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2018-2019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40 小题,共 60 分)1. 出生于安徽蒙城的庄子,“尝为蒙漆园吏,后弃官隐居,编织草鞋、濮垂钓。楚威王厚礼延请,许其为相,庄嘲而不纳,终身不仕”。庄子“终身不仕”的决定与他哪一思想有重要关联A. 以德治民 B. 崇尚自然,清净无为C. 追求法治 D. 相互关爱,反对战争2. 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A. 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 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 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 体现了贵
2、族阶层的旨趣3.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说:“(秦朝)在证明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的灭亡)也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这个“正确的思想”是指( )A.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B.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C.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4. 在有关惩治腐败问题上,甲说:“不用管腐败问题,生产力水平提高了,腐败现象就自然没有了。”乙说:“一定要依法严惩严管腐败问题,抓一个腐败分子就杀一个。”丙说:“对腐败分子,要用德和礼来教育感化。”丁说:“要从平民百姓中挑选有能力的人去治理腐败。”和上述四位同学的说法相吻合的思想是A. 儒、道
3、、法、墨 B. 道、儒、法、墨C. 儒、法、道、墨 D. 道、法、儒、墨- 2 -5.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 荀子、董仲舒 B. 荀子、孟子C. 商鞅、孟子 D. 韩非子、董仲舒6. 中国古代儒学历经孔子儒学、董仲舒的新儒学和宋明理学三个主要阶段。这三个时期的儒学思想最大的共同特点是( )A. 都被当时统治者所极力尊崇B. 都体现了儒道佛思想的融合C. 都宣扬了“君权神授”思想D. 都要求建立有序的社会秩序7. 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 ) 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的需要在不
4、断丰富和完善 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宗教思想始终没有广泛传播 封建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A. B. C. D. 8. 黄帝内经提出了“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来考察人体生理病理的方法。与此相吻合的思想是( )A. 人定胜天 B. 君权神授 C. 天人感应 D. 存理灭欲9. 尚书中原有武成篇,主要讲述武王克商的经过,但因为有“血流漂杵”等对残酷战争场面的描写,该篇就逐渐失传了。这说明A. 历史著作不宜过多渲染血腥场面B. 武成篇里的历史记载较为真实C. 儒学决定了中国古代文献的品质D. 古文献传承受传统主流文化影响10. “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
5、。”这里的“臣”、“陛下”分别指A. 董仲舒、汉高祖 B. 贾谊、汉昭帝C. 魏征、唐太宗 D. 董仲舒、汉武帝- 3 -11. 宋史中出现了一批下列人物名字王克己、张先忍、陈从信、赵安仁、钱端礼、张忠恕。从中可以推测他们深受当时哪种思潮的影响( )A. 道学 B. 法学 C. 理学 D. 佛学12. 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A. 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B. 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C. 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D. 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13. 酉官父姆之丧,称丁忧。洪武八年(1375 年),诏百
6、官闻父母丧,不待报即可奔丧,并解职守制三年;匿不举哀或不离职者,过期则发配为民;守制期满再起用时还要进行考核。丁忧时如工作需要,皇帝可以“夺情”令其继续任职。这些规定( )A. 体现了明代政治与伦理相结合B. 加强了政府对官吏的严格考核C. 说明忠孝观念主导了官僚思维D. 表明皇权凌驾于政府权力之上14. 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为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 )A. “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B. 通过“格物”获得知识C. “三纲五常”是道德的价值内涵D. “正君心”才能天下平15. 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
7、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A. 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B. 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 4 -C. 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D. 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16. 明末清初,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大进步思想家。其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关系是 ( )A. 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一种彻底否定 B. 完全拘泥于传统
