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考纲析考情明考向,经济,社会,生态,人口,资源,共同性,考点一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与可持续发展核 心 知 识 再 现 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人类社会,征服自然,对立,平等友好,可持续,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1)概念 既满足_的需要,又不对_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内涵 _的持续发展是基础,_的持续发展是条件,_的持续发展是目的。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共同组成一个系统。,当代人,后代人,生态,经济,社会,(3)基本原则 _性、_性、_性、_性原则。 (4)从概念到行动 _合作,_参与。,公平,共同,持续,阶段,全球,公众,高 分 素 养 提 升,联合国组织300名
2、科学家对地球臭氧水平进行持续监测,最新监测显示2000年至2013年,中纬度地区50 km高度的臭氧水平已回升4%,科学家提出臭氧层可能会在21世纪中期实现痊愈,但仍需靠各国的共同努力。据此完成(1)(2)题。 (1)材料显示,实现可持续发展应遵循的原则是(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公平性和共同性原则 (2)目前破坏臭氧层的主要污染源是( ) A.工厂、家用炉灶燃烧矿物能源 B.汽车尾气 C.有色金属冶炼工业排放废气 D.工业、家庭广泛使用空调和冰箱,解析 第(1)题,臭氧层的破坏是全球共同关注的环境问题,由此可知实现可持续发展应遵循共同性原则。第(2)题,目前
3、破坏臭氧层的主要污染源是氟氯烃化合物,它主要用于空调和冰箱中的制冷剂,故选D项。 答案 (1)C (2)D,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3.传统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的区别,真 题 考 向 探 究 考向一 可持续发展关键的判断 1.(2015北京文综,2)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往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3 767米)。据此,回答下题。 如果过度猎狼,将会( ) 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 增加山区的环境承载力 导致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 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
4、 A. B. C. D.,解析 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公平性”的含义。过度猎狼会导致狼的种类和数量减少,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正确;过度猎狼可能降低山区的环境承载力,错;不良消费观念与过度猎狼无关,错;公平性原则指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正确。综上所析,选D项。 答案 D,2.(2014天津文综,6)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题。,上图所示的大型商城,以汇集国际品牌商品、价格优惠为经营模式。某地理小组学生实地考察了该商城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同学们针对如何新建这类大型商城各抒已见
5、,其中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是( ) A.增加商城数量,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B.扩大商城规模,带动周边城镇发展 C.立体建设商城,集约开发利用土地 D.商城靠近景点,吸引游客休闲购物,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分析题目所给四个选项可知,A项强调就业,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观念;B项强调带动周边城镇发展,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观念;C项强调土地开发利用,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念;D项强调旅游业发展,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观念。故C项正确。 答案 C,考向二 可持续发展的内
6、涵 3.(2015江苏地理,2122,6分)“国际慢城”是一种具有独特地方感的宜居城镇模式,要求人口在5万人以下、环境质量好、提倡传统手工业、无快餐区和大型超市等。下图为“国际慢城”桠溪镇的大山村土地利用今昔对比图。读图回答(1)(2)题。(双选),(1)与“国际慢城”要求相符合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 A.骑单车出行 B.经营手工业作坊 C.去速食店就餐 D.建大型游乐场 (2)大山村在成为“国际慢城”前后,产业结构的变化是( ) A.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 B.从种植业到种植业与服务业相结合 C.从水稻种植业到商品谷物农业 D.从较单一的农作物到多种经济作物,解析 第(1)题,综合题干材料“
7、环境质量好、提倡传统手工业、无快餐区和大型超市”可知,C项错误、B项正确;骑单车出行减少了环境污染,利于环境的保护,A项正确;大型游乐场容易造成环境问题,不符合“国际慢城”的要求,D项错误。第(2)题,比较两图可以看出,该地由原来单一的水稻、小麦、油菜作物的种植转变为发展茶园、果园、苗圃、菜地等,并且出现了游客中心、池塘水景和大山塔风景区等,说明第三产业得到发展,故B项、D项正确。 答案 (1)AB (2)BD,考点二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核 心 知 识 再 现,1.人口问题和人口战略,人口数量,性别,老龄化,自然资源,资源和环境,2.资源状况和资源战略,多,大,需求量,少,3.我国的环境危
