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 2019 届高三语文 10 月月考试题说 明: 本试卷满分 150 分,时间 150 分钟。答案只能写在答题卷上,否则无效。第 1 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 分)班级-姓名 -考号-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谈起快速发展的网络文学,人们对网络创作所对接的文学传统,似乎关注不多。事实上,网络文学传承中华文学传统,网络创作秉持中华文学立场,不仅是对网络文学的一种期待,而且也是许多优秀网络作品的一种内在品质。网络文学是伴随互联网的兴起而出现的一种新兴文学形态。网络技术可以“无中生有” ,网络文学却需
2、要技术联姻和精神传承。有网络作家曾说过:“网络文学的父亲是网络,母亲是文学。 ”网络是当代高科技的代表,文学则是人文精神的体现,科技与人文在网络文学旗帜下达成统一。网络文学创作同人类任何一种精神生产一样,不是白手起家、从零开始,也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而是在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的创造。网络文学虽然有些“另类” ,但网络文学毕竟还是文学,它仍然需要赓续文学传统,在继承中创造,始于返本而得以开新。不仅网络写作的语言表达古已有之,许多网络作品的情节设置等也都能找到传统文学的影子,受益于传统文学千百年的艺术积淀。更为重要的是,网络文学的思想蕴含、价值营造等观念层面的东西也无不渊源有自,可以从传
3、统文学的文化母题中找到它们的历史基因。比如,明清时期的四大名著, 西游记写神魔、 三国演义写历史、 水浒传写侠义、 红楼梦写才子佳人,可以说是类型化的长篇小说。网络上数量最大的幻想类作品如玄幻、仙侠等,与近现代文学史上的金庸、古龙等人的武侠小说不能说没有渊源关系。 择天记等众多热门小说展现的玄幻世界,均可在传统神话中找到源头。文学是变化的,正所谓若无新变,不能代雄,特别是在急剧变化的时代就更是这样。不过,不管怎么变,网络文学终归还应该是文学,大凡是文学就该有一些属于文学的不变的东西。这个不变的东西是什么呢?多年前就有作家提出,网络改变的只是文学载体、阅读习惯和表现方式,不能改变文学本身,如情感
4、、想象、良知、语言等文学要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网络文学要往前走、向上走,成为凝聚中国力量的优质源头,离不开文化立场的主体定位,即时接优秀文学传统,使网络文学成为- 2 -新时代中国文艺建设性的积极力量。从古代神话到诗经 、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一直到现当代优秀文学传统,这一中国文脉对于网络文学创作不仅有用,而且有效,不仅不能终止于网络,而且应该在网络文学中得到传承和弘扬。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网络文学从传统文学中吸取养分,必将促使自己从“高原”走向“高峰” ,创造出新境界。(摘编自欧阳友权网络文学创作并非“从零开始”
5、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虽然人们好像不太关注网络创作与文学传统的关系,但事实上网络文学蕴含着中华文学的传统和立场。B. 网络文学离不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随着网络技术越来越先进,网络文学也会走向进一步繁荣。C. 在当前社会历史条件下,凝聚着中国力量优质源头的网络文学正为我国文艺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 D. 网络文学虽有些另类,但其中的思想蕴含、价值营造等则与传统文学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文章开篇便直入论题,点明网络文学与文学传统的内在联系,奠定了全文论述的基础。B. 第二段引用某
6、网络作家的话,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网络文学赖以存在的两个基础。C. 文章从多个角度对要表现的观点进行论证,既有说理,又列举实例,易于读者接受。D. 文章列举四大名著,与择天记等网络文学形成对比,论证了网络作品应从传统中汲取营养。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与人类其他精神生产一样,网络文学创作不存在从零开始和随心所欲,而是在继承之上的创造。B. 文学的发展是求变的,但情感、想象、良知、语言等文学本身的要素却不会因时代而变化。C. 网络文学虽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但其语言表达、情节设置等在传统文学中都能找到自己的原型。D. 网络文学要想从“高原”达到“高峰” ,创造出
