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90 ,大小:1.19MB ,
资源ID:1152524      下载积分:5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15252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封建、求民主的潮流1.3.13新民主主义革命(二)课件.ppt)为本站会员(rimleave22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封建、求民主的潮流1.3.13新民主主义革命(二)课件.ppt

1、一、国共十年对峙 1武装起义 (1)背景:中国共产党从国民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里认识到_的重要性。,掌握军队,(2)概况 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由周恩来、贺龙等领导,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_的开始。 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10月,在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武装夺取政权,2土地革命 (1)经济上:一方面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开展_,另一方面领导军民进行经济建设,努力发展生产,粉碎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 (2)军事上:取得三次反“围剿”的胜利。 (3)政治上:进行政权

2、建设,1931年11月,成立了_ _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土地革命,中华苏,维埃,3根据地建设 (1)创建:1927年10月,毛泽东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理论:毛泽东的“_”思想。 (3)措施 经济:努力发展生产,粉碎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工农武装割据,军事:从1930年10月起,毛泽东、朱德领导红军三次粉碎了敌人的“围剿”。 政权建设:1931年11月,_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4)成就:到1930年夏,农村革命根据地有十几块,红军达十万人,革命的星星之火已发展成燎原之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4红军长征 (1)原因:博古、李德等人坚持“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

3、剿”失败。 (2)过程 开始: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转折:1935年1月,_召开,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遵义会议,胜利会师: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在_与当地红军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胜利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3)意义 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 _。 长征中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_。 标志着革命新局面的开始。,转危为安,吴起镇,长征精神,二、抗日战争 1日本侵华 (1)背景 根本原因:实现其灭亡中国的既定国策。 现实原因:经济危机的冲击加剧了侵略的野心,为了摆脱经济危机。 有利条件:国

4、共对峙为其提供了可乘之机,国民政府尚未做好充分的准备等。,(2)过程 局部侵华: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东北三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全面侵华: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开始;北平、天津相继失守。 (3)罪行 1937年12月,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1941年初制造了河北丰润县的潘家峪惨案。 在东北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七三一部队”。,2全民族抗战 (1)国共合作: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_ _,全国军民奋起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概况,人民战争,游击,百团大战,太原会战,台儿庄,3.抗战胜利 (1)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

5、2日,正式签订无条件投降书。 (2)胜利的原因 根本原因:国共两党合作,实行全民族的抗战。 外因: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相互配合。,(3)意义 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三、解放战争 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史实 重庆谈判:1945年10月,国共双方签订了_ _,规定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 政协会议:1946年初,在_召开,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双十,协定,重庆,(2)结果:政协协议很快被国民

6、党撕毁,全面内战爆发。 2人民解放战争 (1)爆发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_ _。,中原解,放区,(2)战争进程,重点进攻,全面进攻,战略反攻,新民主主义革命,(3)意义 对中国: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 对世界:改变了世界_,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政治格局,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 _的胜利。,毛泽东思想,特别提醒 1中共领导的三大起义失败的最大教训和启示 中共领导的三大起义失败的最大教训是坚持“城市中心论

7、”,最大启示应是从城市转入农村,走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2关于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时候,毛泽东并不是党的最高领导人,遵义会议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最高领导地位,中共“七大”才最终选举毛泽东为党的最高领导人。,3“左”倾、右倾 (1)右倾主要表现为保守、妥协、退让,“左”倾往往以革命的面目出现,表现为急躁冒进,急于求成。二者都有危害性,但以“左”倾危害更大。 (2)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遵义会议纠正了王明等人的组织上、军事上的“左”倾错误,但并没有纠正思想上的“左”倾错误,后来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思想上的“左”倾错误才得以纠正。,4图示法理解“工农武装割据”内容间的关

8、系,5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四个转移,6“十四年抗战”概念 “八年抗战”的说法是指从1937年“七七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算起,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8年时间。如果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算起至日本无条件投降,则为14年。“九一八”事变后的14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14年抗战”的概念,符合中国抗日战争的实际情况,也符合近些年史学界共识的主流观点。,7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标志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但不是正式形成,正式形成是在1937年9月国民党正式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8图示法理解抗战时期两个战场的关系,9南京解放 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

9、统治的结束,但并不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 10“革命根据地”“敌后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区别 (1)“革命根据地”是1927年至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期间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地区。,(2)“敌后抗日根据地”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控制下的地区。 (3)“解放区”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区域。以区别于国民党控制的区域。,11解放战争可归纳为“一、二、三、四” 一个目标:和平民主。 两次谈判:重庆谈判、北平谈判。 三个阶段:战略防御、战略反攻、战略决战。 四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12中共中央所在地的迁移情况,【通史链接】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社