8、机和环境战略,生态,环境,4.稳定战略及其实施原因,发展经济,生态环境,高 分 素 养 提 升,(2017天津滨海六校联考)浙江东南部青田县地处瓯江中下游地区。地形崎岖,山地丘陵地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境内溪谷纵横,烟江秀丽,山峦连绵,奇峰挺拔,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境内形成了独特的“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被列为世界四大农业遗产之一,读示意图回答(1)(2)题。,(1)保障该种农业生产模式稳定发展的主要措施是( ) A.进行农业结构的调整 B.修建温室改善热量 C.兴修排灌水利设施 D.拓展市场推进产业化 (2)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评价,该农业模式( ) A.能灵活地适应市场 B.农产
9、品的类型多样 C.提高了生产效率 D.稻鱼共生,保护环境,解析 第(1)题,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水旱灾害频发,水源是农业稳产的关键因素,故保障该种农业生产模式稳定发展的主要措施是兴修排灌水利设施。第(2)题,注意生态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综合利用、减少废弃物的排放,从而实现减轻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目的。 答案 (1)C (2)D,1.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2.分析某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真 题 考 向 探 究 考向一 循环农业模式图的判读 1.(2013福建文综,12)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下图示意某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完成(1)(2)题。,(1)最适宜该模式的是( ) A.河套平
10、原 B.黄淮平原 C.辽东丘陵 D.闽浙丘陵,(2)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 ) 提高经济效益 加快城镇发展 提供清洁能源 促进民居集中 A. B. C. D. 解析 第(1)题,该地区主要农作物为水稻和甘蔗,处于亚热带地区。据此可判断该农业模式最适宜的地区。第(2)题,该农业模式能够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废弃物排放,对于提高经济效益,提供清洁能源具有重要作用。 答案 (1)D (2)B,【读图指导】 循环经济关联图的判读 (常考的 类图像之二十) 关联图的判读一定要注意图中信息之间的直接或间接关联、两图之间的关联、图中已知信息与未显示信息之间的隐性关联等。判读时通常有以下两种方法
11、。 (1)顺藤摸瓜法。 分析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框图,把握关联图示意的地理事物主体是什么;回想这类地理事物的形成或演变过程,注意找出突破口;观察图中的箭头指向和已知框中提供的有效信息,理清逻辑关系;将首先确定的地理事物填入框中,以增添更多的有效信息,加速问题的解决;将已初步完成的关联图按箭头连接关系,重新理顺一遍,以弥补可能出现的漏洞,确保答案的正确性。,(2)代入尝试法。 有些表示地理事物相互关系的选择题,可以使用直接代入法尝试求解。宜采用先易后难的方法,先把最直接、最容易的完成,剩余的越少就越容易填,在确定完填空内容后要进行验证,以确保判断的正确性。,2.(2012江苏地理,1718)在我国广
12、大农村地区,随着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逐步改善,秸秆利用问题日益突出。下图是秸秆利用方式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既能提供生活能源,又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的秸秆利用方式是( ) A. B. C. D.,解析 读图可看出,秸秆焚烧只产生烟尘和灰烬,既不能提供生活能源,又不能提高土壤肥力;作为饲料,可以为农田提供粪肥,也可获取畜产,但不能提供生活能源;秸秆作为工业原料,可获取工业产品,也可用来发电,但不能提高土壤肥力;作为沼气原料,其沼渣、沼液可提高土壤肥力,沼气为生活提供生活能源。方式符合题意。 答案 D,考向二 区域生态环境变化与保护 3.(2016新课标全国,37,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3、。 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下图示意1976年、1987年和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1)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7分) (2)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9分) (3)说明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6分),解析 第(1)题,直接看图,按照图例中的时间分阶段描述分布及变化即可。第(2)题,分析图文材料可知,20世纪70年代,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地进行采伐作业,导致森林减少,熊猫的栖息地缩
14、小;而108国道的修建则把熊猫栖息地分割。2000年前后,禁止采伐天然林,秦岭隧道的建成通车,使得该地区的植被得到恢复,并且原有道路被废弃后熊猫的栖息地连成片,使其分布范围扩大。第(3)题,从工程措施和生态措施两方面进行分析,工程措施可建设动物通道。生物措施主要是减少生态的破坏和加强生态的恢复。,答案 (1)20世纪70年代(1976年),栖息地连成一片;到80年代后期(1987年)栖息地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90年代至21世纪初(2000年),栖息地面积有所增加,碎片化趋势减弱,分布范围有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 (2)大规模采伐森林(对植被破坏大),导致栖息地缩小;修建道路(国道省道以及林区采伐道路),导致栖息地碎片化;人类干扰活动大幅度减少(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108国道秦岭隧道通车等),植被得到了较快恢复,促进大熊猫栖息地的恢复与扩展。 (3)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地;在经过野生动物栖息地时,建设野生动物穿越道路的生态廊道;修建道路时尽量减少周边植被的破坏,修复因道路施工遭破坏的植被。,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