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1 ,大小:1,024KB ,
资源ID:1169036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16903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北京市中考物理复习方法指导第六章简单机械和机械效率典例点拨.doc)为本站会员(confusegate18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北京市中考物理复习方法指导第六章简单机械和机械效率典例点拨.doc

1、1第六章 简单机械和机械效率典例点拨课时 1 杠杆知识梳理1.把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固定点转动的棒、杆或硬件等叫做杠杆。这个固定点叫支点;把促使杠杆转动的力叫动力,符号;把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叫阻力,符号。 2.力臂: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动力臂,符号:;阻力臂,符号:;找力臂时,应先找到力的作用点的位置,再沿力的方向画出力的作用线,然后从支点作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就可画出力臂。3.杠杆平衡是指静止状态和匀速转动状态;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4.杠杆的分类:省力杠杆:,;应用:略。费力杠杆:,;应用:略。等臂杠杆:,;应用:略。考点典例考点 1 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计算(高频考点)【例 1】 (2015

2、北京中考 )图 6.1-1 是挖井时从井中提升沙土的杠杆示意图。杠杆 AB 可以在竖直平面内绕固定点 O 转动,已知 AOOB=32,悬挂在 A 端的桶与沙土所受的重力为 200 N,悬挂在 B 端的配重所受的重力为 80 N。当杠杆 AB 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加在配重下面绳端的竖直向下的拉力 F 是_N。(不计杆重和绳重)图 6.1-1【思路分析】画出杠杆受力分析示意图,明确 B 点受力情况,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求解即可。【答案】220考点 2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高频考点)【例 2】 (2016石景山一模)小梅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进行了如下操作:(1)将杠杆悬挂在支点 O 上,如图 6

3、.1-2 甲所示,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需将杠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选填“左”或“右”)调节。(2)调节平衡后,在杠杆左侧 A 点挂 3 个钩码,如图 6.1-2 乙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需在杠杆右侧 B 点挂_个钩码。2甲 乙图 6.1-2(3)在(2)基础上,若撤去杠杆 B 点的钩码,在 C 点用弹簧测力计沿不同方向施加拉力,当杠杆水平平衡时,拉力大小不同,根据这个现象,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_ 。【思路分析】平衡螺母向翘起方向调节;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计算;明确自变量是力臂,因变量是拉力的大小。【答案】(1)左 (2)2 (3)拉力的大小和其力臂有什么关系考点 3 杠杆平衡

4、条件的归纳结论(高频考点)【例 3】 (2014北京中考 )小华通过实验探究杠杆平衡时动力和动力臂的关系。实验过程中,保持阻力、阻力臂不变,当杠杆水平平衡时,测出每一组动力臂和动力的数据,并利用实验数据绘制了与的关系图像,如图 6.1-3 所示。请根据图像推算,当为 0.1 m 时,为_N。图 6.1-3【思路分析】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明确动力和动力臂的乘积是定值,从图像中找到定值的大小,带入杠杆平衡条件公式计算即可。【答案】6 考点 4 实验探究的设计(高频考点)【例 4】 (2016怀柔二模 )实验桌上有一个带支架的杠杆、如图 6.1-4 所示(杠杆的支点为 O,杠杆上每一刻度间距均为 5 c

5、m)一个量程满足要求的弹簧测力计、质量为 200 g 的钩码一个和两段细绳。请利用上述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在杠杆平衡时,如果阻力和阻力臂保持不变,动力臂越大则动力越小” 。(1)在你所设计的实验中,如果用点 A 表示钩码作用在杠杆上的位置,用点 B、C 和 D 表示弹簧测力计作用在杠杆上的位置,请在图 6.1-4 中的杠杆上标出点 A、B、C 和 D 的位置;图 6.1-4(2)写出主要实验步骤;(3)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思路分析】明确实验次数 3 次,明确钩码作为阻力,OA 距离作为阻力臂,实验中动力是弹簧的拉力,保证拉力竖直向上拉动到杠杆水平平衡,这样动力臂就是 OB、OC、O

