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高 2017 级高二上期 10 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2 分, 共 60 分)1.冯天瑜 著 中华文 化史 认为, 中华 传统文 化在春 秋战国 时期 表现为 “以民 本思潮 和专 制主义 为两翼 的百家 争鸣 的私 学文 化。 ”下列 言论 体现 两翼 思想 的是A.清净 无为 天下 正 明 主治吏 不治 民 B.知其 雄, 守其 雌 上 好 礼则民 莫敢 不敬C.民贵 君轻 “以 法治 国” D.反者 道之 动 治 强生 于 法2.春秋 至战 国前 期, 老 子 创立道 家学 派, 孔 子创 立 儒家学 派, 墨 子创 立墨 家 学派, 李 悝创 立法 家学 派 等。 到
2、战国 后期 ,出 现总 结百 家思想 的人 物如 荀子 ,总 结性的 著作 如 吕氏 春秋 。这说 明 A.百家 争鸣 局面逐渐 走向 繁荣 B.不 同学 派 的思想 出现 融合 与趋 同C.儒家 学说 社会 地位 得到 提高 D.思 想的 吸 收与融 合成 为发 展趋 势3.春秋时 期, 孔子重 新诠释 了周礼 ,他 并未将 礼制规 范强加 于人 ,而是 引导人 们以血 缘亲 情为基 点,推 己 及人, 以此 构建和 谐有序 的社会 关系 ,将礼 从外在 的等级 制度 和社会 规范转 化成了 人们 内在的 道德意 识。据 此可 知, 孔子A.淡化 了礼 制中 的等 级观 念 B.试图 推动
3、宗法制 度的 复兴C.努力 使礼 制与 时代 相适 应 D.对墨 家思 想的吸 收与 转化4. 荀子 说: “君 者, 民 之源也 , 源 清则 流清, 源 浊则流 浊。 故有 社稷者 而 不能爱 民, 不能 利民, 而 求民之 亲爱 己, 不可 得也 。”由 此可 见, 荀子 主张A.礼法 并施 B.施行 仁政 C.君民 共治 D.君贵 民轻5.钱穆 秦汉 史认 为:“ 秦皇焚 书坑 儒,以 吏为师 ,禁天 下之 以古非 今。迄 于汉武 ,不 乃百年 ,乃表 章 六艺 ,高慕 尧舜, 处处以 希古 法先为 务。 盖汉 武鄙 薄始皇 ,远慕 唐虞。 究其 所至, 仍亦为 始皇之 所为而 止耳
4、”。 意指 秦皇 与汉武 在施 政上A.外儒 内法 B.殊 途同归 C.法古 用今 D.大相 径庭6.东汉时 期, 士人尊 儒成风 ,高门 世族 累世经 学,而 魏晋时 “公 卿士庶 罕通经 业”, 曹魏 皇族更 对“孔 子之术 ”进 行毫 不容 情的 质疑。 该变 化反 映出A.时代 变迁 影响 价值 观念 选择 B.正 统思 想 随王朝 兴替 而变 化C.传统 儒学 正统 地位 遭到 动摇 D.门 阀世 族 喜好决 定世 风转 移7.魏晋南 北朝 时期, 官方意 识形态 不再 有向心 力,一 些士人 崇尚 一种被 后人称 为“魏 晋风 流”的 人生范 式,他 们“ 非汤 武而 薄周 孔”,
5、 一味 放任 性情 ,自 由自在 。这 说明 当时A.儒学 丧失 正统 地位 B.文化 观念 的多 元 化C.道家 思想 占据 主流 D.儒释 道三 教已 合 一8.汉代的 儒学 是经学 ,孔子 依附于 六经 ;宋以 后则是 先“四 书” 后“六 经”, 使孔子 真正 取得了 独尊地 位。促 成这 一变 化的 主要 原因是A.罢黜 百家 的结 果 B.宋明 理学 的影 响C.科举 制度 的繁 荣 D.民间 书院 的兴 盛9.理学是 以儒 家礼法 、伦理 思想为 内核 ,吸纳 佛、道 思辨哲 学、 宇宙生 成、万 物化生 等理 论及精 神修养 方法, 而最 终形 成的 一种 既有精 巧的 思辨
6、形态 ,又 有极为 现实 的纲 常伦 理内 容的哲 学体 系。 这表 明理 学 A.以弘 扬纲 常伦 理和 倡导 个性解 放为 本 B.源于 汉代 儒学 的天 命思 想 C.融合 佛道 思想 凸显 其逻 辑性和 道徳 性 D.成为 宋明 时期 的儒 学主 流10.分 析我 国宋 代至 清代 不 同性质 书院 比例 状况 表 ( 下表) 可知, 从宋 代至 明 清, 官 办书 院比 例总体 上 升 并超过 民办 书院 。这 一变 化可以 说明A.官办 书院 比例 上升 制约 着古代 文化 的发 展 B.封 建政 府对 思想 控制 呈 现不断 强化 的趋 势C.书院 比例 变化 是商 品经 济发展
