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35 ,大小:411.62KB ,
资源ID:115704      下载积分:5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1570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DB11 964-2013 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排气污染物限值及测量方法(台架工况法).pdf)为本站会员(周芸)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DB11 964-2013 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排气污染物限值及测量方法(台架工况法).pdf

1、ICS 13.040.50 Z64 备案号: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 9642013 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排气污染物限值及测量方法(台架工况法) Limits and measurement methods for exhaust pollutants from compression ignition and gas fuelled positive ignition engines of vehicles (Bench mode methods) 2013 - 02 - 20发布 2013 - 03 - 01实施北京市环境保护局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2、DB11/ 9642013 I 目 次 前言.II 引言.I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技术要求和试验.2 5 环保一致性检查.4 6 发动机在重型汽车上安装的附加要求.4 7 标准的实施.5 附录A(规范性附录) 试验规程.7 附录B(规范性附录) WHTC循环中发动机测功机设定规范.17 DB11/ 9642013 II 前 言 本标准全文强制。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环境保护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人民政府2012年2月20日批准。 本标准由北京市环境保护局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济南汽车检测中

3、心、北京理工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王世龙、陆宪忠、葛蕴珊、艾毅、杜骞 DB11/ 9642013 III 引 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办法,防治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对环境的污染,改善北京市大气环境质量,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修改采用GTR NO.4适用于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点燃式发动机和压燃式发动机的排放污染物测量试验规程和欧标准中的有关WHTC循环的相关技术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排气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和实验室台架测量方法,以及环保核准要求、环保一致性的检查与判定方法。本标准是

4、对GB17691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III、IV、V阶段)及其修改方案的补充,主要增加了WHTC循环。 本标准提出了第阶段环保核准限值的预告性要求,第阶段的其它技术内容(如:颗粒物个数要求、OBD要求、耐久性要求及在用符合性要求等)另行规定,实施时间另行发布。 DB11/ 9642013 1 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排气污染物限值及测量方法(台架工况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排气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和发动机台架测量方法,以及环保核准要求、环保一致性的检查与判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设计车速大于2

5、5km/h的M2、M3、N2和N3类及总质量大于3500kg的M1类汽车及其装用的发动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7691 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 国、阶段) GB 18047 车用压缩天然气 GB/T 150892001 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 HJ 437-2008 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车载诊断(OBD)系统技术要求 HJ 438-2008 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

6、式发动机与汽车排放控制系统耐久性技术要求 HJ 439-2008 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在用符合性技术要求 DB 11/239 车用柴油 3 术语和定义 GB 17691标准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WHSC试验循环 WHSC test cycle 按照本标准第A.1.4.2条规定的转速、扭矩及过渡时间连续运行的试验循环。 3.2 WHTC试验循环 WHTC test cycle 本标准附录B中的包含1800个逐秒变换工况的瞬态试验循环。 3.3 排气污染物 Exhaust pollutants DB11/ 9642013 2 主要包括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

7、 气态污染物指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假定柴油碳氢比为1:1.85和氮氧化物(用二氧化氮(NO2)当量表示)。 颗粒物(PM)指在温度不超过325K(52)的稀释排气中,由规定的过滤介质上收集到的所有物质。 注:引用GB17691-2005标准第 3.1 条 3.4 M1、M2、M3、N2、N3类车辆 M1、M2、M3、N2、N3 vehicle 按GB/T 150892001规定: M1类车指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座位数不超过九座的载客车辆; M2类车指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座位数超过九座,且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5000kg的载客车辆; M3类车指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座位数超过九座,