6、D。【自主解答】(1)如图 6.1-5 所示图 6.1-5(2)实验步骤:在 A、B 两点分别把两段细线系好,调节杠杆水平平衡,把质量为 200 g 的钩码挂在 A 点,3在 B 点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当杠杆水平平衡时,读出动力臂 L 和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F,把 L 和 F 记录在数据表格中。在 A、C 两点分别把两段细线系好,调节杠杆水平平衡,把质量为 200 g 的钩码挂在 A 点,在 C 点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当杠杆水平平衡时,读出动力臂 L 和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F,把 L 和 F 记录在数据表格中。在 A、D 两点分别把两段细线系好,调节杠杆水平平衡,把质量为 200

7、g 的钩码挂在 A 点,在 D 点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当杠杆水平平衡时,读出动力臂 L 和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F,把 L 和 F 记录在数据表格中。(3)实验数据记录表:基础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2016北京中考,高频考题)图 6.1-6 所示的工具中,在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天平 B.瓶盖起子 C.食品夹 D.钳子图 6.1-6答案:C2.(2016朝阳一模)如图 6.1-7 所示,绳子 OO悬吊着质量可以忽略不计的杆,在杆的 a点挂着重物 G,在 O 点右侧某点 b 处挂上钩码。重物 G 的质量及 a 点到 O 点的距离不变。要使杆保持水平平衡,图 6.1-8 中能描述 b

8、 点挂的钩码(各个钩码质量相同)个数和 b 点到O 点的距离关系的图像是( )图 6.1-7A B C D图 6.1-8答案:B二、实验探究题43(2016北京中考,高频考题)如图 6.1-9 所示,OB 是以 O 点为支点的杠杆,F 是作用在杠杆 B 端的力。图中线段 AB 与力 F 的作用线在一条直线上,且 OAAB。线段_(选填“OA” “AB”或“OB”)表示力 F 的力臂。图 6.1-9答案:OA4.(2016通州一模)关于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1)将如图 6.1-10 甲所示的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发现杠杆的左端高于右端,则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向_(选填“左”或“右”)移动

9、,直到杠杆水平平衡。(2)杠杆平衡后,若在图 6.1-10 乙中的 B 位置挂 2 个钩码,则应在 A 位置挂_个相同的钩码,才能使杠杆保持在水平位置平衡。(3)如图 6.1-10 丙所示,在 B 位置仍挂 2 个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在 C 位置竖直向上拉,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若此时将弹簧测力计改为向右上方斜拉,要使杠杆仍然保持水平平衡,拉力 F 的大小将_(选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甲 乙 丙图 6.1-10答案:(1)左 (2)4 (3)变大5(2016顺义二模)实验台上有如下实验器材:一个带支架且有刻度的杠杆如图 6.1-11所示,一个量程为 05 N 的弹簧测力计、6 个质量

10、均为 50 g 的钩码和两段细线。请利用上述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如果阻力臂和动力臂保持不变,则动力与阻力成正比” 。图 6.1-11(1)本实验的因变量是_;应控制不变的量是_。(2)本实验改变自变量的方法是_。答案:(1)动力 阻力臂和动力臂 (2)改变钩码个数6(2016房山一模)工人用扳手拧松工件上一个紧固的螺栓,尽管他使出了浑身力气,却没能成功,如图 6.1-12 甲所示。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新点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取来一根绳子,将绳的一头拴在扳手柄的上端,再次使出浑身力气拉绳的另一头,如图 6.1-12 乙所示。可还是没能扳动螺栓,这是为什么呢?请