8、儒学的藩篱C. 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 从根本上动摇了儒学思想的主导地位17. 顾炎武说:“博学于文,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这说明他A. 主张学以致用 B. 反对封建专制C. 主张男女平等 D. 对宋明理学深恶痛绝18. 顾炎武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黄宗羲也说:“扶危定倾之心,吾身一日可以未死,吾力一丝有所未尽。“这说明他们都( )A. 反对君主专制 B. 以天下为己任C. 提倡公平法治 D. 反对宋明理学19. 明末清初,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代表的实学兴起,追求匡时济世、通经致用。晚清实学以曾国藩为
9、代表,主张在固守圣人之道的前提下,学习西方技术,建立近代工业。这反映了实学( )A. 强调人与人的关系和等级,是社会变革的产物B. 迎合统治者用思想统一来巩固政治统一的需求C. 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新儒学D. 摈弃“空谈”,强调“经世致用”,并与时俱进20. 黄宗羲提出“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为此,他主张A. 推翻君主统治 B. 提倡君臣平等 C. 主张无为而治 D. 抨击君主专制21. 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
10、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 5 -A. 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B. 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C. 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D. 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22. 苏格拉底主张专家治国论,他说,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因为她们精于此道,而男子则不懂。他还说,最优秀的人是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人。精于农耕便是一个好农夫;精通医术的便是一个良医;精通政治的便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这表明苏格拉底( )A. 反对在雅典实行民主制 B. 公民意识淡漠C. 认识到雅典民主制的弊端 D. 缺乏民本思想23. 在介绍古希腊某位哲学家的时候,永春同学创作了一首小诗,诗中说
11、“他如清澈的湖水,他是明净的化身,他视知识为美德,他引导人们关照心灵,他是先知,更是无畏的殉道者”这位哲学家是( )A. 普罗泰戈拉 B. 苏格拉底 C. 但丁 D. 康德24. “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这里“相通的地方”应包括( )A. 重视道德和教育的作用 B. 宣扬理性主义C. 代表新兴工商业者的利益 D. 强调个人自由25. 希腊智者与禅宗六祖慧能两者言论的共同之处是 希腊智者认为: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
12、。难受与惬意全在人上感觉 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 A. 强调知识的重要性- 6 -B. 强调人的道德修养C. 强调人的主观感受D. 强调人的尊严与价值26. 公元前 5 世纪的古希腊智者安提丰认为:“一个人应该以他最有利的方式对待法律。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应非常尊重法律。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随本性驱动行事”这表明( )A. 民主政体下希腊人不受法律约束 B. 古代希腊人没有任何法律观念C. 智者学派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 D. 智者学派忽视了社会道德建设27. 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德斯写道:“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
13、/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下列人物思想观点与该句最为契合的是( )A. 普罗泰格拉 B. 卢梭 C. 苏格拉底 D. 马丁路德28. 14-17 世纪古希腊、古罗马的灵感激发了文学、艺术和知识的变革这场变革从意大利兴起,迅速传遍欧洲,形成传统上所说的( )A. 文艺复兴 B. 宗教改革 C. 启蒙运动 D. 思想革命29. 达芬奇在绘画时常思考,一个人哭时看起来是什么样;笑的时候,身体内在的情形-肌肉、骨头和筋-又是什么样子。于是,他对人的遗体进行解剖和研究。这表明,达芬奇( )A. 旨在进行实验科学研究B. 刻意表现奔放情感C. 探求对人体的理性认识D. 否定天主教神学理论3
14、0. 文艺复兴时期,许多绘画作品中的民众人物,不仅服饰上日益丰富和华丽,而且人物也开始戴上各种头饰和手饰。这实际上反映了( )A. 市民阶层社会地位的提高B. 广大民众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C. 艺术家绘画技艺日趋高超D. 人文主义思想促进了个性解放31. 文艺复兴时期许多美术作品,一扫中世纪的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充满生机和活力。这主要是由于( )A. 绘画技术的发展- 7 -B. 绘画内容的改变C. 人文主义的影响D. 宗教束缚的削弱32. “他们关心的是今世而不是来世;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的神学。他们是自身命运的塑造者,而不是超自然力量的玩物。”材料中“他们”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是(
15、)A. 否定一切权威崇尚理性 B. 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C. 促进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D. 否定了宗教神学观念33. 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情绪。“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是 16 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这些谚语( )A. 改变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B. 引发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C. 反映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D. 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34. 世界近代史上第一个自然科学的学术组织“自然秘密协会”于 1560 年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创立。1601 年,在意大利创立的罗马林琴学院,拥有 32 名院士,其中包括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促使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 教会研究开始