8、且最大设计总质量超过5000kg的载客车辆; N2类车指最大设计总质量超过3500kg,但不超过12000kg的载货车辆; N3类车指最大设计总质量超过12000kg的载货车辆。 4 技术要求和试验 4.1 一般要求 4.1.1 影响排气污染物排放的零部件,在设计、制造和组装上应使汽车在正常使用条件下,无论遇到哪种振动,均应满足本标准的要求。 4.1.2 汽车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和正常寿命期内,应能有效控制其排气污染物排放满足本标准的要求。 4.1.3 所有汽车应装备OBD系统,该系统在设计、制造和汽车安装上,能确保汽车在整个寿命期内辨别并记录劣化或故障的类型。 4.2 环保核准试验 4.2.1

9、应按GB 17691的要求进行ESC、ETC和ELR试验,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应满足GB 17691第7.2条的要求。 4.2.2 应按本标准附录A的要求进行WHTC和(或)WHSC试验,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应满足本标准第4.4条的要求。 4.2.3 车载诊断(OBD)应满足HJ437-2008的要求。 4.2.4 应保证汽车(发动机)的排放控制装置在有效寿命期内正常运转,且WHTC和(或)WHSC循环污染物排放满足本标准第4.4条的要求,并在环保核准时给予确认。 DB11/ 9642013 3 按照HJ 438-2008进行耐久性试验,在耐久性试验过程中,应进行WHTC和(或)WHSC试验循环,

10、确定WHTC和(或)WHSC试验循环的劣化系数或劣化修正值。 4.2.5 在用车(发动机)的符合性应满足HJ 439-2008规定的要求。 在按照HJ 439-2008进行定期检查时,应检查在用车(发动机)的WHTC和(或)WHSC循环排放,并满足本标准第4.4条的要求。 4.3 试验结果的处理 WHTC试验结果 )86.0()14.0( )86.0()14.0(, hotactcoldacthotcoldWWmm+= .(1) (1)式中: coldm 冷起动循环各排放物组分的质量,g/循环; hotm 热起动循环各排放物组分的质量,g/循环; coldactW , 冷起动循环的实际循环功,

11、kWh; hotactW , 热起动循环的实际循环功,kWh。 4.4 排放限值 WHTC和(或)WHSC试验循环测得的一氧化碳、非甲烷碳氢化合物、甲烷(如适用)、氮氧化物和颗粒物(如适用)的比质量,乘以按照第4.2.4条所确定的劣化系数(安装排气后处理系统的发动机),或加上按照第4.2.4条所确定的劣化修正值(未安装排气后处理系统的发动机),都不应超出表1或表2给出的数值。 表1 WHTC试验限值(、阶段) 阶段 一氧化碳(CO)g/kWh 非甲烷碳氢化合物(NMHC)g/kWh 甲烷(CH4)(1) g/kWh 氮氧化物(NOx)g/kWh 颗粒物(PM)(2)g/kWh 4.0 0.55

12、 1.1 3.7 0.03 4.0 0.55 1.1 2.8 0.03 (1) 仅适用于燃气发动机。 (2) 不适用于燃气发动机。 DB11/ 9642013 4 表2 WHSC和WHTC试验限值(阶段) 一氧化碳(CO)g/kWh 非甲烷碳氢化合物(NMHC)g/kWh 甲烷(CH4)(1) g/kWh 氮氧化物(NOx)g/kWh 颗粒物(PM)(2)g/kWh WHSC 1.5 0.13 / 0.40 0.01 WHTC 4.0 0.16 0.5 0.46 0.01 (1) 仅适用于燃气发动机。 (2) 不适用于燃气发动机。 4.5 柴油机碳氢化合物测定 在WHTC和WHSC试验中,制造

13、厂可以选择测量总碳氢化合物质量代替测量非甲烷碳氢化合物的质量。这时,总碳氢化合物的质量限值与表1或表2中列出的非甲烷碳氢化合物的质量限值相同。 4.6 试验燃料 环保核准试验和环保一致性检查试验应使用符合DB 11/239或GB 18047要求的燃料。 5 环保一致性检查 5.1 一般要求 5.1.1 环保一致性检查以该发动机机型(或系族)排放申报材料为基础。 5.1.2 对已通过环保核准而批量生产的发动机机型(或系族),应采取措施确保发动机机型(或系族)与该发动机机型(或系族)排放申报材料一致。 5.1.3 环保一致性检查应在制造厂内按第5.2条要求抽取。 5.2 试验及结果判定 5.2.1

