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平罗中学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高二历史一、选择题(25 道,每道 2 分,共 50 分)1周政治将“国”与“家”密切结合起来。能突出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周天子既是政治上的共主,又是天下的大宗 B嫡长子有主祭祖先的特权C封邦建国时主要是“授土” 、 “授民” D宗法制以分封制、礼乐制为基础和保障2曰:“(武王崩,成王年少)呜呼!有王虽小,元子哉!”上述史实体现了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下列有关这一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解决了贵族之间的纷争 B体现了血缘和政治的关系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D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官僚政治3中世纪西欧政治上是封建制度,即国王把
2、土地作为采邑分封赏赐给贵族,贵族再分割采邑封给自己的附庸,层层分封,形成不同的等级。由此可见中世纪西欧的封建制类似于中国的( )A中央集权制度 B宗法制度 C分封制度 D封建制度4中央集权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是地方政府服从中央政府的政策法令、地方官吏由中央政府任免的行政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央集权制是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不可能存在于商品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B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后建立中央集权制,从此中国历史进入黑暗时代C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所以说中央集权制至迟出现于战国时期D周分封制下的诸侯要服从周王的命令,所以分封制的实质就是中央集权制5秦半两钱(见右图)作为中国最早的统一货
3、币,其形制外圆内方,以后被历代仿效,成为中国古代铜钱的统一形制。关于这种设计下列说法最全面的是( )A反映了统治者希望统治区域广阔无边的愿望 B体现了中央政权有序治理四方的中心地位C凸显了“皇权至上”和“国家统一”的理念D蕴含着“天圆地方”的宇宙观6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 2 -后之郡县政治” 。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7秦灭楚后,在湘江流域设立长沙郡。秦代长沙郡以今长沙地区为中心,覆盖了湖
4、南大部分地区。该郡( )A依然实行楚国文字 B下辖若干县、乡、里C郡守由皇帝任命,定期向丞相述职 D县令由郡守任命,定期向皇帝述职8 “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 ”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秦朝( )A开创了行之有效的地方行政体制 B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C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传统贵族政治 D中央和地方出现机构臃肿的趋向9中国古代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成决策核心;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相互牵制。下列属于前者的措施是( )A汉武帝设立中朝 B唐朝实行三省制C宋代实行二府、三司制
5、 D秦朝三公九卿制10宋太祖曾颁布诏书,特奏贡士中的科考落第者 106 人各赐进士出身。由此, “屡考不中者也可得到功名、享受国家俸禄”的“特奏制”成了宋朝的国策, “进士入官十倍旧数,多至二十倍” 。宋代的“特奏制”( )造成国家“冗官” 加重财政负担 扼杀重学风气 提升官员素质A B C D11、记载:阳嘉元年,尚书令左雄议改察举之制侍中张衡上疏曰:自初举孝廉,到今二百年,必先孝行;行有余力,乃草文法耳。今诏书一以能诵章句、结奏案为限,虽有至孝,不当其科,所谓损本而求末者也。文中“损本而求末”的“本”是指( )A孝、廉的选官标准 B门第族望的推选依据C科举考试的办法 D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
6、2春秋以前,在战场上军功大多录于村社首领名下,普通士兵无论在战争中立下多大功劳都被看作是因村社土地关系而产生的义务,军功不会改变他们的社会地位。其主要原因是( )A世卿世禄制规定 B分封制体制影响C井田制耕作制约 D政治改革不彻底13 元史载:“行中书省,凡十一,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 ,这表明元朝行省制度( )- 3 -A改变了宋朝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局面 B行省设丞相,拥有行政大权C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D官职有明确分工并相互协调14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
7、拟,以原票封进。以上材料主要表明( )A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内阁事实上成为决策机构C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 D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15、明太祖废永相后的事实表明:没有大臣的辅弼,皇权体系是不能正常运行的,为此,明太祖欲寻求一种既可以防止大臣专权,又足以充分辅佐皇权的丞相替代机构。由此可知,明初A. 国家中枢行政体系遭到破坏 B. 皇权体系受到了制度化制约C. 内阁参与决策呈现出合法化 D. 丞相制度最终得到变相复兴16内阁在明朝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于裁决权和执行权之间构成一中介程序,缓和了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前的对立。这表明明朝内阁制( )A实现了分权与制约平衡 B有利于国