16、重视科学B. 意大利保留了丰富的古典文化C. 文艺复兴带来的社会文化氛围D. 人们的思想得到彻底解放35. 孟德斯鸠提出的三权分立学说中,“三权”不包括( )A. 立法权 B. 司法权 C. 行政权 D. 外交权36. 伏尔泰把孔子的儒家学说看作他心目中的自然神论,认为这种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原则的“理性宗教”足以取代盛行于西方的带有迷信色彩的“神示宗教”。17 世纪末至 18 世纪末对“中国风”的狂热追逐曾经是当时欧洲社会的普遍时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8 -A. 欧洲社会转型的需要B. 中国国力日益强盛C. 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D. 儒家思想影响深远37. 法国启蒙运动中主要的代表人
17、物不包括( )A. 伏尔泰 B. 孟德斯鸠 C. 卢梭 D. 潘恩38. 在近代欧洲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印刷术所起的促进作用是A. 促进了地理大发现 B. 推动了文艺复兴C. 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 D. 打败了骑士阶层39. 炼丹家们距离真正的发明火药其实只有一步之遥,但这最后的门槛他们却不曾迈过去。在他们的著作中甚至谆谆告诫人们,在炼丹中要防止硝、硫、炭合炼时所造成的火灾。据此判断,制约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 统治者对工艺的漠视 B. 思想观念和创新意识C. 社会发展需求的不足 D. 科技发展基础的薄弱40. 汉历,中国传统历法之一,也被称为“阴历”、“农历”。一方面以月球绕地球
18、运行一周为“一月”,另一方面设置“闰月”使每年的平均长度尽可能接近回归年,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的变化特征。中国古代历法( )A. 服务于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 B. 极力排斥外来历法成果C. 违背了“天人感应”学说 D. 未受国家政治因素的影响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40 分)41. 阅读下列材料 (20 分)材料一 中国人造纸的知识随着阿拉伯人传入欧洲,1340 年在意大利的法布里亚诺建立了第一个造纸的作坊。这就为“知识普及”口号打开道路,标志着我们心目中所谓书籍的开端。德利普斯事物的起源材料二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
19、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 9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1)根据材料一、二,谈谈四大发明是如何推动欧洲文明的发展的。(8 分)材料三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说:“中国在 3 世纪到 13 世纪之间保持了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但是他也指出:“欧洲 16 世纪以后,就诞生出现代科学而中国文明却没有能够在亚洲产生与其相似的现代科学。”(2)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导致中国在 16 世纪后科技发展出现上述状况的主要历史原因有哪些?古代中国科技发达领先世界的原因是什么?(
20、12 分)42. 阅读下列材料 (20 分)材料一: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八佾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 10 -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它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时,它也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人教版历史必修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学派的创立者是谁?其思想核心是什么?(4 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指所学出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有那些。(6 分)(3)概括材料三关于儒家思想地位的观点。简单概
21、括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谈谈你对儒家思想的认识?(10 分)- 11 - 12 -2018-2019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答案和解析【答案】1. B 2. C 3. C 4. D 5. D 6. D 7. D8. C 9. D 10. D 11. C 12. B 13. A 14. B15. C 16. C 17. A 18. B 19. D 20. D 21. C22. C 23. B 24. A 25. C 26. D 27. C 28. A29. C 30. D 31. C 32. B 33. C 34. C 35. D36. A 37. D 38. B 39. B 40. A
22、41. (1)影响:造纸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和传播;火药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创造了条件;指南针促进了地理大发现和世界市场的形成;印刷术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2)原因:封建制度衰落,自然经济形态在封建社会晚期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不利于科技的发展;八股取士,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发达原因: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中央集权国家政权的支持和组织;民族融合,多民族的共同努力;吸收外来先进科技成果;科技成果的继承与发展等。42. (1)创立:孔子核心:“仁”。(2)主张: 西汉董仲舒提出