14、 从批量生产的发动机中随机抽取三台样机。制造厂不得对抽样后用于检验的发动机进行任何调整,样机可以不磨合,如果制造厂要求磨合,可以按照制造厂的磨合规范进行磨合。 5.2.2 环保一致性检查采用WHTC试验循环。按照GB 17691附录F的要求,所有污染物均满足合格判定值,则认为环保一致性检查合格;任何一种污染物满足不合格判定值,则认为环保一致性检查不合格。如果三台样机按GB 17691附录F不能判定是否合格,则不追加样机,并按如下判定准则进行判定: 若三台样机的所有污染物排放结果均不超过限值的1.1倍,且其平均值不超过限值,则判定环保一致性检查合格; 若三台样机中有任一台样机的某种污染物排放结果

15、超过限值的1.1倍,或其平均值超过限值,则判定环保一致性检查不合格。 5.3 环保一致性保证要求 DB11/ 9642013 5 如果某一发动机机型(或系族)不能满足本标准第5.2条的要求,制造厂应尽快采取所有必需的措施来重新建立环保一致性保证体系。有关部门可以依法采取暂停或撤销该发动机机型(或系族)的环保核准等措施。 6 发动机在汽车上安装的附加要求 发动机在汽车上的安装应符合下列特征: 进气阻力不得超过已核准发动机所规定的数值。 排气背压不得超过已核准发动机所规定的数值。 排气系统容积不得超过已核准发动机所规定的容积的40%。 发动机运行所需辅件吸收的功率不得超过已核准发动机运行所需辅件的

16、吸收功率。 7 标准的实施 7.1 自表3规定的日期起,实施相应阶段排放标准,凡不满足本标准相应阶段要求的新型发动机和新型汽车均不得予以环保核准。在表3规定执行日期之前,可以按照本标准的相应要求进行环保核准的申请批准。 7.2 对于按本标准批准环保核准的新型发动机和新型汽车,其环保一致性检查,自环保核准批准之日起执行。 表3 环保核准执行日期 第阶段 2013年3月1日起,符合适用范围的所有车辆及其发动机实施本标准。 第阶段 1、2013年7月1日起,公交和环卫用途车辆及其发动机实施本标准。 2、2013年7月后(待京外供应国标准车用柴油时),符合适用范围的所有车辆及其发动机实施本标准。 7.

17、3 自表3规定环保核准执行之日起,凡不满足本标准相应阶段要求的新车不得销售、注册登记,不满足本标准相应阶段要求的新发动机不得销售和使用。DB11/ 9642013 6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试验规程 A.1 概述 A.1.1 本附录规定了应用WHSC和(或)WHTC试验循环进行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测量的试验规程。 A.1.2 试验应在发动机测功机台架上进行。 A.1.3 排气污染物测量系统 本标准中,描述了功能同等的两种测量系统: 气体组分采用直接采样法测量,颗粒物用部分流稀释系统测量; 气体组分及颗粒物采用全流稀释系统测量 ; 这两种测量系统都可用在WHSC和(或)WHTC试验循环中,并允

18、许两种系统的任意组合(如直采气体测量和全流颗粒物测量)。 发动机应按瞬态试验循环WHSC和(或)WHTC的要求运转。 A.1.4 试验循环 A.1.4.1 瞬态试验循环WHTC 瞬态试验循环WHTC包括一组逐秒变化的转速和扭矩的规范百分值(占额定转速和额定扭矩的百分比,具体规范百分值见附录 B),WHTC试验循环见图A.1。为了在发动机试验台上进行试验,根据每台发动机的瞬态性能曲线将百分值转化成实际值,以形成基准循环。这样按照发动机基准循环展开试验循环并进行试验。按照这些基准转速、扭矩值,试验循环在试验台架运行,应记录实际转速、扭矩和功率。为保证试验有效性,试验完成后应对照基准循环进行实际转速

