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老山界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和掌握按时间顺序、地点转移记叙事情的方法。2感悟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3理解生动描写对表达中心意思的作用。【学习重难点】1感悟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2理解生动描写对表达中心意思的作用。【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二万五千里长征,历时一年,震惊中外。英勇的红军战士克服了重重困难,越过了万水千山,胜利到达陕北。同学们,你们知道红军翻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是哪一座吗?那就是老山界。这座山到处是悬崖峭壁,十分险峻,可我们的红军战士却勇敢地翻过了。大家想听听这段故事吗?那就请亲身经历过这次翻山战斗的一位老红军给我们讲述吧。
2、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陆定一(19061996),江苏无锡人。1925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过解放日报总编辑、宣传部部长、文化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务。1996 年 5 月 9 日在北京逝世。2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惊惶(hun) 呜咽(y) 苛(k)捐杂税蜷曲(qun) 咀嚼(j ju) 酣(hn)然入梦3理解词义。苛捐杂税:指当时反动政府强迫老百姓上缴的各种税费。酣然入梦:甜美、畅快地入睡。呜咽:本文形容凄切的水声。4阅读课文,思考问题。(1)红军翻越老山界用了多长时间?老山界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明确:红军翻越老山界用了一天半的时间。老山界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陡峭、
3、险峻、高大(陡、窄、险)。2(2)请试着按时间顺序给本文划分段落层次。明确:第一部分(第 1 段):概括介绍老山界,点明它的地理位置和山高的特点,摆出困难。第二部分(第 233 段):写翻越老山界的经过。第三部分(第 34 段):写作者的感受。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1)老山界记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故事,它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按时间顺序记叙,请你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明确: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下午才动身天色晚了天黑了才到山脚满天都是星光半夜里黎明的时候到了山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 。 (2)老山界是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难”体现在哪几方面?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回答。明确:
4、“难”体现在:山路险峻,悬崖峭壁走路难;要在一尺多宽的陡峭山路上睡觉睡觉难;饥饿吃饭难;伤病员多,敌人追击处境难。 (3)面对困难,红军战士体现了什么精神?明确:红军战士表现了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二)深层探究(1)课文写红军翻越老山界,却用了不少笔墨写“我们”与瑶民大嫂的攀谈,作用是什么?明确:显示了红军是为人民谋福利的军队。说明红军不但是战斗队,也是宣传队和播种机。从一个侧面丰富了课文的中心思想。(2)举例说明本文生动的描写对表达中心意思的作用。明确:本文作了许多生动的描写,具体而有力地表达了中心思想。举例来说,星夜爬山的场面描写得有声有色,十分生动,把红军战士那种高
5、昂的斗志、乐观的精神渲染得极为感人,使人深深感到红军确实是一支英雄部队。先后两次描写火把,给人鲜明的印象。前一处描写, “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 ,可见山势的陡峭,山路的艰险,爬山的艰难。描写火把“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画面壮丽、神奇、美丽,显示了山势的险峻,也显示了红军的凌云壮志。后一处描写,作者已置身于山路上,置身于“之”字形的火把队3列中,于是细致地描写了这种奇观的景象:“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山路的艰险,通过这样生动的描写,令人惊心动魄,红军的壮举也令人惊心动魄,让人产生无
6、限敬佩之情。 四、板书设计难事走路难(山路险峻,悬崖峭壁)睡觉难(路窄不平,寒气逼人)吃饭难(粮食奇缺,肚子饥饿)处境难(敌人追击,设备笨重)五、课外拓展刘白羽把老山界喻为是一篇“天籁之音” ,谈谈你的理解。明确:这是因为老山界的作者经历过艰难困苦和残酷激烈的战争,因此能真实而艺术地表现出中国工农红军爬雪山过草地,过第一雄关、险关的豪气、壮气。刘白羽把老山界喻为“天籁之音”是对老山界思想上和艺术上取得崇高成就的一种赞誉。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合作与交流,探讨写景的妙处。2学习并理解课文按空间顺序记叙事件的方法。3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从而理解文章的主旨。【学习重难点】1学习并理解课文按空间