7、 的必 然结 果 D.西 方殖 民侵 略导 致了 明 清民办 书院 的衰 落11. 古 代有一 个佛 偈故事: 庙前 佛幡随 风而动 ,方丈 以此 考问众 徒。甲 徒曰: “风 催幡动 !”乙 徒曰:“幡何 动? 分明 是你 心动 !心动 才有 幡动 !” 与乙 徒的思 想相 似的 是 A.宇宙 便是 吾心 B.先有 理而 后有 气 C.万物 皆只 有一 个理 D.父子 君臣 ,天 下之 定理12. 宋孝宗 淳熙 二年 (11 75 年) , 为 了调和 朱陆 之分 歧, 著名学 者吕 祖谦 邀请 了朱 熹和陆 九渊 、 陆 九龄 兄 弟 共四五 人在 信州鹅 湖寺( 今江西 铅山 县境内 )
8、集会 ,讨论 的主 要问题 是“为 学之方 ”。 这便是 中国学 术史上 有名 的“ 鹅湖 之会 ”。据 此推 知他 们讨 论的 焦点A.理在 事先 、存 天理 灭人 欲 B. 格物 致知与 本心 体悟C.正君 心与 心外 无理 、心 外无物 D.气一 元论, 气是 世界 的本 源13.李 贽赞 扬寡 妇再 嫁, 称 赞武则 天是 杰出 的女 政治 家, 肯定 封建 社会 揭杆 起 义的农 民 。 据 此判 断李 贽 主 张A.反对 男尊 女卑 的封 建观 念 B. 揭 露儒学 家和 道学 家的 虚伪C.主张 “绝 假纯 真” 的童 心 D. 反 对三纲 五常 为核 心的 礼教14.在 论及
9、元朝 儒士 的社 会 地位时 , 南 宋遗 民郑思 肖 认为, 元朝 儒士 处于社 会 底层, 即“ 九儒 十丐” , 儒 士 地位仅 高于 乞丐; 而我国 台湾学 者、 元史专 家萧启 庆则认 为, 元朝儒 士比一 般民众 地位 要高得 多,仅 次于贵 族与 官吏 。据 此说 明A.郑思 肖作 为历 史见 证者 ,其观 点更 加全 面客 观 B.萧启 庆作 为元 史专 家, 他的观 点更 加真 实可 信 C.历史 研究 和陈 述会 受到 时代条 件及 作者 立场 等因 素影响 D.客观 公正 的历 史评 价来 源于对 当时 的时 空环 境全 面考察15唐朝 一书 法家作 诗云: “含毫 势若
10、 斩蛟蛇 ,挫骨 还同断 犀象 。兴来 索笔纵 横扫, 满座 词人皆 道好。 一 点二笔 巨石 悬,长 画万岁 枯松倒 。叫 啖忙忙 礼不拘 ,万字 千行 意转殊 。”意 在说明 某种 书法形 式笔画 简约、 勾连 不断 、流 畅纵 情、有 极高 的审 美价 值, 下列与 这位 书法 家的 描述 最相符 合的 书法 形式 是A B C D216.东 汉 说文 解字 中 解 释 “纸 ”字 的构 成, 从“ 糸” , 是 因为其 初丝 絮为 之, 于水 中击絮 也 。 “氏 ” 26.下 列是 中国 近代 不同 政 治派别 的主 张, 他们 的共 同诉求 是声,是 因为 纸平 滑如 砥。 据此推
11、 知A.早期 的纸 其原 料与 丝有 关 B.造 纸术 出 现于东 汉时 期C.东汉 时期 的纸 价廉 物美 D.纸已 经成 为主要 书写 材料17宋代 朱彧 在萍 洲可谈 中记 载: “舟师 识地理 ,夜则 观星 ,昼则 观日, 阴晦则 观指 南针。 ”该记 载表明 ,指 南针 在宋 代已 经用于A.地理 研究 B.天 文 观测 C.迷 信活 动 D.航 海辨 别方 向18“自 楚骚 、唐律 争妍竞 畅,而 民间 性情之 响,遂 不得列 于诗 坛,于 是别之 曰山 歌 ,言田 夫野竖 矢口寄 兴之 所为 , 荐 绅学 士家不 道也 。 山 歌虽 俚甚矣 , 独 非 郑 、 卫 (国风 之篇
