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敕勒歌分层练习 基础题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chl( ) qin( )庐 见( )牛羊 天似 ( ) 笼( ) 盖二、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语句。(1)游牧人住的圆顶毡帐,形状像蒙古包。( )(2)青色。( )(3)辽阔,深远。( )(4)同“现”,呈现。( )三、品味下列语句。 (1)天似穹庐,笼盖四野。(2)风吹草低见牛羊。四、请写出含有“见”字的成语,看谁写得最多。答:_ _ _ _ _ _ _ _ _五、请想象一下敕勒歌所描绘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话把这个画面描绘下来。答:_ 能力题一、默写古诗敕勒歌二、请谈谈你对敕勒歌所展现的境界和语言特点的认识。答:_三、敕勒歌诗中没有
2、直接写人,但我们却可以感觉得到草原的主人。你从诗中感受到这里生活着的是怎样的人?2答:_四、阅读这首歌词,完成题目。蒙古人洁白的毡房炊烟升起我出生在牧人家里辽阔的草原是哺育我成长的摇篮养育我的这片土地当我身躯一样爱惜沐浴我的那江河水母亲的乳汁一样甘甜这就是蒙古人热爱故乡的人4、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洁白的毡房炊烟升起 B、养育我的这片土地C、当我身躯一样爱惜 D、沐浴我的那江河水5、歌词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主要是( )和( )。整首歌词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草原图画,有( )色的毡房、( )色的炊烟、( )色的草原、( )色的土地、( )色的江河水,色彩明丽,对比鲜明。6、对这首歌
3、词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歌词由景及人,语言清丽,风格豪放,抒发了作者热爱故乡,思念故乡的思想感情。B、歌词中的“蒙古人”和标题上的“蒙古人”都指的是所有热爱自己家乡的蒙古人。C、歌词通过对蒙古草原的描写,侧面表现了蒙古人豪爽、开朗、乐观、向往自由的性格特点。D、歌词用“毡房”、“炊烟”、“草原”、“土地”、“江河水”这些鲜明的意象勾画了一幅清新的草原图画,意在表现自己和蒙古草原的深厚感情。7、现今,草原沙漠化的现象已日益严重起来,这与人的破坏是分不开的,比如过度放牧,开挖田地,河流污染等等,请拟写一则标语,提醒、警示人们保护草原环境。3 提升题一、品味下列语句。 1. 天似穹庐,笼
4、盖四野2. 风吹草低见牛羊二、思考探究。1. 可以表现天高地阔的比喻很多,诗人为什么选择穹庐?这其中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2. 这首诗中有静有动,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美,请举例分析。三、阅读理解。和海一样,草原在单一中呈现丰富。草就是海水,极单纯,在连绵不断中显示壮阔。 有一点与海不同:观海者多数站在岸边,眼前与身后迥然不同。草原没有边际,它的每一点都是草原的中心。与站在船上观海的相异处在,你可以接触草原,抚摸、打滚地甚至过夜,而海上则行不通。 在草原上,辽阔首先给人以自由感,第二个感觉是不自由,也可以说局促。人,置身于这样阔大无边的环境中,觉得所有的拐杖都被收去了,所有的人文背景都隐退了
5、,只剩下天地人,而人竟然如此渺小与微不足道。二十世纪哲学反复提示人们注意自己的处境,在草原上,人的处境感最强烈。天,果真如穹庐一样笼罩大地。土地宽厚仁慈,起伏无际。人在这里挥动双拳咆哮显得可笑,蹲下嘤嘤而泣显得可耻。 外来的旅人,在草原上找不到一件相宜的事来做。 1. “草原在单一中呈现丰富。”单一与丰富是否矛盾?2. 草原与大海一样在单一中呈现丰富,那二者又有什么区别呢?3. “在草原上,辽阔首先给人以自由感,第二个感觉是不自由,也可以说局促。”这里又出现一对相矛盾的词语。刚刚我们分析了“单一”与“丰富”这对看似矛盾的词,现在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4. 作者的“静默”在文中体现在哪
