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花儿与少年教案教学目标:1、学唱青海民歌花儿与少年 ,并与四季调进行对比分析、欣赏。2、进行花儿与少年舞蹈的欣赏、学习和重新创编,能由“景”而想,因“情”而动,能随着花儿与少年的音乐即兴或在集体设计的表演动作中起舞。教学重点、难点:认识、了解青海湖,两首歌曲的对比欣赏。教学准备:花儿与少年 、 四季调的音乐光盘、课件等。教学过程:一、查找地图,认识青海省1、提问: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平常非常爱看课外书,老师今天想来考考你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第一大河叫什么名字吗?第二大河呢?(学生交流:第一大河是长江,第二大河是黄河)2、师:那你们知道长江和黄河的源头在哪里吗?让我们一起来查一查地图吧。(点
2、击课件,出示中国地图,学生在地图上寻找江河的源头,长江源头沱沱河,黄河源头卡日曲,并找到他们的源头都属于我国的青海省)3、了解青海你知道哪些和青海有关的资料?学生交流:青海省的首府、位置等。学生说不到的知识教师可以适当补充,如青海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中南部,地处青藏高原、长江、黄河上游,青海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生活着汉、藏、回、土、撒拉、蒙古等二十多个民族。其中,土族和撒拉族是青海省独有的两个少数民族,青海的宗教主要有藏传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藏族、蒙古族、土族信仰藏传佛教,回族、撒拉族信仰伊斯兰教。西宁东关清真大寺是中国西北最大的清真寺之一,具有中国古典宫殿建筑特点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塔尔寺是中
3、国著名的六大喇嘛寺之一,寺院殿宇相连,白塔林立。瞿昙寺是明代建筑,回廊墙面上的壁画堪称一绝二、走进青海湖,感受美丽故事、迷人音乐。1、美丽的传说故事。在我国的锦绣山川里,有着许多广为人知的传说故事,同样,青海湖也有着它的美丽传说,你知道吗?(老师讲一个汉族关于青海湖的故事,并告诉学生不同的民族有着自己不同的传说故事,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查询。 )2、走进青海湖。教师:传说是美丽的,青海湖究竟什么样呢?(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教师补充:青海湖2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世界第二大湖,位于青海省的东北部,四周环山。青海湖,西汉称西海,北魏时称青海,清代后期出现青海湖的名称,蒙古语称“库库诺尔” ,藏
4、语称“错温布” ,意思为青色或蓝色的湖。青海湖是高原湖区鸟 群繁衍生息的重要场所,也是候鸟迁徙的中转站。青海湖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活着许多珍惜动物。 ) 。3、青海湖的鸟岛、生活着的兽类、植被。(教师一边讲解,一边利用多媒体课件欣赏有关鸟岛、兽类、植被的图片。鸟是保护区野生动物的主体,有 189 种,10 余万只,其中水禽数量较大,多为候鸟,主要有鱼鸥、斑头雁、大天鹅、棕头鸥、鸬鹚、黑颈鹤。由于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属高原半干旱寒冷气候区,地域辽阔,气候多变,环境独特,因而在此地生活着的动植物种类丰富。青海湖有鱼类 8 种,其中,湖内盛产的湟鱼(青海裸鲤)更是驰名中外的稀有品种。 )4、青海湖
5、边的歌舞。师:青海湖周围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那里的人们能歌善舞,花儿歌飘全中国。今天,我们就来欣赏青海歌舞曲花儿与少年的两个片段,请你边听边思考:这两个片段的音乐在节奏、速度、情绪上有什么不同?(1)教师分别弹奏青海歌舞曲花儿与少年的两个片段,学生欣赏、思考。(2)教师再分别弹奏花儿与少年的两个片段,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用双手为乐曲伴奏,充分感受二拍子与三拍子的区别。(3)出示两个片段的乐谱,反复播放两段乐曲的旋律,让学生分组(小组合作)试唱乐谱。(此设计是为了使识谱能力弱的学生在同组同学的帮助下,熟悉乐曲旋律,互帮互学。 )(4)集体跟琴唱两个片段的乐谱。 (巩固)(5)小组展示合作学习的
6、成绩。师:谁能说一说,刚才展示的小组中,哪个小组唱得音更准确,能表现出情绪的区别?(6)认识“花儿” ,欣赏花儿盛会的图片。(花儿是流行于青海、甘肃、宁夏、新疆四省区汉、藏、回、土、撒拉、东乡、保安等民族口头的一种民歌。青海花儿又称“少年” ,一般只在山野歌唱而回避长辈及家人。它的声调既高亢嘹亮,又委婉动听;内容既有繁复的叙事,又有即兴的抒情;) (7)歌舞曲花儿与少年与民歌四季调的对比欣赏。师:同学们,老师今天还带来了一首青海的民歌四季调 ,下面请你们来听一听这首歌曲,边听边思考:民歌四季调与歌舞曲花儿与少年有什么区别?(如果学生听不出来的话,教师可以一边放民歌四季调 ,一边用琴弹花儿与少年的前面的主旋律,让学生分辨。 )(8)青海湖边的舞蹈。师:听了青海湖的歌,我们再来看看青海湖的舞蹈。今天,我们请班里舞蹈队的同学为我们表演舞蹈,看看你们在欣赏的过程中能记住几个动作。 (舞蹈队的学生拿扇子在四季调3旋律中翩翩起舞,其余学生边欣赏边记动作。 )你记住了几个动作?怎么跳的?(让记住动作的学生到前面来当小老师,教师在一边讲解动作要领。 )小组合作,为歌舞曲花儿与少年创编舞蹈动作或用打击乐为乐曲伴奏。学生分小组展示自己的成果。 (此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自己来进行评价,教师可以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进行总结。 )三、教师总结下课。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