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1 节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地位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 18 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中第 1 节的内容,本节内容包括 3 个方面:1.微生物的特点;2.微生物的种类;3.微生物的生活。在初中生物学阶段,本节内容是学生了解微生物的第一课,在课程标准中虽没有独立的体现,却与今后授课的内容有着密切联系,特别对十大主题中的生物技术 ,有一种奠基的作用。(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简述什么是微生物,列举常见微生物的类型;2.概述微生物的生活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3.发现我们身边的微生物。能力目标:通过学生的课外探究活动和收集相关的资料,培养学
2、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的精神、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让学生课堂发言,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信息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社会事件的关注,学会辩证地分析事情、看待问题。(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微生物及其种类;2.微生物的代谢类型、繁殖特点;3.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难点:1.发现我们身边的微生物;2.微生物的代谢方式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二、学情分析2八年级的学生对微生物只是有一个模糊的概念,真正准确认识的学生并不多。而本节知识涉及的几乎都是微观生物,对于学生的掌握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抽象的理解有困难,但是形象的理解相对则比较容易。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通过直观的图片
3、演示,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知识的基础上,可以纠正、加强他们的认识。对于教材中安排的探究性活动,平时学生虽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缺少足够的实践,虽然有探究的积极性,但探究的科学性把握不到位,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三、教学准备制作相关多媒体课件;提前准备分发实验材料;提前布置探究性活动。四、教法学法教法:本节课结合多媒体直观教学(特别是图片) ,通过问题衔接知识点,由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活动结论,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学法:小组合作:上课之前学生按事先分组,进行探究活动课堂交流:师生交流,学生学会在教师引导下归纳总结知识点。 小组交流,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分析选择,
4、培养综合能力。自主学习:课后学生收集相关材料,完成“假如地球上没有微生”活动,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五、教学程序 1.情境导入,激发动机(预计耗时 5 分钟)以情境图片、文章开篇,联系生活实际,展示部分生活中比较常见、常接触的微生物现象。简要介绍、讨论这些微生物现象,让学生对微生物有一整体的了解。以问题串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经历,激发学习的兴趣,引入教学主题。2.归纳小结,直击主题(预计耗时 10 分钟)通过学生讨论,教师小结,引导学生归纳出“什么是微生物” ,即生物圈中,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提示学生三个关于微生物的要点,突出重点。同时进行知识延伸拓展,要求学生再
5、举例,教师稍作评价。通过比较不同的图片,提出微生物的分类。按细胞结构特点,分别展示单细胞微生物、多细胞微生物、无细胞结构微生物。(1)单细胞微生物:展示其相关图片,提示学生注意只有一个细胞组成的特点,最后3展示细菌时,分别展示细菌的不同形态。(2)多细胞微生物:展示其相关图片,提示学生这类微生物细胞组成特点,解释大型真菌和微生物的关系。 (3)无细胞结构微生物:展示其相关图片,提示学生此类微生物没有细胞结构,为简介其营寄生生活埋下伏笔。问题再引入,提出微生物的生活场所,学生回答,教师简要评价小结。微生物主要的活动场所土壤;微生物活动的重要场所动植物的体表和体内;其他恶劣环境。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6、微生物分布极其广泛。 3.动情晓理,深入钻研(活动预计耗时 17 分钟) (1)问题引入,处理本节第一个教学难点,即探究活动。学生交流提前布置活动的结果,比较不同环境中实验材料的变化,小组提交活动结论。小组提出活动中存在的疑问,师生讨论解决。通过学生的交流,教师小结,验证我们身边绝大多数地方存在微生物。 通过本活动探究主题,可以提供学生亲身体验探究活动的机会,安排在课外开展探究可让教师有更多时间安排其它教学内容,安排课堂交流,可让学生感受获得成果的快乐,培养学生的交流归纳能力。同时还可复习实验法七步骤,复习变量和实验对照组的设置,科学探究的过程和要求。完成难点的突破。再提出问题,引入微生物的多
7、种生活方式,在生物圈中的多种作用,处理第(2)第三个教学重点及相应的教学难点。 (预计耗时 10 分钟)考虑到教学时间、学生一堂课的知识承载力,可以对本部分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删减和详略处理。分别展示相关图片,但重点介绍进行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及其在生物圈充当分解者的作用。对比大多数动物,简介充当消费者的微生物,特别提示病毒这类微生物,过着寄生生活,充当消费者。对比绿色植物,简介可以自行合成有机物的微生物,在生物圈中充当生产者。实现横向联系和旧知识的复习。 在展示完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图片后,教师进行小结:微生物的生活方式多种多样、代谢类型多、代谢强度高。最后由学生自行对比人和大肠杆菌的繁殖速度、肉牛和酵母菌合成蛋白质的速度,得出结论:生物繁殖速度极快。44.巩固知识,实际应用(预计耗时 3 分钟) 总结本堂课教学重点,布置课外活动和课后习题,给学生任务,培养收集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C学 科 网 , 最 大 最 全 的 中 小 学 教 育 资 源 网 站 , 教 学 资 料 详 细 分 类 下 载 !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