11、分析其中的原因。说出你认为可行的一种办法?5甲 乙图 6.1-12答案:前后两种做法力臂没有改变,所以力的作用效果没有改变,故不能扳动螺栓。可行做法是:换用长把扳手,增加力臂,可将螺栓拧松。(或给扳手套上一截较长的钢管,或增加滑轮组等设施。)拓展提高1(2016丰台一模)图 6.1-13 是抽水马桶水箱进水自动控制的结构原理图,AOB 为一可绕固定点 O 转动的轻质杠杆,已知 OAOB=12,A 端用细线挂一空心铝球,质量为 2.7 kg。 当铝球一半体积浸在水中,在 B 端施加 3.5 N 的竖直向下的拉力 F 时,杠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 , g 取 10 N/kg)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12、)图 6.1-13A该铝球空心部分的体积为 B该铝球的体积为 C该铝球受到的浮力为 20 ND该铝球受到的浮力为 40 N答案:C2.(2016朝阳二模)为了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物理老师带来了一个自制杠杆 AB。在杠杆上找一点 C 用支架支起来,在 B 点挂一个重物,如图 6.1-14 所示,小阳依次在杠杆上的、A 三点施加向下的力,当杠杆水平平衡时,发现用力越来越小。根据这一实验现象提出一个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_ 图 6.1-14答案:杠杆平衡时,用力的大小与用力的这一点到支点的距离是否有关? 3(2016西城一模)利用图 6.1-15 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请按要求完成下

13、列问题。(1)将杠杆安装在支架上,发现杠杆右端下沉,此时应将杠杆右侧的平衡螺母向调_(选填“左”或“右”),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如图 6.1-15 甲所示挂钩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若将杠杆左右两侧各去掉一个相同的钩码,则杠杆_(选填“左”或“右”)端将下沉。(3)如图 6.1-15 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杠杆 C 处竖直向上拉时,若杠杆能在水平位置平衡,则悬挂在 A 处的钩码总质量为_kg。(g 取 10 N/kg) 6甲 乙图 6.1-15答案:(1)左 (2)右 (3)0.24.(2016海淀二模)图 6.1-16 是利用液压起重机提升重物的示意图,起重机工作过程中在几个支脚 M

14、 的作用下使车轮离开水平地面。在某次提升重物 A 的过程中,可绕 D 点自由转动的吊臂 BD 始终保持水平方向,柱塞 E 始终保持竖直方向且作用于吊臂的 C 点。已知起重机质量为 8 000 kg,支脚对地面的作用总面积 S=0.2 ,CD=2 m,BD=8 m,=2 000 kg,物体 A 竖直匀速上升速度 v=0.45 m/s。忽略吊臂、滑轮、钢丝绳的质量,不计摩擦,g 取 10 N/kg,求:图 6.1-16(1)起重机提升重物 A 的功率;(2)起重机提升重物 A 的过程中,起重机对地面的压强 p;(3)起重机柱塞 E 对吊臂 BD 的支持力 F;解:=2 000 kg10 N,N0.

15、45 W。=8 000 kg10 N/kg N,p= Pa。BD=FCDF= N。实战演练1(2016门头沟一模)在图 6.1-17 所示的四种用具中,正常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修树剪子 B.核桃夹子 C.取碗夹子 D.羊角锤图 6.1-17答案:C2.(2016石景山一模)请在图 6.1-18 中作出力 F 的力臂,并用 L 表示。7图 6.1-18答案:略3(2016延庆一模)小华通过实验探究杠杆平衡时动力臂和动力的关系。(1)实验中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可以直接从杠杆上读出_。(2)实验过程中,保持阻力、阻力臂不变,在杠杆水平平衡时,测出每一组动力臂和动力的数据,并利用