7、顺序记叙事件的方法。(重点)2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从而理解文章的主旨。(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理清了文章的写作思路,并初步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文章。二、自主预习作者在文中细致地描写了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可是在最后一段,作者又说“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4明确:用了对比的手法,点明了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中第一座难走的山,但还不是最困难的,表现了红军战士藐视困难、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说明红军长征经历了许多困难,长征胜利的取得是来之不易的。 三、合作探究(一)品析语言1
8、修辞美。本文运用了大量的修辞,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味下列句子的语言美。“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明确: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将无形的声音化为具体的形象,给人以美好的联想。用看似矛盾的语言,表现了人声和大自然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或小或大或远或近的“不可捉摸”的感觉。同时作者还运用了反衬手法,以“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来衬托午夜雷公岩的寂静,获得了“以声衬静静更静”的艺术效果。 2炼字美。除了修辞手法的运用,本文也有不少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品读课文,圈画出文章中你认为富有表现
9、力的字词,尝试鉴赏。 (1)她的房子和篱笆都是枯竹编成的,我们生怕有人拆下来当火把点,就写了几条标语,用米汤贴在外面显眼的地方,告知我们的部队不准拆篱笆当火把。明确:“生怕”是“很怕”的意思, “显眼”是“明显而容易看到,引人注目”的意思,用这两个词,强调我们的部队严禁拆瑶民的篱笆做火把,充分表现了红军对瑶民利益的关切和保护。 (2)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明确: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 ,表明老山界山势的陡峭,山路的险峻,爬山的艰难;火把一直“连到天上” ,显示了老山界的高峻,也显示了红军指战员壮
10、志凌云的英雄气概。 (3)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 明确:这里说的“一个坚强的意志” ,指红军指战员为北上抗日,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而争取胜利的坚强意志。用在这里,点明了红军进行长征的思想基础和力量源泉。53景物美。(1)分析第 13 段景物描写:你认为哪些字词用得好,请加以揣摩:明确:“之”字形说明山路曲折,迂回;火把与星光连接,写山势之高,表现了老山界的险峻;“许多”一词,既说明山路的曲折和陡峭,又说明有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在攀登。人、夜色、高山交织在一起,组成了瑰丽、壮观的景象。 “奇观”一词表现出这一景
11、象的奇特罕见,表现红军队伍的宏伟气势并颂扬了红军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的精神。 (2)分析第 23 段景物描写:这部分哪些词语极富表现力?请找出来并加以分析。明确:“缀”字传神而又具立体感,好像人工装点在上面似的,突出夜之深、景之美,表现了作者的乐观主义精神和感受自然景色的丰富情感。这部分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明确:用巨人矗立比喻眼前的山峰,用一口井比喻山谷,既突出了山势的险峻和连绵,又暗示了红军的艰难处境。 “矗立” ,形象地说明困难像拦路虎阻挡在面前,但是直立、高耸的老山界阻挡不了红军北上抗日的决心,也改变不了他们长征必胜的信念。 (3)分析第 32 段景物描写:我们一口气儿跑下
12、去,跑得真快。路上有几处景致很好,浓密的树林里,银子似的泉水流下山去,清得透底。明确:景色明朗、清新,表达了战士们克服困难后欢畅、轻松的心情,集中展现了一种前景光明的意境。(二)写法探究这篇文章是按时间的变化和地点的转移安排层次的,这样写有何作用?明确:一是材料按时间顺序安排十分顺当。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事情,一层一层说下去,一清二楚,文章脉络十分清楚。 二是逐层写明时间的变化和地点的转移,使叙事和描写都合情合理。例如,假设不写天黑的时间,那么火把的描写也就显得奇怪了。 三是有些事情起初不明白,后来才明白,按时间顺序写,前设悬念,后面解释,有扣人心弦的效果。例如,沿着山沟向上走的时候,不知道前面为什么走不动,使人疑惑不解,猜想这老山界一定非同一般,特别难爬,读到后面证实了,这座山的确特别的陡峭。四、课外拓展6写寂静,可以以静写静,也可以以声写静。请写出两句以声写静的诗句。示例: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我们深深感到:教师要会灵活地创造教学情境,用生动的语言、深刻的道理吸引和感染学生;再次就是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教材中优美的语言、鲜活的红军战士形象、新颖的写作手法(如以动写静)、深邃的思想境界(以苦为乐等)、使人奋发的人生哲理,既而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的美,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行动去创造美!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