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4 章 区域经济发展章末总结2教材 P61 思考1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许多对热量条件要求较高的作物品种不能在本区种植,仅能种植一些对热量要求不高的作物,如春小麦、甜菜、大豆等,并且只能一年一熟;冬季漫长,无法放牧,还要解决好牲畜的防寒问题。2有利于农忙季节时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在农闲时,发展副业,增加农业收入,还可以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和水利建设。教材 P62 活动以南疆棉花生产为例(1)新疆南部(南疆)已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长绒棉也叫细绒棉,是海岛棉的一种,新中国成立后从国外引进。这种棉花的纤维长而细,一般可纺 60200 支纱,最高可纺 300 支纱,而陆地棉最高可纺
2、 80 支纱。长绒棉的价格比陆地棉高出 1.52 倍。长绒棉生长期长,需要的热量多。一般陆地棉从开花到吐絮需要 4560 天,而长绒棉在同样条件下,要多 1015 天。新中国成立以来,长绒棉在塔里木盆地引种获得成功。现在新疆长绒棉产量居全国各省区之首,广泛分布在新疆南部绿洲上。棉花是新疆主要的经济作物,1985 年棉花产值为 7.02 亿元,占种植业产值的 19.3%,到 1997 年,棉花产值为 149.7亿元,占种植业产值的 50%,棉花收入在棉区一般占农业总收入的一半以上,是新疆棉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和国营农场扭亏增盈的主要财源。(2)新疆是我国主要的干旱灌溉棉区,与其他棉区相比,有很多有
3、利条件气候干燥,日照充足,棉花品级及产量高。棉花是喜光作物,光照条件好对棉花开花结铃、纤 维 积 淀 以 及 吐 絮 十 分 有 利 , 棉 花 蕾 铃 脱 落 少 , 烂 铃 少 , 纤 维 洁 白 有 光 泽 , 品 级 高 且 含 水 量低 。日较差大,棉花经济系数高。棉花生花期昼夜温差大,极有利于棉花干物质的形成及经济产量的形成,棉花容易获得高产。病虫害少,降低了成本。棉花经济效益高。这是因为在新疆投入产出率高、单位面积粮棉比值低以及与其他经济作物相比经济效益高。新疆棉花受天气变化影响较大,各级政府在积极从事棉花生产与气象服务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专门成立了“自治区棉花气象服务中心” ,使
4、棉花生产有了气象服务方面的可靠保证。其他地区提示:珠三角出口创汇农业,重点抓住侨乡有利位置,便利的交通,发达的经济,与港澳的联3系等社会经济因素。海 南 岛 热 带 经 济 作 物 , 土 地 资 源 、 气 候 资 源 、 生 物 资 源 得 天 独 厚 , 尤 其 是 气 候 与 生 物 资源 。云南省发展花卉种植业,气候条件好(四季如春),灌溉水源充足,对外联系日益便利等。教材 P63 思考1东北地区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呈现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规律。2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热量差异。3东北地区自然条件东西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水分。教材 P64 活动1.农业生产类型
5、 布局的主要自然条件耕作业 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包括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林业 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畜牧业 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的温带草原区及部分林区草地2.水稻喜温、喜湿、喜肥,受水分条件限制。东北水稻种植较多的地区是水利灌溉条件较好的地区,即多种植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由于东北地区(尤其是北部地区)无霜期较短,影响了水稻的生长和分布。但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非是决定性的,人们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扩大了水稻的种植范围。为此,农业的发展既要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条件,又要依据科技,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
6、然因素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发展农业。教材 P66 活动1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东北地区的大型国有农场集中,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地区专业化生产水平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较高;东北地区耕地丰富,人均耕地面积大,人均粮食占有量高。2有道理。从农业生产条件看,东北地区在全国的比较中具有较强的优势。人均占有耕地较多,更具有农业规模经营的基础。同时,伴随着全国日益加快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步伐,耕地资源将继续呈现下降趋势,影响粮食总量的增长。因此,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我国的商品粮 供 给 仍 是 一 个 比 较 紧 张 的 格 局 。 巩 固 东 北 的 商 品 粮 基 地 ,
7、将 是 确 保 国 家 粮 食 安 全 的 主 要 依托 。3这一部分可以参考教材“农业发展方向”中的“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中相关内容。教材 P6869 活动1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河网密布、降水丰沛,在低洼易涝地适宜挖地成塘、堆泥成基发4展立体经营。甘蔗生长期长,需水量大,喜高温,由于北回归线从珠江三角洲北部穿过,该地位于热带和亚热带,热量充足,加之降水丰沛,非常适宜甘蔗生长。广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地之一,丝织业历史悠久,经济基础好。该地居民有广泛的食鱼爱好,水产品产值较高,消费市场大。2基塘生产将农业、林业、渔业和工业联系起来。副产品中蚕沙、蔗叶、糖厂滤泥、蚕蛹缫丝废水、塘泥等被充分利