19、、扭矩和功率的回归分析。 为计算比排放量,应对整个循环的发动机实际功率进行积分,计算出实际循环功。 为试验有效, 实际循环功必须在基准循环功的规定限值内。 气态污染物应连续记录或采样到采样袋中。颗粒物取样经环境空气连续稀释并收集到合适的单对(张)滤纸上。 DB11/ 9642013 7 图A.1 WHTC试验循环 A.1.4.2稳态试验循环WHSC 稳态试验循环WHSC包含了若干转速规范值和扭矩规范值工况。发动机按每工况规定的时间运行,在20秒内以线性速度完成发动机转速和扭矩转换。为确定试验有效性,试验完成后应对照基准进行实际转速、扭矩和功率的回归分析。 在每个工况和工况过渡时间内测定气态污染

20、物的浓度、排气流量和输出功率,测量值是整个循环的平均值。气态污染物可以连续记录或采样到采样袋。 为计算比排放量,应对整个循环的发动机实际功率进行积分,计算出实际循环功。 为试验有效, 实际循环功必须在基准循环功的规定限值内。 气态污染物应连续记录或采样到采样袋中。颗粒物取样经环境空气连续稀释并收集到合适的单对(张)滤纸上。 DB11/ 9642013 8 表A.1 WHSC试验循环 序号 转速规范值(%) 扭矩规范值(%) 工况时间(s) 1 0 0 210 2 55 100 50 3 55 25 250 4 55 70 75 5 35 100 50 6 25 25 200 7 45 70 7

21、5 8 45 25 150 9 55 50 125 10 75 100 50 11 35 50 200 12 35 25 250 13 0 0 210 合计 1895 A.2 试验条件 试验条件应满足GB 17691附录B第B.2条规定的要求,测量发动机功率时,还应同时满足以下要求: 计算比排放量应以未修正的功率为基础。 试验时,应拆除可能安装在发动机上的,车辆运行所需的辅助装置,包括(但不限于): a )制动器用空气压缩机 b)动力转向液压机 c)空调压缩机 DB11/ 9642013 9 d)液压执行器的泵 辅助装置未被拆除时,应确定其吸收的功率,以便调整设定点和计算试验循环的发动机功率。

22、 A.3 试验流程概述 图A.2描述了WHTC和WHSC的试验流程,每一步骤的具体内容都在本附录相关条款进行了规定。 发动机的准备(发动机性能检查及系统标定等) 发动机性能曲线概述(最大扭矩曲线) 第A.4条 基准试验循环 概述 第A.5条 根据需要运行一个或几个预循环,以检查发动机/试验单元/排放系统 自然或强制发动机冷却 第A.7.2.2条 准备取样和数据采集所有系统 第A.7.2.3条 冷起动排放试验 第A.7.3条 数据采集和评估 第A.7.4条 排放计算 GB 17691附件BB 热浸期 第A.7.4条 热起动排放试验 第A.7.5条 WHTC WHSC DB11/ 9642013

23、10 A.4 发动机瞬态性能(mapping)测量规程 为在试验台架上进行WHTC试验循环,在试验循环前需对发动机进行瞬态性能测定试验,以得到发动机的转速-扭矩曲线。 A.4.1 确定瞬态性能转速范围 最小和最大瞬态性能转速定义如下: 最小瞬态性能转速 怠速 最大瞬态性能转速 nhi1.02或减油点的转速(取较低者)。 A.4.2 发动机瞬态性能曲线 按照制造厂和成熟工程经验的建议,发动机在最大功率状态下进行热机,以便稳定运行发动机。当发动机运行稳定后,应按下列步骤进行发动机瞬态性能的测定: a) 发动机应卸载,并在怠速下运转; b) 发动机应在喷油泵全负荷设定及最小瞬态性能转速下运转; c)

