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我国教育的发展1、教学目标:1. 知道我国教育的概括2. 明白我国大力发展教育的措施3. 了解我国现阶段教育的特征及应对措施2、教学重难点分析:这是本节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要使学生充分地认识到教育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教师可以结合近几年国家快速发展的具体案例讲解,也可以结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氛围讲起,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推动创业、创新,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多的人才储备。3、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讲授法、读书指导法4、教学过程:师:“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
2、好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2012 年 11 月 15 日,刚刚当选上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与中外记者见面,在谈到人民期盼时,首先提到了教育。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心中,教育一直被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上。2016 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按照在 2020 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全面脱贫的目标,围绕公众对“上好学”的追求,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基本任务仍然是“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通过改善教育治理,应对城乡教育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同学们想一想我国为什么如此重视教育?生:(略)师:教育是我国发展、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民族复兴和实现中国梦的希望所在。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
3、也是一个教育大国。教育的成败,人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来看下面的资料。2016 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40%,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后期向普及化早期转变的背景下,中国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及父母均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多,乃至成为高校学生的主体。同样值得关注的是, 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7) 对60703 名家庭第一代大学生的大学前经验、大学期间就读经验及其对学校的评价和教育收获进行了调查分析。2十九大报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导向,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全面铺开的新高考以及与之对应逐步成型的新高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持续高增长着一系列举措无疑将成为中
4、国教育发展的“强心剂” ,并成为基础教育进行深入调整的重要契机。2003 年至 2015 年这十余年间新生儿数量持续保持在 1600 万左右,受全面二孩政策影响,2016 年新生儿数量为 1846 万,其中二孩占比 45%,总量较 2015 年增加近 200 万,增幅达到 7.92%。新生儿的持续增长将是未来小学入学人口的有效补充。2015 年至 2016 年,小学入学人口数量连续两年增长,分别增加 70.65 万、23.42 万。十余年间小学入学人口数量始终保持在 1700 万上下,让各级学校的生源长期处于低谷,呈现典型 L 型,伴随二孩政策所带来的小学入学人口红利预计将于 2022 年显现
5、。全国初中招生人数连续 15 年下降后首次回升。2016 年全国初中招生 1487.17 万人,同比增加 76.14 万人。受此影响,高中招生量或将在三年后迎来拐点,实现多年下降后的首次回升。2017 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共 940 万人,与去年持平。根据近年中小学生的存量基础来看,未来几年高考报名人数将继续保持稳中略降的发展态势。同学们想一想,我国为了大力发展教育都采取了哪些措施?生:(略)师:我国历来高度重视教育,始终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教育发展作为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重视教育优先发展,有力的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大发展,开创
6、了我国教育事业前所未有的新局面。那么,我国现阶段的教育存在哪些不足呢?我们一起来看。通过以上资料显示,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教育存在什么问题呢?生:(略)3师:在当今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如此迅速的趋势下,教育问题更是备受关注,无论是教育学、社会学还是政治学,都在运用各学科的话语分析教育制度的改革、教育机会的均等化等,都是为了促进国家能够培养更多的人才,并为国家、世界的发展效力。一方面,我国进入了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阶段,进入了急需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新阶段。但是,与发达国家和我国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我国教育形式整体而言仍然十分严峻;另一方面,我国教育的发展还很不平衡,我国发达城市
7、、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教育水平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农村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教育水平、教育条件与前者相比,差距很大,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我们继续看:认真阅读课本 73 页虚线框的相关内容同学们还知道我们还采取哪些措施促进教育公平、大力发展教育吗?生:(略)师:推动我国教育发展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我国实现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为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国民素质基础和重要的人力资源基础,为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储备。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