8、用起来。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是,形成了一个农、林、副、渔业全面发展,种植、养殖、加工多种经营的生产结构,各业之间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既充分利用了劳动力资源,提高了农民收入,又活跃了市场,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3利用桑叶养蚕,利用蔗叶、蚕沙及蚕蛹缫丝废水养鱼,鱼塘的塘泥是农田、果园的好肥料,构成基塘互养的养分循环体系。该系统的生产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在该系统的生产过程中糖厂滤泥、蚕蛹缫丝废水及蚕沙、蔗叶等送至鱼塘,降低了污染,净化了环境,而塘泥还田还改变了农田施肥结构(减少化肥,增加有机肥),有效地保护了土地资源。对池塘水源来说,由于有机物大部分可被鱼吃掉,多余的有机物在清除塘泥作肥料时,被及时除掉
9、,不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现象。4举例:适宜。黄淮海平原上比较典型的鱼塘台田模式中,鱼果粮、鱼果菜模式比较普遍。教材 P72 活动1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市化条件的类比分析20 世纪 80 年代前后都有的条件 与全国其他地区共同拥有的条件良好的区位条件、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3地理条件对区域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从地理区位上讲,南部地带面向大海,具有开放和便利的海运,为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了优越的区位条件。另外,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的人们思想观念比较开放,愿意与外界交流,互通有无。从经济发展环境来讲,珠江三角洲地区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容易
10、受到它们的影响。当开放政策明确之后,首先接受了海外先进的技术、大量的资金和现代的经营管理方式,走上了经济快速发展的道路。教材 P75 活动珠江三角洲模式、浙江温州模式、苏南模式、东北模式的城市化,其推进动力都是工业化。其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在外资的推动下不断发展的;温州模式的城市化是由于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带来农村工业化和乡村城市化;苏南模式是由于大城市经济向外扩5散,促进了乡镇企业发展,带动了郊区城市化;东北模式是随着资源的开发,产生的劳动力职能变化和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教材 P76 思考变化:国际直接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变化:19921993 年间两地区国际直接投资额
11、占全国的比重均明显下降,之后到 1999 年间比较平稳,1999 年以后,长江三角洲地区明显上升、珠江三角洲地区呈下降的态势。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的比重变化:珠江三角洲地区在19921998 年间,占有很高的份额并且比较稳定,1999 年之后呈明显下降趋势。长江三角洲地区在 19922001 年间一直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原因: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基础、科技实力、人才队伍处于劣势,受南岭等地形影响,国内腹地范围较小。教材 P7879 活动1填表如下:城市人口/万人 500 100500 50100 2050 20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数/个 1 2 5 1020 多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数/个 0 2 1
12、7 8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等级较高,等级、规模、结构比较合理,不同等级城市有不同的定位,能够实现多级城市之间的合理分工,发挥城市群的整体优势。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以上海为中心,以南京、杭州为次级中心,兼顾辐射、扩散其他城市;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广州和深圳作为区域中心。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单核模式,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双核模式。2可以从两方面综合考虑,一是上海所拥有的强大的经济实力、盛誉中外的城市品牌和年均增长率始终保持两位数的良好发展势头,可为长三角周边地区的联动发展带来众多的经济实惠和创造巨大的发展商机;二是上海作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的经济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发展具有辐射、扩散、示范和带动的核心作用与服务作用,从而形成以上海为技术龙头,带动周围其他地区经济共同发展的模式。3南京自身可以依靠江苏,腹地很大,不用完全依靠上海。首先要解决自身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对外开放的力度和水平,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积极带动郊区县的发展,打破“二元经济”格局;其次要积极开展长江三角洲的产业分工与协作,促进南京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再次要加快与长江三角洲的区域市场整合。4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在科技、文化、区位、经济等方面都有不同的优势,应根据各城市的特点,发挥区位优势,关键是突出长三角的窗口示范性。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