6、些方面,他又为何说草原是静默的? 45. 以草原为题材的敕勒歌与静默草原在情感表达、结构等方面有什么不同?参考答案 基础题一、敕勒 穹 xin s ln二、穹庐 苍苍 茫茫 见三、(1) 环顾四野,天空就像其大无比的圆顶毡帐将整个大草原笼罩起来。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这种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见到。这就体现了浓厚的民族和地方色彩。(2)全诗寥寥二十余字,就展现出我国古代牧民生活的壮丽图景。这是画龙点睛的一笔,5我们看到在苍苍茫茫的天地之间,风吹拂着丰茂的草原。时而在这里,时而在那里
7、,露出遍地散布的牛群和羊群。画面开阔无比,而又充满动感,弥漫着活力。诗没有写人,但读者不会不意识到那遍布草原的牛羊的主人勇敢豪爽的敕勒人。他们是大地的主人,是自然的征服者。只有他们,才能给苍茫大地带来蓬勃生机,带来美的意蕴。四、见异思迁 见微知著 见利忘义 见风是雨 见风使舵 见缝插针 见钱眼开相形见绌 见仁见智 各抒己见 固执己见 见多识广 见义勇为五、阴山脚下,是敕勒人生活的大草原。天幕像帐篷一样,笼罩着辽阔的大地。苍天浩渺无边,草原茫茫无际,当风儿吹来草儿低伏的时候,便露出遍地散布的牛羊。 能力题一、略二、这首诗极力突出天空之苍茫辽远,原野之丰饶无垠,意境雄浑,境界开阔,刚劲粗犷。而用语
8、却质直朴素,明白如话,浅近明快。三、这里生活着胸怀宽广、勇敢豪爽的敕勒人,他们是大地的主人,是自然的征服者。四、1.D 2.比喻、对偶 白色、青色、绿色、黄色、蓝色3.D 4.略 提升题一、1. 环顾四野,天空就像其大无比的圆顶毡帐将整个大草原笼罩起来。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这种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见到。这就体现了浓厚的民族和地方色彩。2. 全诗寥寥二十余字,就展现出我国古代牧民生活的壮丽图景。这是画龙点睛的一笔,我们看到在苍苍茫茫的天地之间,风吹拂着丰茂的草原。时而在这里,时而
9、在那里,露出遍6地散布的牛群和羊群。画面开阔无比,而又充满动感,弥漫着活力。诗没有写人,但读者不会不意识到那遍布草原的牛羊的主人勇敢豪爽的敕勒人。他们是大地的主人,是自然的征服者。只有他们,才能给苍茫大地带来蓬勃生机,带来美的意蕴。二、1. 敕勒族人用穹庐圆顶毡帐来比喻草原的天空,对“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色讴歌赞美,这样的审美情趣与他们的生活方式有着密切联系。2. “天苍苍,野茫茫”是静态的描写。 “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动态的,这首诗中有静有动,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美,这样诗看起来就会显得有生气。三、1. “在单一中呈现丰富。”也就是说,丰富是蕴涵在单一之中的。草原首先给人以单一感。“这颜色无疑
10、是绿”,“无疑”也就是说,不用怀疑,草原首先给人的感觉是大片大片的绿。“草就是海水,极单纯”这都表现了草原的单一,然而,这种单一,“在阳光与起伏之中,又幻化出锡白、翡翠般的深碧或雾气中的淡蓝。” “在连绵不断中显示壮阔。”这就是草原的丰富。正如作者指出的“草原在单一中呈现丰富。”2. 从观海者的不同角度(岸上、船上),比较出草原的另一特点:中心不定和可接触性,再进一步指出草原的辽远与苍茫,和给人的亲切感。3. “置身于这样阔大无边的环境中,觉得所有的拐杖都被收去了,所有的人文背景都隐退了,只剩下天地人,而人竟然如此渺小与微不足道。” 人背负着种种世俗之事,荣誉、地位、权利、金钱也就是文中所说的
11、“拐杖”“人文背景”,人因此以为自己至高无上,骄傲、自大然而面对草原的宽厚仁慈、自若坦然的阔大无边的胸襟时,人所拥有的一切就显得可悲、可笑了。4. 站在草原上,你勉力前眺,或是回头向后瞭望,都是一样的风景:辽远而苍茫。草原上没有树,所以即使风也听不到萧声。草原与我一样,也是善忘者,只在静默中观望未来。草原是很辽远的苍茫的。一个人,站在在草原上,可以任意遐想,悟出一些你以前根本没悟出的哲理。这时的草原是静的,也就是作者所说“静默”的。没有受到世俗的侵扰。所以,人,也必将是“静默”的。也是个“善忘者”。5.敕勒歌气势雄浑奔放,表达凝练跳跃,富有节奏韵律感。静默草原格调细腻柔情,情感深沉,富有哲理性。文章时而描写时而抒情运笔自如,其对生活的感受信手拈来,似散而不散,“形散而神不散”,文本始终贯穿“静默”这一题旨。7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