12、) 之 遗欤 ? ”据中 国 欲自 强, 则莫 如学 习外 国 利 器 , 欲学 习外 国利 器, 则莫 如 觅 制器之 器A.反对 专制 统治 ,实 行民 主政治 B.反抗 外来 侵略 ,抵 制西 方文化 C.发展 资本 主义 ,振 兴民 族经济 D.救亡 图存 ,推 动中 国的 近代化下 诏 鼓 天 下 之 气 迁 都 定 天 下 之 本, 练兵 强天 下之 势 , 变 法成天 下之治革 命 必 先 反 满 反 清 , 其 清 廷 已 蜕 变 为 “洋 人 之 走 狗 ”, 焉 可 保 狗 护 狗 而不打 狗乎明代冯 梦龙 的这 段话 ,与 山歌相 似、 能体 现“ 民间 性情之 响” 的
13、是A.诗 经 B楚辞 C 汉赋 D 唐 诗19. 宋 元时期 城市 里有了杂 居及 其他技 艺固定 的演出 场所 ,明清 时期城 市里阅 读小 说和讲 述、谈 论小说 的现象 非常 普遍 。这 些文 化现象 的出 现A.满足 了市 民阶 层的 文化 需要 B.是 人们 逃避社 会现 实的 反映C.是资 产阶 级性 质的 文化 潮流 D.是 统治 阶级压 抑百 姓的 措施20.有 学者 认为 , 鸦 片战 争 到甲午 中日 战争 之间 中国 保守主 义思 想的 发展 , 可 以说是 魏源 开其 端 , 李 鸿 章 为达其 盛, 张之 洞奠 其终 。该学 者意 在说 明他 们A.具有 狭隘 的民
14、族主 义思 想 B.都 是近 代 保守势 力的 代表C.仅停 留在 器物 之学 的层 面 D.对 近代 化 的探索 最终 失败21.晚 清曾 国藩 除了 推崇 理 学大师 程朱 外, 还特别 赞 赏诸葛 亮、 陆贽、 范仲 淹 、 司马 光等 精明 强干的 政 务 活动家 ,主 要目 的是 :A.镇压 太平 天国 和义 和团 运动 B.贯 彻洋 务派“ 中体 西用 ”思 想C.发挥 儒学 精神 中经 世致 用的一 面 D.学 习他 们推动 清朝 实现 政治 制度 变革22.魏 源编 写的 海 国图 志 在当 时的 中国 并未 广泛 流传, 而严 复翻 译的 天 演论 自 1898 年 出版 后
15、 ,10 多 年间 在国 内发 行了 30 多个 不同 的版 本。 该变 化主要 反映 了 A.国人 科学 民主 意识 增强 B.政治 民主 改革 日 益成熟 C.社会 环境 发生 根本 变化 D.救亡 图存 渐成 社 会潮流23. 有 学者 认为, 孔子 在中 国历 史上有 “圣 化”、“ 矮化 ”“正统化 ”、 “神 化” 、“僵 化” 、“维新 化”、 “丑 化” 等多 种形 象,其 中“ 神化 ”和 “维 新化” 分别 出现 在A.汉朝 和明 淸时 期 B.隋唐 和宋 明时 期C.汉朝 和晚 清时 期 D.隋唐 和民 国时 期24. 1898 年, 康有 为在 给光 绪 帝的 应诏 统
16、筹 全局 折 中没有 提兴 民权 、设 议院 等维新 派的 核心 主张 。 变法开 始后 , 他还 劝说 光 绪帝在 变法 过程 中应 该“ 勿去旧 街门 , 而惟 增置 新 衙门; 勿黜 革旧 大臣 , 而 惟 渐 擢小臣 ”。 这说 明康 有为A.试图 通过 妥协 减少 变革 阻力 B.侧 重于 提倡除 旧布 新C.实质 上代 表守 旧势 力的 利益 D.并 不认 同君主 立宪 制25.19 世纪 末 20 世 纪初 , 时人把 当时 中困 的三 个政 治派别 概括 为 “主保 中国 ,次保 大清 ”“主保 大 清 , 次保中 国” “只 保中 国, 不保大 清” ,这 三个 派别 依次是
17、A.洋务 派- 维新 派- 革命 派 B.维新 派- 顽固派 -革 命派C.保皇 派- 革命 派- 维新 派 D.洋务 派- 革命派 -保 皇派27.日 本学 者福 泽谕 吉在 文明论 概略 中主 张: “汲取欧 洲文 明 , 必 须先 其 难者而 后其 易者 , 首先 变 革人 心,然 后改 变政令 ,最后 达到有 形的 物质。 按照这 个顺序 做, 虽然有 困难, 但是没 有真 正的障 碍,可 以顺利 达到 目的 。” 在近 代中国 “汲 取欧 洲文 明” 的过程 中A.受制 于多 重障 碍, 顺序 与此正 好相 反 B.受甲 午战 败的 刺激 ,开 始主张 “改 变政 令” C.“变 革
