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幽径悲剧课堂教学实录导入:师:在北京大学的校园里曾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金秋时节,怀着无比自豪与兴奋之情的天之骄子从各地云集燕园。一位扛着行李的新生,看见一位穿旧式中山装的老头,就请他帮助看一会儿行李,自己去报到。老头答应了,9 月的北京天气还很热,旁边有人说:“您回去吧,我替他看着。 ”可老人说:“还是我等他吧,换了人他该找不着了。 ”那位学生回来后,老头什么也没说就走了。3 天后的开学典礼上,这位学生大吃一惊,那天帮自己看行李的老头,竟是主席台上就座的北京大学的副校长、大名鼎鼎的季羡林!(点击图片)这是今年的教师节温家宝总理到医院看望他的一幅照片,这就是北京大学教授,著名的学者、作
2、家季羡林。这就是现年已岁高龄却仍矢志不地维护着真、善、美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季羡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散文幽径悲剧(点击出现课题以后湖为背景图)下面请同学们速读课一遍,谈一下在字词句方面的发现或收获。(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了解阅读情况以及阅读习惯,为待会儿的交流作准备。 )学生:我觉得本文的语言非常的精练象课文的第一句话“出家门,向右转,只有二三十步,就走进一条曲径。 ”就十分简洁、亲切。学生:我觉得本文的语言非常的优美课文中用了很多并列性的句子,比如“一面傍山,一面靠湖;林中小鸟,枝头鸣蝉;绿叶接天,红荷映日;使懦者立怯者强;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等都整齐优美富有韵味。学生:我发现本文
3、中好象使用了不少文言词汇如“足征、漠然、潋滟、诛伐、疾趋、焉知、愚氓、奈何”等。师:你觉得这些词的使用对本文的语言有什么影响?生:使本文的语言更加精练优美。师:不是还有点雅致?生:嗯师:我们能理解这些词的大体意思吗?谁来说一下?生:足征就是“足以征明”意思。生:潋滟水波荡漾的样子。生:诛伐在这里是“砍伐”的意思。- 2 -生:疾趋快走。焉知哪里知道奈何怎么办生:我在读课文的时候,有好几处让我想起了许多诗句比如:在读到“绿叶接天,红荷映日”时我想起了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生:我在读到“潋滟”时想起了苏轼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生:我读到“实有曲径通幽之趣”
4、时想起了常建的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生:欲与天公试比高使我相起了毛泽东的“山舞银蛇,原驰蜡像,欲与天公试比高。 ”生:“不足为外人道也”让我想起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师:这在写作上叫作“化用” ,你觉得这些句子用的好吗?生:很好。作者真不愧为学者,作家,大学教授。师:不过我们一读就知道了它们的出处,说明同学们的古诗文素养还是相当深厚的,什么时候你写文章也能不自觉引用或化用古诗文名句时,说明距离学者、作家、教授的水平也就不远了。生:我发现课文中使用了不少四个字的成语和短语如“司空见惯、等闲视之、相映成趣、盘曲而上、鲁殿灵光、闲情逸致、月白风清”等,既增强了语言的表达力,又增强了语言的美感。
5、师:你能理解这些词的大体意思吗?生:司空见惯:由于经常见就不觉得希奇了。等闲视之:把它当作平常的事物来看待。相映成趣:互相对照、映衬着显得更有趣味,更有意思。盘曲而上:弯曲缠绕着向上。鲁殿灵光:(见课本)毛骨悚然:闲情逸致:闲适的情致。师:很好,谁还有什么发现?师:没有了吗?哪谁能为我们前面在本文语言方面的这些发现和收获作个总结?生:本文的语言精练,优美而又雅致。从用词上说它使用了很多文言词汇如“潋滟、焉知、奈何”等,还用了不少四个的成语和短语如“司空见惯、等闲视之、盘曲而上、鲁殿灵光、闲情逸致、月白风清”等;从句子方面说,它多用对称性句子,如“一面傍山,- 3 -一面靠湖;林中小鸟,枝头鸣蝉
6、;绿叶接天,红荷映日” ,显得句式整齐,诗句的化用又显得文章底蕴十足。师:这位同学总结的很好,老师这里有几问题看同学们完成的怎么样。 (点击大屏幕出现)说出下列词语的意思:1、 足征:2、 潋滟:3、 诛伐:4、 司空见惯5、 等闲视之6、 相映成趣请用下列词语造一个句子:1、 相映成趣:2、 闲情逸致:请就下面句子对称的特点仿写一句话:林中小鸟,枝头蝉鸣,仿佛互相应答。师:同学们学习的效果非常好。下面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就本文的感情表达上,谈谈自己的见解、体会或发现的问题。生:本文实际上写的是一株藤萝的悲剧,作者为什么不直接从藤罗被毁写起,前面还要写那么多的文字呢?师:噢,这个同学提出了一
