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通榆一中 2017-2018 学年度高三上学期理综生物试卷一、选择题1. 关于蛋白质和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 氨基酸可含有 S、P 等元素,并且存在于羧基中B. 某种可水解肽链末端肽键的肽酶最终导致多肽链分解为若干短肽C. DNA 和 RNA 所含有的碱基种类完全不同D. 一个 tRNA 分子中只有一个反密码子【答案】D【解析】羧基中只含有 C、H、O、N,不含有 S 和 P,A 错误;种肽酶能水解肽链末端的肽键,使肽链末端的氨基酸脱落,然后再作用于去掉氨基酸之后的末端肽键,水解掉末端的氨基酸,依此类推,把多肽水解成氨基酸,B 错误;在化学组成上,DNA 含有 T 无 U,与 RNA
2、 的碱基不完全相同,C 错误;一个 tRNA 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只含有一个反密码子,D 正确。【考点定位】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DNA 与 RNA 的异同、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2. 下列物质吸收方式中,不符合如图曲线的是A. 胃黏膜上皮细胞吸收食物中的乙醇 B. 肾小管吸收原尿中的葡萄糖C. 人的红细胞吸收血浆中的葡萄糖 D. 人的红细胞吸收血浆中的 K+【答案】B【解析】据图分析,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物质运输的速率不变,说明该物质吸收方式不需要能量,代表的是协助扩散或自由扩散。胃黏膜上皮细胞吸收食物中的乙醇的方式是自由扩散,A 正确;肾小管吸收原尿中的葡萄糖的方式是主动运输,B 错误
3、;人的红细胞吸收血浆中的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C 正确;人的红细胞中 K+浓度比血浆高 30 倍,则吸收 K+的运- 2 -输方向是低浓度到高浓度,属于主动运输,但是红细胞没有线粒体,需要的能量与氧气无关,由无氧呼吸提供,D 错误。【考点定位】物质的跨膜运输【名师点睛】几种跨膜运输方式的比较:名 称 运输方向 载体 能量 实 例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不需 不需 水,CO 2,O 2,甘油,苯、酒精等协助扩散高浓度低浓度需要 不需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低浓度高浓度需要 需要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 +等此外,大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胞吞或胞吐。3. 下图是生物体内能量
4、供应及利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 过程一定伴随 O2的释放,D 过程不需要 O2的直接参与B. A 过程产生的 ATP 可用于 B 过程中 CO2的还原C. A 过程产生的 ATP 远多于 C 过程产生的 ATPD. C 过程葡萄糖中的化学能全部转移到 ATP 中【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图中 A 是光反应,会产生 ATP 和H,同时伴随氧气的释放; D 是 ATP- 3 -的分解,与氧气无关,A 正确。A 中合成 ATP 所需能量来源于光能,只能用于 B 过程中 C3 的还原,B 正确。由于生物体在不断积累有机物,所以分解的有机物没有产生的有机物多,根据能量守恒原则,A 过程产
5、生的 ATP 远多于 C 过程产生的 ATP ,C 正确。C 中合成 ATP 所需能量来自于葡萄糖,只有少部分用于合成 ATP,大部分以热能散失,D 错。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4.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某动物囊胚期的细胞,可看到细胞正在进行分裂。下图是观察的结果,已知其中有两个细胞处于同一分裂时期,但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而使图像看起来有差异。你认为它们是A. 和 B. 和 C. 和 D. 和【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囊胚期的细胞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
6、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位于有丝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位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分离,位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细胞看成一个球,从侧面看到的赤道板是条线,而从正上方或正下方看到的赤道板上一个平面,则也位于有丝分裂中期;故选A。考点: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图,容易混淆,基本知识必须扎实,易混知识必须区分清楚。5. 等位基因 A 和 a,B 和 b 均无致死效应,基因型 AaBb 的个体减数分裂产生的雌雄配子种类的比例均为 Ab:aB:AB:ab=4:4:1:1,下列有关分析判断不正确的是A. 等位基因 A 和 a,B 和 b 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B.