18、人 心” 偏重 于实 用和形 式主 义 D.“有 形的 物质 ”建 设从 民国时 期开 始起 步28.陈 旭麓 认为 , 在 中西 文 化经历 了 70 多 年撞 击和 交 汇之后 , 出现 于中 国 20 世 纪第二 十年 里的 这一 阵波 潮 ,其潮 头已 越出了 启蒙的 本义。 这个 过程从 探索辛 亥革命 失败 的一面 开始, 最终成 为近 代第二 次民族 反思。 这一 “波 潮”A.表明 先进 分子 学习 西方 深入制 度层 面 B.唤起 了人 们特 别是 青年 学生的 民族 觉悟 C.是对 几千 年来 传统 心态 的第一 次挑 战 D.成为 国共 合作 和国 民大 革命时 期的 旗
19、帜29.五四运 动不久 ,胡 适在学 术上 拉起了 “整理 国故” 的旗 号,开 了一 个最低 限度 的国学 目录 ; 1923 年梁启 超写 了 国 学入 门 书要目 及其 读法 。 继胡 、 梁后还 有别 人提 出的 国学 目录 , 由 此, 形成 了一 股 开 列国学 目录 的旋 风。 这反 映了A.知识 阶层 对新 文化 运动 的反思 B.知识 阶层 对中 国传 统文 化的态 度自 相矛 盾 C.新文 化运 动后 期改 变了 性质和 方向 D.知识 阶层 未能 摆脱 前期 新文化 运动 的局 限性30.1920 年, 陈 独秀 在 谈政治 一 文中 明确 宣布 : “我 承认 用革 命
20、的 手段 建设劳 动阶 级 ( 即无 产阶 级) 的 国家, 创造 那禁止 对内对 外一切 掠夺 的政治 法律, 为现代 社会 的第一 需要。 ”这一 认识 形成的 主要原因是A.孙中 山三 民主 义的 影响 B.工农 运动 的迅 猛发 展 C.马克 思主 义的 广泛 传播 D.中国 共产 党成 立的 影响3鸦片战 争后林则徐 雇人 翻译 四 洲志 各国 律令 魏源编 写 海国 图志 第二次 鸦片战 争后江 南 制 造 总 局 翻 译 馆 、 上 海 同 文 馆 ( 均 为 清 政 府所办 )李善兰 翻译 方 圆阐 幽 、 垛积 比类 徐寿翻 译 化学 鉴原 华蘅芳 翻译 地 学浅 识徐建寅
21、翻译 声 学 电 学 甲午战 争后大 同 译 书 局 ( 梁 启 超 自 办) 、 译 书出版 社 (留 日 学生自 办)严复翻 译 天演 论 (赫 胥 黎著) 、 原 富 (亚 当 斯 密著)马君武 翻译 卢 梭民 约论 (即 社会 契约 论 )杨廷栋 翻译 万 法精 理 ( 孟德斯 鸠著 )民国以 后陈独秀 翻译 现 代文 明史 (法国 薛纽 伯著 )胡适翻 译 最后 一课 ( 都 德著) 、 弑 父之 仇 (莫 泊 桑著)第 II 卷( 非选择 题,共 40 分)31. (28 分)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材料一 英国科学院 院士 李约瑟博士在 中国科学 技术史 中所 说: “ 中 国
22、 的科技发展到宋朝 , 已呈 巅 峰状态,在许多方面 实际 上已经超过了 18 世纪中叶 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 欧洲 的水平。 ”材料二 日本学者薮 内清 在 中国 科学 文明 中说: “ 北宋时代 儒 学方面兴起了后来被 称作 宋学或朱子学的新儒学。 ” 新儒学讲究由心而发, 格 物致知, 在文学艺术和 社 会生活方面产生了深 远影响。 苏轼认为: “ 书 必有神 、 气、 骨、 肉 、 血, 五者 阙 一, 不为成书也 ” , 强调 书法的精神气度 。 他还认 为,“ 我 书 意造本 无法 ” , “ 自 出新 意,不 践古 人 。 ” 宋徽宗 赵佶以 画鸟 擅长 ,不 仅建立 了皇家 画院
