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0 ,大小:445.50KB ,
资源ID:1175708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17570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西省大同市铁路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doc)为本站会员(figureissue18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西省大同市铁路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doc

1、- 1 -大同铁一中 2018-2019 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考试试卷高二地理命题人:吴改苹 审核人:吴改苹 满分:100 分 时间:90 分钟 日期:2018 年 9 月 第卷(单项选择题,共 30 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水分盈亏量为降水量和蒸发量(最大可能蒸发量,单位为 mm)的差。当水分盈亏量大于 0 时,水分有盈余,表示气候湿润;当其小于 0 时,水分处于亏缺状态,表示气候干燥。量值大小反映水分盈亏程度及气候的干湿程度。读中国长江、黄河、松花江、珠江四大流域19612010 年 平均水分盈亏量月变化图(单位:mm),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 abcd 四条曲线表示黄河流域的是

2、( )A. a B. b C. c Dd2.a 流域 35 月水分盈亏状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降水呈减少趋势 B气温升高,蒸发加快C降水呈增加趋势 D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加3.c、d 两流域相比( )c 流域的年径流总量较大 d 流域的年蒸发力较大c 流域的年径流总量较小 d 流域的年蒸发力较小A. B. C. D. 下图示意一个海岛国家经济的空间发展过程。据此完成 46 题。- 2 -4第一阶段中,岛内大部分居民从事的活动是A采矿业 B渔业 C旅游业 D金融业5第二阶段中,a 与 b 两港口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是A农业商业化 B工业兴起 C交通路线建设 D腹地人口增加6第四阶段中,f 城市的发展

3、超过 a、b,并成为该国的首要大都市,其原因可能是Af 地理位置优越 B沿海港口因淤浅而没落C国家经济结构转型 Df、b 之间建成高等级交通线“胡焕庸线”是指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 1935 年提出的划分中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胡焕庸线”在地理学、人文科学、经济学等诸多领域均具有重要价值。右图示意“胡焕庸线”在东北局部地区的位置。据此完成 78 题。7呼伦贝尔高原人口密度较小,松嫩平原人口密度较大。影响两地人口密度差异最主要的自然因素是A.地形 B.降水 C.气温 D.纬度8大兴安岭森林资源丰富,但松嫩平原少有森林。这主要是因为松嫩平原A地势低,气温高 B地势低平,降水较少C位于背风坡,气候干燥

4、 D冻土发育,排水不畅读我国甲、乙两地区(北方、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土地面积、人口及耕地分布对比图(右下图) ,回答 9-10 题。- 3 -9.关于甲、乙两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代表北方地区,乙代表南方地区B甲地区水资源总量比重大的主要原因是降水多、蒸发少C乙地区耕地面积比重大与平原面积广阔有关D乙地区人口比甲地区少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低10.有关甲、乙两地区的对比分析,正确的是A甲地区以旱地为主 B乙地区的石油、煤炭资源均不如甲地区丰富C甲地区能源供应充足,可以满足工农业生产的需要D乙地区需进行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来缓解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缺水状况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胜矿区,水土流严

5、重,被国内外专家公认为“世界水土流失之最” 。读图回答 1112 题。11东胜矿区水土流失类型内部分化显著,其成因分异主要表现为A泊尔江海子镇以水力侵蚀为主 B东胜城区以水力侵蚀为主C铜川镇以风力侵蚀为主 D哈巴格希大部兼具水力、风力侵蚀双重特征12下列措施有利于治理东胜矿区水土流失的是A在铜川镇沟道两侧缓坡修筑水平沟、鱼鳞坑等防护工程B在哈巴格希东部沟道两侧陡坡种植油松、沙棘、柠条为主的混交林C在泊尔江海子镇荒漠化地区发展灌溉农业增加植被覆盖率D严格控制小煤窑开采,采矿固体废弃物堆弃沟道以降低地表崎岖度在一定区域内,某地理事物的重心是指其发展空间中的某一点,它可以反映该地理事物各个方向的发展