7、基因 A 和 B,a 和 b 分别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C. 若该个体自交,其后代中纯合体约占 34/100D. 若对该个体测交,其后代中纯合体占 1/10- 4 -【答案】B【解析】根据亲本(基因型为 AaBb)产生的配子种类分析可知,两对等位基因(A 和 a,B 和b)都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说明它们都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A 正确;根据亲本产生的 4 种配子种类和比例,无法得出两对等位基因(A 和 a, B 和 b)在染色体上的分布,B 错误;纯合体有 AAbb、AABB、aaBB、AAbb 四种,其中 AAbb 的概率为 4/104/1016/100;AABB 的概率为 1/101/101/1
8、00;aaBB 的概率为 4/104/1016/100; aabb 的概率为1/101/101/100;因此其后代纯合体的概率为上述各种纯合体概率之和 34/100,C 正确;若对该个体测交(AaBbaabb) ,其后代中纯合体只有 aabb,占 1/1011/10,D 正确。6. 细胞通讯是细胞间交流信息,对环境做出综合反应的生理活动。如图甲为两种细胞通讯方式,乙为甲图中括号部位放大图,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 图中与的形成有关,所在的位置是内环境B. 图中结构 1 的末梢与靶细胞 1 合称为效应器C. 若图中靶细胞 1 为胰岛 B 细胞,则靶细胞 2 一定是肝细胞D. 图中靶细胞 1 对
9、靶细胞 2 生命活动调节的方式为体液调节【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为线粒体,为高尔基体,为内质网,为突触小泡,为神经递质。- 5 -三、非选择题7. 甲、乙两图分别表示光照强度和空气中 CO2浓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其中S1、S 2、S 3的面积大小表示有关生理过程产生或消耗有机物的量。丙图示探究叶片光合作用速率的装置。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1)在甲图中,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量可表示为_,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的量可表示为_(用 S1、S 2、S 3和数学符号) 。(2)若将图丙中的 NaHCOO3缓冲液换成 1%的 NaOH 溶液,则植物叶片叶绿体中 C5消耗速率将_,产生 NADPH
10、 的速率将_。(3)在图丙的装置中,若使光照强度从无到有且逐步增加,发现液滴的移动过程是先_(左移、右移) ,直至液滴不再移动,此时的光照强度对应甲图的_点,此时液滴不再移动的原因是_。(4)若图乙表示在光合作用最适温度下测得的气体体积变化,现将温度适当升高(已知呼- 6 -吸作用最适温度大于光合作用) ,则乙图中 G 点将如何移动_。 (上移,下移,不移动)【答案】 (1). S1+S2 (2). S2+S3 (3). 降低 (4). 降低 (5). 左移 (6). B (7). 此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等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 (8). 下移【解析】试题分析:甲图中,A 点是只进行呼吸作用
11、,因此 OA 段可表示呼吸速率,并且呼吸作用全过程中均存在,并且强度基本不变。B 点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图中S1+S2表示呼吸作用总量,S 2+S3表示光合作用总量。乙图中,F 点为光合作用的起始点,G 点达到光合作用饱和点。丙图中,NaHCOO 3溶液可为光合作用提供稳定的二氧化碳,因此装置中变化的气体量表示氧气的变化量。(1)从图可知,呼吸消耗的有机物为呼吸速率与时间乘积,因此可以用 S1+S2表示,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净光合作用量+呼吸消耗量=(S 3-S1)+(S 1+S2) ,因此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的量可表示为 S2+S3。(2)若将图丙中的 CO2缓冲液换成 1%的
12、 NaOH 溶液,植物将缺少二氧化碳的供应,因此暗反应中二氧化碳固定受阻,导致叶绿体中 C5的消耗速率在短时间内降低,利用的 ATP 和 NADPH 减少,从而使光反应产生 NADPH 的速率将降低。(3)在图丙的装置中,没有光照,叶片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装置中的氧气,而二氧化碳量不变,因此气体总量减少,液滴向左移动;随着光照强度的不断增强,当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等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小液滴将停止移动。(4)若将温度适当升高,则光合速率酶活性降低,呼吸速率酶的活性升高,所以 G 点下移。【点睛】关键:分析甲图应注意曲线代表的含义(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净光合速率)以及特殊点(A、B、C)的含义,