7、新境界,就需从唐诗、宋词等传统文学中汲取营养。- 3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孝心(司玉笙)第一次配了这辆公车,他就想回老家看看父母。老家离县城不远,是黄河故道上的一个小村庄,几十户人家。父母大半辈子就在这故道上种粮扒食、栽藕捞鱼,整天一身尘土两腿泥。上学时他就想,等以后有了条件,一定将二老接到身边,让老人家好好享享清福父母养育之恩,当儿女的一生一世也报不完哪!大学毕业后在县政府谋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几年后就当上了科级干部,结婚生子,还有了一套面积不小的房子。搬进新居,他就想把大和娘接来一起住“大”是这一带乡下延续了千年的对父亲的称谓
8、。大和娘来了。进了屋,二老的眼睛瞪得老大,坐不敢坐,脚不知道往哪儿放。爱人热情地邀老人几个房间都看了一遍。娘惊叹道,乖乖儿,你这不是到天堂了么?爱人说,比你儿强的人太多了我们才只有这一套房子!大听了,直咳嗽,像是被啥呛住了,唇上的胡子抖着。用手一抹,咳嗽算是止住了,胡子却还在抖动。他知道大的脾气,就岔开话头,说,您二老就住下吧,房间也早收拾好了,想吃啥给您弄啥,中不?不中,不中,你娘和俺离不开家。这不就是家吗?这不是家,是馆堂,俺这身子咋也不能落这儿。爱人说,听老的,听老的。就这样,父母来了,看看就走,从不在城里过夜。就在昨天,他被补选为主抓科技的副县长,当天就给他配了这辆车。车虽然旧,可车况
9、不孬,适于下乡。于是,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回老家看看。车行不到半个小时就到庄里了。一进这熟悉的农家院,只见老爹摆弄着一根绳子,却不见娘,就问,大,我妈哩?父亲额上的筋绷紧了, 说,啥时喊起妈来了,俺只知道你有个娘。喊啥不一样?父亲说,你也喊俺爸吧烧死你啦!- 4 -大,我不是那个意思。父亲看看他,问,你是咋回来的?他指指院外的小车,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说,坐它回来的!父亲说,小儿,俺也想坐坐车,很多年没坐过了。大,上车!俺不坐它坐不惯。怎么啦?俺坐惯了土车子这洋玩意硌腚。还是这车舒坦。小儿,身子是舒坦了,心里可生赖了那你想坐哈车?大朝院子的一角努努嘴,喏!那里放着一辆老式地排车,旁边还有一只羊。
10、看到这辆车板都开了缝的旧物,他就想起了上大学前的那些日日夜夜就是靠这辆车,父母风里来雨里去,顶起了家里的一片天。视线里,父亲苍老的背影和那些岁月留下的画面叠合在一起,大不止一次坐过这车,他也不止一次用这车拉过大!走呗!父亲一声唤,他便不由得应了一声,好嘞!车把已掉转过来,那只羊也被拴在车后。大,咱上哪儿去?找你娘去。俺娘在哪儿?在东地摘豆角儿。他两手抓起车把,看大坐牢稳了,弓背拉车往外走。刚出院子,司机见状慌得赶紧开门下车,一溜风跑过来。大爷,你咋能叫县长拉车!他不是县长,是俺儿!我来,我来!司机要夺车把。你上车里坐着去,我和俺大拉拉呱儿。司机摇摇头,翻翻眼皮站定了。- 5 -出了庄,田野吹来
11、的风好爽。车后的羊不住地咩咩叫。越走,他的步子越轻快。庄里人见了,热情地与这爷儿俩打招呼。打罢招呼,扭脸笑去了。父亲说,小儿,只要你回家,见人该喊啥喊啥,可别装大骡子马大了值钱,人大了不值钱你就是当了市里 、省里的官儿,也别忘了你是从这庄里走出去的,你可别忘了你是谁!他说,大,我知道了。接着又说,大,我想和你商量个事儿。小儿,啥事?我想这车该换了,换一辆电动三轮也好。父亲说,想着哩,是该换了这事你不用操心。有俺和你娘哩他停下脚步,回头看看大,眼里亮晶晶地闪着什么。咋不走了?他强压泪水,声音哽咽地说,大,我这当儿的都不知道该怎么孝敬您您才舒心。小儿,百姓是父母,你把百姓的事办好,就是对大和娘的最
12、大孝敬!大,儿记住了!(选自第 六届小小说金麻雀奖获奖作品,漓江出版社)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标题“孝心”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接父母到新居、配新车后回乡看望父母、用排车拉父亲等主要情节都围绕着“他”的“孝心”展开。B. “出了庄,田野吹来的风好爽。车后的羊不住地咩咩叫”,此处景物描写烘托出我用排车拉父亲重温往日生活的愉快心情。C“大听了,直咳嗽胡子却还在抖动”一句运用细节描写,突出了“大”对儿媳抱怨儿子不如别人的愤怒及想发作而不能的复杂心情。D“他”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上了大学、当上科长、当上副县长,职位不断升迁,报答父母的“孝心”始终未变,他
