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山西省忻州二中 2018-2019 学年高一历史 10 月月考试题(无答案)一单选题 (本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3 分)1. 西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这里的“封建”是指A.封邦建国 B.建立军队 C.制定周礼 D.营建都城2. 周初实行的分封制是A.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确定关系的名分制度 B.分封诸侯的制度 C.分封对象是同姓王族 D.夏商以来就实行的政治制度3、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A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抵抗周部落进攻 B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D丁同学成了西周
2、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4. 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5. “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堂乱。 ”但事与愿违,这种继承制度在政治上给西周带来的最不利的影响是 A.权力世袭制度渐渐地消亡 B.使世卿世禄的贵族特权自生自灭C.贵族普遍地转化成为庶人 D.中央和地方的政治隶属关系失控6. 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贵族政体和民主政体,在(中国)古书上,亦未尝无相类的制度”他所指的贵族政体是
3、指 A.西周分封制 B.秦朝皇帝制 C.元朝行省制 D.清朝军机处7. 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A.宗法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8. 在宗法观念盛行的封建社会,姓氏也有贵贱之分。 “赵”姓并不是中国最大的姓氏,但在百家姓中却排序第一,由此可推断出该作品最早可能出现在 A.西周 B.唐朝 C.北宋 D.明朝- 2 -9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C、土地和人口 D、人口和铁梨10、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礼崩乐坏。
4、春秋五霸中的首霸齐桓公在葵丘会盟诸侯,盟约的第一条是:“毋以妾为妻” ,其目的是A提倡一夫一妻 B维护母系家长的地位 C维护宗法制度 D规范诸侯们的婚姻11. 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 。这反映出贾母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12. 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A.嫡长子继承制 B.反复出现的分封制 C.三纲五常的伦理观 D.传统的宗族观念13. 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A.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的之位 B.唐
5、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C.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D.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14.“大宗能帅小宗,小宗能帅群弟” 。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 B C D15、西周宗法制的特点是:A 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相结合 B 淡化了国与家的结合C 大宗和小宗政治待遇相同 D 废除了世卿世禄的特点16. 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 。其中“海内皆臣”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 )A交通发达,水陆并用 B疆土辽阔,臣民众多C国家一统,皇帝集权 D
6、法律严苛,覆盖全国- 3 -17. 毛泽东曾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指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世袭制18.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19. 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评论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攻伐之患。 ”下列各项对材料信息的理解准确的是A.肯定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B.指出了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本质区别C.敏锐地指出了分封制的弊端 D.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制度
7、的作用20. 下列对古代的分封制和郡县制的表述最为恰当的是A.都突出了最高统治者的中心地位,强化了最高统治者的权力B.都属于地方管理制度,但长官的出任方式不同C.都淡化了血缘宗族色彩,长官都是最高统治者任免D.都适应了统治的需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21.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C.三纲五常的伦理观 D.传统的宗族观念22.秦朝统一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中,革除东周以来政治弊端的重要决策是A.建立皇帝制度 B.确立三公九卿制
8、C.推行郡县制 D.以法治理国家23. 中国古代有一个统一王朝,它最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政治模式。据此判断,这个王朝是A 西周 B.秦朝 C.东汉 D.明朝24. 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 ,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 。引文认为,君主应当( )A建立上传下达的邮驿制度 B经常巡游天下C深入民间体察民情 D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 4 -25. “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旧唐书中的这则材料反映唐朝当时的实质问题是( )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C汉族政权与
9、少数民族政权的矛盾 D文臣与武将的矛盾27. (非单选题,计 25 分)材料一 (夏、商、周)三代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与后代那种职业官吏有着很大不同。 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材料二 战国时期,很多诸侯国都实行了军功爵制。其中秦国的二十等爵制度较为完善。规定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大小授予官爵。按照爵位的高低,可以享受各种政治、经济特权,爵位高的还可以“税邑三百家”,也可以用爵抵罪或赎罪。材料三 南朝时有民谚云:“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秘书。”是指士族子弟只要能坐到车上不掉下来就可以当著作郎,只要能写两句书信中问候的话就可以当秘书郎(著作解、秘书即是官职名称)。材料四 唐掖言 载:唐太宗见新科进士自端门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请回答:、( l )据材料一、二,指出战国与三代相比,选官依据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阶级基础是什么?( 8 分)( 2 )汉武帝是怎样发展选官制度的?东汉有了怎样的变化?( 8 分)( 3 )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三、四信息,指出隋唐与魏晋时期相比,选官依据发生的变化及其变化的阶级基础是什么?从材料四可以看出科举制的哪一方面的历史影响?( 9 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