6、相对于该点所处于的平衡状态。读图完成 13-15 题。- 4 -我国能源生产、消费总量与 GDP 重心在经度上和纬度上的变化13仅从运输量考虑,由于能源生产、消费和经济发展地区不平衡带来的压力最大的是( )A.北煤南运 B.西电东送 C.西气东输 D.南水北调14近 30 年来,我国能源生产、消费总量和 GDP 重心的移动方向大致是( )A.向东北 B.向西南 C.向东南 D.向西北15以上变化说明,近 30 年来和我国经济发展关联度最大的产业部门是( )A.重化工业 B. 农牧业 C.轻纺工业 D.高技术产业西湖龙井获得国家工商总局授予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西湖龙井”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

7、护生产地域面积包括了西湖风景名胜区和西湖区周边的 168 平方千米。下图为杭州西湖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回答 1618 题。16图中“西湖龙井”茶园的主要分布地( )A地形为平坝 B位于背阴坡 C土壤为酸性 D人口很稠密17西湖龙井茶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闻名天下,享有“百茶之首” “绿茶皇后”之美誉。这主要得益于( )A地理环境,独特形成 B历史悠久,文化优势C手工炒茶,经验丰富 D知名品牌,产品形象18关于西湖龙井的保护生产地域为 168 k的叙述,错误的是( )- 5 -A西湖龙井茶的生产有一定明确的界线B西湖龙井茶产地内部有一定的一致性C西湖龙井茶的生产有一定优势和特色 D西湖龙井茶

8、产地与其他茶叶区有差异性河西走廊是我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华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沙尘暴的重要源头。目前该走廊北部的沙漠有加速向南入侵趋势。右图为各种沙丘形成因子分析图。读图完成 1920 题。19河西走廊内的绿洲主要分布在( )A冲积扇 B冲积平原 C三角洲 D山间盆地20据图判断,该地区北部沙漠沙丘的主要类型是( )横沙丘 纵沙丘 抛物型沙丘 A B C D21 世纪以来,我国家具制造业承接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发展迅速。从俄罗斯、东南亚进口木材,生产家具并大量出口。其中,广东省的家具出口量曾占全国的 40%左右。读某年我国主要家具制造省份家具出口量占全国的比例(用阴影部分表示)示意

9、图,完成 2123 题。21广东省吸引国外家具制造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有( )位置优越,海运便利,有利于木材进口和家具出口- 6 -国内外市场广阔 地价较我国其他省区低 劳动力资源丰富A B C D22近年来,图中 N 地吸引广东省家具制造产业转移,家具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成为“中国中部家具产业基地” 。家具制造产业转移对该地的影响有(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加税收 使生产要素成本下降 增加就业岗位,有利于社会发展 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第二、三产业所占比例上升A B C D23图中 Q 地某商品宅配公司是一家迅速发展起来的创新型家具企业。客户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订购家具及饰品,并在指定时间、指定地点获

10、得相关物品和服务。该公司商品宅配中心的销售展厅应( )A接近飞机场 B接近家具宅配中心 C接近住宅区 D接近家具厂2014 年福建省泉州市启动实施“七库连通”工程,逐步实现闽江流域、晋江流域、洛阳江流域的互连互通、相互调剂,形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河库水系连通总体格局。读泉州市简图和“七库连通”调水工程示意图,回答 24-25 题。24泉州市实施“七库连通”工程主要因为其东部沿海( )A工农业发达,水资源相对不足 B降水量不大,蒸发较强C河流的含沙量较大,水质较差 D河流流量小,水运需求量较大25下列关于泉州市实施“七库连通”工程的主要意义,叙述错误的是( )A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 B改善流

11、域生态环境- 7 -C提升水资源的保障和调蓄能力 D带动沿线水产养殖业发展读长江荆江河段及荆江分洪工程示意图,回答 2628 题。26关于荆江河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泥沙沉积形成了南五洲 B溯源侵蚀使得河道弯曲C荆江分洪区汛期大量蓄水 D人民大垸不受洪水威胁27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主要原因是( )A湖泊的调节功能较弱 B地下水位过高,补给河流C泥沙淤积使得河床增高 D流速过快,河岸侵蚀严重28关于分、蓄洪区土地利用的叙述,最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是( )A为应对特大洪水而禁止开发 B发展湿地生态经济及旅游C作为城市建设用地利用 D开挖成湖,增强调节功能一张卫星照片清晰显示:一个面积达 96