13、的形象具有鲜明的典型性。5.请简要分析小说第二段的作用。 (4 分)6.小说中父亲形象有怎样的特点?作者塑造这一形象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8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完成 7-9 题。材料一:- 6 -空巢老人是指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旁的老年人。据 2017 年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 ,预计到 2020 年,全国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 2.55 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 17.8%左右;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 1.18 亿人左右。客观地讲,在我国目前未富先老的情况下,要彻底解决空巢老人“不敢老”
14、的问题仍存在困难,需尽量采取多种措施以减少老年人的担忧。(摘编自王庆海破解空巢老人养老难题 )材料二:空巢老人的问题,折射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交织着现代化过程中的矛盾。地区发展不均衡,劳动力候鸟式的迁徙就不可避免;社保制度的割裂,使各种保障难以无缝衔接;户籍制度的坚冰,让老年人随子女迁徙难度加大;政府投入不足和民间资本进入不畅,导致养老服务供给不够且水平较低时代的列车一往无前,老年人却已步履蹒跚;而最为弱势的空巢老人,更是难以承受的时代之重。从要求各级政府“用于养老服务的财政性资金重点向农村倾斜” ,到提出“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 ,问题正在破解。而此前不久,国务院决
15、定合并“新农保”和“城居保” ,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无疑将有助于解决老人们面临的问题。(摘编自贾壮“空巢”之痛时代之重 )材料三:农村空巢老人安全现状令人担忧。具体体现在:一方面由于年老体弱而面临着外在危险的威胁,由于年老体弱,老人在受到外力侵害时无力抵御和抗衡;另一方面由于年老体弱而多陷“内在疾患” 。调查显示,农村空巢老人的患病率在 80%以上,甚至有 50%以上的老人患有两种以上的慢性疾病。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农村空巢老人安全问题主要发生在以下六个方面:自理能力下降,慢性疾病,消防隐患,用药不当,不法分子诈骗、入室盗窃、抢劫,住房老旧。下图是
16、对农村空巢老人猝死家中的原因的调查统计分析。- 7 -(摘编自张晓琼、侯亚丽晚年何以安度:农村空巢老人安全保障问题研究 )材料四:一方面是老龄化社会的步步逼近,一方面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如何把“互联网+”和养老服务结合?南京市民政局目前正在进行这样一种有益尝试。这种基于“互联网+”的“一键呼叫式”养老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就是便利,而便利也往往是老年人群体所最为期待的。通过“互联网+”把以上这些老人在居家养老过程中可能用到的各种资源、服务整合到一起,老人身边只要有一个电话或手机就可以轻松享受这些资源和服务。养老服务网络等于是通过“互联网+”这种新的技术手段,在市场和老人之间建立了一种直
17、接而密切的联系,进而实现双方的共赢。但我们也要看到,老年人群体要想充分享受到这种服务的便利,就必 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那么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对那些被纳入养老服务网络的企业、商家在服务质量、服务价格上给予必要的引导,以避免有企业和商家哄抬服务价格,导致老年人群体消费不起的情况;二则,对于那些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老年人群体,政府应该加大养老补贴和救济的力度,以类似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来帮助他们享受养老服务网络上的各种资源和各项服务。(摘编自苑广阔盼“互联网+”惠及更多空巢老人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A. 虽然中国社会在不断进步,但是老年人的养老问题
18、在当下已成为社会难题。B. 中国空巢老人的数字惊人,主要是因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且是人口大国。 C. 因为年老体弱,农村空巢老人要面对来自外在危险和自身疾病的双重威胁。D. 把“互联网+”与养老服务结合起来,是一种创新,能使市场和老人实现共赢。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A. 中国经济、社会正在转型,出现了诸如地区发展不均衡等各种各样的矛盾,直接造成了- 8 -空巢老人问题。B. 根据材料二,有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诸如“医保”改革政策的落实, “空巢”之痛势必短期内可以获得有效解决。C. 依据材料四,经过市民政局的积极努力,南京市的空巢老人已经能够享受