23、“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君权神授” “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 “三纲五常”等主张,(3)观点: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世界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儒学的发展演变1形成: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思想产生。儒家思想由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孔子提出“仁”的思想,经过战国时期孟子、荀子的总结和改造,孟子将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 ,荀子也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 ,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成为诸子百家中的大宗。- 13 -2完善:西汉董仲舒吸收诸家理论,改造儒家思想,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
24、家,独尊儒术”等主张,得到汉武帝的全面肯定和推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3发展:隋唐以后出现了“三教合归儒”的趋势。宋代出现了新儒学体系理学。4新发展;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提出新的思想主张,儒学再度活跃。三位进步思想家批判君主专制制度,提倡经世致用,重视工商业发展,对传统儒学加以批判继承,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认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解析】1. 本题主要考查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旨在考查灵活运用相关所学解答具体问题的能力。题目中的“庄子”属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ABCD 四项分别反映了先秦时期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学派的思想。故排除 ACD 三项,故选
25、B。2.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墨家代表的是下层劳动人民的利益,“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表明墨子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故 C 正确; 材料说的是墨家,没有涉及诸子百家,故 A 错误; 完整的科学体系、贵族阶层的旨趣材料未体现,故 BD 错误。 故选:C。本题考查墨家思想,解题的关键是“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墨家思想,墨家的思想代表了平民的利益,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3. 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秦朝灭亡的
26、根本原因是由于其暴政,说明统治者要实行仁政,结合所学可知,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实行仁政,故 C 项正确。 ABD 三项均不符合孟子仁政的思想,应排除。 故选:C。本题考查孟子的思想。需要掌握孟子仁政的思想。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结合秦朝灭亡的原因和孟子的思想解答即可。- 14 -本题以秦朝灭亡原因为切入点考查对孟子思想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4. 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的思想属于道家顺其自然的思想;乙主张用严厉的刑法,属于法家思想;丙主张用德治和仁政教育治理,属于儒家思想;丁主张要从平民百姓中挑选有能力的人去治理腐败,属于墨家思想
27、,故 D 项正确 故选 D 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对诸子百家的思想都要识记清楚,然后在进行分析,看诸子百家中哪个思想符合题意,然后得出正确答案主要考查道、法、儒、墨的思想主张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战国时期出现的诸子百家思想的认识和理解能力战国时期是我国思想大自由的时期,因为战乱为思想提供了自由发展的空间,对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代表人物及影响同学们要注意识记和理解5.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理论 ,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先秦诸子百家思想中,法家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代表人物是韩非子;汉代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取得了正统的
28、地位,其天人感应学说和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标准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D 项符合题意;荀子和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商鞅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均不符合题意。故选 D。6. 本题考查古代儒家思想的演变情况,旨在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的能力。无论是先秦时孔子的“仁”和“克己复礼”,还是汉代董仲舒的“大一统”和宋明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思想,都体现了对于建立有序社会秩序的愿望,故 D 项符合题意;A 项错误,孔子的儒学思想并没有得到统治者的认可,更没有被尊崇;B 项错误,孔子时代佛教还没有传入中国,所以不能说融合;C 项错误,孔子的儒学思想中并没有“君权神授”,这是汉代董仲舒改造