16、实验数据绘制了与的关系图像,如图 6.1-19 甲所示。请根据图像推算,当为0.6 m 时,为_N。(3)若 A 点是动力作用点,OA 为动力臂,在图 6.1-19 乙中作出力 的示意图。甲 乙图 6.1-19答案:(1)力臂 (2)0.5 (3)如图 6.1-20 所示图 6.1-204.(2016房山二模)如图 6.1-21 所示,小明利用弹簧测力计、大烧杯、足量的水、轻质细绳和轻质杠杆测量一石块的密度。以下是小明设计的实验步骤,请你按照他的实验思路,完成问题。(1)将石块用细绳系好悬挂在杠杆 B 点,测力计通过绳套在 A 端施加竖直向上的拉力,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 6.1-21 甲所

17、示。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记录在表格中。(2)在大烧杯内装入适量的水,石块的位置不变,将石块浸没在水中(石块不接触容器),测力计通过绳套在 A 端施加竖直向上的拉力,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 6.1-21 乙所示。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记录在表格中。(3)已知水的密度为,利用测量出的物理量和计算石块的密度 =_,并将计算结果记录在表格中。甲 乙8图 6.1-21答案:课时 2 滑轮知识梳理1定滑轮:定滑轮实质上是一个等臂杠杆,所以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2.动滑轮: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是阻力臂 2 倍的杠杆,动滑轮省一半力,但费距离,且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3滑轮组:滑

18、轮组是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而成的,可以达到既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的目的,在忽略滑轮组与轴之间的摩擦和绳重的情况下,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所用的力 F 与物重及的表达式为 F=;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 s 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 h 的表达式为s=nh。(有 n 段绳与动滑轮接触)考点典例考点 1 定滑轮、动滑轮及滑轮组的省力关系(高频考点)【例 1】 用如图 6.2-1 所示的装置提升同一物体,在滑轮重及摩擦不计的情况下最省力的是( )A B C D图 6.2-1【思路分析】通过受力分析得出 F 与 G 的关系。【答案】C考点 2 滑轮组的距离、速度关系(高频考点)【例 2】 如图 6.2-2 所示

19、的滑轮组,不计绳子质量及滑轮转动摩擦。重物 G=130 N,每一个滑轮重 20 N。当物体匀速竖直上升时,绳自由端竖直向上拉力 F 大小为_N。若重物 G 上升 0.1 m,则绳自由端向上运动的距离为_。若重物 G 能以 0.2 m/s的速度匀速上升,则绳自由端向上运动速度为_m/s。图 6.2-2【思路分析】确立研究对象为动滑轮和物体,受力分析得出,得出 F=50 N;根据 s=3h 得出 s=0.3 m;根据,得出=0.6 m/s。【答案】50 0.3 0.6考点 3 侧放滑轮的力、速度关系(高频考点)【例 3】 如图 6.2-3 所示的装置中,用 200 N 的力 F 拉着物体 A 在水

20、平面上匀速前进。若 A 与滑轮相连的绳 C 上拉力大小是 120 N,不计滑轮和绳的重力以及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求:9图 6.2-3(1)A、B 各受地面的摩擦力为多大?(2)若 A 运动的速度为 0.3 m/s,则 B 运动的速度为多大?【思路分析】确立研究对象为 A,得出=80 N;确立研究对象为 B,得出=60 N;=0.6 m/s。【自主解答】(1)80 N 60 N (2)0.6 m/s考点 4 归纳滑轮组拉力与物重关系(此考点是中考高频考点)【例 4】 小钢利用滑轮组及相关器材进行实验,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数据归纳出拉力 F 与重力 G 的关系:F=_。【思路分析】

21、利用数学知识进行解答。【答案】0.4G+0.1 N基础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如图 6.2-4 所示,用三个力沿不同的方向拉绳子, 则( )图 6.2-4A最大BC最大D一样大答案:D2.使用如图 6.2-5 所示的装置来提升重物时,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的装置是( )甲 乙 丙 丁图 6.2-5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D3工人们为了搬运一个笨重的机器进入厂房, 他们设计了如图 6.2-6 所示的四种方案(机器下方的小圆表示并排放置的圆形钢管的横截面)。其中最省力的方案是( )10A B C D图 6.2-6答案:C4.使用滑轮组时,拉起重物所用力的大小取决于( )A定滑轮的个数B动滑轮的个