19、到便利的“一键呼叫式”养老模式。D. 根据材料三中相关数据可知,空巢老人患病率非常高,所以他们的“内在疾患”是最应该引起社会关注的安全问题。9. 怎样才能让“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落到实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19 分)竟陵文宣王子良,字云英,武帝第二子也.幼聪敏,武帝为精县时,与装后不谐,遣人船送后还都,已登路,子良时年小,在庭前不悦。帝谓曰:“汝何不读书?”子良曰:“娘今何处?何用读书?”帝异之,即召后还县。子良软义爱古,郡人朱百年有至行,先卒,踢其妻米百斛,蠲一人,给其薪苏。
20、郡阁下有虞翻旧床,罢任还,乃致以归。后于西邸起古斋,多聚古人器服以充之。武帝即位,封竟陵郡王、南徐州刺史,加都督。永明二年,为护军将军,兼司徒。四年,进号车骑将军。子良少有清向,礼才好士,倾意宾客,天下才学皆游集焉。.善立胜事,夏月客至,为设瓜饮及甘果,著之文教.士子文章及朝贵辞翰,皆发教撰录。武帝不豫,诏子良甲仗入延昌殿侍医药。子良日夜在殿内,太孙间日入参。居几月,武帝暴渐,内外皇惧,百僚皆已变服,物议疑立子良。武帝俄项而苏,问太孙所在,因召东宫器甲皆入,遗诏使子良辅政,萧鸾知尚书事。子良素仁厚,不乐时务,乃推潇鸾。诏云:“事无大小,悉与鸾参怀.” 子良所志也。太孙少养于子良妃衰氏,甚著慈爱
21、,既惧前不得立,自此深忌子良。子良又与文惠太子同好释氏,甚相友悌,其劝人为善,未尝厌倦,以此终致盛名。进往大傅,增班剑为三十人,本官如故,解待中。隆昌元年加珠礼剑覆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遗人视,见淮中鱼无算,皆浮出水上向城门。寻薨,年三十五。南史萧子良传 ,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9 -A. 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B. 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书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C. 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
22、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八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D. 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八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百解” ,泛指多解。解,量童器,方形,口小,底大,容量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B. “东宫” ,是中国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得名。后多借指居住东宫的储君,即“太子” 。C. “不豫” , “豫”为安和之愈, “不豫”就是不舒服,文中是天子有病的讳称。D. “甚相友梯” ,与朋友相友爱。 “申之以孝梯之义” ,即把孝顺父母、朋友友爱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
23、听。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萧子良孝顺有加。母亲裴后因与武帝不和睦被送还,年幼的萧子良心中不悦,废书不读,这触动了武帝,他便召回了裴后。B. 萧子良重义好古。本郡人朱百年有极高的德行,他死后,萧子良善待他的妻子。萧子良还在西邸建了一座古斋,收集了许多古人的器具衣服布置在里边.C. 萧子良深受信任。武帝生前有意传位于子良,在遗诏中让子良辅政,可惜子良志不在此,对政治事务不感兴趣。D. 萧子良礼遇贤士。夏天客人到了,子良 为他们摆出瓜果和饮料,宣扬文教。士子的文章以及朝贵的作品,子良也让人撰录。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24、 分)(1)子良少有清向,礼才好士,倾意宾客,天下才学皆游集焉。(2)居几月,武帝暴渐,内外皇惧,百僚皆己变服,物议疑立子良。(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两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二首(其一)(苏轼)雨过浮萍合,蛙声满四邻。海棠真一梦,梅子欲尝新。- 10 -拄杖闲挑菜,秋千不见人。殷勤木芍药,独自殿余春。【注】这首诗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木芍药:牡丹花。殿:在最后。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第一句扣诗题“雨晴”,第二句以“蛙声”写出了雨后初晴的景物特点。B作者以“梅子欲尝新”暗示季节的更迭,
