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166KB ,
资源ID:1165055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16505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单元综合测试1新人教版.doc)为本站会员(testyield36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单元综合测试1新人教版.doc

1、1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2011 年 4 月 22 日是第 42 个世界地球日。今年地球日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据此回答 12 题。1.下列自然资源,全部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 A.石油、森林、煤炭、太阳能 B. 铁矿、天然气、铀矿、阳光C.阳光、土地、水、草原 D.森林、水、天然气、铁矿2.下列行为符合低碳生活的是( )A.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饭盒 B.节假日大量使用纸质贺卡C.学生使用“循环课本” D.超市购物大量使用塑料袋3.下列关于我国自然资源的叙述正

2、确的是( )A矿产资源总量丰富,但种类不齐全 B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小 C对资源的开发利用成绩显著,没有浪费 D我国自然资源状况十分乐观4.我国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应采取的态度是( )要合理利用可再生 要提高各类资源的利用效率 为子孙后代的利益,要可持续使用 我国资源人均量少,应节约使用A B C D近年来,每到春天,一场场铺天盖地的黄沙自甘肃河西走廊腾空而起,从西北到东南,几乎席卷大半个中国。据此回答 57 题。5.下列四幅图中能反映“沙漠和荒漠化”主题的漫画是( ) 6.下列土地荒漠化较严重的地区是( )A黄土高原北部 B辽东丘陵 C山东丘陵 D长江中下游平原27.下列对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的

3、说法,正确的是( )A在荒凉的陡坡上开垦耕地B在宜林荒坡上植树造林C农村新建的居民的住宅区,尽可能移到地形平坦的平原地D为了提高草场利用率,尽量增加放牧牲畜的数量8.有关我国耕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B.水田分布在年降水量在 800 毫米以上的地区C.旱地分布在年降水量 200 至 400 毫米之间的地区D.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部地区为了可持续发展,我国对水土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得出下表资料。读表回答 910题。占全国的百分比 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水资源 80 147耕地 352 5929.我国水资源和耕地分布的特点是( )A南方地多水少 B南

4、方地少水多 C北方地多水多 D北方地少水少10.针对水土资源的配置情况,经过多年研究、论证、规划,我国正在实施的巨大工程是 A长江三峡工程 B淮河治理工程 C南水北调工程 D西气东输工程11.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特点是( )A.夏秋少,冬春多 B.夏秋少,冬春也少 C.夏秋多,冬春也多 D.夏秋多,冬春少12.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措施主要有( )A跨流域调水 B防治水污染 C兴修水库 D节约用水13.关于我国水资源说法正确的是( )3A.总量大,不用节约 B.空间分布较均衡C.浪费不多,但污染严重 D.分布由东南向西北减少14.在山东省建成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是( )A引滦入津工程 B引黄济青工程

5、 C南水北调工程 D引滦入津工程15.下列措施不利于节约用水的是( )A适当提高水价 B实施喷灌、滴灌技术C实施农田漫灌 D全流域用水进行统一管理调度16.我国林地很少的地区是( ) A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 B东南山区和西南地区 C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 D东北山区和西北地区17.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节能已成为当今社会共识和大势所趋。可以说,环保,世界在行动,中国在行动。我国每个公民都应该为把我国建设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而贡献力量,以下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小李利用旧作业本的背面再当草稿纸使用B.小陈把洗手、洗脸的水用来冲厕所 C.小王的母亲从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购物 D. 小周洗碗

6、时尽量使用洗涤剂18.漫画手下留情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A.森林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我们可以随意砍伐 B.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C.保护森林资源,爱护人类家园 D.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19.下列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是( )A伏季休渔 B草原开垦耕地 C草原过度放牧 D占用耕地建坟20.下面的公众参与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追求计算机的更新换代 自备篮子买菜 垃圾分类回收利用 农田灌溉采用大水漫灌 使用公共交通工具A B C D 二、填空题421.读图,完成下列要求。(23 分)第 21 题(1)A、B 均为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区,区域 A 表示_(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分布

7、区,B 区域表示_(土地利用类型)。区域 C 的土地利用类型是_。(6 分)(2)区域 A 和 B 大致以_为分界线,这条分界线与我国 1 月平均气温_等温线及年降水量_毫米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3 分)(3)区域为_林区,为_林区。(4 分)(4)区域的主要山脉有_和_,区域的主要山脉有_。因此从地形看,我国林地主要分布在_地区,而耕地主要分布在_地区。(10 分)22.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每空 2 分,共 16 分)资料:新华社北京 2010 年 7 月 22 日电 受长江中下游降水影响,长江、汉江来水直扑武汉,形成两江洪水夹击武汉的态势。武汉市防汛指挥部称,武汉遭“两江”洪水夹

8、击,市内中小河流府环河、滠水已超过警戒水位,形成腹背受敌的局面,防汛形势严峻(1)漫画反映的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是:A_;B_。解决问题的措施分别是:A_; B_。(2)请你写出两种家庭节水的方法:_、_。(3)由资料可知,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的特点是_,解决的主要途径是_5_。 第 22 题 第 23 题 23.读南水北调部分路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3 分)(1)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是 。(2 分)(2)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 水系丰富的水资源,调到我国缺水严重的 、地区。(6 分)(3)南水北调工程分东、中、西三条调水路线,东线利用了我国著名的 作为输水主干河道。(2 分)(4)除跨

9、流域调水外,你认为解决我国北方缺水问题还有哪些措施?(3 分) 24.读下表,分析回答:(每空 2 分,共 8 分) 我国人均资源与世界比较中国 世界 中国在世界的位次人均耕地 0.1 公顷 0.36 公顷 67 位人均林地 0.12 公顷 0.9 公顷 80 位人均草地 0.23 公顷 0.76 公顷 121 位人均河流径流量 2600 立方米 11000 立方米 88 位(1)我国自然资源方面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2)怎样对待我国人均资源不足的问题?(3)我们在报刊上经常读到有关我国自然资源存在危机的文章,这与我们“资源大国”似乎有矛盾,你对此有何认识?6(4)造成我国人均耕地不断减少的主

10、要原因有哪些?7答案一、选择题15:CCBDA 610:ABBBC 1115:DCDBC 1620:ADCAB二、填空题21.(1)水田 旱地 草地(2)秦岭淮河 0 800 (3)东北 西南(4)大兴安岭 小兴安岭 横断山脉 山区 平原22.(1)水污染 水浪费 (2)推广节水器具、生活用水一水多用(言之有理即可)(3)夏秋多,冬春少 修建水库23.(1)南多北少 (2)长江 华北 西北 (3)京杭运河 (4)节约用水 保护水资源24.(1)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 (2)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自然资源(3)从总量看,我国有许多自然资源位居世界前列,是名副其实的资源大国,但是由于人口众多,如果以人均资源占有量这一指标衡量,就不能说我国资源丰富了。(4)人口数量的增多;乱占耕地现象严重;土地荒漠化严重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