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9 ,大小:195.50KB ,
资源ID:1172963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17296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安徽省巢湖市柘皋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吴艺期)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安徽省巢湖市柘皋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1、- 1 -巢湖市柘皋中学 2017-2018-2 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政治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下列对物质认识正确的有( )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独立存在物质是对一切现象共性的反映物质是万事万物的总和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A. B. C. D. 【答案】C【解析】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故符合题意,可以入选;说法错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

2、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是对万事万物的概括与总结,排除。故本题答案选 C。考点:哲学的物质概念【名师点睛】哲学中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物质 物质的具体形态区别物质所概括和抽象的是具体物质形态的共同特征。物质是不生不灭、永恒存在的。物质是一个共性问题,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具体的物质形态除了具备物质的唯一特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具体的物质形态是有生有灭的。具体的物质形态是个性问题,看得见、摸得着- 2 -联系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是共性和个性、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的关系。物质是从具体的物质形态中概括出来的,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属性。如果离开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物质。可见物质只存在于具体

3、的物质形态中,而万事万物即具体的物质形态则是物质的具体表现2. 某校中学生开展了“珍惜水、保护水、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签名活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因为( )A. 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B. 人类的破坏活动使自然界失去了客观性C.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D. 人类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答案】A【解析】自然界的事物都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故要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A 适合题意;自然界是客观的,B 错误;C、D 说法正确但不是本题的原因,排除。3. 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

4、,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 ”这说明( )A. 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B.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C. 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D.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 ”这说明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的,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B 适合题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A 错误;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C 错误;D 说法正确但不适合题意,排除。【点睛】物质的唯一特性与固有属性- 3 -物

5、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是从物质本质上讲的,是相对于人的意识、精神而言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指物质存在的状态是怎样的,是怎样存在的,或者说“客观实在”本身有哪些属性。4.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诗中有“遥看瀑布挂前川”一句,后人评说其意境全在“挂”字上,因为一个“挂”字道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 )A.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B. 动者恒动,静者恒静C. 动即是静,静即是动 D. 方静方动,方动方静【答案】A5. 传统的电影放映是播放电影拷贝胶片上的画面,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的。该现象包含的哲理是( )A.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B. 世界上不存在

6、脱离运动的物质C.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D. 静止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存在方式【答案】A【解析】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的。该现象说明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A 正确;B、C 在材料没有体现,排除;D 说法错误,运动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存在方式。6. 荀子王制指出: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这启示我们( )A.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B. 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改造规律C. 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4 -D. 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忽视客观规律【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本题需要学生准确

7、把握题干主旨,结合教材所学,选出答案。题干中“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强调要尊重自然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成功,C 正确;A 本身正确,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A;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不能创造、消灭规律,忽视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BD 说法错误。故选 C。7. 针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创新 2.0 相互作用共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态,我国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相继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由此可见( )A.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B. 正确意识推动事物的发展C. 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D. 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答案】C【解析】针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创新 2.0

8、相互作用共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态,我国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相继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这说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C 适合题意,排除 D;A、B 本身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8. 对意识的认识是多角度的。下列属于从意识的内容角度看的是( )A. 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B. 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C.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D. 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5 -【答案】D【解析】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

9、果。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这是从意识的内容角度分析,D 适合题意;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存在,A 不合题意;B 是意识的产生,不适合题意;C 是意识的生理基础,不适合题意。9. 华丽的东方古城,万象包罗的文化圣都,这些都令人对唐朝神往,渴望梦回唐朝。而去年年底上映的电影妖猫传则让我们领略到了千年前的大唐盛世,该片在视觉方面,一手打造唐城风貌,再现了华丽壮美的盛唐景象。宏伟高耸的城墙,气势磅礴的宫殿,行人如织的街道,一片繁华绚烂景象,都应了空海那句:“这才是真正的大唐风流” 。这说明( )A.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B. 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