29、儒学后新增加的内容。故选 D。7. 本题考查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主流思想,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的能力。主要从理论角度考查儒家思想得以保持长久生命力的原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常识。任何一种学说,要想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必然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和丰富自己,并且政府要对其积极支持和提倡,同时它必然是一门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文化体系。本题可以用排除法解答。道教、佛教等宗教都曾在中国广泛传播,“故宗教思想始终没有得到广泛传播”的说法错误,排除含的选项,排除 ABC;都是儒学能够维持正统地位的原因,故选 D。8. 材料内容涉及人体生理病理的方法,无法体现人一定战胜自然,故 A 项错误 人体生理病理的方法与
30、君主权力的来源无关,故 B 项错误 - 15 -黄帝内经将自然界的运行规律和人的生理病理联系起来,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则将君主的行为与上天相结合,即将“人事”和“天”联系起来,故 C 项正确 存理灭欲是程朱理学的观点,材料中没有涉及伦理道德,故 D 项错误 故选 C本题考查董仲舒的思想,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本题考查董仲舒的主张,解题的关键是将黄帝内经治病的相关理念和董仲舒的相关思想联系起来进行思考9. 本题实质考查的是儒学对古文献的影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可知,儒学主张“仁政”,认为仁义之师进行仁义战争时,不可能出现血
31、流成河,大肆屠杀对手的现象。而尚书中的武成篇,主要讲述武王克商的经过,真实地还原了历史,里面对残酷战争场面的描写,商军被武王军队大肆屠杀,以致出现“血流漂杵”等现象,这是儒学不能容忍和相信的,因此孟子怀疑武成篇的真实性。汉初随着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家文化也随之成为主流文化,凡是不符合儒学观点的古文献的相关内容,被逐渐删除,以致逐渐失传。据此分析,D 正确。A 是对题意的曲解;B 不能反映题干意图;C 观点谬误,ABC 均可排除,故选 D。10. 本题主要考查汉代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的再现能力。依据材料材料“兴太学,置明师”,是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兴办
32、太学,独尊儒术。故 “臣”、“陛下”分别指董仲舒、汉武帝,故 D 正确;ABC 所示人物均不合题干主旨,不符合题意,均排除。故选 D。11. 本题考查程朱理学及其影响,旨在考查学生概括材料、给予历史事物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依据材料信息,从姓名中的“克己”、“忍”、“信”、“仁”、“礼”以及“忠恕”,可推断出其符合儒家的主张;又依据材料中“宋史”及已学史实可知,理学是儒学在北宋时期的发展,C 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据此可知,ABD 三项均与题干信息无关,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 C。12. 宋明理学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理学哲学
33、的本体论、人性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故 B 正确; 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对应汉朝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故 A 错误; CD 与题干的内容不符,排除。 - 16 -故选:B。本题考查宋明理学,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的主张,吸收了佛、道精神,得到新的发展;宋代,逐渐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新儒学系统,即理学。宋明理学促进了思辨哲学的发展,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进步;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34、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严格的道德品性起了积极作用。在强化封建礼教、维护宗法等方面,压制人的自然欲望,有消极作用。13.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中国统治者为了加强统治,将纲常伦理与政治相结合,材料中丁忧强调了纲常伦理中的忠孝观念,故 A 正确;B 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排除;政治统治渗透纲常伦理观念,而不是忠孝观念主导了官僚思维,故 C 错误;皇权凌驾于政府权力之上材料未体现,故 D 错误。故选:A。本题考查宋明理学,宋明理学家在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上,提出了一系列非常有逻辑层次的哲学范畴和理论结构。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宋明理学,无论是理学的宇宙论、本体论或知识论,都不能简
35、单地与西方哲学相比附,其思维的对象不是自然与万物,而是伦理与道德,其理论的旨趣不在于人类理智对于自然对象以及人类理智自身的把握,而是人类对于社会伦理价值与规范的正当性的认识和对于主体道德的个体自觉。14. “格物致知”强调通过读书、学习、考察等方法探究理,体现了认识方法上有一定的科学性,故 B 项正确;材料中“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ACD 项体现的就是伦理道德方面,而题目要求选的是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故 ACD 项错误故选 B本题考查宋明理学,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程朱理学:广义的理学泛指以讨论天道性命问题为中心的整个哲学思潮;狭义理学专指程朱学派(广
36、义的理学包括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心学本文的理学特指程朱理学)理学肇始于北宋的周敦颐,奠基于程颢、程颐,完成于南宋的朱熹朱熹集前人之大成,建立了理学体系他把太极之理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提出了系统的格物致知说和知行学说,建立- 17 -了完整的人性学说和有关修养方法的学说所谓“格物致知”就是花工夫,讲方法,深刻探究万事万物的本质,以掌握天下之理,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并且进而认识人伦世故、道德文章,以明道德之善显然,“格物致知”包括认识的方法和认识的目的两层就认识目的而言,程朱的“格物致知”是有局限的,我们还必须求科学之真就认识的方法而言,对我们的启发还是颇多的:学习要脚踏实地,深入探究,“博
