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 ,大小:40.50KB ,
资源ID:1163743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16374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愚公移山教案语文版.doc)为本站会员(jobexamine33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愚公移山教案语文版.doc

1、1愚公移山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与列子及其代表作列子相关的文学常识。2.积累文言词语,明确文言文表疑问的几种句式。过程与方法1.理解故事寓意,分析愚公这一艺术形象,领悟其思想意义。2.学习对比、烘托等表现手法及神话结尾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愚公面对困难要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掌握文中难解词句,疏通全文。辨析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2.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教学工具】教学 PPT,朗读音频【教学方法】1.文献法。2.品读法。3.延伸拓展法。【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一、趣味导入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寓言中的名篇,这个故事

2、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徐悲鸿,曾以“愚公移山”为素材,创作了一幅同名的巨幅图画,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45 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致闭幕词时,提到过“愚公移山”的故事,他用这个故事教育全党:只要能团结全国人民大众和我们一齐奋斗,就一定能夺取革命的胜利。那么,到底什么是“愚公精神”?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还要不要发扬这种精神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愚公移山 。二、知识卡片1.作者档案列子,生卒年不详。战国前期思想家,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的研究,不求名利,清静修道。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后被

3、道教尊奉为“冲虚真人” 。著有列子八卷,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隽永深长,发人深省。 列子是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全书八篇,一百四十章,由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组成。而基本上是以寓言形式来表达精微的哲理。2.背景链接本文选自列子集释卷第五(杨伯峻撰,中华书局 1979 年版) 。在当时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只能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因此,本文采用了神话式的结尾,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3.语基积累(1)生难字2惩(chng) 荷担者(h) 箕畚(j bn) 塞(s) 始龀(chn)孀(shung)穷匮(ku) 亡以应(w) 厝

4、(cu) 雍(yng)(2)通假字始一反焉(通“返” ,返回)甚矣,汝之不惠(通“慧” ,聪明)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 ,没有)一厝朔东(通“措” ,放置)无陇断焉(通“垄” ,高地)(3)古今异义何苦而不平(古义:愁;今义:痛苦)惧其不已也(古义:停止;今义:已经)北山愚公长息曰(古义:叹气;今义:休息)汉之阴(古义:山之北,水之南;今义:阴天)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古义:草木;今义:毛发)投诸渤海之尾(古义:之于;今义:各个,许多)指通豫南(古义:直,一直;今义:手指,用手指)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古义:连都;今义:曾经)惩山北之塞(古义:苦于,被所苦;今义:惩罚)(4)一词多义且 北山愚公者,

5、年且九十(副词,将近)且焉置土石(连词,况且)而 何苦而不平(表承接,不译)面山而居(表修饰,不译)而山不加增(表转折,但是、却)其 其妻献疑曰(代词,他的,指愚公)其如土石何(语气词,加强反问语气)焉 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始一反焉(语气词,加强语气)之 以君之力(助词,的)虽我之死(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告之于帝(代词,这件事)跳往助之(代词,愚公)(5)词类活用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名词作状语,用箕畚)吾与汝毕力平险(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聚室而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聚,相当于“把召集在一起” )寒暑易节(形容词用作名词,冬季、夏季)面山而居(名词用作动词,向着、对着)(6

6、)特殊句式省略句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省略主语“太行、王屋二山” )倒装句何苦而不平(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苦何而不平” )甚矣,汝之不惠(这是“汝之不惠甚矣”的倒装句)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定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遂率子孙三夫荷担者” )被动句帝感其诚(主语“帝”是被动者)三、整体感悟(一)初步感知1.文题探讨本文题目中的“愚公”点出了主要人物, “移山”指明了主要事件。2.分层解读第一部分(第 1 段):介绍山的高大及其所处的地理位置,为故事的开端。第二部分(第 2 段):写愚公决心移山,得到众人的支持,并排除疑难,立即行动,为故事的发展。第三部分(第 3 段):写愚公驳斥智叟的错误观

