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七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人类遗传病,最新考纲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2.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3.伴性遗传()4.人类遗传病的类型()5.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6.人类基因组计划及意义(),知识串联回顾,核心考点突破,知识串联回顾 思维串联纵横联系,体验真题明考向,核心考点突破 核心考点高效突破,核心考点一 孟德尔定律及其应用,1.(2017全国卷,6)若某哺乳动物毛色由3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独立分配的等位基因决定,其中,A基因编码的酶可使黄色素转化为褐色素;B基因编码的酶可使该褐色素转化为黑色素;D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A基因的表达;相应的隐性等位基因a、b、d的表达
2、产物没有上述功能。若用两个纯合黄色品种的动物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黄色,F2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的数量比,则杂交亲本的组合是( ) A.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B.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C.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D.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D,解析:两黄色纯合亲本杂交F1均为黄色,F2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 5239的数量比,F2表现型比值符合(31)3的变式,因此F1控制毛色的三对基因皆为杂合,即F1的基因型为AaBbCc,满足此条件的亲本组合只有
3、D选项的组合。,2.(2017全国卷,6)下列有关基因型、性状和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两个个体的身高不相同,二者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 B.某植物的绿色幼苗在黑暗中变成黄色,这种变化是由环境造成的 C.O型血夫妇的子代都是O型血,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D.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说明该相对性状是由环境决定的,D,解析:人的身高由基因决定,同时受环境影响,因此两个个体的身高不相同,他们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光是叶绿素合成的必要条件,在黑暗环境中无法合成叶绿素,使绿色幼苗变成黄色,这是由环境造成的;血型中的O型是隐性性状,因此O型血夫妇的子代都是O型血,说
4、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豌豆的高茎是显性性状,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是性状分离的结果。,3.(2016全国卷,6)用某种高等植物的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部表现为红花。若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红花为272株,白花为212株;若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红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101株,白花为302株。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F2中白花植株都是纯合体 B.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种 C.控制红花与白花的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D.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种类比红花植株的多,D,解析:题中“若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红
5、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101株,白花为302株”,该结果相当于测交后代表现出了13的分离比,可推断该相对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设相关基因为A、a和B、b,由F2的性状分离比接近97,可推知A B 表现为红花,A bb、aaB 、aabb都表现为白花,因此F2中的白花植株中既有纯合体也有杂合体;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共4种;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5种,比红花植株的基因型种类多。,4.(2018全国卷,31)某小组利用某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进行两组杂交实验,杂交涉及的四对相对性状分别是:红果(红)