22、数C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个数D连接动滑轮绳子的段数答案:D5如图 6.2-7 所示,物重为 G,在水平拉力 F 的作用下匀速前进,速度为 v,这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和物体运动的速度分别为( )图 6.2-7A ,2v B2F,CF,v DG,2v答案:A6在图 6.2-8 所示的装置中,不计滑轮的重力和摩擦,若拉力 F=4 N,则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图 6.2-8A甲为 8 N,乙为 12 NB甲为 12 N,乙为 8 NC甲为 8 N,乙为 8 ND甲为 12 N,乙为 12 N答案:B二、作图题7.如图 6.2-9 所示,利用动滑轮来提升一个物体,拉力 F 竖直向上。动滑轮其实就是一个

23、变形的杠杆,请在图中标出它的支点 O,并画出 F 的力臂 L。图 6.2-9答案:略8.工人站在楼下,利用图 6.2-10 所示的滑轮组把桶提升到楼上,请在图中画出滑轮组的绕绳方法。11图 6.2-10答案:略三、计算题9装卸工人用如图 6.2-11 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质量为 100 kg 的货物,动滑轮重 60 N,绳子自由端被拉下 2 m。在此过程中,求:图 6.2-11(1)物体的重力为多少牛顿?(2)所用拉力 F 为多少牛顿?(3)物体上升多少米?(g 取 10 N/kg,不计绳重及滑轮摩擦)答案:(1)1 000 N (2)530 N (3)1 m10.如图 6.2-12 所示,用

24、滑轮组从 H=15 m 深的水中匀速提起底面积为 0.02 、高为 2 m 的实心圆柱体,该物体的密度为 ,如果动滑轮挂钩用钢丝绳与物体相连,绕在滑轮上的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 400 N,不计滑轮重与摩擦,取 g=10 N/kg。求:当物体以 0.2 m/s 的速度被匀速提起时,经多长时间绳子被拉断?图 6.2-12解:因为不计摩擦及滑轮重和绳重,所以滑轮组对圆柱体的拉力=2F。当绳中拉力达到 400 N 时,绳子恰好被拉断,设此时圆柱体下表面到水面高度为 h,则=G,即, 10 N/kg0.02 h+2400 10 N/kg0.02 2 m,解得 h=1 m。圆柱体上升的高度 s=H-h=

25、15 m-1 m=14 m,所以 t=70 s。答:当物体以 0.2 m/s 的速度匀速提起时,经过 70 s 绳子被拉断。拓展提高1装置如图 6.2-13 所示,已知物体在拉力 F 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不计滑轮重,若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10 N,则拉力 F=_N。12图 6.2-13答案:52.如图 6.2-14 所示,A 物体质量为 2 kg,在力 F 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速度为 2 cm/s,弹簧测力计读数为 5 N,力 F 的大小为_N,绳子自由端运动速度为_cm/s。图 6.2-14答案:543如图 6.2-15 所示,不计轮与轴的摩擦和滑轮的重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

26、( )图 6.2-15A BC D答案:B4如图 6.2-16 所示,水平桌面上的物体 A 重 30 N,在力 F 的作用下做匀速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2 N。若滑轮组重及滑轮与绳间的摩擦均不计,则作用力F=_N,物体 A 受到的摩擦阻力 f=_N。图 6.2-16答案:24实战演练(2016顺义一模)图 6.2-17 是用滑轮组打捞水中物体的示意图,已知物体 A 的质量为80 kg,体积为 。当卷扬机加在绳子自由端竖直向下的拉力 F 为 400 N 时,物体 A 在水中以 0.1 m/s 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物体 A 始终未露出水面。不计绳重和摩擦,g 取 10 N/kg)求:图