12、.7 平方千米的湖泊从青海湖分离出去,青海湖由单一大湖裂变成了湖泊群,专家表示这是青海湖生态恶化的突出表现。据此回答 2930题。29与青海湖面积变小基本无关的因素是( )A.环湖地区草场退化,沙化严重B.全球性气候变化,气温上升,降水量减少C.由于土地垦殖,导致围湖造田和引水灌溉- 8 -D.过度放牧和长时间过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30下列措施有利于保护青海湖生态环境的是( )实施湿地保护 草原鼠虫害防治 沙漠化土地治理 生态保护林建设 退牧还草 生态移民等工程A. B. C. D.第卷(主观题,共 2 题,40 分)31.图 1 是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图 2 是图 1 中甲处的

13、气候资料。据道光、咸丰年间的县志记载,图 1 中甲处当时森林茂密,柳竹成荫,河深水清,舟楫畅行;然而现在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却是被切割得支离破碎的光山秃岭,一片“红色荒漠”景观。据此回答下列问题。(24 分)(1)根据材料,分析图 1 甲处形成“红色荒漠”景观的原因。(8 分)(2)图 1 甲处形成的“红色荒漠”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8 分)(3)在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的基础上,我们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防治图示区域日渐扩大的“红色荒漠化”?(8 分)32.“湿地”,包括各种咸水淡水沼泽地、湿草甸、湖泊、河流以及泛洪平原、河口三角洲、湖海滩涂、河边洼地或漫滩、湿草原等。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 ,

14、具有调蓄径流等多种基本生态效益。结合以下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 分)- 9 -(1)简析东北地区大面积沼泽地的形成条件。 (8 分)(2)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指出三江平原沼泽率下降、湿地萎缩,对该区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8 分)大同铁一中 2018-2019 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考试试卷高二地理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B C B C C B D C D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D B A B A C A A A B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 D B C A D

15、A C B C D31.解析:(1)“红色荒漠”是南方低山丘陵红壤水土流失的结果,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从自- 10 -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来分析。自然原因从地形(坡度大)、气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植被(覆盖率低)等方面分析;人为原因从破坏植被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等方面分析。(2)分析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主要考虑对当地的农业、交通和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还要考虑对河流下游地区洪涝、航运的影响。(3)图示区域的资源主要有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能资源和矿产资源等,在开发利用这里的资源时,要保护本区的生态环境,增加植被覆盖率,防治水土流失。答案:(1)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起伏大;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

16、富,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河流众多,流水侵蚀切割强烈;开发历史悠久,人多地少,毁林开荒;能源短缺,乱砍滥伐。(2)低山丘陵地区,水土流失使山坡土层变薄,土壤肥力降低,使粮食减产;使地表变得崎岖不平,影响交通等;山麓地带水冲沙压,旱涝严重;平原地区,水土流失会造成河湖淤塞,河湖调洪能力降低,使旱、涝灾害加剧,同时还会影响航运。(3)发展立体农业; 搞好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 建设水电站,开发利用本区丰富的水能资源; 切实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如大力推广生活用煤,进行技术革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等; 封山育林,提高植被覆盖率。32.(1)地势低平, 排水不畅; 纬度较高, 气温低蒸发弱; 夏季降水多; 河网较密, 径流丰富,; 土质黏重、有冻土层, 地表水不易下渗; (8 分)(2)湿地生态功能下降, 生态环境恶化; 淡水资源减少; 气候趋于干燥; 旱涝灾害增加;水质变差; 生物多样性减少。【解析】:第 6 题,河西走廊位于祁连山山麓,山上的冰雪融水是当地绿洲的水源。在山麓冲积扇地区除水源充足外,地形、土壤条件也较好,是当地人口、农业的集中分布区。第 7 题,本题通过三角坐标图展示不同类型沙丘的成因,考察图表的判读能力。由材料中“沙漠有加速向南入侵趋势” ,可知北部地区植被率低、沙源丰富、风力强盛,图中数据符合此特征的,只有。答案:6.A 7.B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