6、与黄果(黄),子房二室(二)与多室(多),圆形果(圆)与长形果(长),单一花序(单)与复状花序(复)。实验数据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控制甲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 上,依据是 ;控制乙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 (填“一对”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依据是 。,解析:(1)由于表中数据显示甲组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二红多黄二黄多9 331,该比例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性状分离比,所以控制甲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乙组F2的表现型中,每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比例都符合31,即圆形果长形果=31,单一花序复状花序= 31。而圆单圆复长单长复不符合9
7、331的性状分离比,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所以控制乙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答案:(1)非同源染色体 F2中两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符合9331 一对 F2中每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都符合31,而两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不符合9331,(2)某同学若用“长复”分别与乙组的两个F1进行杂交,结合表中数据分析,其子代的统计结果不符合 的比例。,解析:(2)根据乙组的相对性状表现型分离比可知,控制乙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用“长复”(隐性纯合子)分别与乙组的两个F1进行杂交,不会出现测交结果为1111的比例。,答案:(2)1111,5.(2016全国卷,
8、32)某种植物的果皮有毛和无毛、果肉黄色和白色为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前者用D、d表示,后者用F、f表示),且独立遗传。利用该种植物三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无毛黄肉C)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果皮有毛和无毛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 ,果肉黄色和白色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 。 (2)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和无毛黄肉C的基因型依次为 。,解析:(1)由实验1结果可知有毛为显性性状;由实验3结果可知黄肉为显性 性状。 (2)由实验1结果:有毛无毛有毛、白肉黄肉黄肉白肉为11,可知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的基因型分别为DDff、ddFf;
9、再由实验2结果可知无毛黄肉C的基因型为ddFF。,答案:(1)有毛 黄肉 (2)DDff、ddFf、ddFF,(3)若无毛黄肉B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4)若实验3中的子代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5)实验2中得到的子代无毛黄肉的基因型有 。,解析:(3)无毛黄肉B自交:ddFfddFf1ddFF2ddFf1ddff,则自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无毛黄肉无毛白肉=31。 (4)由实验3子代的基因型为DdFf,其自交时的遗传遵循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故其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有毛黄肉有毛白肉无毛黄肉无毛白肉=93 31。 (5)实验2:ddFfddFFddFF、d
10、dFf,则子代无毛黄肉的基因型有ddFF、ddFf。,答案:(3)无毛黄肉无毛白肉=31 (4)有毛黄肉有毛白肉无毛黄肉无毛白肉=9331 (5)ddFF、ddFf,命题感悟:本考点属于高考中的必考点,主要体现在孟德尔定律实质、基因型与表现型推导,概率求解、基因位置辨析等,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形式均有考查,解题关键是灵活把握分离定律规律比,并运用相关比例结合分解组合法解答两对或两对以上基因的遗传,同时应熟练应用9331及其对应的基因型并结合题目情境信息解答特殊分离比问题。,1.牢记两大遗传定律的实质,要点整合提素养,核,非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2.理清四种常见交配方式的作用 (1)判断显
11、、隐性的常用方法有 。 (2)判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常用方法有 ,鉴定某生物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当被测个体为动物时,常采用 法,但要注意后代个体数不能太少;当被测个体为植物时,测交法、自交法均可以,能自花受粉的植物用 法,操作最为简单,且纯合个体不会消失。 (3)提高纯合子所占比例的方法是 。 (4)推测子一代产生配子的类型、比例的方法是 。 (5)判断核遗传与质遗传的方法是 。 (6)验证分离定律或自由组合定律的常用方法有 。,杂交、自交,测交和自交,测交,自交,连续自交,测交,正交与反交,测交和自交,素养培优,性状分离比偏离正常值原因的“归纳与概括”,(1)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自交