25、“欲”在这里是快要、而不是想要的意思。C海棠花已凋谢,如梦一样难觅踪影,表达了作者对海棠生命短暂的悲叹。D作者看似悠闲,实则孤寂,这可以从“拄杖挑菜”的细节描写中看出。15.尾联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1)逍遥游中的“_,_”两句,指出了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真正的逍遥游。(2) 诗经卫风氓中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年华逝去的诗句是“_ _,_ _”。(3) 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_,_。 ”第 II 卷 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阅读下面的文宇
26、,完成 17-19 題。服饰和人类文化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服饰的发展可以体现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反映不同时期人们的审美观念。在人类漫长的发展过程中,( )。关于服饰的起源, ,观点众多,如保护说、装饰说、巫术说、遮羞说等。不论服饰的起源有许多种说法,人类穿衣的主要原因还是为了生存与繁衍的缘故,生存与繁衍是人类的本能。这种本能延伸的结果就是服饰。人穿衣的第一动机是 的,肯定是诸多因素的合力,这说明人类在选择“衣”时,已经赋予了其诸多的精神内涵。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人类早期,衣服作为一种奢侈品,自然多多益善,这使得衣服越穿越多, 而衣服的花色品种也越来越多。事物的发展往往 。经历了几千年
27、的穿衣史后,人类开始厌倦繁复的穿衣,追求简约。同时一批前卫的设计师打破内外衣界线,形成内衣外穿潮流,原来穿上的如今脱下,原来长的现在剪短。繁复穿衣,对人体进行美化包装,在不同程度上导致了对人体的束缚;简约,把人们从自己罗织的樊笼中解放出来。人们脱去了繁复的衣服,但仍保持着对华美的审美喜好。- 11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不论服饰的起源有多少种说法,人类穿衣的主要原因还是为了生存与繁衍的缘故,生存与繁衍是人类的本能。B不论服饰的起源有许多种说法,人类穿衣的主要原因还是为了生存与繁衍,生存与繁衍是人类的本能。C不论服饰的起源有多少种说法,人类穿衣的
28、主要原因还是为了生存与繁衍,生存与繁衍是人类的本能。D不论服饰的起源有多少种说法,人类穿衣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生存与繁衍,生存与繁衍是人类的本能。18.下列补写到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发展状况从服饰这面镜子上得到折射B服饰就像镜子一样,映照出人类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发展状况C. 服饰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发展状况D. 人类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发展状况从服饰这面镜子上得到映照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休戚相关 众说纷纭 扑朔迷离 否极泰来B. 息息相关 见仁见智 扑朔迷离 否极泰来C休戚
29、相关 见仁见智 错综复杂 物极必反D. 息息相关 众说纷纭 错综复杂 物极必反20下面是某校一位同学在毕业典礼上致辞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得体的地方,请找出来并作修改。(5 分)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非常荣幸地莅临 2019 届高三毕业典礼。此时此刻,请允许我代表高二年级全体同仁,向忝列名师的园丁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即将毕业的学长们送上美好的祝福。亲爱的学长们,你们离开母校后有什么需要帮助的,我们定当不吝赐教。在你们即将迎接人生大考的时候,我想惠赠大家一句话:青春因奋斗而亮丽,人生因高考而辉煌,生命因你们而精彩!21共享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模式,下图为共享经济的简易说明图,请根据该