27、6.2-17(1)物体 A 在水中(未露出水面)时受到的浮力;13(2)物体 A 在水中匀速竖直上升时,拉力 F 的功率 P;(3)动滑轮所受的重力。解:(1)物体 A 在水中受到的浮力10 =200 N。(2)绳端的速度=20.1 m/s=0.2 m/s,拉力 F 做功的功率=400 N0.2 m/s=80 W。(3)A 浸没在水中时绳上拉力为 T,则+T,所以=80 kg10 N/kg-200 N=600 N。所以=2FT=2400 N600 N=200 N。课时 3 机械效率知识梳理1利用机械工作时对人们有用的功叫有用功。对人们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额外功。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叫总功

28、。2.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即有用功占总功的百分比。公式是 。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 1。3用一个动滑轮把重 200 N 的货物匀速提高 2 m,所用的拉力是 125 N,则有用功是400J,总功是 500J,这个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 80%。4.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有用功一定时,尽量减小额外功;额外功一定时,尽可能增大有用功。减小额外功通常可以减小机械自重或减小摩擦力。5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原理公式 ,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物重 G、拉力 F、物体上升高度 h、绳自由端移动距离 s,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弹簧测力计、刻度尺。考点典例考点 1 滑轮组绕法、计算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

29、高频考点)【例 1】 建筑工地上,工人师傅将如图 6.3-1 所示的滑轮装配成最省力的滑轮组,利用它站在地面上向下拉绳提升重物。图 6.3-1(1)请在图 6.3-1 中画出滑轮组的绕线;(2)利用此滑轮组,工人用 500 N 的力将 1 200 N 的重物匀速提升 4 m,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思路分析】明确人站在地上这一关键点,再者是绕制成最省力的滑轮组,选择从人手开始画起,向上绕过最大的定滑轮,再连接到动滑轮,依此绕下去,完成滑轮组的绕制。计算机械效率时注意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是物体上升距离的 3 倍即可。【自主解答】 (1)滑轮组绕线如图 6.3-214图 6.3-2(2)机械效率 =8

30、0%。考点 2 提高机械效率途径(高频考点)【例 2】 每个动滑轮重力为 2 N,用如图 6.3-3 两种滑轮组来提升相同的重物 G,哪些功是有用功?哪些功是总功?哪个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为什么?(不计绳重和摩擦)甲 乙图 6.3-3【思路分析】提升重物 G 升高 h,这一部分功为有用功,Gh;绳子末端在力 F 作用下通过距离 s,这个功是总功。两个滑轮组的相同。总功分别为,。其中乙滑轮组要提升的动滑轮数量更多,做的额外功也较多,所以甲滑轮组机械效率较高。【自主解答】甲图:有用功为提升重物 G 所做的功,即 Gh;总功为力 F 所做的功,即。乙图:有用功为提升重物 G 所做的功,即 Gh;总功为

31、力 F 所做的功,即。甲滑轮组机械效率高,因为乙滑轮组要提升的动滑轮数量更多,做的额外功也较多。考点 3 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高频考点)【例 3】 (2015北京中考 )实验桌上有带横杆的铁架台、刻度尺、弹簧测力计、细绳,另外还有钩码一盒,质量不等的滑轮 2 个,滑轮的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很小,可忽略不计。请选用上述实验器材证明: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所受重力有关。(1)写出实验步骤;(2)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思路分析】明确自变量是动滑轮所受重力,做到会变、会测、会记录;因变量是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会记录、计算。探究有关、无关实验次数是两次。【自主解答】(1)实验步骤:用调好的弹簧测

32、力计分别测出一个钩码、一个动滑轮所受的重力,分别用 G、表示。如图 6.3-4 所示组装实验器材,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匀速拉绳子自由端,绳子自由端所受拉力用 F 表示,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用 s 表示,钩码上升的高度用 h 表示。用弹簧测力计测出 F,用刻度尺分别测出 s、h。并把测量数据记录在表格中。15图 6.3-4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另一动滑轮所受重力,保证所挂钩码不变,仿照步骤分别测量对应的 F、s、h。并把测量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利用公式 =,计算两次实验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并将 值记录在表格中。(2)实验数据记录表:基础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机械效率,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用功越