12、AaAa1AA2Aa1aa 21显性纯合致死,即AA个体不存活。 全为显性隐性纯合致死,即aa个体不存活。 121不完全显性,即AA、Aa、aa的表现型各不同。,F2:,基因完全连锁现象AaBb自交,1.(2018全国百所名校联考)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孟德尔假说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 B.为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 C.孟德尔认为生物发生性状分离的根本原因是等位基因的分离 D.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可解释所有有性生殖生物的遗传现象,考向一,围绕孟德尔杂交实验及科学方法考查识记和理解能力,B,考向设计通技法,解析
13、:孟德尔假说的核心内容是“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验证其假说是否成立;孟徳尔认为生物发生性状分离的根本原因是遗传因子的分离,当时还没有出现基因的概念;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适用于真核生物的细胞核遗传,其不能解释细胞质遗传现象。,2.(2018陕西咸阳一模)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 A.若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则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 B.由F2出现31的分离比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型比例接近121 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
14、测交后代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1,D,解析: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的方法发现分离定律,其中演绎过程是孟德尔依据其假说,推测测交实验的结果,而不是推测F2中三种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比例;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属于假说的内容。,3.(2018全国卷,32)果蝇体细胞有4对染色体,其中2、3、4号为常染色体。已知控制长翅/残翅性状的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控制灰体/黑檀体性状的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某小组用一只无眼灰体长翅雌蝇与一只有眼灰体长翅雄蝇杂交,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如下:,考向二,围绕相对性状显隐性的判断考查实验探究能力,回答下列问题: (1)
15、根据杂交结果, (填“能”或“不能”)判断控制果蝇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还是常染色体上。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根据上述亲本杂交组合和杂交结果判断,显性性状是 ,判断依据是 。,解析:(1)由于无眼和有眼性状的显隐性无法判断,所以无论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无眼雌性个体和有眼雄性个体杂交后代都有可能出现有眼雌性有眼雄性无眼雌性无眼雄性=1111。那么通过子代的性状分离比无法判断控制果蝇无眼/有眼性状的基因的位置。若控制果蝇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由于子代雄性个体中同时出现了无眼和有眼两种性状,说明亲代雌性果蝇为杂合体,杂合体表现出的无眼性状为显
16、性性状。,答案:(1)不能 无眼 只有当无眼为显性时,子代雌雄个体中才都会出现有眼与无眼性状的分离,(2)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用上表中杂交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一个杂交实验来确定无眼性状的显隐性(要求:写出杂交组合和预期 结果)。,解析:(2)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杂交子代无眼有眼=11,则说明亲本为显性杂合体和隐性纯合体测交,根据测交结果,子代两种性状中,一种为显性杂合体,一种为隐性纯合体,所以可选择均为无眼的雌雄个体进行杂交,观察子代的性状表现,若子代中无眼有眼=31,则无眼为显性性状;若子代全部为无眼,则无眼为隐性性状。,答案:(2)杂交组合:无眼
17、无眼 预期结果:若子代中无眼有眼=31,则无眼为显性性状;若子代全部为无眼,则无眼为隐性性状,(3)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用灰体长翅有眼纯合体和黑檀体残翅无眼纯合体果蝇杂交,F1相互交配后,F2中雌雄均有 种表现型,其中黑檀体长翅无眼所占比例为3/64时,则说明无眼性状为 (填“显性”或“隐性”)。,解析:(3)由题意知,控制长翅/残翅性状的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控制灰体/黑檀体性状的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现将具有三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为杂合体(假设基因型为AaBbDd),F1相互交配后,F2