10、会的变化,要语必背 1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失败的最大教训是照搬苏俄“城市中心论”的革命道路,从中得到的启示是中国革命应从城市转入农村,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实践表明,毛泽东创造的革命武装与农民相结合,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成功经验,代表了国民革命失败以后中国革命的正确出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3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逐渐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第一,开辟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井冈山革命道路;第二,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

11、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集体;第三,及时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策略。,5全民族抗战并不单指国共两党合作,而是以两党合作为基础,包括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共同参加的抗战行为。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是一面旗帜,起一个引领、带头作用。 6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抵御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 7抗日战争胜利后,民族矛盾转向阶级矛盾,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失败,国民党悍然发动内战,国共关系由合作转向对抗。,8人民解放战争经历了战略防御、战略反攻、战略决战,基本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渡江战役,推翻国民党反动政权,基本解

12、放了全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要点一 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 史料探究史料一 1927年8月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同时选择了两条道路:一条是仿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进行城市武装暴动,如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等;另一条是仿中国的历史传统,在边远的农村进行武装暴动。,史料二 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史料三 中国仍属于以农业生产方式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和交通极端落后,各地区发展又极不平衡,那种在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主要依靠工人阶级利用危机时刻在反动统治力量强大的城市进

13、行革命的理念,不符合中国国情。,【探究】 (1)结合史料一和所学知识,在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上毛泽东做了哪些贡献? (2)根据上述史料和所学知识,归纳影响我国民主革命道路选择的具体因素有哪些。,【信息解读】 史料一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内部在革命道路上出现重大分歧,党内存在着走城市为中心和农村为中心的两条革命道路。史料二说明毛泽东等人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史料三指出革命道路的选择取决于国情。,【提示】 (1)发动秋收起义,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写了文章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2)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各地

14、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落后、薄弱;资本主义发展薄弱,工人阶级力量弱小。,真题典例(2016全国卷T29)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 ) 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 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 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解析】 由材料中信息“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可知这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粮食产量增加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土地革命极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A正确。B项农业发展的外部

15、条件,不是主要原因,只是一个重要保障;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政治上主要是要建立政权巩固政权;D项不是原因而是作用或成果。 【答案】 A,归纳拓展 全面认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1)含义: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将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2)相互关系: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党的领导是前提,武装斗争是主要形式,是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才能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战略阵地,是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的基础和依

16、托,是物质基础。,(3)基本依据 必要性:这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反革命力量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在农村的统治相对薄弱;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无产阶级必须深入农村,发动农民起来革命。近代中国的特殊国情、特殊的城乡关系,决定了中国革命战争的特殊规律。 可能性: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国民革命的影响;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存在和党的正确领导。,(4)意义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奠定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理论基础,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就是坚持了这条道路,取得了最终胜利。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

17、是马列主义暴力革命原则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是对中国人民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要点二 抗日战争的特点 史料探究史料一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史料二 “我侪对敌人制胜之唯一方法,即是事事与之相反。彼利速战,我持之以久,使其疲弊;彼之武力中心在第一线,我侪则置之第二线,使其一时有力无用处。”“胜也罢,败也罢,就是不要同他讲和。” 蒋百里论抗战,史料三 1938年3月,国民党在抗战建国纲领中指出:“加紧全国军队之政治训练,使全国官兵明了抗战建国之意义,一

18、致为国效命;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并训练华侨抗战;指导及援助各地武装人民,与正式军队共同抗战,并在敌后发动普遍的游击战。” 【探究】 (1)依据史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线”与“二线”各代指什么。,(2)抗战初期,国民党政府虽然抗战积极,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多次会战,但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失败”原因是什么。 【信息解读】 史料一中“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体现了抗日战争的民族性,揭示出抗日战争是一场广泛的民族战争。史料二信息“持之以久”和“一线”“二线”相配合,科学地预见了抗日战争持久、两个战场相配合的特点。史料三信息“加强军队、充实民众武力、训练华侨、援

19、助各地抗日武装”等,揭示出国民党主张全面抗战和积极抗日的决心。,【提示】 (1)“一线”代指国民政府组织的正面战场,“二线”代指中国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 (2)主观原因: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导致。客观原因:日军装备精良,准备充分。,真题典例(2017全国卷T30)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 ),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解析