7、个问题,不知谁能回答他?生:所谓“悲剧就是美的毁灭” ,前面写的藤萝越美,文章的悲剧性也就越强。师:你认为他的理解怎么样?生:那为什么还要写“幽径”呢?生:写幽径是为了衬托这棵藤萝的。幽径是美丽的,幽径是神奇的,而“在所有的这些神奇的东西中,给我印象最深、上我最留恋难忘的是一株古藤萝”这样就烘云托月般地将这株古藤萝的地位突出了出来,为下文的急转直下作好了铺垫。师:同学们说他的理解怎么样?生:很好。- 4 -师:(问前面提问题的同学)你认为呢?生:有道理。生:本文写的是一株古藤萝的悲剧,为什么题目不叫古藤萝的悲剧?师:谁对此有见解?生:古藤萝是这条幽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密不可分,再者,古藤
8、萝的悲剧不仅是它本身的悲剧,也是这条幽径的悲剧,甚至是整个燕园的悲剧。生:那干脆叫燕园悲剧行了。生:文章具体写出了幽径四季的美,却没有写整个燕园,如果叫燕园悲剧就失去了依托,就有点大而空了。师:(问提出问题的学生)你认为他们的理解怎么样?生:有道理。生:作者为什么对一株古藤萝怀有这么深的感情呢?师:谁有见解?生:这株古藤萝有二三百年的历史,是历史的见证人。生:这株古藤萝是燕园中仅存的一棵浩劫后充满灵性的圣物。生:这株古藤萝虽阅尽人间沧桑,却从无害人之意。每到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为人间增添美丽。可以说它是美的化身师:是啊,在作者眼里这棵古藤萝已不仅仅是一株植物,它已是美的化身和历史的见证。老师曾
9、读到过这样一段文字:“真没想到,在罗马,最吸引人的地方竟然是废墟。一座座倾塌的城墙,一根根斑驳的石梁,一个个残破的雕像,一条条毁不成形的通道;或掩映在绿树丛中,或横亘在街边路旁,尤其令人惊讶的是,绝大多数废墟都在罗马的市中心,而且完好地保存在显眼醒目之处。于是我不由地惊叹和钦佩起罗马人来,他们不愧是有远见卓识的一族。因为他们深深地懂得,废墟是历史的遗物和文明的见证,毁掉了废墟就毁掉了历史和文明。这无异于民族精神的自杀。 ”一堆废墟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面对的是一株已有二三百年历史的文明的见证,一株劫后余生充满灵性的藤萝,一个从无害人之意只为人间增色添彩的美的化身。美之被毁,生命的凋零,对文明的戕
10、害真是令人肝肠寸断,惨不忍睹。谁能告诉老师,文中哪一段是写美之被毁那触目惊心的一幕的?生:从“今年春天”到“连痛哭也没有地方了”是写美之被毁的惨状的。师:请你读一下这段好吗?- 5 -(生读课文)师:这位同学读的你认为怎么样?谁来给她点评一下?生:我认为她读得有点过快,还没有充分表达出作者的那种悲哀之情。生:我认为读这一段时还要表现出作者对古藤萝的无比同情。生:语调还要低沉一点。师:同学们的分析很有道理。我们一齐读一下这一段好不好?(齐读课文)师:哪位同学能为这段描写作一点评?生:这一段写出了古藤萝被砍后的惨状,尤其是“藤萝初绽的花朵”不知道自己已成了无根的孤儿,还“在绿叶丛中”向人“微笑”这
11、一处描写,让人有一种撕心裂肺的痛。生:我觉得“吊死鬼”这个词用的既让人感到害怕,又让人感到无比的痛心。生:老师,我们在校园里如果损坏花木都会受到批评,在北大的校园里怎么还会发生这样的悲剧呢?师:嗯,这确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谁有自己的见解?生:北大里也有愚氓!生:作者在描写完古藤萝被毁的惨状后有这么一段话“我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我的感情太多,总是供过于求,经常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起万斛闲愁。真正的伟人们是决不会这样的。反过来说,如果他们像我这样的话,也决不能成为伟人。 ”我认为这几句话除了表现了作者对没有爱心的所谓“伟人”的轻视,还让我隐约地感觉到,这些制造悲剧的“愚氓”的社会地位好象还不
12、很低。师:这位同学说的很有道理,也许这也正是作者感到悲哀至极的原因所在。刚才有的同学说,古藤萝被毁可说是整个燕园的悲剧,也许在作者眼里这也是了个时代的悲剧。生:老师,我明白了一个问题。师:什么问题?生:也许正是这原因,作者在揭露“愚氓”制造了这个悲剧后却没有正面声讨这些“愚氓” ,而是一再责怪自己“没有出息” ,是“自己的性格制造的这一个十字架” ,他这是在说反话,责怪的是那些所谓的“伟人”和周围的人缺少爱心。师:说的很好。由此看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生:心底善良的人生:爱护花草的人- 6 -生:充满爱心的人师:课文的最后一句说“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 ”又是什么意思呢?生:表现作者将永做护美的使者。生:表现作者将永不放弃揭露美之被毁的悲剧生:我看到了一位倔强的老人。师:是啊,季羡林教授年已古稀尚且如此,我们是社会的未来,同学们说该怎样做才对?生:珍视一切生命,让我们身边的悲剧不再重演。生:善待一切美好的事物,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生: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让我们的地球变成美好的家园。师:我们是未来的主人,我相信, 同学们善良而又纯洁的心灵必将托起明天更加鲜红的太阳。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