18、有222=8种表现型。根据表格中的性状分离比9331可知,黑檀体性状为隐性,长翅性状为显性,子代黑檀体长翅无眼的概率为1/43/4x=3/64,得x=1/4,则无眼的概率为1/4,无眼性状为隐性。,答案:(3)8 隐性,考向三,围绕基因分离定律及其应用考查综合运用能力,B,5.某种小动物的毛色可以是棕色、银灰色和黑色(相关基因依次用A1、A2和A3表示)。下表为研究人员进行的有关杂交实验。,请根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由甲组分析可知: 是隐性性状,产生子代(F1)数量比的原因最可能是 。,答案:(1)银灰色 棕色基因(A1)纯合致死,(2)让甲组的子代(F1)自由交配,得到的后代表现
19、型及比例为 。,答案:(2)棕色银灰色=11或棕色银灰色黑色=431,(3)选取 组的F1 个体与 组的F1 个体杂交,后代一定会出现三种不同表现型的个体。,答案:(3)丙 棕色 丁 银灰色,解析:(3)要保证在子代得到三种毛色的个体,其杂交双亲必须含有A1、A2和A3三种基因,故杂交双亲之一必须为棕色,且一定为杂合子,又根据表中杂交实验可推知,棕色对银灰色为显性,银灰色对黑色为显性,故选取的F1棕色个体基因型为A1A3,且只有丙组的F1棕色个体符合条件,另一亲本应为银灰色杂合子,基因型为A2A3,只有丁组的F1银灰色个体符合条件,因此选取丙组F1棕色个体与丁组F1银灰色个体杂交,一定能在子代
20、得到三种毛色的个体。,6.(2018辽宁模拟)水稻的高秆和矮秆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抗病与易感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T、t)控制,均为完全显性,现有纯合高秆抗病和纯合矮秆易感病的两种亲本杂交,所得F1均为高秆抗病,F1自交,多次重复实验,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都近似得到如下结果:高秆抗病高秆易感病矮秆抗病矮秆易感病=669916。由实验结果可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等位基因B、b与T、t的遗传都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B.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出现性状重组类型的根本原因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发生了基因重组 D.对F1测交,测交后代会有四种
21、表现型,比例应接近1111,考向四,围绕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应用考查综合运用能力,D,解析:F2中高秆矮秆=(66+9)(9+16)=31,同理抗病易感病=31,二者均符合分离定律;由F2的表现型及比例可知,其不符合9331,所以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最可能原因是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时发生四分体的交叉互换造成的;由F2的表现型及比例,可推断两对基因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则对F1测交,测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不是1111。,7.(2018山西太原模拟)水稻(2n=24),花小,两性花,杂交育种工作量大。水稻的紫叶鞘对绿叶鞘、宽叶对窄叶、抗病对感病为完全显性,各受一对等位基因
22、控制且不考虑交叉互换。 (1)现有紫叶鞘(甲)和绿叶鞘(乙)两个纯系水稻品种间行种植。若要获得甲为父本,乙为母本的杂交种子,需对 (填“甲”或“乙”)植株进行 . (操作)并套袋隔离,待父本植株花粉成熟后人工授粉并套袋隔离,种子成熟后收获 (填“甲”或“乙”)植株上结的种子即为杂交种子。,解析:(1)杂交过程中,需要对母本进行去雄处理,如果甲为父本,乙为母本,则需要对乙进行去雄处理,待花粉成熟后,对乙进行人工授粉并套袋隔离,种子成熟后收获乙植株上的种子。 答案:(1)乙 人工去雄 乙,(2)某杂种F1自交,F2表现型及比例是宽叶抗病宽叶感病窄叶抗病窄叶感病=5331。若F2出现该比例的原因是F
23、1中某种基因型的花粉不育,则F2宽叶抗病植株中基因型为双杂合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答案:(2)3/5,解析:(2)某杂种F1自交,F2表现型及比例是宽叶抗病宽叶感病窄叶抗病窄叶感病=5331,与9331相比,双显性少了4,因此可能是含两个显性基因的花粉不能受精。宽叶抗病植株占F2的比值为5/12,双杂合子占F2的比值为3/12,因此F2宽叶抗病植株中双显性的比例是3/5。,(3)若纯种宽叶感病植株与窄叶感病植株杂交的后代中,偶然发现一株窄叶感病个体,请你对此现象给出的两种合理解释是: ; 。,答案:(3)纯种宽叶个体在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 纯种宽叶个体产生的配子中含A的染色体片段缺失,解析
24、:(3)纯种宽叶感病植株与窄叶感病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aabb,二者杂交的后代的基因型是Aabb,如果出现窄叶感病植株,说明杂交后代没有宽叶基因,因此可能是纯种宽叶感病植株产生配子时,一个A基因突变成a基因,或含有A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导致。,考向五,围绕性状分离比异常情况考查综合运用能力,解析:(1)纯合紫粒玉米的基因型为AAbb。杂合白粒玉米的基因型为aaBb。将杂合白粒玉米和纯合紫粒玉米进行间行种植,F1中收获得到的玉米共有三种类型:白粒、黄粒和紫粒。由于纯合紫粒玉米花粉完全败育,因此紫粒植株上收获到的玉米为杂交的结果,子代为黄粒或紫粒;白粒植株上收获到的玉米为自交的结果,子代均为白