24、 发动机从最小瞬态性能转速至最大瞬态性能转速的平均增加率为 81(r/min)/s。应以至少每秒一点的取样率,记录发动机的转速和扭矩。 A.4.3 替代的性能测定 如果制造厂认为上述发动机瞬态性能曲线测定技术不安全或不能代表该发动机,则可采用替代发动机瞬态性能曲线测定技术。替代的发动机瞬态性能曲线测定技术必须达到规定的发动机瞬态性能曲线测定规程的目的,即测定发动机整个允许转速范围内所能发出的最大有效扭矩。由于安全性或代表性的理由不采用本条所规定的发动机瞬态性能曲线测定技术,应经有关部门批准,并说明所用替代方法的合理性。但是,对于涡轮增压或调速器控制的发动机,绝不可以采用发动机转速连续递减的方法

25、。 A.4.4 重复试验 每次试验循环之前,发动机不必进行发动机瞬态性能曲线测定。但如出现下列情况,发动机在试验循环前应重新进行发动机瞬态性能曲线测定: 由工程经验判定,距最近一次发动机瞬态性能曲线测定,经过了一段过长的时间; 或 可能影响发动机性能的机件改变或重新校调。 A.5 基准试验循环的形成 A.5.1 基准转速npref的确定 DB11/ 9642013 11 在按照第A.4.2条规定测得的发动机瞬态性能曲线(mapping)上,从怠速到n95h对相应转速下扭矩最大值进行积分。n95h是95%最大功率对应的最高转速。npref是指从怠速到n95h转速对相应转速下的扭矩最大值进行积分,

26、整个积分值的51%所对应的发动机转速,如图 A.3所示。 图A.3 基准转速npref的定义 A.5.2 实际转速 使用公式A.1将附录B的转速规范百分值转换成实际值: 实际转速= n 规范百分值( 0.45 nlo + 0.45 npref + 0.1nhi-nidle )2.0327 + nidle (A.1) 式中: nlo 最大功率的55%功率所对应的最低发动机转速 npref从怠速到n95h转速对相应转速下的扭矩最大值进行积分,整个积分值的51%所对应的发动机转速,如图A.3所示。 nhi最大功率的70%功率所对应的最高发动机转速 nidle 怠速 n95h 最大功率的95%功率对应

27、的最高转速 以上参数如图A.4所示。 DB11/ 9642013 12 图A.4试验转速的定义 A.5.3 实际扭矩 附录 B 中的发动机测功机扭矩规范值是各个转速下的最大扭矩的标准百分值。基准循环的扭矩值应使用实际值,根据第 A.4.2 条确定的发动机瞬态性能曲线(mapping),对应第A.5.2条确定的各个实际转速,按照下列公式形成实际扭矩: 100% 最大扭矩扭矩实际扭矩 = (A.2) 对应的实际转速由A.5.2条确定。 为生成基准循环,反拖点(“m”)的负扭矩值应取实际值,由下列任一方法确定: 在相关转速点下,用正扭矩的40%作为负扭矩; 从最小瞬态性能转速到最大瞬态性能转速反拖发

28、动机,进行负扭矩的发动机瞬态性能曲线测定; 在怠速和基准转速下反拖发动机确定负扭矩,并在这两点之间进行线性内插。 A.5.4 规范百分值转换成实际值示例 如例所示,确定以下试验点: 转速%= 43 扭矩%= 82 给定下面的数值: DB11/ 9642013 13 nlo = 1015 r/min nhi = 2200 r/min npref = 1300 r/min nidle =600 r/min 计算得出: min/ 1178600100 2.0327600)-22000.113000.45101545.0(43r=+=实际转速 在发动机瞬态性能曲线上1178 r/min处得到最大扭矩7