33、多,机械效率越高B额外功越多,机械效率越高C做功越多,机械效率越高D有用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越大,机械效率越高答案:B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能省力的机械也能省功B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也能省一半的距离C要把 50 N 的重物举高 2 m,则无论使用哪一种机械,至少要做 100 J 的功D省距离的机械可以省力,但不能省功答案:C3关于机械效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机械效率高的机械做功一定多B使用机械可以省力,省力越多,机械效率越高C没有摩擦时,机械效率一定等于 100%D做同样的有用功,额外功越小,机械效率越高答案:D4.甲吊车的机械效率比乙吊车的机械效率高,当它们分别把相同质量的物

34、体匀速提升相同高度时,则( )A甲吊车的电动机做的有用功较多B乙吊车的电动机做的额外功较多C甲吊车的电动机做的总功较多D甲、乙两吊车的电动机做的总功相同16答案:B5小明利用图 6.3-5 所示的装置探究滑轮组的特点,他将重为 3 N 的物体匀速提高了 0.5 m,已知绳子自由端的拉力 F 为 2 N,则绳端移动的距离 s 及提起重物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图 6.3-5As=1.5 m,=50Bs=1.5 m,=80Cs=1 m,=75Ds=1 m,=37.5答案:C6.某实验小组分别用如图 6.3-6 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每个滑轮重相同)匀速提起相同的重物。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正

35、确的是( )甲 乙图 6.3-6A.甲图省力,机械效率甲图大B.甲图省力,机械效率一样大C.乙图省力,机械效率一样大D.乙图省力,机械效率乙图大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7.下列措施中可以提高机械效率的是( )A增大物体提升的高度B改变绳子的绕法,使滑轮组更省力C减少动滑轮的个数D增大被提升的物体的质量答案:CD8图 6.3-7 所示的甲、乙两滑轮组,在相同的时间内用大小相同的力和分别把质量相等的重物提升到相同的高度,则( )17甲 乙图 6.3-7A力和力做功的功率相同B力的功率大于力的功率C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高D甲、乙两个滑轮组的总功相同答案:BC9.图 6.3-8 中定滑轮重 2 N,动滑轮

36、重 1 N。物体 A 在拉力 F6 N 的作用下,1 s 内沿竖直方向匀速升高了 0.2 m。不计绳重和轴摩擦,则以下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图 6.3-8A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为 0.4 m/sB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87.5%C天花板对滑轮组的拉力为 20 ND滑轮组对物体 A 做功的功率为 2 W答案:AC三、实验探究题10图 6.3-9 甲是小磊测量动滑轮的机械效率的示意图。他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绳子自由端,将质量为 200 g 的钩码从 A 位置匀速提升到 B 位置,同时弹簧测力计从图中的 A位置匀速竖直上升到 B位置,在这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对绳的拉力为 F,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请你

37、根据小磊做的实验完成下列问题:甲 乙图 6.3-9(1)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N;(2)钩码上升的距离是_cm;18(3)拉力 F 做的功是_J;(4)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_。答案:(1)1.2 (2)10.00 (3)0.24 (4)83.3%11.在“测定动滑轮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小明用如图 6.3-10 所示的动滑轮提升钩码,改变钩码的数量,正确操作,实验数据如下:图 6.3-10(1)实验时,用手_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动滑轮下的钩码缓缓上升。(2)第次实验时测得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_。(3)第次实验时,钩码上升的速度为 0.05 m/s,则拉力的功率为_W。静止时拉力 F 的大小_(选填“