10、性C.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D. 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答案】A【解析】电影妖猫传让我们领略到了千年前的大唐盛世,该片在视觉方面,一手打造唐城风貌,再现了华丽壮美的盛唐景象。宏伟高耸的城墙,气势磅礴的宫殿,行人如织的街道,一片繁华绚烂景象,都应了空海那句:“这才是真正的大唐风流” 。这说明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A 适合题意;B、C 材料没有体现,排除;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D 错误。10. 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让无数听众落泪。听过“记忆中的小脚丫,肉嘟嘟的小嘴巴,一生把爱交给他,只为那一声爸妈。 ”许

11、多在外的子女回到了父母身边或送来了对父母的问候。这佐证了( )A. 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其本质是大脑的机能B. 意识在特定条件下能决定和控制客观对象C. 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总是起积极的推动作用D.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答案】D- 6 -【解析】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人脑的机能,A 是错误的;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但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B 是错误的;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C 是错误的;材料中子女听歌后给父母送去问候说明了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故 D 适合题意。11. “人攀明月不可

12、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一千年前,诗人李白如此表达了不能登月的惆怅。今天,我们通过航天器传回的图片可以清晰地感受月亮的倩影,千年梦想变为现实。这主要说明( )A.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B.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C. 实践具有能动性D. 实践具有客观实在性【答案】A【解析】题中材料“一千年前李白不能登月,而今天千年梦想变为现实” ,既说明了每一个时代人类的实践对象、范围、规模和方式,都受着当时的历史条件的制约;也说明了人类的实践是历史的发展着的。由此可见,B 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C 两项在材料中未体现出来,故不能入选;D 选项表述错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是客观实在性。故排除。本题选B。【考点

13、定位】实践的特点【名师点睛】正确理解实践的基本特点及其关系(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的构成要素主体、手段和对象是客观的。实践的主体是人,实践的手段是物质性的工具,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事物。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因而也具有客观性。(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实践的这一特征体现了意识对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实践就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的社会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实践

14、的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 7 -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4)实践的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三者的统一体现了在实践问题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特征。12. 创客圈里有一句名言:再好的创意如果不能转化成现实产品,那也是垃圾。这种说法( )A. 否定了意识活动的能动性 B. 忽视了人类思维的创造性C. 强调了实践的直接现实性 D. 突出了运动的客观规律性【答案】C【解析】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再好的创

15、意如果不能转化成现实产品,那也是垃圾”强调了通过实践把我们头脑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存在,C 符合题意;实践是在意识的指导下进行的,该观点没有否认意识的能动性和思维的创造性,AB 排除;材料没有体现运动的规律性,D 与题意不符。故本题答案选C。【考点定位】实践的特征、意识的作用、规律。【名师点睛】实践的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三者的统一体现了在实践问题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特征。13.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A. 主观性 B. 客观性C. 普遍性 D. 条件性【答案】B【解析】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B 项符合题意;ACD 项

16、均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 B。【点睛】人的认识都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其中与客观对象相符台的认识就是真理,不符合的认识则是谬误。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14. 认识运动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B. 认识是一个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C. 认识受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制约永远不能达到真理D. 认识是一种在无限的反复中不断后退的过程- 8 -【答案】B【解析】题目中,认识运动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是指认识是一个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故 B 选项入

17、选。A 选项错误,该观点否认了认识的上升性。C 选项错误,认识运动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可以达到真理性的认识。D 选项中“不断后退”的表述错误。点睛:全面理解认识过程的特点及方法论要求(1)认识过程的特点认识具有反复性。从认识的主体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

18、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对真理的追求是一个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理总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2)方法论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15. 在山西大同的塔山循环经济园区内,采煤过程中伴生的黑色高岭岩经过深加工后摇身一变,成了化妆品和陶瓷的重要原料,而发电厂排出的废料,也被用作水泥厂的原料。材料反映了( )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事物联系是创