13、进而正确理解三块面积的含义。在分析丙装置的原理时,应注意NaHCOO3缓冲溶液的作用(维持二氧化碳浓度稳定) ,由此得出装置中变化的气体量仅表示氧气的变化量。8. 为研究铬(Cr)对黑麦细胞的毒性作用,科学家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铬对黑麦根尖细胞分裂指数(即视野内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和染色体畸变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实验处理 有丝分裂指数(%) 染色体畸变率(%)对照组 4.92 0.42- 7 -20 5.84 1.9340 6.15 3.0360 5.90 2.5980 5.74 1.99100 4.52 1.17K2Cr2O7浓度(mgL -1)120 4.10 0.89
14、(1)制作黑麦根尖细胞临时装片,需经过_漂洗染色制片等几个步骤,其中可用_溶液对染色体进行染色。(2)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促进细胞有丝分裂的 K2Cr2O7的最适浓度为_mgL -1,而在 K2Cr2O7浓度_mgL -1时,对黑麦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有抑制作用。(3)科学家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的_和数目,统计并比较_的染色体畸变率,从而明确了铬(Cr)对黑麦细胞的毒性。【答案】 (1). 解离 (2). 龙胆紫 (3). 40 (4). 100 (5). 形态 (6). 用不同浓度的 K2Cr2O7处理的实验组和对照组.考点:本题考查制作临时装片和实验设计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
15、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能力;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 8 -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能力。9. 经调查发现,某家族涉及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相关基因依次为 A、a 和 B、b) ,遗传系谱图如图 1 所示。科研机构对该家族中的部分个体进行了这两对基因的凝胶电泳分离,所得带谱如图 2 所示,四种条带各代表一种基因。请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乙病的遗传方式是_。(2)5 的基因型是_,1 与4 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_,1 为纯合子的几率是_。
16、(3)电泳带谱中,条带 1 代表的是基因 _,若对 I4 进行基因的凝胶电泳分离,所得带谱含有条带的情况是_(用条带序号回答) 。(4)若对 4进行基因的凝胶电泳分离,所得带谱含有三条条带;且已知自然人群中,男性不患乙病的几率为 81%,则 1与 2生下甲、乙两病兼患的孩子的概率是_。【答案】 (1).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 (3). Aabb 或 AaXbY (4). 1 (5). 0 (6). a (7). 1、3、4 或 1、3 (8). 10/19【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1、2 号都不患甲病,生出一个患甲病的女儿(2) ,可确定甲病的
17、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根据2 的电泳结果只有 2 种条带分析,她只有两种基因,一种就是甲病的致病基因(a) ,则另一种必然为控制乙病的正常基因且是纯合的,结合2 不患乙病,可确定为 bb,则乙病的遗传方式为显性遗传病。 ,但不能确- 9 -定是常染色体还是伴 X 染色体遗传。(2)结合5 的表现型和乙病有两种可能的遗传方式,可确定其基因型为 Aabb 或AaXbY。1 的基因型为 AaBb 或 AaXBXb,4 的基因型为 AaBb 或 AaXBXb,所以她们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 1。1 的基因型为 Aabb 或 AaXbXb,她为纯合子的几率是 0。(3)根据2、3、1 的电泳带谱推测
18、分析,条带 1 代表的是基因 a,条带 2 代表的基因是 A,条带 3 代表的基因是 B,条带 4 代表的基因是 b。结合4 的表现型推测其基因型为 aaBb 或者 aaXBY,所以他的电泳图谱为 1、3、4 或 1、3。(4)若对4 进行基因的凝胶电泳分离,所得带谱含有三条条带,则基因型为 aaBb,则乙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根据自然人群中男性不患乙病(bb)的几率为 81%,b 的基因频率为 9/10,B 的基因频率为 1/10,所以自然人群中,BB 的频率为 1/100,Bb 的频率为18/100;在患乙病的人群中 Bb 占(18/100)/(1/100+18/100)=18/19,B
