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考中出现频率极高。 2常见的考法是:以当年度的中国或者世界的重大科技发现和研究成果为载体,或者是以现实生活中的文化类热点为载体,设置认识论依据类、原因作用类、措施类、体现类等主观题型,对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的特点、真理的特点等核心知识点进行综合考查。,例1 2015课标,39(2),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纪录片记住乡愁于2015年元旦在央视首播。该片选取100多个传统村落,围绕中
2、华美德的千百年传承,一集一村落、一村一传奇,采取纪实手法讲述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有坚守精忠报国、宁死不屈民族气节的,有传承诚信为本、诚实待人村风的,有秉持积善成德、助人为乐精神的,有倡导邻里和睦、守望相助的,有崇尚尊重生命、敬畏自然的,记住乡愁的播出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古建筑学者将其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立体的教科书,现成的博物馆”,历史学者认为记住乡愁呈现了一幅生动的乡村历史画卷,民俗学者从节目中看到了一个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社会学者强调汲取传统乡村社会治理的智慧和经验 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学者从记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的原因。(10分),思路分析,答案 认识是主体
3、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受到主体状况、客体状况以及认识条件的制约。(4分)不同学者在知识背景、兴趣爱好、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3分)纪录片涉及传统村落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村规民约、民风民俗、社会安定等多方面的内容,导致不同学者感受的差异性。(3分),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分析回答某一具体问题时,应根据设问的要求和材料蕴含的有效信息综合比较,筛选准确的原理回答。从答案要点数量上来看,要注意分数,分数越多要点就越多。作答时注意原理方法论材料三者结合。,30 辩证唯物论,1辩证唯物论不是辩证法,也不是辩证唯物主义,教材知识主要包含第四课和第五课的主要原理。 2常见考法:以党和国家在现阶段
4、的重大方针政策为载体,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或者以解决目前我国存在的热点、焦点问题(如科技创新、生态文明、法治建设、转方式调结构、“十三五”规划、供给侧改革等)的措施作为命题载体,考查这些措施的正确性。,3从题型上看主要有依据类、体现类、认识类、意义类等。主要考查两大辩证关系(物质和意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原理及其方法论。,例2 2015江苏单科,37(2)(3),12分 材料一 在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和人民网联合举办的“汉语盘点2014”活动中,“法”字荣膺中国年度汉字,反映出全社会对法治建设的高度关注。 材料二 汉字发展总是在形体简化与理据保留这两种力量共同作
5、用下,去寻求简繁适度的造型。,汉字的构形往往具有可解释性,即有理据。从理据的角度看,汉字的形体越复杂,理据保留程度就越高。“法”字古代写作 “灋”。“灋”从“廌”(zh),“廌”是传说中的一种独角神兽,它生性正直,有着明辨是非、判断曲直的神性,赋予了“法”正直而无偏颇的价值;“灋”从“水”,表示法律、法度追求公平如水;“灋”中包含“去”,“去”即是 “弃”“逐”的意思,延伸出惩罚、惩恶扬善的意义。汉字历经千古演变,其形体的发展趋势是由繁向简。从书写的角度看,汉字的形体越简单,记忆、书写速度就越快。为此“灋”字后来被人们简化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法”字字,形,“廌”字被简省掉,但其中表明平之若水、
6、惩恶扬善的“水”“去”,至今仍是“法”字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1)现代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请列举两个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并分别简述其在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中的作用。(4分) (2)为深入开展法治教育,某中学准备开设法治知识校本课程。请你就该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写一篇论证报告。(8分) 要求:观点紧扣主题,叙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 从辩证唯物论和政治生活角度,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论证。 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300字左右。,思路分析 第(1)问答案具有开放性,但要注意两点:一是列举的必须是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二是要分析其在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中的作用。第(2)问属于探究类题目,答案具有开放性,但
7、要注意两点:一是从辩证唯物论和政治生活两个角度分析;二是要注意使用政治模块的学科语言,做到言简意赅。 答案 (1)例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范商家行为,促进诚信经营,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反不正当竞争法,确立市场规则,规范市场秩序,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 (2)答题示例: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开设法治知识课程,有利于弘扬法治精神,增强法治意识,提高青少年学,生学法用法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正确认识法治建设规律,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当前,我国正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设法治知识课程,有助于增强青少年学生的公民意识,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法律权威
8、,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有助于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观念,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依法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1)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回答问题时,除了注意“原理方法论材料分析”之外,还要注意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应具体把握两个层面(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以及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后者容易遗漏。 (2)运用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回答问题时,注意把握三个层次:一是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及其方法论;二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及其方法论;三是要把二者结合起来,做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31 唯物论和
9、认识论相结合的考查,1唯物论和认识论属于教材第二单元的主要知识,即第四、五、六三课的内容,从设问的知识范围来看,有的用第二单元的题目“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来限制,也有的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认识论”来限制。 2从命题情境看,来源较广,既有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类的,也有重大科技成果发明和发现类的,还有现阶段的重大热点焦点问题类的(如生态文明建设、经济结构调整、对外开放等)。,3从题型来看,有依据类、体现类、认识类、意义类等,考查的核心知识点有物质、意识、规律、实践、认识、真理等。,例3 2015山东文综,42(2),9分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律的权威在于法之必行。阅读材料,回答
10、问题。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有了法律的规范和引导。但实践发展永无止境,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永无止境,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只有把“纸面上的法”真正落实为“行动中的法”,才能切实推进法治国家建设进程。 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材料所蕴含的哲理。(9分),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唯物论和认识论的知识,属于体现类题目。首先对材料分层,然后与唯物论和认识论的原理对接,从意识的能动作用、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的无限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等角度分析。,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提供了法律的规范和引导,体现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实践发展永无止境,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永无止境,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具有无限性;必须把“纸面上的法”落实为“行动中的法”,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此类题要注意从两个角度全面分析:一是唯物论,二是认识论。避免只运用认识论,或者只运用唯物论,导致丢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