19、造出来的矛盾双方是相互贯通的 主次矛盾是相互转化的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题肢说法错误,联系是客观的,因此该说法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题肢与题意无关,故排除。山西大同的塔山循环经济园区,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合理利用,这说明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矛盾双方是相互贯通的,故题肢正确;故本题答案选 D。考点:联系的观点、矛盾的同一性- 9 -16.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以综合交通通道为展开空间,依托沿线交通基础设施和中心城市,对域内贸易和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最终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材料蕴含的哲理有( )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就能实

20、现质的飞跃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事物的变化发展要把握事物的多样联系,积极创造事物间的自在联系注重各个要素的有机整合,可以发挥整体的最佳功能A. B. C. D. 【答案】C【解析】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域内贸易和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最终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坚持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运用了系统优化的方法,符合题意;错误,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只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之一,并不是一定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自在事物的联系不是通过实践活动建立的,我们无法创造;故本题答案选 C。17. “手机养鱼种菜”这是中国(重庆)国际云计算博览会上展示的一项新技术。该

21、技术只需在农场或者鱼塘安装一个无线终端和传感器,就能和手机实现互联互通。当土壤出现干涸、鱼塘水质异常等情况发生时,用户不管身在何方,通过手机遥控田地或者鱼塘里的传感器,水龙头就会自动开启。这给我们的辩证法启示是( )要坚持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培养创新意识把握联系的多样性,不能忽视事物的间接联系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故题肢说法错误;题肢反映的是实践与认识,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范畴,不属于辩证法,故排除;“手机养鱼种菜”是一项新技术,通过手机遥控田地或者鱼塘里的传感器,水龙头就会自动开

22、启,说明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把握联系多样性,故故题肢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 D。考点:联系的多样性、发展的观点18. “螃蟹效应”描述的是,用敞口藤篮来装螃蟹,一只螃蟹很容易爬出来。多装几只后,- 10 -因为相互扯后腿就没有一只能爬出来了。破解“螃蟹效应” ,对建设高效团队的启示有( )要注重系统内部的有序性要重视关键部分的决定性作用要正确处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A. B. C. D. 【答案】B【解析】一只螃蟹很容易爬出来,多装几只后,相互扯后腿就没有一只能够爬出来了,这说明,当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我们要注重系统内部结

23、构的有序性和优化趋向,正确处理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促使矛盾向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方向转化,符合题意;与题意无关,排除;故本题答案选 B。19. “10010”被一些管理学家奉为定律,意在提醒人们防止因 1%的错误导致 100%的失败。 “10010”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 部分决定整体,整体的性能状态关系整体的成败B. 整体决定部分,部分没有整体所具有的功能C. 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功能状态对整体起决定作用D. 部分与整体不可分割,离开部分的整体是不存在的【答案】C【解析】整体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

24、变化会影响到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10010”被一些管理学家奉为定律,意在提醒人们防止因 1%的错误导致 100%的失败。这是强调关键部分的作用,C 适合题意;A 错误,B、D 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20. 蜗牛慢慢往葡萄藤上爬,被甲壳虫看见了, “喂,树上一颗葡萄也没有,你爬上去干什么?”“可是等我爬到了藤上的时候,葡萄就该长出来了。 ”这则寓言的哲学寓意是( )A. 坚持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统一 B. 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C. 坚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D. 坚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答案】C- 11 -【解析】试题分析:同一

25、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二者的统一关系在材料中未体现出来,故 A 项不能入选;寓言故事中未涉及共性和个性二者之间的关系,故 B 项不合题意,不能入选;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寓言故事中蜗牛的可贵之处在于它重视了量的积累,故 C 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D 项与题意无关,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C 项。考点: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及方法论要求。21.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这段话说明( )A. 难与易因人而异 B. 学与不学的矛盾是主要矛盾C. 学与不学因时而异 D. 难与易的转化是需要一定条件的

