (4)北宋二府三司,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设枢密院、参知政事、三司分别分割宰相的军权、行政权和财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5)元朝一省二院,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行使宰相职权,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在加强皇权方面又有新的发展。 (6)明朝废除了丞相制度,由六部分掌相

4、权,后又设内阁,但不是法定机构。 (7)清朝设军机处,强化了皇权,削弱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内阁的权力。,2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1)一直存在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它贯穿了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始终,但皇权不断加强,直至明朝废除丞相。 (2)分权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手段,如唐朝、北宋、明朝都很明显。 (3)决策权由外朝向内朝的转移,非法定机构取代法定国家机关的职权,如汉朝的中朝制度、明朝的内阁制度、清朝设立军机处。,【典例2】 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改革中存在着一贯的理念,那就是( ) A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 B加强中央集权是政

5、治改革的基本要求 C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地改革 D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因此一贯的理念指的是强化君主集权,故D项正确。 【答案】 D,三、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及其趋势 1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1)西周实行分封制,巩固了统治,但导致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割据。 (2)秦朝吸取西周的教训,实行郡县制。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度,导致王国问题。 (3)汉武帝设刺史,加强对地方的监督。 (4)隋唐时期实行州县两级制,后设节度使,导致藩镇割据局面。,(5)北宋派文臣管理地方,解决了武将专权的局面。 (6)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7)

6、明朝废除行省,设立三司管理地方。 2地方政治制度演变趋势 (1)一直存在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但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最终在北宋解决了地方分权的问题。 (2)分权是加强中央权力的有效手段,如北宋、明朝特别突出。,【典例3】 (2016全国卷T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解析】 题干材料表明原来的三司分属三个机构,各自为政,权力分散;后来的巡抚成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

7、行政长官,权力相对集中,可以防止三司鼎立而造成的互不统属、运转不灵的弊端,提高了办事效率,故选B。不论哪种方式,都是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排除A;题干材料并未说明巡抚不再归属六部,看不出六部权限的削弱,排除C;明朝时,地方权力分散,难以与中央政府形成对立,排除D。 【答案】 B,历史学科核心素养(1)唯物史观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主要包括核心理论(唯物史观)、核心思维(时空观念)、核心方法(史料实证)、核心能力(历史解释)、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理论阐释】唯物史观是揭示人

8、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唯物史观是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主要理论包括: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 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进行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 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

9、创造者。,【对接高考】唯物史观在多年来的高考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渗透在高考命题之中。在高考复习备考中,要学会几种基本的唯物史观,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辩证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问题,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反映的问题。,(1)在能力要求上,无论是新课程标准还是高考试题都要求学生运用辩证法分析历史事件,学会一分为二地分析历史问题,掌握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唯物史观认为对历史的评价应该放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历史不具有重复性,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具体的和唯一的,不以现在的标准苛求古人。,(3)政治、经济状况与文化的关系:一定

10、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如儒学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没有占据统治地位是因为它不符合当时诸侯国争霸战争,富国强兵的需要;而经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就迎合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成为正统思想。,典型例题(2017江苏高考T9)中国的近代高等教育从无到有,逐步发展。依据下图(局部)可以推断:影响高等学校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政治 B文化传统 C人口密度 D地理环境 【解法指导】 本题考查运用唯物史观,有意识地将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框架下进行考查。注意运用唯物史观之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观点来思考本题。经济的相对发展推动着思想的解放,同时为近代教育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由图片高等教育学校分布可知主要在沿海和大中城市,而这些地区是近代经济相对发达,思想政治相对开放的地区,故A项正确;其他三项应是次要因素,故不符合题干要求。 【答案】 A,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