37、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成四节次第,重重而入,层层而进”,以达融会贯通15. 本题考查对古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服饰特征的社会因素的认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中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指周朝的宗法制,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唐王朝的国家富强,宋代的理学的盛行,故 C 正确;ABD 组合均错误,排除。故选 C。16. 本题考查明末清初进步思想,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顾炎武等明清之际思想家是对儒学的批判继承,是儒学在明清时期的与时俱进的新发展,故 C 正确;A 错在
38、“彻底否定”,B 错在“完全拘泥”,D 错在”从根本上动摇了”,故排除。故选 C。17. 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及材料,“博学于文”是讲广泛的学习文化知识,“行己有耻”是讲用羞恶廉耻之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自一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之事”是顾炎武嫌孔子的“文”的涵盖范围还不够大,特意强调学“文”不仅仅限于个人修身的知识,还包括家国大事的知识,不仅仅限于文化知识,还包括广闻博见和考察审问得来的社会实践经验的“事”。由对材料解读可以看出顾炎武对于学习的内容已经不仅仅是局限于单纯的学习传统儒学内容,还包括广泛的家国大事,进而推导出其经世致用的思想,故
39、A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其政治主张反对封建专制,故 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男女平等,并且根据课本只有李贽才主张男女平等,故 C 项错误;材料不是反对宋明理学,而是反对当时的社会风气,故 D 项错误。故选 A。 18. 顾炎武是明清之际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家,他认为君子做学问是为了明道救世,空谈诗文义理与治世无益,“扶危定倾之心,吾身一日可以未死,吾力一丝有所未尽”表明黄宗羲以天下为己任,故 B 正确;A、C、D 均与材料中顾炎武的主张不符,排除。故选:B。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封建专制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是- 18 -当时没有形成一股思想解放潮流。本题难度中档,考查明
40、清之际的儒家思想,顾炎武主张走出家门,重视实践,形成经世致用的思想;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后来引述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9. 实学更关注的是实际问题,并不是人与人的关系和等级,故 A 错误;黄宗羲等人为反传统思想家,抨击君主制,并未迎合统治者,故 B 错误;融合佛、道思想的是宋明理学,故 C 错误;“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代表的实学兴起,追求匡时济世、通经致用。晚清实学以曾国藩为代表,主张在固守圣人之道的前提下,学习西方技术,建立近代工业”这反映了实学摈弃“空谈”,强调“经世致用”,并与时俱进,故 D 正确。故选:D。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封建专制
41、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是当时没有形成一股思想解放潮流。本题难度中档,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们,从儒家思想中吸取有意的营养,构筑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20. 本题考查明清之际黄宗羲的进步思想,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但并不反对君主统治,D 正确,排除 A;B 明显不合题干材料主旨,排除;C 是道家的思想,排除。故选 D。21. 明末思想家李贽把矛头指向封建礼教,反对“三纲五常”对人们的束缚,他的思想主张和行为被当时称之为“离经叛道”李贽批判儒家思想
42、,不致力于儒学,故 A 项错误; 明代妇女地位低下,李贽主张男女平等思想,故 B 项错误; 材料中“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信息说明李贽违背传统的礼教,显然是想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故 C 项正确; 超然物外的自由不是李贽追求的思想,故 D 项错误 故选 C 本题考查考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重点是明清时期活跃的儒家思想,要求了解李贽的思想主张分析明清思想家新思想出现的社会背景 本题考查学生的史实记忆与史料解读能力了解明清时期,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理学日益保守僵化,新思想的出现,体现了时代的特征,认识明清的新思想还没有突破儒家思想的范畴- 19 -22. A根据题干材料可以看
43、出苏格拉底不是反对雅典的民主制,而是指出雅典民主政治存在局限性,故 A 项错误;B材料意思是什么人就应该做什么事,没有提到公民意识淡薄,故 B 项错误;C雅典民主实行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不同素养的人都能参与国家政权,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所以苏格拉底认为什么人就应该做什么事,治理国家就应该是由精通政治的政治家来做。所以材料表明苏格拉底认识到雅典民主制的弊端,故 C 项正确;D材料没有涉及到民本思想,故 D 项错误。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在苏格拉底看来,雅典民主制的最大弊端就是“外行治国”,即听任国家的命运由丝毫不懂政治知识的普通民众去摆布。本题以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为切入