29、00 Nm Nm57410070082 =实际扭矩 A.6 试验循环的确认 A.6.1 计算循环功 在计算循环功之前,应删除发动机起动期间的任何记录。循环功Wact(kWh)的计算应基于发动机反馈的转速和扭矩值。基准循环功Wref(kWh)的计算应基于发动机的基准转速和扭矩值。实际循环功Wact用于与基准循环功Wref 作比较,计算制动功的比排放量(参见GB17691第BB.4.4和第BB.5.2条)。 用 同样的方法对发动机的基准和实际功率进行积分。使用线性插值法来确定相邻的基准或相邻的实测值之间的值。在实际循环功率积分时所有负扭矩值都应包括在内,并设定为零。如果在频率小于 5Hz 下进行积

30、分且如果在给定的时间段内,扭矩从正到负或从负到正,负扭矩部分应设定为零进行计算。正扭矩部分应包括在积分值内。 Wact应在85%Wref至105%Wref之间。 A.6.2 试验循环的确认统计 对转速、扭矩和功率进行基于基准值的实际值的线性回归分析。为将反馈信号相对于实际循环和基准循环之间的时间滞后带来的偏差影响减至最小,整个发动机转速和扭矩反馈信号序列在时间上可以提前或滞后于对应的基准转速和扭矩序列。若实际信号移位,则扭矩和转速两者都需向同一方向转换同一序列量值。 应采用最小二乘法,见公式A.3: y = mx + b (A.3) 式中: y转速(r/min)、扭矩(Nm)或功率(kW)的实

31、际值 m回归线的斜率 DB11/ 9642013 14 x转速(r/min)、扭矩(Nm)或功率(kW)的基准值 b回归线的y截距 对每条回归线都应该计算y基于x的估算值的标准偏差(SEE)和相关系数(r2)。 建议分析的频率为 1Hz。统计结果符合表A.2中的标准值,试验方被认为有效。 表A.2 回归线的允差 转速 扭矩 功率 y对 x 的估算值的标准偏差(SEE) 最大100r/min 最大发动机扭矩的13% 最大发动机功率的8% 回归线的斜率,m 0.95 到1.03 0.83到1.03 0.89 - 1.03 相关系数,r2 最小0.970 最小0.850 最小0.910 回归线的y截

32、距,b 50 r/min 20Nm 或2%最大扭矩,取其较大者 4kW 或2%最大功率,取其较大者 仅为回归计算的目的, 在进行回归计算之前,表 A.3中标示的点允许被删除。然而,这些点在计算循环功和排放时不得被删除。怠速点是确定的一个点,此点基准扭矩为0%和基准转速为0%。点删除适用用全部循环或任何部分循环。 表A.3 回归分析中允许删除的点 条件 可删除点 最初的6+1秒 转速,扭矩,功率 全负荷和实际扭矩基准扭矩 扭矩 和/或 功率 空载和实际扭矩最大扭矩值的2%(怠速点) 转速 和/或 功率 空载和基准扭矩0%(倒拖点) 扭矩 和/或 功率 A.7 排放试验的运行 A.7.1 概述 发

33、动机排气污染物的排放测量,包括气体组分(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以及颗粒物。 此外,二氧化碳经常被用来作为示踪气体以确定部分流稀释和全流稀释系统的稀释比。 DB11/ 9642013 15 在指定的试验循环过程中对上述污染物进行检测。整个循环的气态组分由对原排气的分析仪信号积分、或对稀释排气的全流稀释系统的积分或袋采样来确定。 对于颗粒物, 通过部分流或全流稀释系统从稀释排气中比例抽样品收集到特定滤纸上。根据所用方法,整个循环的稀释或未稀释排气流量应确定并用来计算污染物质量排放量。质量排放值除以按照第A.6.1条计算得到的发动机循环功得到每种污染物的比排放量(g/kWh)。 A.7.