25、粒。所以F1中白粒的母本为白粒玉米,紫粒或黄粒的母本为紫粒玉米。 答案:(1)能。由于纯合紫粒玉米花粉完全败育,因此紫粒植株上收获到的玉米为杂交的结果,子代为黄粒或紫粒;白粒植株上收获到的玉米为自交的结果,子代均为白粒。所以F1中白粒的母本为白粒玉米,紫粒或黄粒的母本为紫粒 玉米。,(2)请用F1为实验材料设计一代杂交实验,以验证A、a和B、b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要求:写出实验方案,并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方案: 。 实验结果: 。,答案:(2)实验方案:选择F1中黄粒玉米自交,统计后代子粒表现型种类及比例 实验结果:后代黄粒紫粒白粒=934,解析:(2)实验方案:选择F1中黄粒玉米(AaB
26、b)自交,统计后代子粒表现型种类及比例。 实验结果:如果后代出现黄粒紫粒白粒=934,符合9331的变式,说明A、a和B、b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9.(2018山东潍坊二模)洋葱鳞茎的颜色受独立遗传的两对基因I、i和R、r控制,显性基因R使鳞茎表现红色,隐性基因r使鳞茎表现为黄色;只要I基因存在洋葱就不能合成色素,鳞茎表现为白色。请回答: (1)现有白色、红色、黄色鳞茎的洋葱各一株,白色鳞茎植株的基因型有 .种可能。若让红色鳞茎植株与黄色鳞茎植株杂交,F1个体全部自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可能是 。,答案:(1)6 红色黄色=31或者红色黄色=35,(2)一株纯
27、合的白色鳞茎植株与一株纯合的红色鳞茎植株杂交,F1自交,F2的鳞茎出现白色、红色、黄色三种表现型,根据该杂交结果, (填“能”或“不能”)推定亲本的基因型,若能,请写出亲本基因型,并用文字简述推定过程;若不能,请简述理由。,答案:(2)能 亲本基因型为IIrr和iiRR,纯合红色亲本基因型只能是iiRR,纯合白色亲本基因型有两种可能,IIRR或IIrr,由于F2中出现了黄色鳞茎的植株(iirr),可推定F1必含有r基因,进而推定白色鳞茎亲本的基因型不可能是IIRR。,解析:(2)纯合白色鳞茎基因型为IIRR或IIrr,纯合红色鳞茎基因型为iiRR,若F2出现iirr,说明F1肯定含有r基因,进
28、而推定白色鳞茎亲本的基因型不可能是IIRR。,方法技巧,性状分离比9331的变式题解题步骤,(1)看F2的表现型比例,若表现型比例之和是16,不管以什么样的比例呈现,都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将异常分离比与正常分离比9331进行对比,分析合并性状的类型。如比例为934,则为93(31),即“4”为两种性状的合并结果。 (3)若出现子代表现型比例之和小于16,则所少的比例可由隐性致死、纯合致死、显性致死等引起。,点击进入 专题强化训练,体验真题明考向,核心考点二 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1.(2016全国卷,6)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9、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C.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D.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D,解析:根据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关系可知,在满足特定条件的种群中,等位基因A和a中,若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p,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q,则基因频率p+q=1,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p2、2pq、q2。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与性别无关,等于aa的基因型频率q2;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为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之和,为p2+2pq;伴X染色体显
30、性遗传病,女性发病率的计算方法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情况相同,为 p2+2pq;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因此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为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2.(2016全国卷,6)果蝇的某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G、g控制,且对于这对性状的表现型而言,G对g完全显性。受精卵中不存在G、g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用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得到的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且雌蝇有两种表现型。据此可推测:雌蝇中( ) A.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B.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C.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D.这对等位基因位于
