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分点2 洞悉手法,切片比对 提升筛选整合能力,论述类文本采用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无论是概念、语句的理解,内容要点、中心意思的归纳概括,还是作者观点态度的把握分析,都以命题人对文本内容的筛选整合、归纳概括后的选项形式出现。从本质上说,这类文本的阅读,就是对命题人筛选整合、归纳概括相关信息正误的判断。因此,明确命题人设置选项的手法,洞悉选项常用的设误陷阱,与原文内容准确比对,是准确答题的关键。,-2-,-3-,-4-,(2018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
2、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以下文明弹性问题。,-5-,其一,空间弹性。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片面地强调空间的公共性或片面地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私人性,注重把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
3、,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6-,其二,制度弹性。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7-,其三,意义弹性。所谓城市的意义弹性,是指城
4、市能够同时满足多样人群的不同层面的意义需要,并能够使不同的意义与价值在总体上达到平衡与和谐,不断形成具体的意义共同性。当一个城市体只允许一种、一个层面的意义存在时,这个城市体可能繁荣一时,但必然会走向衰落。当一个城市体只能满足某一类人的意义追求、意义需要时,这个城市体也往往会丧失活力。当一个城市体被某一类型的意义体系固化时,这个城市体往往不具有综合吸纳力、发展潜力。启蒙主义的片面化,理性主义的片面化,世俗主义的片面化,神圣主义的片面化,都会导致城市意义弹性的减弱,都会从根基处危害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保持城市的空间弹性、制度弹性、意义弹性,并以此为基础,把握城市的类型构成与历史,建
5、构城市命运共同体,对于城市社会的健康发展而言,是意义重大的。 (摘编自陈忠城市社会:文明多样性与命运共同体),-8-,短板发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前城市空间弹性核心的问题是缺乏有机统一,这使得城市发展丧失了基础。 B.已发展的城市和崛起中的城市都面临着激活活力的问题,也都需要有制度弹性。 C.城市的意义对不同的人群来说是不一样的,城市体需要一种抽象的意义共同性。 D.在诸多原因中,空间、制度及意义三者的弹性不足是影响城市发展的根本原因。,答案,解析,-9-,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在理论论证的过程中提及空间被私人性固
6、化的现状,有其现实的指向。 B.文章区分了文明弹性的层面,也区分了城市体发展的阶段,论证结构清晰。 C.文章注重分析具体概念的正反两面及相应的动态发展过程,具有辩证意味。 D.文章借助“文明弹性”的概念,论证了建构城市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路径。,答案,解析,-10-,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一个城市体有更好的空间弹性和制度弹性时,其意义弹性也会相应变好。 B.城市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时会有不同危机,制度的主要功能也会因此不同。 C.要让一个城市体具有综合吸纳能力和发展潜力,就应平衡各种主义的关系。 D.城市盛衰自有其规律,与不同的意义和价值在总体上的和谐没有直接关系。,
7、答案,解析,-11-,提分方法一,提分方法二,明辨命题手段,提防“删”“添”“调”“改”“漏”“凑” 筛选整合,是指把散落或蕴含在文章中的信息要点通过分析提取出来,并用恰当的方式组合;而命题人在设置选项时,往往采用“删”“添”“调”“改”“漏”“凑”的方式。,即学即练,-12-,提分方法一,提分方法二,即学即练,-13-,提分方法一,提分方法二,因此,紧扣文本,找出筛选的区间是答题的前提;明确命题人设置选项的手段,是发现筛选不全面或整合不准确的关键。我们以下面的现代文阅读为例,对此做简要分析。,即学即练,-14-,提分方法一,提分方法二,(2017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青花
8、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了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
9、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观点句,即学即练,-15-,提分方法一,提分方法二,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即学即练,-16-,提分方法一,提分方法二,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
10、元社会的转型同步。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于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第一次在亚非掀起了中国风,第二次则兴起了欧美的中国风。可见,明代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正是中外文明的交融,成功推动了中国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的转型,青花瓷以独特方式昭示了明代文化的