8、家机器合理运作C缓和了国家的阶级对立 D有效地限制了君主的专权17王昶军机处题名记云:“本朝谕旨诰命,惟军机处恭拟上谕为至要。上谕亦有二:明发,交内阁,以次交于部、科;寄信,密封交兵部,用马递。其内外臣工所奏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递送亦如之。内阁、翰林院撰拟有弗当,又下军机处审定。 ”材料说明军机处( )A成为内阁的协理机构 B提高了中央政府行政效率C掌握军政要务决策权 D与其他中枢机构分权制衡18据记载,在古代雅典法庭上经常会聘请职业答辩家撰稿,被告往往携带家眷,上演一场场哭戏,声泪俱下,试图激起法庭的恻隐之心。申诉之后,陪审法官经常未经正式答辩,便将圆盘投入标明为“有罪”或“无罪”的
9、瓮中,直接表决。材料说明雅典( )陪审法庭是雅典司法机关 法庭判决不是依靠证据而是仅凭情感法庭审判聘请律师已成惯例 法官审案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A B C D19加拿大学者哈罗德伊尼斯在传播的偏向中写道:“梭伦寻求普世的真理。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 ”下列能印证“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的史实是( )A所有公民都有机会参与管理国家事务 B以财产取代出身作为权力分配的标准- 4 -C以“陶片放逐法”对付别有企图的野心家 D废除一切债务和债务奴隶制20公元前 5 世纪中叶,雅典基本形成了一项由富人承担的“为公众办事”的捐献制度。“
10、富有阶层对荣誉的热望促使他们频频自愿承担公益捐助,而且这种捐助有时会给他们带来实质性的回报。 ”由此可见,雅典的“捐献制度”( )A消除了公民之间的不平等 B是雅典追求公民自由的体现C提高了富人的政治影响力 D使富裕阶层获得了政治特权21下表为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的材料,据此可知( )A程序的公正性不能确保民主的真实性 B民意的广泛性决定了民主决策的科学性C罪名的虚无性很难保证结果的公正性 D表决的单一性注定了直接民主的局限性22有学者评价古罗马某部法律时指出, “几乎所有残存的文本看起来都具有土生土长的特点,这同留传下来的传统说法相一致;平民们所寻求的不是改革法律,而是公开法律。”据此推断这部
11、法律( )A巩固了罗马帝国统治 B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C是罗马习惯法的汇编 D主要是维护平民利益23 十二铜表法规定:“若(当事人双方)不能和解,则(他们)应在午前到市场或会议场进行诉讼。出庭双方应依次申辩(自己案件)。 ”这反映出当时的司法审判( )A侧重于当事人的申辩 B确保审判结果的公正C遵循严格的司法程序 D摈弃旧有的风俗习惯24罗马法中规定:并不是罗马法上所有的自然人都可以成为买卖契约的主体,聋哑人、精神失常者、年幼的人和受监护的妇女被排除在买卖契约主体范围之外。这表明罗马法( )A理论与实践严重地脱节 B注重当事人的行为能力C缺乏对弱势群体的保护 D重视契约保护私有财产25、厦门大学
12、教授徐国栋说:“在谢沃拉、西塞罗生活的共和国晚期,古希腊哲学犹如西斯廷小教堂天顶画创世纪中的那个上帝,罗马法犹如那个被造好的亚当,前者的手指轻轻触及后者。被触者就从一堆泥土变成鲜活的生命,并生生不息地繁衍下去,进而影响着诸多的后来者。 ”作者意在说明A. 希腊民主政治深刻影响罗马法的发展 - 5 -B. 希腊文化赋予罗马法精神内涵C. 欧洲两大文化源头相互影响互为渊源 D. 没有希腊文化就没有罗马文化二、主观题26 (20 分)任何权力如果不加以有效约束,就会被滥用,在君主专制的封建社会尤其如此。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秦始皇一统天下,置御史大夫。汉设御史台,归属办理宫中内务的少府,在
13、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专门的监察机构。汉武帝时期将天下分为十三部监察区,由刺史代表皇帝对地方实行监察。京师长安附近七郡为司隶校尉部,司隶校尉除三公之外对朝廷百官都可弹劾。魏晋以后,监察制度的变化有二:一是御史台从少府中独立出来,成为由皇帝直接掌握的独立监察机构;二是不再设置固定的地方监察机关,改由中央不定期地派遣巡御史监察地方官吏,而御史的职权,也不断加强。宋元时期,宋代监察制度的变化主要是在地方设立通判,负责对地方官的监察,成为皇帝在地方上的耳目。元代尤重监察御史,御史台与出令的中书省互不统属;御史大夫有权直接选任台官,因而大大提高了监察官员的地位。材料二 古代监察机构及官员相对独立,有职有
14、权,是廉政建设中制衡机制的体现。从整个政治结构来看,是同体监督;但从结构内部的相互制约来讲,其相对独立,又是异体监督的表现。监察官员权力过大,不加制约也不行。开元年间,唐玄宗就规定弹奏应先通过御史台副长官御史中丞,再通报中书、门下,然后方可弹奏。唐中宗时又下令弹劾官员必须先送奏章,有关部门批准后才可当庭弹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御史的权力。宋代又给尚书省以奏报御史失职之权,使政府与监察部门相互牵制。这种制约权力的方法,在廉政肃贪、保证监察制度的正确施行中起到了一定作用。(1)根据材料一,概括魏晋时期的监察制度较秦汉时期有何变化。(4 分)(2)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是如何对地方官员进行监督的。
15、 (10 分)(3)根据材料二,概括古代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谈谈你对古代监察制度的看法。 (6 分)27 (16 分)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下列材料:- 6 -材料一 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 汉书严助传材料二 (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曰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
16、画焉,平允乃行之。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 明史职官一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6 分)(3)据材料二,归纳明初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初阁臣为何不能等同于丞相。(10 分)28 (14 分)我校高三(8)班组织进行了关于“雅典民主政治”的研究性学习。第一组探究主题是“古代的东西方政治文明”图 1 秦朝政府机构示意图 图 2 公民大会碑刻政治体制- 7 -概括造成两者差异的主要因素(1)请你完成上面的研究表格。 (8 分)(2)从史学研究的角度看,作为历史材料,图 1 与图 2 的主要区别在哪里?(6 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