26、【答案】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矛盾概念的理解,学生应该准确把握矛盾双方“统一”的含义。同一性(统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包括两个方面: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此话的意思是“难”与“易”的转化,条件是“学”或“不学” ,故材料说明难与易的转化是需要一定条件的,D 适合题意;其他选项均不合题意,排除。22. 过分强调文化产业而忽视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在不少评论家看来是一种“分裂式的改革” 。下列选项与“分裂式改革”的错误相同的是( )治其内,而不治其外 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攻其一点,

27、不及其余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A. B. C. D. 【答案】A【解析】 “分裂式的改革”的错误在于只看其一,不看其二,是片面的看问题。与“分裂式的改革”犯了同样的错误;对“损和益”坚持了辩证的观点,认为损和益是对立统一的;生死存亡是对立统一的,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故本题答案选 A。2018 年,我们将迎来改革开放 40 周年。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回答下列小题。23. 习近平强调,我们必须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积极应对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矛盾和挑战。应对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矛盾和挑战关键在

28、于全面深化改革。这段话蕴含的哲理有( )- 12 -A. 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B.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C.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D. 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变化和发展24. 要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抓住牵一发动全身的改革突破口,这样才能事半功倍。这蕴含的方法论是( )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重视局部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A. B. C. D. 【答案】23. A 24. B【解析】本题以 2018 年,

29、我们将迎来改革开放 40 周年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考查矛盾的普遍性、整体与部分、主次矛盾等知识,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3. 习近平强调,我们必须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积极应对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矛盾和挑战。这说明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A 适合题意;其他选项说法正确但不适合题意,排除。24. 要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抓住牵一发动全身的改革突破口,这样才能事半功倍。这体现了关键部分和主要矛盾的作用,我们要重视局部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

30、握主要矛盾,适合题意;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本题答案选 B。25. 近年来,我国的扶贫工作继续在精准扶贫上发力,改过去扶贫时的“大水漫灌”为“滴灌” 。精准扶贫的方法论依据是( )A. 矛盾具有普遍性 B. 矛盾具有特殊性C. 看问题要抓主流 D.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答案】D【解析】近年来,我国的扶贫工作继续在精准扶贫上发力,改过去扶贫时的“大水漫灌”为“滴灌” 。这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方法论依据,D 适合题意,排除 B;A、C 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 13 -26. 尽管微博简短和情绪化的表达方式容易成为谣言滋生的温床,给公众与社会和谐带来不少困扰,

31、但如果能加强管理,完善法制,塑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微博可以为人们“参政议政”提供一个更便捷有效的通道。这主要说明了( )A. 事物的主次矛盾是辩证统一的B. 物质和意识是辩证统一的C.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D. 矛盾的主次方面是辩证统一的【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作答时注意题中强调了“微博简短和情绪化的表达方式容易成为谣言滋生的温床,给公众与社会和谐带来不少困扰” ,但微博也可以为人们“参政议政”提供一个更便捷有效的通道,这说明微博提供的一个更便捷有效的通道是主要的,而带来的问题是次要的,因此要坚持矛盾的主次方面是辩证统一的观点,答案 D 正确;ABC 观点均正确但是与题意不符。考

32、点:本题考查矛盾的主次方面。27. 我们通过川端康成了解了日本,通过帕慕克走进了土耳其神秘的历史,而如今世界人民也可以通过莫言来了解中国的历史与当代。这说明( )A. 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B. 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相互转化C. 矛盾的普遍性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D. 矛盾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答案】C【解析】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A 本身说法错误,首先排除;我们通过不同的作者了解不同的国家历史,这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C 说法正确;B、D 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28. 南宋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这句名

33、言蕴含的哲理是( )A. 辩证法的本质是革命的批判的B. 没有疑问的读书就不能取得进步C. 敢于怀疑就能推动事物的发展D. 既肯定又否定是认识事物的源泉- 14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这体现了辩证法的本质是革命的批判的,A 适合题意;B、C 说法过于绝对,排除;实践是认识事物的源泉,D 是错误的。考点: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29. 漫画抛弃一切与赞扬一切是一对大笨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 善于把握事物的主流B. 善于抓住