38、大于” “小于”或“等于”)1.7 N。(4)由表中实验数据分析可知,同一动滑轮,所提升物重增大,机械效率将_(选填“增大” “减小”或“不变”)。答案:(1)匀速竖直 (2)71.4% (3)0.17 小于 (4)增大12如图 6.3-11 所示,在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中小龙和小文用同样的滑轮,却连成了甲、乙不同的滑轮组并测出了各自的实验数据。甲 乙图 6.3-11(1)小文测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2)实验后小文想:对于同一个滑轮组,它的机械效率是否不变呢?经过思考后他认为:即19使像图乙那样已绕好的滑轮组,机械效率也不是固定的,还应该与_有关,并用实验验证了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小文

39、的实验方法是_ 。(3)小龙认为: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人提升动滑轮所做的功是没有用的,所以,_也应该是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答案:(1)62.5% (2)物体重力 改换不同重力的钩码 (3)动滑轮所受重力四、计算题13(2016通州一模)如图 6.3-12 所示,工人用滑轮组提升重 480 N 的物体,所用拉力 F为 200 N,物体以 0.2 m/s 的速度匀速上升了 2 m。求:图 6.3-12(1)拉力 F 所做的功;(2)拉力 F 做功的功率;(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答案:(1)WFs200 N32 m1 200 J。(2)PFv200 N30.2 m/s120 W。(3)

40、=80%。拓展提高1(2015通州一模)如图 6.3-13 所示,是利用电动机通过滑轮组提升水中物体 A 的示意图。当浸没在水中的物体 A 匀速上升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80%;当物体 A 离开水面后,以 0.1 m/s 的速度匀速上升时,电动机的功率为 P。已知物体 A 的体积 V=0.2 ,质量m=0.5 t。不计绳重、滑轮轴摩擦及水的阻力,g 取 10 N/kg。图 6.3-13求:(1)动滑轮重。(2)电动机的功率 P。解:(1)物体 A 受到的浮力10 N/kg0.2 N=因此 =0.8=750 N。20图 6.3-14(2)A 离开水面后,以动滑轮和 A 为整体=mg=500 k

41、g10 N/kg=5 000 NF=G=(5 000 N+750 N)= NP=Fv= N30.1 m/s=575 W。2.图 6.3-15 是某建筑工地利用滑轮组和卷扬机提起重物的示意图。当以速度匀速提起质量为的建筑材料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卷扬机拉力的功率为;当以速度匀速提起质量为的建筑材料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卷扬机拉力的功率为。若=5%,=23,=90 kg,动滑轮受到的重力=100 N。滑轮与轴的摩擦、细绳受到的重力忽略不计,g 取 10 N/kg。求:图 6.3-15(1)提起质量为的建筑材料时卷扬机对绳的拉力;(2)两次工作过程中,建筑材料上升的速度与之比。解:(1)设提起质

42、量的建筑材料时卷扬机对绳的拉力为,根据动滑轮受力关系可得=500 N。(2)设质量为、的建筑材料上升高度都为 h,则=90%。因为=5%,所以+5%=95%。=1 900 N设提起质量的建筑材料时卷扬机对绳的拉力为,根据动滑轮受力关系可得=1 000 N根据 P=Fv 有,=。实战演练1.(2016西城一模)(多选)小刚利用如图 6.3-16 所示的滑轮组及相关器材进行实验,改变所挂物体重 G,在绳自由端施加竖直向上的拉力 F,使滑轮组匀速提拉重物升高相同的高度,拉力所做的总功为 W,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不计绳重及轮与轴的摩擦,图 6.3-17 中关于物重 G 及对应的 W 和 的关系图像,其中正确的是( )21图 6.3-16A B C D图 6.3-17答案:BD2(2016房山一模)用如图 6.3-18 所示的滑轮组,做“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测出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数据。图 6.3-18(1)根据表中数据,实验过程中,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2)用此滑轮组匀速提起重为 G 的物体升高 h,所用时间为 t。拉力的大小为 F,则拉力 F的功率 P=_。(用该题中已知字母表示)答案:80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