7、点,为故事的高潮。第四部分(第 4 段):写愚公移山的决心和行动感动了天帝,移山取得了胜利。(二)深层领悟1如何理解文中“愚公”和“智叟”二人取名的含义?愚公和智叟的对话是全文的核心,这里二人针锋相对,对比鲜明,智叟眼中的愚公是“残年余力” , “不能毁山之一毛” ,只看到一代人的力量,认为人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他的“智”其实是老于世故,鼠目寸光;而愚公所看到的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他认为人的力量无穷,只要世代坚持移山,山终能为人所平。他的“愚” ,其实是勇于奉献,公而忘私,是大智若愚。在命名上特意将两个人物颠倒过来,不仅对比鲜明,而且有深刻的讽刺意义。2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移

8、山的态度是否相同?这两个人物在情节发展上起什么作用?(1)这两个人物所说的话,表面上有相似之处,但目的全然不同,从他们说话的措辞和语气便可看出。愚公之妻是从“献疑”的角度说的。 “以君之力”带有关心的语气,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语气较轻,说的是她的真实想法。但她并不反对移山,所以接着就提出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焉置土石” 。智叟则显然是讥笑和责难愚公,阻止愚公移山。 “甚矣,汝之不惠”是很严厉的责备口气, “残年余力”又显出十足的轻视,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是有意挖苦, “其如土石何”简直是讥笑愚公无能了。(2)这两个人物对情节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作用。前者的“献疑

9、” ,引起全家人讨论运土问题,导致移山行动的开始;后者的“笑而止之” ,引出愚公的反驳,由此过渡到神话结尾,才显得自然合理。3文中的“神仙” “天帝”有什么作用?寓言第 4 段写了愚公移山的行动震慑了山神,感动了天帝;天帝派两名大力神下凡,搬走了两座大山,于是移山胜利了。神仙和天帝本来是虚构的人物,在古代寓言中使用这种表现手法,也是常见的。在古代,生产力水平不高,科学不发达,人们往往幻想借助神的力量来解决人和自然的矛盾。这是可以理解的。要认清“神仙” “天帝”在移山中的作用,必须紧扣课文,深入领会愚公精神的巨大力量。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 “帝感其诚” ,这两句里的“惧” “感”都是关

10、键词,说明愚公移山决心之大,精神感人之深。神仙天帝的出现,不仅没有损害愚公的高大形象,相反,恰恰衬托出愚公精神能惊天地泣鬼神,说明了“人定胜天”的道理。4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它包含着什么深刻的道理?愚公移山是一则带有神话色彩的寓言,塑造了愚公的生动形象。通过愚公立志移山,最终两座大山被搬走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只要下定决心,不怕困难,持之以恒,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45文中写“其妻献疑” ,用意何在?(1)突出愚公具有宏大的心愿、坚强的意志。其妻认为移山一事太难,不仅挖掉这两座大山非愚公之力所能及,而且挖出的土石放到何处也是一大难题。其妻的这些顾虑

11、,愚公当然是考虑了的。但是,愚公为了子孙后代出入不受阻碍,他以宏大的心愿、坚强的意志下定决心要开山平险。(2)突出愚公对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有正确的认识。他知道仅凭自己“曾不能损魁父之丘”的这点力量是完成不了这件事的。但他相信他的子子孙孙“无穷匮” ,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他有征服自然的信念。6你认为愚公是不是很“愚”呢?为什么?愚公不“愚” 。因为:(1)愚公是为了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而决心移山的“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2)下定了决心移山,就毫不动摇“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3)故事的结尾,终于感动了天帝,将山搬走。移山的成功也说明愚公不“愚” 。【结束语】本文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板书设计】愚公移山 列子背景:两山规模、位置移山不易原因:塞、迂 目标: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持之以恒办法: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行动:叩石垦壤寒暑一返移山艰苦冲突:智叟笑而止之 克服困难愚公何苦不平移山坚定结局:无陇断焉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