11、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 (摘编自万明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轨迹),即学即练,-17-,提分方法一,提分方法二,读文有道 1.把握观点 本文的论点是:“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即学即练,-18-,提分方法一,提分方法二,2.理清思路 文章共三段。 第一段,由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期与郑和下西洋的时间重合,提出“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的观点。 第二段,论述了青花瓷成为“世界时
12、尚”的过程。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民窑崛起;进入商业化模式后,青花瓷几乎一统天下;“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后,走向世界,成为世界时尚。 第三段,先提出观点“时尚兴盛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由此推出“青花瓷以独特方式昭示了明代文化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即学即练,-19-,提分方法一,提分方法二,解题有法 1.找准区间,切片比对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即学即练,-20-,提分方法一,提分方法二,即学即练,-21-,提分方法一,提分方法二,2.看清手法,找出问题(注意上文选项和原文段画线处) A项添删调改处: B项添删调改处:
13、C项添删调改处: D项添删调改处:,答案,即学即练,-22-,提分方法一,提分方法二,3.答案整合,A,即学即练,-23-,提分方法一,提分方法二,因题读文,明辨陷阱,确定区间,小心比对 论述类文本阅读的本质是信息阅读,对文章主要信息的准确梳理与把握,是阅读的关键环节,更是做好题目的基础。因此,阅读最重要的任务是:从论述类文本的特点出发,抓住中心句、重点句,理清文章的思路,概括段意和中心,形成对文章的整体性理解。完成这一任务后,将选项进行切片处理,即拆成若干个更小一点的片段,将选项中的关键词标记出来,逐一与原文对应区域的词句进行比对,一看“有无”,二看是否吻合,三看改变表述是否改变意思。在比对
14、时,注意提防命题人常设的错误类型: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张冠李戴、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混淆是非、指代有误、曲解文意等。,即学即练,-24-,提分方法一,提分方法二,角度一:比对词语,即学即练,-25-,提分方法一,提分方法二,即学即练,-26-,提分方法一,提分方法二,即学即练,-27-,提分方法一,提分方法二,比对下面的选项与原文选段,写出比对结果。,比对结果: “非政府组织”说法错误,原文是“一些非政府组织”。选项删除了“一些”,扩大了词语的范围。,即学即练,-28-,提分方法一,提分方法二,比对结果:A项,添加了“如果就”改变了原句的关系,使表述变得过于绝对。,即学即练,-29-
15、,提分方法一,提分方法二,角度二:比对关系,即学即练,-30-,提分方法一,提分方法二,即学即练,-31-,提分方法一,提分方法二,即学即练,-32-,提分方法一,提分方法二,比对下面的选项与原文选段,写出比对结果。,比对结果:“要为后代设定义务”无中生有,原文是“而非为其设定义务”。,即学即练,-33-,提分方法一,提分方法二,比对结果:关系颠倒,“使之成为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错误,原文是“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即学即练,-34-,提分方法一,提分方法二,角度三:比对依据或结论,即学即练,-35-,提分方法一,提分方法二,比对下面的选项与原文选段,写出比对结果。,比对结果:“与气
16、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仅是就排放的“空间维度”来看的;“限制排放的问题”还涉及“从时间维度来看”。“就是”一说,以偏概全。,即学即练,-36-,提分方法一,提分方法二,比对结果:该项删去了原文的一些重要语句,胡乱拼凑,添加了主观臆断“必须完好保存”,违背原文意思。,即学即练,-37-,提分方法一,提分方法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城市商业一旦突破空间和时间的管制,政府原来对市场全面的直接管理,也就逐渐难以适应商业发展的新格局,势必要随之发生改变。城市商人开始建立自己的组织,这就是商业行会的出现。行会是城市中同业商人的组织,最初出现在唐代中后期,到宋代则进一步发展。商人
17、组织行会是为了协调经营同类商品的商家之间的关系,避免同业之间的竞争,保障同业商人利益均沾;同时也是为了抵制业外商人和外地商人的经营,以便独占本地本业的利益。行会为官府提供货物,应付支差派捐,代官府收缴商税,以换取官府对行会独占各行业的承认,并借助官府的权威来实现对业内商人的约束和对业外商人的排斥。,即学即练,-38-,行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处理业内纠纷,制定行规,“公议”商品价格,对违犯行规的商人予以罚款处分;业外商人或外地商人要经营商业,必须先到官府登记并缴纳“免行钱”,称为“投行”,否则被视为违法经营。行会事实上承担了政府对城市商业管理的部分职能,而政府也由过去全面的直接管理逐渐变为在一定程
18、度和范围内通过行会对城市商业进行间接的管理。 (选自林成西中国古代城市的商业管理,有删改),提分方法一,提分方法二,即学即练,-39-,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行会也是商业发展的产物,它是经政府认可后由城市商人自己组建的,诞生于唐代中后期,到了宋代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B.商人组织行会的目的之一是协调城市中各同业商家之间的关系,从而避免同业之间的竞争,保障同业商人利益均沾。 C.行会一般都有自己的行规,可以“公议”商品价格,处理业内纠纷,并且可以对违反行规的商人予以不同程度的处罚。 D.行会承担了政府对城市商业管理的大部分职能,使得官府对城市商业的管理由过去全面的直接管理变为间接的管理。,答案,解析,提分方法一,提分方法二,即学即练,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