34、2 试验准备程序 A.7.2.1 发动机的准备 发动机准备包括发动机性能检查及系统标定等,应在发动机瞬态性能(mapping)试验之前进行。 A.7.2.2 发动机冷却 使用自然和强制冷却方式。 强制冷却 应根据良好发动机工程经验建立一个系统,该系统输送冷空气经过发动机、使冷却油流经发动机的润滑系统、散去发动机冷却系统上的热量、散去后处理系统的热量。 强制后处理装置降温时除非后处理系统已冷却至低于其催化激活温度,否则不能用冷空气降温。不允许进行可导致生成非常规排放物的任何冷却程序。 自然冷却 应将发动机放置于温度相对稳定在 293303K(2030)之间的室内预置。预置应至少进行6h,直到发动

35、机润滑剂、冷却液(如有)和后处理系统温度达到室内温度。 A.7.2.3 取样滤纸的准备、测量设备的安装、启动颗粒物采样系统、调整稀释系统,以及检查分析仪,应按照GB 17691附件BB的规定进行。 A.7.3 发动机冷起动循环试验 当发动机的润滑剂、冷却液和后处理系统的温度都达到293k和303k(20到30)之间后,可以进行冷起动循环试验。使用下列方法之一起动发动机: a)根据用户使用手册的建议,使用起动电机和适配蓄电池或合适的电源起动发动机; b)使用测功机拖动发动机,并控制在其典型的起动转速 25%以内。发动机起动后1秒钟内停止拖动。如果经过15秒后发动机未起动,应停止拖动并确定起动失败

36、的原因,除非用户使用手册或服务维修手册描述了较长起动时间是正常的。 A.7.4 热浸期 在完成冷起动循环试验后应立即进行101min的热浸期作为发动机热起动循环试验的DB11/ 9642013 16 预处理,热浸期间内试验室环境温度应处于296 K到304K(23到31)之间。 A.7.5 热起动循环试验 在第A.7.4条定义的热浸期结束后,使用第A.7.3条给出的起动方式起动发动机。 A.7.6 循环的运行 试验循环的运行应按照GB 17691附件BB第BB.3.8条的规定进行,其中的试验循环采用本标准第A.5条所确定的基准循环。 A.8 测量和取样规程 测量和取样规程按GB 17691附件

37、BD的要求。 A.9 标定规程 标定规程按GB 17691附件BE的要求。 A.10 分析和取样系统 分析和取样系统按GB 17691附录D的要求。 A.11 污染物排放量计算 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排放量的计算,应按照GB 17691附件BB的规定进行。 DB11/ 9642013 17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WHTC循环中发动机测功机设定规范 表B.1 时间 转速 扭矩 时间 转速 扭矩 时间 转速 扭矩 规范值 规范值 规范值 规范值 规范值 规范值 s % % s % % s % % 1 0.0 0.0 47 0.0 0.0 93 32.8 32.7 2 0.0 0.0 48 0.0

38、 0.0 94 33.7 32.5 3 0.0 0.0 49 0.0 0.0 95 34.4 29.5 4 0.0 0.0 50 0.0 13.1 96 34.3 26.5 5 0.0 0.0 51 13.1 30.1 97 34.4 24.7 6 0.0 0.0 52 26.3 25.5 98 35.0 24.9 7 1 5 8 9 53 35 0 32 2 99 35 6 25 2 8 15.8 30.9 54 41.7 14.3 100 36.1 24.8 9 27.4 1.3 55 42.2 0.0 101 36.3 24.0 10 32.6 0.7 56 42.8 11.6 102

39、36.2 23.6 11 34.8 1.2 57 51.0 20.9 103 36.2 23.5 12 36.2 7.4 58 60.0 9.6 104 36.8 22.7 13 37.1 6.2 59 49.4 0.0 105 37.2 20.9 14 37.9 10.2 60 38.9 16.6 106 37.0 19.2 15 39.6 12.3 61 43.4 30.8 107 36.3 18.4 16 42.3 12.5 62 49.4 14.2 108 35.4 17.6 17 45.3 12.6 63 40.5 0.0 109 35.2 14.9 18 48.6 6.0 64 3