31、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D,解析:当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时,后代雌雄=11,不符合题意;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子代雌蝇有两种表现型时,则亲代的基因型为XGXg、XgY,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GXg、XgXg,又因为子代雌雄=21,子代雄果蝇只有一种基因型,可推测是缺少g基因即G基因纯合时受精卵致死。,3.(2017全国卷,32)某种羊的性别决定为XY型。已知其有角和无角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N/n)控制;黑毛和白毛由等位基因(M/m)控制,且黑毛对白毛为显性。回答下列问题: (1)公羊中基因型为NN或Nn的表现为有角,nn无角;母羊中基因型为NN的表现为有角,nn或Nn无角
32、。若多对杂合体公羊与杂合体母羊杂交,则理论上,子一代群体中母羊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公羊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解析:(1)多对杂合体公羊与杂合体母羊杂交,子一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NNNnnn= 121。基因型为Nn的公羊表现为有角,则公羊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有角无角=3 1;基因型为Nn的母羊表现为无角,则母羊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有角无角=13。 答案:(1)有角无角=13 有角无角=31,(2)某同学为了确定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让多对纯合黑毛母羊与纯合白毛公羊交配,子二代中黑毛白毛=31,我们认为根据这一实验数据,不能确定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需要补充
33、数据,如统计子二代中白毛个体的性别比例,若 , 则说明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若 ,则说明M/m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解析:(2)写出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两种情况的遗传图解: 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P:MM(黑毛母羊)mm(白毛公羊),F1:Mm(黑毛公羊)Mm(黑毛母羊) F2:M (黑毛)mm(白毛) 3 1 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P:XMXM(黑毛母羊)XmY(白毛公羊) F1:XMXm(黑毛母羊)XMY(黑毛公羊) F2:XMXM(黑毛母羊)XMXm(黑毛母羊)XMY(黑毛公羊)XmY(白毛公羊)=1111 由以上遗传图解可知,两种情况子二代中黑毛白毛=31,故仅依据此比例不能确
34、定M/m的位置,需要补充如下数据:即当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时子代性状与性别无关,而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时,子二代中的白毛个体全为公羊(雄性)。 答案:(2)白毛个体全为雄性 白毛个体中雄性雌性=11,(3)一般来说,对于性别决定为XY型的动物群体而言,当一对等位基因(如A/a)位于常染色体上时,基因型有 种;当其仅位于X染色体上时,基因型有 . 种;当其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时(如图所示),基因型有 种。,解析:(3)若一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其基因型有 3种,即AA、Aa、aa;若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其基因型有 5种,即XAXA、XAXa、XaXa、XAY、XaY;若基因位于X和Y染
35、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则其基因型有7种,即XAXA、 XAXa、XaXa、XAYA、XAYa、XaYA、XaYa。 答案:(3)3 5 7,4.(2017全国卷,32)人血友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现有一对非血友病的夫妇生出了两个非双胞胎女儿。大女儿与一个非血友病的男子结婚并生出了一个患血友病的男孩。小女儿与一个非血友病的男子结婚,并已怀孕。回答下列问题: (1)用“ ”表示尚未出生的孩子,请画出该家系的系谱图,以表示该家系成员血友病的患病情况。,解析:(1)根据题中所给信息画出遗传系谱图。 答案:(1),(2)小女儿生出患血友病男孩的概率为 ;假如这两个女儿基因型相同,小女儿生出血友病基因携带者女孩
36、的概率为 。,(3)已知一个群体中,血友病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保持不变,且男性群体和女性群体的该致病基因频率相等。假设男性群体中血友病患者的比例为1%,则该男性群体中血友病致病基因频率为 ;在女性群体中携带者的比例为 。,解析:(3)假设男性群体中血友病患者的比例为1%,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因此该男性群体中血友病致病基因频率与血友病患者的比例相等,都为0.01。在女性群体中女性携带者XHXh的比例=21%99%100%=1.98%。 答案:(3)0.01 1.98%,命题感悟:本部分在高考中属于热点和高频考点,主要体现在伴性遗传的特点、类型及传递规律、人类遗传病的类型、特点及遗传系谱图的分