30、图给共享经济下一个定义。 (6 分)- 12 -四、写作(60 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 分)2018 年秋,中央电视台的开学第一课除了延时播放备受诟病,节目中的“娘炮”现象更是引发人们的大讨论。一种观点认为:“娘炮”之风当休矣!“少年娘则中国娘。”男不像男,天天霸屏的“娘炮”误导了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另一种观点认为,在多元化的社会,人们应该多包容此种“娘炮”现象,精致、细腻、温柔,也可以是男性多元化审美的一种。油头粉面的现象并不可怕,只是在表现“娘炮”特色的同时,男儿本色尤其是骨子里的阳刚内涵不能丢。针对上面的观点你有何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看法并阐释观点。要求:
31、根据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13 -高三年级十月质检语文试题答案一(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答案:1. 【答案】D【解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 A 项, “不太关注网络创作与文学传统的关系”错误,原文“人们对网络创作所对接的文学传统,似乎关注不多” ;B 项, “随着网络技术越来越先进,网络文学也会走向进一步繁荣” 错误,原文“它仍然需要延续文学传统,在继承中创造,始于返本而得以开新” ,除网络外,还要有“文学传
32、统”这一条件;C 项, “凝聚着中国力量优质源头的网络文学”错误,原文“网络文学要往前走、向上走,成为凝聚中国力量的优质源头” ,未然和已然混淆。2. 【答案】D【解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 D 项, “四大名著,与择天记等网络文学形成对比”错误,它们是相同的,不具有对比的关系。3. 【答案】C【解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
33、C 项, “情节设置等在传统文学中都能找到自己的原型”错误,原文“许多网络作品的情节设置等也都能找到传统文学的影子” ,选项以偏概全。(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 3 小题,15 分)答案:4.(3 分)C(突出了“大”对儿媳攀比心理的不满以及想发作而不能的复杂心情。)5.(4 分)交代了“他”父母的身份和生活环境,暗示了老人的品质(2 分)点出了他对尽孝的理解报答父母养育之恩,为下文“他”与父亲在尽孝问题上的分歧做铺垫。(2 分) 6.(8 分)(1)形象特点(6 分):吃苦耐劳;朴实本分;关爱儿子的成长,心中有大爱。- 14 -评分标准:每点 2 分,特点 1 分,分析 1 分。(2)用
34、意(2 分):间接表现“他”的孝心及“他”对尽孝的理解;揭示小说主题:百姓是父母,把百姓的事办好,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敬。评分标准:每点 1 分,答出要点即可。(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答案】7. B 8. D 9. 加快经济发展,促进地区发展平衡,减少劳动力候鸟式迁徙;推进社保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为解决“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创造条件;加大政府投入,同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养老市场;加大对农村养老服务的扶持力度,探索新的养老模式。【解析】【7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命题的手段
35、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B 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强加因果,空巢老人数字多与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无因果关系。故选 B。【8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A 项,曲解文意,材料二中,原文表述为“空巢老人的问题,折射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 ,并不就是说“中国经济、社会正在转型等直接造成了空巢老人问题” 。B 项, “势必”表述绝对, “短期内”无中生有;依据材料二可以推断,空巢老人的问题要想得到“有效解决” ,是会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的。C