40、1.5 43.5 110 35.4 9.9 19 40 8 0 0 65 36 6 78 2 111 35 5 4 3 20 33.0 16.3 66 40.8 67.6 112 35.2 6.6 21 42.5 27.4 67 44.7 59.1 113 34.9 10.0 22 49.3 26.7 68 48.3 52.0 114 34.7 25.1 23 54.0 18.0 69 51.9 63.8 115 34.4 29.3 24 57.1 12.9 70 54.7 27.9 116 34.5 20.7 25 58.9 8.6 71 55.3 18.3 117 35.2 16.6 26

41、 59.3 6.0 72 55.1 16.3 118 35.8 16.2 27 59.0 4.9 73 54.8 11.1 119 35.6 20.3 28 57 9 m 74 54 7 11 5 120 35 3 22 5 29 55.7 m 75 54.8 17.5 121 35.3 23.4 30 52.1 m 76 55.6 18.0 122 34.7 11.9 31 46.4 m 77 57.0 14.1 123 45.5 0.0 32 38.6 m 78 58.1 7.0 124 56.3 m 33 29.0 m 79 43.3 0.0 125 46.2 m 34 20.8 m 8

42、0 28.5 25.0 126 50.1 0.0 35 16.9 m 81 30.4 47.8 127 54.0 m 36 16.9 42.5 82 32.1 39.2 128 40.5 m 37 18.8 38.4 83 32.7 39.3 129 27.0 m 38 20 7 32 9 84 32 4 17 3 130 13 5 m 39 21.0 0.0 85 31.6 11.4 131 0.0 0.0 40 19.1 0.0 86 31.1 10.2 132 0.0 0.0 41 13.7 0.0 87 31.1 19.5 133 0.0 0.0 42 2.2 0.0 88 31.4

43、22.5 134 0.0 0.0 43 0.0 0.0 89 31.6 22.9 135 0.0 0.0 44 0.0 0.0 90 31.6 24.3 136 0.0 0.0 45 0.0 0.0 91 31.9 26.9 137 0.0 0.0 46 0.0 0.0 92 32.4 30.6 138 0.0 0.0 DB11/ 9642013 18 表B.1(续) 时间 转速 扭矩 时间 转速 扭矩 时间 转速 扭矩 规范值 规范值 规范值 规范值 规范值 规范值 s % % s % % s % % 139 0.0 0.0 189 0.0 5.9 239 0.0 0.0 140 0.0 0

44、.0 190 0.0 0.0 240 0.0 0.0 141 0 0 0 0 191 0 0 0 0 241 0 0 0 0 142 0.0 4.9 192 0.0 0.0 242 0.0 0.0 143 0.0 7.3 193 0.0 0.0 243 0.0 0.0 144 4.4 28.7 194 0.0 0.0 244 0.0 0.0 145 11.1 26.4 195 0.0 0.0 245 0.0 0.0 146 15.0 9.4 196 0.0 0.0 246 0.0 0.0 147 15.9 0.0 197 0.0 0.0 247 0.0 0.0 148 15.3 0.0 198

45、 0.0 0.0 248 0.0 0.0 149 14.2 0.0 199 0.0 0.0 249 0.0 0.0 150 13 2 0 0 200 0 0 0 0 250 0 0 0 0 151 11.6 0.0 201 0.0 0.0 251 0.0 0.0 152 8.4 0.0 202 0.0 0.0 252 0.0 0.0 153 5.4 0.0 203 0.0 0.0 253 0.0 31.6 154 4.3 5.6 204 0.0 0.0 254 9.4 13.6 155 5.8 24.4 205 0.0 0.0 255 22.2 16.9 156 9.7 20.7 206 0.0 0.0 256 33.0 53.5 15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