23、,而 且有考 试制度 。如 一次出 考题 “ 野水无 人渡 ,孤舟 尽日横 ” 。获 得第 一名的 却画着 船夫躺 在船 尾,独 自吹着笛子,是 “ 非 无舟 人,只无行人 ” 。材料三 前三代, 吾无论 矣; 后三代, 汉、 唐、 宋是也。 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 是非者, 岂其人无是非哉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 非, 固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卷(1) 根据 材料 一并 结合 所 学知识 , 举三 例说 明宋 朝 的科技 发展 “已 呈巅 峰状 态”及 对世 界文 明的 进步 所 起的重 要作 用。 (9 分)32.(12 分)图片、地图 、表格等都蕴含了丰 富的 历史信息。阅读材料 ,回 答问
24、题: 中国近 代以 后西 学东 渐的 历程依据材 料所 示, 提取 中国 近代西 学东 渐的 变化 发展 的两项 信息 ,并 结合 所学 知识予 以说 明。 (12 分)(2) 根据 材料 二概 括指 出 在新儒 学影 响下 宋代 文人 书法 、 绘画 的特 点。 (4 分 ) 根 据材料 三并 结合 所学 知识, 指 出明 末清初 李贽 等思 想家对 儒学 的态 度并 具体 说明, 分析 比较其 与近 代维 新派思 想的 关系 。 (1 5 分 )4高 2017 级高二上期 10 月 阶段性测试历史试 题答 案及 解析:15 CDCBB 610 ABBCB 1115 ABDCB1620 AD
25、AAC 2125CDCAB 2630DABAC31.( 1) 发明 及作用 :活 字印刷 术, 推动世 界文化 的传播 ; 火药, 在西欧 广泛运 用于 军事, 帮助近代 资产阶 级战 胜封建 势力; 指南 针运 用于航 海;在 地理大 发现 中(或 新航路 的开辟 )起 了重要 作用, 推动了 世界 各地 的紧 密联 系和世 界市 场的 出现 。 ( 9 分,举 例 1 分, 说 明 2 分 )(2) 特 点: 宋 代理 学的 兴 起使文 人更 加注 意内 心的 修养, 反映 在书 法上强 调 精神气 度, 绘画 上更加 注 重 意境。 (4 分)态度: 批判 继承 ; ( 1 分 ) 说明
26、: 他们 批判 君主 专制 ,反对 重农 抑商 ,提 倡工 商皆本 ;提 倡经 世致 用 , 这 些 思想是 对传 统儒学 的批判 ;但他 们的 思想仍 属于传 统民本 思想 ,从根 本上是 维护封 建统 治,将 希望寄 托于贤 君明 主, 这是 对儒 学的继 承。 (8 分) 关 系:二 者本 质不同 ,明末 清初的 思想 本质上 是儒家 民本思 想, 维新思 想属于 近代民 主思 想;但 是明末 清初思 想又 为近 代民 主思 想的形 成奠 定了 基础 (6 分)32.示 例一 :信 息: 译书 内 容越来 越丰 富。 (2 分) 近 代以来 ,中 华民族 危机日 益严峻 ,先 进的中 国
27、人积极学习 西方 。译书 内容先 以器物 ,特 别是军 事技术 为主, 继而 侧重 政治 制度 ,民国 以后 偏重 西方 思想 文化。 (4 分) 示例二 :信 息: 西学 东渐 主持者 发生 变化 ,其 目的 也随之 变化 。 ( 2 分 ) 近代以 来 , 主 持者以中 国 知识分 子为 主体 , 19 世 纪 60 年 代官 方译 书系 统形 成 , 19 世纪 末 20 世纪 初民 间 译书剧 增, 体现 了救 亡图 存、强 国御 侮的 时代 要求 。 (4 分 ) 示例三 :信 息: 西学 东渐 中,译 书的 影响 发生 变化 。 (2 分 ) 近代以 来, 西学 东渐 有助 于中国 人民 的救 亡图 存和 社会进 步: (或 者:1 9 世 纪 40 年 代的 译书 引导 人 们 关 注世界 形势 , 启迪 人们 解 放思想 ; 19 世 纪 60 年代 的译书 有利 于中 国工 业化 的启动 ; 19 世 纪末 20 世 纪初 的 译书有 利于 中国人 的政治 启蒙, 推动 了戊戌 变法和 辛亥革 命等 民主化 的探索 ;民国 初年 的译书 有利于 人们思 想的 空前 解放 。 ) ( 4 分)(以上 任 答 2 点 即可 ,有 其他言 之成 理的 答案 ,也 可得分 )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