36、项,张冠李戴,“一键呼叫式”养老模式的对象目前是“有一定经济基础的老年群体” ,而不是“空巢老人” 。故选 D。【9 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回答“怎样才能让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落到实处” ,注意根据材料中的句子“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无疑将有助于解决老人们面临的问题” “地区发展不均衡,劳动力候鸟式的迁徙就不可避免;社保制度的割裂,使各种保障难以无缝衔接;户籍制度的坚- 15 -冰,让老年人随子女迁徒难度加大;政府投入不足和民间资本进入不畅
37、,导致养老服务供给不够且水平较低”概括答题要点即可。【点睛】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筛选和整合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解答】 【答案】10. A 11. D 12. C 13. (1)萧子良少年就有清雅(清高)的志向,礼遇贤才,喜爱文士,全心全意对待宾客,天下有才学的人都聚集到了他这里。(2)过了几个月,武帝病情突然加重,内外都很恐慌,百官都已经穿上
38、了丧服,人们议论怀疑要立萧子良为帝。【解析】【10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剑履”修饰“上殿” ,排除 B 项、D 项。 “胃左右曰”省略了主语,结合句意分析,排除 C 项。句意:隆昌元年,加给他特殊的礼制,可以带剑穿履上殿,入朝不用趋步,赞拜不用报名,升任都督南徐州。这年他病情很重,对身边的人说:“门外应该有异常情况” 。【1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
39、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D 项, “悌”为兄弟友爱,不是朋友友爱。【1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抓住题干, 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C 项,结合文本第四节内容“武帝暴渐,内外皇惧,百僚皆已变服,物议疑立子良”分析可知,武帝生前无意传位于子良,只是外界有传言。【13 题详解】- 16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
40、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1) “清”译为清雅、清高;“礼”译为礼遇;“好”译为喜爱;“集”译为聚集;“焉” ,兼词,于之、于此。 (2) “居”译为经、过了;“暴”译为又猛又急、突然;“物议”译为众人的议论。【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
41、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 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二)古代诗歌阅读(9 分)【答案】答案:14C(“表达了作者对海棠生命短暂的悲叹” 错,应该是表达对春天易逝的惜春伤春之情。)15拟人。“殷勤”“独自殿”等词语赋予“木芍药”以人的感情,表达了作者的感激 与赞美。对比。木芍药与上文的海棠、梅子对比,体现了“木芍药”善解人意,延续保持春光到最后的特点。借物抒情。借对木芍药的感激与赞扬,表达自己惜春而不得的伤春之情。(每点 2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答案:(1)若夫
42、乘天地之正 而御六气之辩(2)桑之落矣 其黄而陨(3)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答案:【答案】17C【解析】A 项,“主要原因缘故”句式杂糅;B 项,“不论许多”搭配不当;D 项,“原因还是因为”句式杂糅。- 17 -18. C 【解析】整段文字的话题都是“服饰”,A 项、D 项话题不统一;B 项,“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语序和前文不能照应,前文是“可以体现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反映出不同时期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即应该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19. D 【解析】息息相关:形容关系密切。休戚相关:指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根据句意并无祸福相关联的意思,所以应选“息息相