37、析等,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有考查,难度适中,强化相关知识的归纳与整合并加强针对性训练是备考关键。,1.辨明X、Y染色体“三种”不同区段,要点整合提素养,雄,2.牢记“两类”仅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特点 (1)X染色体上显性遗传病的特点 发病率为女性 男性, 遗传,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 。 (2)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的特点 发病率为男性 女性, 遗传,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 。 3.理清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基因的遗传特点 (1)位于X染色体与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基因成对存在,女性的基因型为 .,男性的基因型为 。,大于,连续,患病,大于,隔代交叉,患病,XAXA、,XAXa、XaXa,XAYA
38、、XAYa、XaYA、XaYa,(2)位于X染色体与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基因遗传与常染色体上基因类似,遵循 定律,但由于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该基因的遗传与 有关,如: XaXa()XaYA()子代()全为 ,()全为 。 XaXa()XAYa()子代()全为 ,()全为 。 4.铭记“一个”特殊杂交组合(对于XY型生物而言) (1)亲本组合:隐性性状个体作母本、显性性状个体作父本。 (2)应用: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 若 ,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分离,性别,隐性,显性,显性,隐性,子代雄性全为隐性性状、雌性全为显性性状,子代雌雄既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性状,
39、判断基因位于X染色体还是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a.若子代雄性为隐性性状,则基因位于 上。 b.若子代雌、雄性均为显性性状,则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 上。 伴X隐性遗传时,依据子代性状区分性别。 5.掌握遗传系谱图分析的“三个”关键 (1)排除两类特殊情况:伴Y遗传患者全为男性,且父病子全病;细胞质遗传(母系遗传)“女病”子代全患病,“男病”子代正常。 (2)确定显隐性:“无中生有”隐性遗传病、“有中生无”显性遗传病。 (3)确定遗传方式:寻找突破口,反向判断,即若为显性遗传病,以男患者为突破口,出现“男病女正”则不能为伴性遗传,应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若为隐性遗传病,以女患者为突破口,出现“女
40、病男正”则不能为伴性遗传,应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X染色体与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同源区段,素养培优,性染色体传递规律的“模型建构”,伴性遗传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基因随性染色体传递而传递,因此解决伴性遗传类问题的关键是明确性染色体的传递规律。 (1)图示模型(以X染色体为例):(2)模型分析:男性的X染色体一定来自其母亲,该男性一定将X染色体传给其女儿,故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均具有交叉遗传的特点。,女性的X染色体一条来自其母亲,一条来自其父亲,该女性的表现型取决于基因的显隐性。 Y染色体只能由男性传给其儿子,儿子传给孙子,故伴Y染色体遗传只限 男性。,1.(2018河南二模)美国国家人类基因
41、组研究院确认了X染色体上有 1 098个 蛋白质编码基因,有趣的是,这 1 098个 基因中只有54个在对应的Y染色体上有相应功能的等位基因,而Y染色体上仅有大约78个基因。这些基因的异常会导致伴性遗传病,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X、Y染色体上的基因只在生殖细胞中表达 B.X、Y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遗传与性别无关 C.次级精母细胞中可能含有0或1或2条X染色体 D.伴X染色体遗传病具有交叉遗传、男性发病率大于女性的特点,考向一,围绕伴性遗传的类型、特点考查理解能力,C,考向设计通技法,解析:X、Y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但是可以在体细胞内表达,如色盲基因;只要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
42、因,其遗传就与性别有关,所以X、Y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遗传与性别有关;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人类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0条(含有Y染色体的次级精母细胞)或1条(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的次级精母细胞)或2条(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X染色体;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具有交叉遗传、男性发病率大于女性的特点,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具有交叉遗传、男性发病率小于女性的特点。,2.(2018广东模拟)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其幼虫结茧情况受一对等位基因Lm(结茧)和Lme(不结茧)控制,在家蚕群体中,雌蚕不结茧的比例远大于雄蚕不结茧的比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Lm