34、主要矛盾C. 要坚持辩证的否定观D.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答案】C【解析】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抛弃一切与赞扬一切都是错误的,是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简单肯定一切与否定一切是错误的,我们应当坚持辩证否定观,要肯定优秀的成分,否定落后的成分,做到既肯定又否定,C 符合题意;A、B、D 都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日常生活中讲的“肯定”和“否定”同哲学上讲的“肯定”和“否定”不是一回事。哲学上讲的“肯定”和“否定”指的是事物自身的存在和灭亡。事

35、物的存在是事物内部的“肯定”因素占据主导地位决定的。事物的灭亡是事物内部“否定”因素占据主导地位决定的。30. 下边的这幅漫画(根据张砚钧漫画改编)启示我们( )- 15 -要破除不合时宜的成规陈说要不断研究新问题,寻找新思路要突破客观规律的制约要不断超越客观条件A. B. C. D. 【答案】A【解析】漫画型选择题利用生动形象的漫画对某些思想、行为进行辛辣而又不失幽默的讽刺或赞扬,从而给人以启迪和教育。本题是漫画类试题,要坚持“漫画要看全、褒贬弄明先、题旨是什么、联系课本选”的原则。上图中的漫画启示我们要破除不合时宜的成规陈说,不断研究新问题,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适合题意;规

36、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错误;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点睛】漫画型选择题总体设计新颖别致、构思精巧,全面考查考生理解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这种题一般会给出一幅或一组漫画,有的还会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解题一般分成以下几步:首先,要读懂漫画(含漫画标题) 。漫画本身包含了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命题者是想针贬时弊,揭露问题还是想弘扬正气,展示成就。我们可以通过漫画中的人物的神态,动作,表情,言语和其他事物的表面特征以及漫画标题等去揣摩,把握。把握命题者的真实意图,是我们做好这种题目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在阅读漫画时,要仔细揣摩,

37、要透过漫画中事物的表面现象,特征去抓住其内在的本质,深层次的道理。我们在阅读漫画时,还必须把漫画与书本知识结合起来,多角度联想漫画所折射的教材知识。反对不读漫画,不去仔细揣摩命题者的真实意图,不去联想漫画所折射的教材知识,单纯看题肢本身正确与否的错误做法。其次,要读懂题目的选择要求。题目的选择要求往往是限定了知识、答案的范围:是选- 16 -正确的还是选错误的;是应该坚持的还是应该反对的;是给我们的启示还是反映的什么道理;是经济学的,政治学的,还是哲学的等。此外,还要特别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它往往决定选择题肢的正确与否。请在此填写本题解析!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题,共 40 分)31. 阅

38、读材料,回答问题。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面积扩张,而是要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在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一些地方政府盲目追求高、快、宽、大、亮等形象工程,沿袭先污染后治理、先规模后效益、先建设后规划的发展途径,生态服务功能和生态文明建设被严重忽略。政府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应该科学决策,正确履行职责。依据材料,说明推进城镇化建设应怎样做到实事求是。【答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规律客观性,按规律办事。城镇化的建设,不能盲目求快、大等,要从当地实际出发,要遵循城镇发展规律,处理好发展与环境保护等关系,关注生态文明等。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9、认识和利用规律,还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真正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做到实事求是,就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解析】本题以我国城镇化建设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本题要求考生依据材料,说明推进城镇化建设应怎样做到实事求是。本试题总体来看,体现了重点考查教材的基础知识和综合运用能力,其设置比较科学。首先,可以从尊重规律客观性,按规律办事的角度说明城镇化的建设,不能盲目求快、大等,要从当地实际出发,要遵循城镇发展规律;其次,可以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角度说明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真正实现由“