20、】 由“陕甘宁边区政府”可判断得出,此时是抗日战争时期,而土地革命时期指的是19271937年,故A错误;材料“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信息说明中共试图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故B正确;国民革命运动时期指的是19241927年,故C错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主张国共合作,故D错误。 【答案】 B,归纳拓展 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1)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有组织的全民族自卫战争;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2)具有双重性,它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斗争。 (3)两个战场并存,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的关系一直贯穿整个抗

21、战时期。,(4)以弱胜强,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5)最具持久性,中国是所有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 (6)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要点三 抗日战争胜利原因 史料探究史料一 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割性。这是民族自觉性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史料二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作

22、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抗战胜利60周年胡锦涛讲话 史料三 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 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探究】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体现“民族自觉性”的突出表现。 (2)根据史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史料三观点的不足之处。 【信息解读】 史料一信息“亡国灭种的危机”“民族自觉性的开端”体现了全民族的觉醒、全民族的抗争,是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关键因素。史料二信息“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表明国共

23、合作抗战是全民族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史料三中几种观点均是片面的,抗战胜利是各种因素共同努力的结果。,【提示】 (1)1937年9月,以国共两党为核心,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旗帜,形成了全民族抗战的局面。 (2)史料三观点忽视了中国军民艰苦抗战的重大作用。中华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根本保证,世界反法西斯各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援是外部条件,对中国的抗战胜利起促进作用。,真题典例(2014全国卷T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 第二十章 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第二十一章 两条战线、两个战场 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 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3

24、平型关大捷 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 第二十二章 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第二十三章 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第二十四章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第二十五章 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第二十六章 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 第二十七章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条件投降 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解析】 解答关键是运用全面的观点,客观评价国民党的抗战。从抗日战争

25、本身来说,它是一场中华民族反抗日本侵略的反侵略战争,是中日之间的一场民族战争。既然是民族战争,就应该站在中华民族的角度对它进行研究。这样写出的抗日战争史,就不应该只着重反映中国共产党和敌后战场的抗战,而应该全面反映包括国民党、国民政府和正面战场的全体中国人的抗战,整个中华民族的抗战。在比例上也不能畸轻畸重,应该按照实际情况来写,在抗战初期,正面战场所占的比例毫无疑问应该更大一些。,【答案】 建议:增加淞沪会战一目; 理由:淞沪会战是抗战初期中、日双方的重大战役,中国军队顽强抵抗日军侵略,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应予增加,才能

26、反映出抗战全貌。,归纳拓展 1抗日战争中国取胜的原因 (1)组织领导:国共合作,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两党分别开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抗敌。 (2)民众因素:中国共产党制定全面抗战路线,使抗日战争成为一场真正的人民战争。,(3)战略战术:中国共产党制定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开辟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和运动战,配合正面战场,最后赢得战争胜利。 (4)国际因素:1942年,国际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中国抗战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2抗战时期两个战场的联系与区别,1(2017全国卷T30)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

27、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共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 ),A革命工作的重心开始转移 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 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 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解析】 根据题干“群众组织”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共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可知,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在农村得到迅速发展,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故D项正确。革命重心的转移是大革命失败以后,题干并没有涉及,A项不正确;“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是在国共的十年对峙时期,B项不正确;题干并没有涉及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等统战的对象,C项不正确。 【答案】 D,2(2017

28、全国卷T30)1949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 ) A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 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 C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 D反映出“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的确立,【解析】 渡江战役时期,新中国尚未成立,还不是社会主义阵营的成员,故A项错误;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捍卫了中国的领土等主权,否定了列强在华特权,故B项正确;这一行动只是使列强退出长江流域,西方国家还可以通过东南沿海等地援助国民党,故C项错误;“另起炉灶”是新中

29、国成立之后的外交政策,此时新中国尚未成立,故D项错误。 【答案】 B,3(2017浙江高考T13)某抗日将领在一次战役时写给妻子的信说:新秋入序,暑气渐消,尤以夜间气爽,想皖地亦同此景象耳!昨日,又由日运来援军五万余口汇山码头(黄浦江下游西岸)为我军占领,敌人虽有大部援军,无法登陆寇日内再不解决,或即参加战斗也。这位将领参加的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枣宜会战,【解析】 “汇山码头(黄浦江下游西岸)为我军占领,敌人虽有大部援军,无法登陆寇日内再不解决,或即参加战斗也。”表明地点是在黄浦江附近的上海,故A项正确;太原会战主要是在山西,与材料的地点不符,故B项错误;徐州会

