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 ,大小:30.50KB ,
资源ID:1162370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16237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三单元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第1课《中国抗日战争》教案1新人教版.doc)为本站会员(bonesoil32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三单元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第1课《中国抗日战争》教案1新人教版.doc

1、1中国抗日战争1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知道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了解国民党和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明确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二)过程与方法利用地图与文字资料,引导学生掌握历史史料研读、概括、分析、运用、论从史出等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提升学习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现实,冷静剖析历史、正视历史,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未来;通过学习抗日战争的历史,培养热爱和平、追求和平的情感,激发爱国主义情怀。2 学情分析我校是一所乡级学校,学校的学

2、生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大多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主要来源于课本。学生课余查阅资料的途径局限性较大。大部分学生主要靠课本获取历史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教学潜力。给学生更多的历史背景资料,通过图片、配音、录像制造意境,制造浓厚的历史氛围,使学生产生亲临其境之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3 重点难点重点: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知道国民党和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难点: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与国共合作的重要性;理解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抗战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4 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 教学活动活动 1【

3、讲授】全民族的抗战新课引入全民族的抗战教学流程(一)民族危亡:国难当头,探寻出路教师通过播放视频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时“七七事变”的内容,让学生想一想:“当日本开始大规模侵华时,中华民族要避免亡国灭种的唯一出路是什么?设计意图: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知道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历史的必然。只有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才能实现全民族抗战并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二)民族抗争:国共合作,携手抗日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多媒体呈现图 1:1937 年 7 月 8 日,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通电;图 2:蒋介石在庐山发表抗日演讲。教师引导学生明白:只有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才能实现全民族抗战并最终取得抗日战争

4、的胜利,是当时中华民族的唯一出路。接着,教师可出示以下资料,让学生结合教材,了解“七七事变“后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反应以及回应。资料 1:日本帝国主义武力侵占平津与华北的危险,已经放在每一个中国人的面前。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2中共中央为日军进占卢沟桥通电,1937 年 7 月 8 日资料 2:1937 年 7 月 17 日,蒋介石发表讲话:“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

5、之决心。 ”思考:中共抗日通电和蒋介石的讲话分别是在什么形势下发出的?这能够说明什么?(答案略,见教参 P162)最后,教师结合教材中的问题,并引用毛泽东的话,让学生明白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的意义:2.全民族的抗战全民族的抗战是本课的重点。教师可指导学生结合教材和图片,全面了解什么是全民族的抗战,中华民族是如何进行全民族的抗战的。教学时,可将此部分内容分为以下两个环节。环节一: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图 3-17、图 3-18,简单讲述平型关战斗和台儿庄战役的经过及其在抗战中的作用。平型关战斗。可让学生在课前阅读一些通俗读物,增加感性认识。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请几位学生讲一讲他们知

6、道的“平型关战斗” 。同时,多媒体播放电影太行山上 、电视剧八路军或亮剑等选段。台儿庄战役。可先向学生展示“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中国的情况,让学生大致了解敌我双方形势;其次,在讲血战台儿庄时,可以结合相关资料展开,让学生体会中国军人的英雄顽强、不怕牺牲、为国捐躯的精神和各阶层众志成城,一致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爱国主义精神。百团大战。让学生自主学习P77“阅读卡”百团大战是为了粉碎日军企图彻底摧毁抗日根据地的图谋,打破其“囚笼政策”发动的,其主要目的是破袭日军在华北的交通线。百团大战经历了两个主动进攻阶段和一个反“扫荡”阶段。图 3-20 表现的是百团大战的直接指挥者彭德怀在战壕里,一面观察敌情,一

7、面指挥作战的情景。从战争全局看,百团大战牵制了日军兵力,推迟了日军南进的时间,并对支持正面战场作战,抑制国民党顽固派的投降逆流,争取时局好转起了积极作用。思考: 国民党正面战场与共产党敌后战场在全民族抗战中分别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设计意图:平型关战斗和台儿庄战役是抗日战争期间重要战役的代表,教师可以进一步结合图 3-19 及相关文字资料讲解。课堂上,可以请学生展示资料,也可以用表格形式列出战役名称、时间、指挥者、结果等。知道战役的概况并不是为了让学生记住上述细节,而是通过示意图,了解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的积极军事行动,体会国共两党的合作、团结抗战、为抗战胜利作出重大贡献。环节二:众志成

8、城与共赴国难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图 3-21、图 3-22、图 3-23,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全民族抗战。其中,图3-21 表现的是具有“攻无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之誉的冀中回民支队,他们是全民族抗战中少数民族的杰出代表。图 2-22 表现的是海外华侨全力以赴支援抗日,给抗战提供物质上的援助。图 3-23 的杨靖宇是抗战中英雄群体的代表,它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抗争的精神。多媒体出示图 3:海外华侨捐赠的救护车;图 4:华侨领袖陈嘉庚画像说明:抗日战争期间,在华侨抗日社团和爱国华侨的影响和带动下,世界各地为捐资助战的华侨抗日筹赈运动如火如荼。在抗日战争中,凡是有华侨居住的地方

9、,就有捐资助战的事例。抗战期间,华侨不仅在当地对祖国的抗战进行现金和物质方面的捐助,更为国内的抗日战场送上了一批批优秀儿女。抗战爆发后,海外华侨曾出现过两次大规模回国参战的热潮。知识衔接:连连看(课堂活动,巩固知识)3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在讲述战场军事行动的基础上,选取抗战洪流中不同群体,从多角度展示“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人们是如何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的。教学时,利用丰富的影视资料和史料,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全民族的抗战?全民族的抗战及海外华人、华侨和国际人士的援助,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三)革命圣地延安(多媒体展示)延安颂夕阳照耀着山头的塔影,月色映照

10、着河边的流萤,春风吹遍了坦平的原野,群山结成了坚固的围屏。啊!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到处传遍了抗战的歌声。啊!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热血在你胸中奔腾。千万颗青年的心,埋藏着对敌人的仇恨,在山野田间长长的行列,结成了坚固的阵线。看群众已抬起了头,看群众已扬起了手,无数的人和无数的心,发出了对敌人的怒吼,士兵瞄准了枪口,准备和敌人搏斗。啊!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城墙,筑成坚固抗日的阵线,你的名字将万古流芳,在历史上灿烂辉煌。设计意图:通过上述材料延安颂的呈现,教师指导学生参阅教材 P78 上的阅读卡及图 3-24,其目的是让学生懂得:延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敌后抗战的指挥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并为学习下一框内容做好铺垫。拓展题:结合所学知识与课文内容,说一说为什么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四)民族启示(略)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