40、乡”到“城”的转变;最后,可以从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3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为人类开发利用月球资源做准备,我国制定和实施嫦娥奔月“绕、落、回”三步走的探- 17 -月工程计划。我国先后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绕月卫星和“嫦娥二号”探月卫星,相继获取了月球整体性与综合普查的资料数据和着陆区的精细地形等数据,获得了精度和分辨率最高的全月球数字高程模型和三维月球地形图,澄清了模糊认识。中国的探月工程由绕月、着陆、采样返回三步接力完成, “嫦娥三号”执行的是着陆的任务。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答案

41、】发射探月卫星,获取月球相关数据,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相继发射“嫦娥”系列卫星,不断获取精度和分辨率更高的全月球数字高程模型和三维月球地形图,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通过探月活动,澄清了模糊认识,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我国实施探月工程计划为人类开发利用月球资源做准备,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解析】本题以我国的探月工程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认识论的相关知识。本题通过让考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社会热点进行分析,考查的是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要求考生分析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该题命题指导思想是重视基础、回归教材、重点知识重点考。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实践是

42、认识的基础一共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即: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以及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然后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即可。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 。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 。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每个人都在追逐自己的梦想,这构成了“中国梦”的一块块基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阐释怎样实现中国梦。【答案】事物的发展是曲折性和

43、前进性的统一。 “雄关漫道真如铁” 、 “长风破浪会有时” ,既要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同时也必须做好迎接困难和挑战的思想准备。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要注意量的积累,促成质的飞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解析】本题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 18 -究问题的能力。本题设问指向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阐释怎样实现中国梦。解答时首先明确

44、考查的知识是发展观,主要包括:发展的普遍性及实质、前进行与曲折性的统一、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实现中国梦细化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结合。【点睛】收敛性试题主要特点是设问中的知识范围要求很具体,或者具体到某一个知识点,或者具体到一个知识模块。但也有个别试题,会涉及知识的迁移和借用,这就需要学活、用活知识,做到融会贯通。解题思路:读取设问时要把握三点:知识范围(注意答案有时看似超出范围要求,这里有个知识的渗透和借用问题)、待分析的事件、答题角度。收敛性试题的主要思路是:以所要求的知识范围为依据,到材料中寻找相关信息,并有理有据地组织答案;如果所要求的原理用完后仍有重要信息

45、没有分析,就要考虑知识的迁移和借用了。3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人工智能创造了一种新的虚拟劳动力,能够解决需要适应性和敏捷性的复杂任务,人工智能的图像处理技术对图形艺术、广告将产生深远影响。它的应用能推动多行业的相关创新,开辟崭新的经济增长空间。很多企业采用人工智能机器,优化企业生产结构,提升竞争实力。人工智能在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也会增添一些“烦恼” 。专家预测, “到 2025 年将有很多工人、翻译、记者、保安、销售、司机、家政等职业可能被机器人所取代。如无人驾驶将使很多职业司机失业,相反,修改人工智能程序的人员,还有利用数据分析加工人员,利用远程信息技术来促进沟通及收集车辆数据的出租车

46、和货车公司将有广阔发展空间。 ”它将使人们不得不学会与智能机器相处,同时,人工智能在科技和工程中的应用,会使一些人失去介入信息处理活动(如规划、诊断、理解和决策等)的机会,甚至不得不改变自己的工作方式。适应这一变化,教育应侧重培养学生的爱心、创造力和协作力。结合材料,运用创新的社会作用知识,说明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将对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答案】创新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动力,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人工智能的推广应用,推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更新了生产技术,促进了劳动者技术水平的提高,拓宽了劳动对象。创新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人工智能的推广应用,将促进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调整。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47、。人工智能的推广应用,能够推动文化进步,完善人们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给教育和人类思维能力带来机遇和挑战。【解析】此题以人工智能发展为背景材料,考查创新的社会作用的知识。设问要求“结合- 19 -材料,运用创新的社会作用知识,说明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将对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属于影响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知识范围为“创新的社会作用”的知识。其次明确回答内容为“人工智能发展对社会带来的影响” ,这里的“影响”主要是分析其积极的方面。然后根据材料信息,可从促进生产力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催生新的劳动职业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点睛】创新的社会作用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进步。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