44、点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分析题干材料的中心意思。23. 题干材料反映的是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的思想主张,故 B 项符合题意; A 项是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 C 项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 D 项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 故选 B本题主要考查苏格拉底,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题干材料的中心意思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苏格拉底思想主张的了解,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24.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孔子强调道德的力量和重视教育;古希腊苏格拉底强调知识就是美德,故二者都重视道德和教育的作用,故 A 正确; B 是启蒙运动,排除; CD 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孔子其
45、核心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实际上已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信条,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为认识人自己,强调知识的作用,知识即美德。他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 20 -方向,是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他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本题考查孔子和孟子、苏格拉底,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25. 本题考查智者运动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材料有效信息能力。依据材料信息“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
46、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人上感觉”、“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可知,希腊智者与禅宗六祖慧能都强调人的主观感受,C 符合题意;ABD 三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故选 C。26. 由材料“古希腊智者尊重法律本性”等关键信息可知,这表明了智者学派忽视了社会道德建设,故 D 正确;ABC 均不符合题意,故 ABC 错误。故选:D。本题考查智者学派,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智者学派公元前 5前 4 世纪希腊的一批收徒取酬(fee)的职业教师的统称。他们以雅典为中心,周游希腊各地,对青年进行修辞、论辩和演说等知识技能的训练,教授参政治国、处理公共事务的本领。普罗
47、塔哥拉的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阐明了一个观点,人是独立自主的个体。作为行动者而存在,而且是不断产生行动策略的行动者。发现和肯定了自主的个人的重要性,进而肯定个人参与国家事务的权利。每个人都可凭自己的信仰和欲望决定其自以为是的是非善恶的准则,一切准则都是主观的,相对的,只对有关的人有意义。27. 本题考查苏格拉底的思想,旨在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德斯诗句的大意是:只有求知和智慧才能够登上美德的高峰。结合所学,苏格拉底认为社会中的人应该具备美德,美德来自于知识,最高知识就是人们内心深处的道德知识,美德就是关于善的知识,于是他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这与题干中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德斯诗
48、句意思相一致,故 C 项正确;A 项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故排除;卢梭在社会契约论提出“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故 B 项错误;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故 D 项错误。故选 C。28. 从题干材料“14-17 世纪”“从意大利兴起”可知是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开始的时间是 16 世纪,从德国开始;启蒙运动的时间是 17、18 世纪 故选 A 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时间和国家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相关知识点的了解,属基础识记题- 21 -29. 材料“达芬奇在绘画时常思考”、“于是,他对人的遗体进行解剖和研究”,这说明达芬奇绘画的理性精神,故 C 正确。AB 均不合题干主旨,
49、故排除。D 说法本身错误,而且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故选:C。本题考查文艺复兴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达芬奇在绘画时常思考”、“于是,他对人的遗体进行解剖和研究”,本题有题达芬奇的绘画信息考查文艺复兴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30. 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它支配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哲学和科学的发展。题干材料实际反映了人文主义思想促进了个性的解放,故 D 项符合题意;ABC 三项都与题意不符。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题干材料的中心意思。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运动的了解,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精神。本质是以人文主义冲击宗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