43、关”。众说纷纭:指各有各的说法,议论纷纷。见仁见智:指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如果使用“见仁见智”,句中应该加“人们”,即“人们见仁见智”,这样才语意连贯。“错综复杂”和“扑朔迷离”都 能形容情况复杂,不易弄清楚,但“错综复杂”偏重指客观事物本身的复杂,并含有头绪多的意思;“扑朔迷离”偏重指主观上难以辨认,看不清底细。句中指穿衣动机本身的复杂,属客观情况,故选“错综复杂”。否极泰来:指坏的到了尽头,好的就来了。物极必反:指事物发展到极端,会向相反方向转化。根据句意,没有体现“泰来”之意,而是强调事物向着相反的方向发展,所以应选“物极必反”。20 答案:(1). “
44、莅临”改为“参加”; (2). “同仁”改为“同学”; (3). “忝列”改为“荣列”; (4). “不吝赐教”改为“竭诚服务”。 (5). “惠赠”改为“敬赠”。【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病句、词语以及语言的得体与否等角度综合考虑。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莅临”,含有敬辞的书面语,多用于长辈、上级及贵宾的光临,以示主人对客人的敬意。适用对象不当。“同仁”,指同事或同行,也指和自己相同
45、处境的人。不符合“学生”的身份要求。忝列: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就是“有愧于排列在那中间”。该词只能用于自己,不能用于他人。不吝赐教:不吝惜自己的意见,希望给予指导,请人指教的客气话。结合“我们”分析,不合语境。惠赠:敬词,用于称对方对自己的赠送,敬谦不当,应该改为“敬赠”。【点睛】第,恰当利用词语的感情色彩。现代汉语中不少词语的褒贬色彩很浓,利用得好,不但语言得体,还能产生极好的表达效果。有时还可以故意改变词语的褒贬色彩。第二,正确使用书面用语和口语。书面用语比较庄重正规,口语比较平和亲近,它们不分孰优孰劣,只是应当使用在不同的地方。第三,正确使用敬辞和谦辞。对上级、长辈等应当使用敬辞,-
46、 18 -把敬辞用在自己身上就很可笑;谦辞要用在自己身上,把谦辞用在对方身上,就显得不尊重对方。第四,正确选用传达话语的手段。要根据不同的表达目的选用不用的传达话语的手段。第五,根据场合、对象准确遣词造句。21. 答案(6 分)共享经济是一个组织、机构或个人(1 分)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1分)将自己的闲置物品的使用权(1 分)通过中间第三方平台(1 分)转移给陌生人(1 分)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评分标准:“共享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模式”1 分;其它赋分点见答案。 四、写作(60 分)参考译文:竟陵文宣王萧子良字云英,是齐武帝的第二个儿子。自幼聪敏。武帝在赣县任职的时候,与裴后关系不和睦,派
47、人用船送裴后回京城,已经上路了,萧子良当时年纪幼小,在厅堂前很不高兴。武帝对他说:“你怎么不读书?”萧子良说:“我娘在哪里?为什么还要读书?”武帝感到很奇异,便召裴后回到了县里。萧子良重道义、好古雅,本郡人朱百年有极高的德行,先死了,萧子良便赐给他的妻子米一百斛,免去一个人的赋税,供给她柴草。郡阁下有虞翻的旧床,萧子良罢任回家,便把床带回来了。后来萧子良在西邸建了一座古斋,收集了许多古人的器具衣服布置在里边。武帝即位,封他为竟陵郡王、南徐州刺史,加任都督。永明二年(484 年) ,担任护军将军,兼司徒。四年,晋升为车骑将军。萧子良少年就有清雅的志向,礼遇贤才,喜爱文士,全心全意对待宾客,天下有
48、才学的人都聚集到了他这里。他喜欢做一些美好的事情,夏天客人到了,他就为他们摆出瓜果和饮料,让他们撰写文化教育的论著。士子的文章以及朝贵的作品,萧子良也让人撰录。武帝生病了,诏令萧子良带着侍卫到延寿殿侍奉服药。萧子良日夜守在殿内,太孙每隔一天进去参见一次。过了几个月,武帝病情突然加重,内外都很恐慌,百官都已经穿上了丧服,人们议论怀疑要立萧子良。武帝不一会又苏醒过来,问太孙在哪里,于是召东宫的卫士都随着进宫,遗诏让萧子良辅政,萧鸾 知尚书事。萧子良一向仁厚,对政治事务不感兴趣,便推荐萧鸾,诏书说:“事情不论大小,都要跟萧鸾商量。 ”这正是萧子良的愿望。太孙从小就养在萧子良的妃子袁氏那里,袁氏对他很慈爱,此前他曾经很害怕不能被立为继承人,从此深深地忌恨萧子良。萧子良又和文惠太子共同喜欢佛教,非常友爱。他劝人做善事,从不厌倦,由此最终赢- 19 -得了很大的名声。萧子良被晋升职位为太傅,增加仪仗为三十人,本官依旧,解除侍中职务。隆昌元年(494 年) ,加给他特殊的礼制,可以带剑穿履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