30、战是以徐州为中心,与材料的地点不符,故C项错误;枣宜会战的地点是在湖北,与材料的地点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A,4(2017江苏高考T10)1937年8月,毛泽东强调要“发挥红军的特长”,创建根据地,开展游击战,钳制与消灭敌人。在此原则指导下,人民军队( ) A粉碎了第三次“围剿” B变敌后为抗日的战场 C赢得长征的伟大胜利 D取得台儿庄战役大捷,【解析】 由时间1937年8月可知,A、C项不符合题干要求;由“创建根据地、钳制与消灭敌人”可知人民军队在抗日战争时期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故B项正确;台儿庄战役是正面战场取得的一场大捷,故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B,5(2015

31、海南单科T22)据统计,1945年8月,国民政府的法币发行量累计为5 569亿元,三年后增至604.6万亿元。引发严重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是国民政府( ) A偿还大量外债 B贪污腐化成风 C军费开支巨大 D纵容官僚资本膨胀,【解析】 1945年后的三年,中国处于解放战争时期,这一时期美国实行扶蒋反共的政策,为蒋介石政权提供了大量的援助,故A与史实不符;贪污腐化是国民党一贯的问题,不是国民政府大量发行法币的原因,B错;1945年至1948年期间正处于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军费开支庞大,是这一时期国民政府大量发行法币导致通货膨胀严重的重要原因,C表述正确;滥发纸币是导致官僚资本膨胀的手段之一,D颠倒了因

32、果关系,故D错。 【答案】 C,6(2016海南高考T20)1942年中共中央规定:“一切尚未实行减租的地区,其租额照抗战前租额减低百分之二十五”“在游击区及敌占点线附近,可比二五减租还少一点,只减二成,一成五或一成。”这一规定旨在( ) A打击地主经济 B加强各阶层的抗日大联合 C削弱国民党在敌后的势力 D纠正王明“左”倾路线,【解析】 解答关键是注意时间和历史背景。1942年是根据地最艰难的时期,团结各阶层力量尤为重要,地主阶级随着国民党的政策时有动摇,适当减租可以保存他们的抗战积极性,故B项正确;由材料中“其租额照抗战前租额减低百分之二十五一成五或一成”,看出是在保护地主的利益,故A不正

33、确;实行减租,保护地主阶级利益,不能说明削弱国民党在敌后的势力,故C项错误;1942年的规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与王明“左”倾路线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B,7(2016全国卷T30)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 ) 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 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D力图维护一党专制的局面,【解析】 根据题干中“把亲日派长征时代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特别是把“争取民主”归为“谬误名词”,体现国民党控制舆论,维护一

34、党专政的用意,故D项正确;题干材料体现了国民党反对民主,这种做法只能是加剧国民党与其他党派的矛盾,进一步降低国民党的威信,故A、B两项错误;抗战时期,国民党实际上掌握了抗战的领导权,故C项错误。 【答案】 D,8(2015全国卷T3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 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 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 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 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解析】 随着日本不断侵华,民族矛盾上升,国民

35、政府在19331937年,在战略要地和重要城市以及交通线布置防御工事,这反映出国民政府对日持久作战的战略意图。 【答案】 B,9(2015全国卷T30)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 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 B转嫁战争负担 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 D强化物资管制,【解析】 材料叙述的是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进行金融管控的史实,其目的是控制沦陷区的经济,进而为其侵略战争服务,达到“以战养战”的目标,故B项正确。1938年的平、津、鲁、豫等地已为日军占

36、领,是沦陷区而非国统区,故A项不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日本帝国主义针对抗日根据地的侵略行径,故C不选。材料说的是日本在沦陷区的金融控制问题,并未提及物资管制问题,故D项不正确。 【答案】 B,10(2013全国卷T30)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题干主旨句:“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

37、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由此可以看出政治议决案强调的是只有以城市为中心暴动,才能引发全国范围内的革命运动,即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路线,B项正确;A、C、D的表述明显与材料不符,故排除。 【答案】 B,11(2013全国卷T30)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以“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这表明当时国民党中央( ) A放弃了对农村原有土地制度的保护 B阻止地方政府进行土地政策的调整 C无力控制地方政府的行为 D无意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解析】 解答时注意题干材料中的时间信息“抗日战争期间”,联系国共两党的土地政策和代表的阶级利益作答。抗日战争期间,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的主要矛盾,材料中湖北省政府推行“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没有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认可,这说明在民族利益和阶级利益的权衡中,国民党中央选择了维持农村原有的封建土地所有制,A项表述错误,D项符合题意。并结合材料中湖北省土地改革取得一定成效,排除B、C两项。 【答案】 D,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