43、基因和Lme基因位于W染色体上,Lm基因为显性基因 B.Lm基因和Lme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Lm基因为显性基因 C.Lm基因和Lme基因位于W染色体上,Lme基因为显性基因 D.Lm基因和Lme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Lme基因为显性基因,B,解析: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即雌家蚕为ZW,雄家蚕为ZZ。若Lm基因和Lme基因位于W染色体上,不论Lm基因为显性基因,还是Lme基因为显性基因,只有雌家蚕不结茧或结茧;若Lm基因和Lme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Lm基因为显性基因,则雌家蚕不结茧基因型为ZLmeW,雄蚕不结茧的基因型为ZLmeZLme,家蚕群体中,雌蚕不结茧的比例远大于雄蚕不结茧的比例;若
44、Lm基因和Lme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Lme基因为显性基因,则雌家蚕不结茧基因型为ZLmW,雄蚕不结茧的基因型为ZLmZ-,家蚕群体中,雌蚕不结茧的比例小于雄蚕不结茧的比例。,3.(2018山东潍坊二模)下列与人群中抗维生素D佝偻病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所以女性人群中致病基因的频率大于男性人群 B.女性患者的致病基因既可来自祖父,也可来自外祖父 C.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既可来自祖母,也可来自外祖母 D.若男性群体中患者的比例为2%,则女性群体中纯合子患者的比例为0.04%,考向二,围绕人类遗传病的类型、特点考查识记和理解能力,D,解析: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在女性人群和男
45、性人群中相等;女性患者的致病基因若来自父亲,则其致病基因只能来自其祖母,若来自母亲,则其致病基因可以来自其外祖母也可以来自其外祖父;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其母亲,其母亲的致病基因可以来自其外祖父或外祖母;男性群体中患者的比例为2%,则代表致病基因的频率为2%,所以女性群体中纯合子患者比例为2%2%= 0.04%。,4.(2018四川宜宾模拟)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D、d表示等位基因)。丈夫正常的孕妇(甲)为该病患者。现用放射探针对孕妇(甲)及其丈夫和他们的双胞胎孩子进行基因诊断(检测基因d的放射探针为d探针,检测基因D的放射探针为D探针),诊断结果如图(空圈表示无放射性,深
46、色圈放射性强度是浅色圈的两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个体1、3为性别不同的双胞胎孩子 B.抗维生素D佝偻病具有交叉遗传特点 C.孕妇和个体2的基因型分别是XDXd、XdY D.个体1与正常异性婚配,所生女儿有一半患病,D,解析:空圈代表无放射性,深颜色圈放射性强度是浅颜色圈的两倍,则图中孕妇甲既含有D基因,也含有d基因,基因型为XDXd;个体1只含有D基因,不含d基因,基因型为XDY;个体2只含有d基因,不含D基因,基因型为XdY;个体3只含有d基因,不含D基因,且放射性强度是浅颜色圈的两倍,基因型为XdXd。个体1、3为双胞胎孩子,且个体1的基因型为XDY,个体3的基因型为XdXd
47、,因此它们的基因型不同;父亲的X染色体只能传给女儿,抗维生素D佝偻病具有交叉遗传特点;个体1的基因型为XDY,其与表现正常的女性(XdXd)结合,所生女儿均患病。,5.在人类遗传病调查中发现某两个家系中都有甲遗传病(基因为A/a)和乙遗传病(基因为B/b)患者,两家系的遗传系谱图如图所示,其中1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1和2个体的基因型依次为AaXBY、AaXBXb C.若2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则是由母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所致 D.若5和6结婚,则所生孩子患甲病的概率为1/9,考向三,围绕遗传系谱图分析考查综合运用能力,C,解析:由图可知,1和2均不患甲病,但其女儿2患甲病,则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和2均不患乙病,但其儿子1患乙病,说明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又已知1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说明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患甲病,1患乙病,1和2个体基因型依次为AaXBY、AaXBXb;若2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则其基因型为XbXbY,致病基因只能来自其母亲7,则应是母方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体单体未分离所致;5关于甲病的基因组成为1/3AA、2/3Aa,6关于甲病的基因组成为1/3AA、2/3Aa,则两者所生孩子患甲病的概率为2/32/31/4=1/9。,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