19、B 占 1/19;1的基因型为 aaB_与2 的基因型为 aabb,他们生下甲、乙两病兼患的孩子(aaB_)的概率为 18/191/2+1/19=10/19。考点:本题考查遗传系谱图分析遗传病的类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应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和电泳图谱分析,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应用相关知识对某些遗传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判断获取结论的能力。10. 如图是从蛙体内剥离出的某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其中甲表示神经中枢。乙丙未知。神经A、B 上的 1、2、3、4 为 4 个实验位点。现欲探究神经 A 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结合所给器材。完成以下内容。材料:从
20、蛙体内剥离出来某反射弧(反射弧结构未受破坏) 。供选择仪器:剪刀,电刺激仪,微电流计。(1)如果该反射弧的效应器为运动神经末梢及其连接的肌肉。探究神经 A 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的方法步骤为(只在神经 A 上完成)先用剪刀在神经 A 的 _将其剪断;再用电刺激仪刺激神经 A 上的实验点_,若_,则神经 A 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2)如果在实验过程中要保证神经 A 和神经 B 的完整性,探究神经 A 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的方法步骤为(每个实验位点只能用一次)- 10 -将微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搭在实验位点 2 和实验位点 3 的神经纤维膜外;用电刺激仪刺激实验位点_,若微电流计的指针
21、偏转_次,则神经 A 为传出神经;若微电流计的指针偏转_次,则神经 A 为传入神经。该实验结果表明兴奋在神经细胞间传递的特点为_,具有这种特点的原因是由于_。【答案】 (1). 1、2 之间 (2). 1 (3). 无肌肉收缩现象 (4). 1 (5). 1 (6). 2 (7). 单向传递 (8).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解析】试题分析:(1)反射弧的效应器为运动神经末梢及其连接的肌肉,可通过效应器是否运动来判断,可在 1、2 之间将神经纤维剪断,刺激 1,如发生肌肉收缩则 A 是传出神经,若肌肉不收缩则 A 是传入神经。 (2)由于兴奋在神经细胞间传递的特点为单向
22、传递,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可根据电流表偏转情况进行判断,将微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搭在实验位点 2 和实验位点 3 的神经纤维膜外,若 A 是传入神经,刺激 1 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或刺激 4 发生一次偏转,若 A 是传出神经,刺激 1 则发生一次偏转,若刺激 4 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考点: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及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能探究一些生物学问题,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11. 某同学用新鲜的泡菜滤液为实验材料纯化乳酸菌。分离纯化所用固体培养基中因含有碳酸钙而不透明
23、,乳酸菌产生的乳酸能溶解培养基中的碳酸钙。回答下列问题:(1)分离纯化乳酸菌时,首先需要用_对泡菜滤液进行梯度稀释,进行梯度稀释的理由是_,这种纯化方法称为_法。(2)推测在分离纯化所用的培养基中加入碳酸钙的作用有_和_。分离纯化时应挑选出_的菌落作为候选菌。(3)从用途上看,这种培养基属于_培养基。(4)乳酸菌在-20长期保存时,菌液中常需要加入一定量的_(填“蒸馏水” 、 “甘油”或“碳酸钙” ) 。【答案】 (1). 无菌水 (2). 泡菜滤液中菌的浓度高,直接培养很难得到单菌落 (3). 稀释涂布平板法 (4). 鉴别乳酸菌 (5). 中和产生的乳酸 (6). 具有透明圈 (7). 选
24、择 (8). 甘油- 11 -【解析】试题分析:结合题干信息,为了分离纯化乳酸菌,得到单菌落,防止杂菌感染,应用无菌水稀释,通过涂布平板法达到目的。其中观察筛选依据是能产生乳酸的乳酸菌菌落周围会出现透明圈,因为乳酸会溶解选择培养基中碳酸钙而出现透明圈。(1)由于泡菜滤液中,乳酸菌的浓度过高,因此若直接培养难以得到单一菌落,进而影响后续实验效果。为了避免其他菌类影响实验效果,因此在进行泡菜滤液梯度稀释时应使用无菌水。这种纯化方法称为稀释涂布平板法。(2)由于乳酸菌产生的乳酸能够溶解培养基中的碳酸钙,因此碳酸钙的第一个作用为鉴别乳酸菌。而过酸的环境可能会影响乳酸菌的生长,进而影响后续实验效果,因此碳酸钙的第二个作用为中和产生的乳酸。乳酸能够溶解碳酸钙,产生无色物质,因此具有透明圈的菌落为产生乳酸的乳酸菌菌落。(3)从用途上看,这种培养基是为了让所需菌种生存繁殖,而尽可能让其他微生物淘汰,所以属于选择培养基。(4)由于乳酸菌是厌氧细菌,因此在长期保存乳酸菌时,应该菌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甘油,其目的是隔绝氧气。【点睛】注意:本题中涉及的碳酸钙的作用有两点(一为鉴别乳酸菌,二为中和产生的乳酸),其答案分析来源于题干信息。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