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7 ,大小:115KB ,
资源ID:1180336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18033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江西省宜春市五校联考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联考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visitstep34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江西省宜春市五校联考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联考试题(含解析).doc

1、- 1 -江西省宜春市五校 20172018 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联考历史试题第 I 卷(选择题,共 50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1.考古资料表明,西周至春秋早期,各诸侯国甚至是一些相距遥远诸侯国的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上都与周王朝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此现象说明A. 手工业实现了器物标准化生产B. 周王以赏赐青铜器物笼络诸侯C. 宗法制确保同族文化的延承性D. 分封制推动了中原文化的传播【答案】D【解析】分封制度下,随着土地和土地上奴隶受到分封外,青铜器等工艺品随之分封,体现出青铜文化的向外传播,故 D 正确;标准化生产不符合当时手工业生产的特

2、点,故 A 错误;青铜器是权力的象征,诸侯有义务服务天子,故 B 错误;材料说明的分封制影响,故 C 错误。2.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说,秦以后由封建时代进入郡县时代,此后虽然出现过“封建的四次反动” ,但都以失败告终。这表明A. 封建专制皇权不断强化B. 血缘政治的影响深远C. 官僚政治符合历史趋势D. 民主思潮的逐渐兴起【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废除分封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皇帝直接任命中央和地方官员,实现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由“封建的四次反动 ,但都以失败告终”可知,贵族政治终将被官僚政治所取代,故 C 项正确。材料强调官僚政治符合历史趋势,而没有涉及皇权加

3、强的信息,排除 A。材料主旨不是强调血缘政治的影响深远,而是强调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是历史发展的潮流,排除 B。近代中国民主思想产生于 19 世纪末,排除 D。- 2 -3.汉武帝时,任用品级低下的少府尚书处理奏章,参与内朝事务。魏晋时期尚书职权不断扩大,尚书令日益尊贵,又新设立中书省、门下省。隋唐时期,尚书省成为重要的行政机关。这一变化体现出A.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B. 尚书省长官拥有部分决策权C. 相权被君权侵夺与复位D. 尚书从位卑权重到位高权轻【答案】C【解析】材料表明,汉武帝时期实行内外朝制度,削弱了丞相的权力,魏晋隋唐时期尚书省的权力逐渐扩大,丞相权力扩大,由此可知 C 符合题意

4、;材料涉及的是中央机构的调整,没有涉及地方问题,A 不正确;古代中国最高决策权均掌握在皇帝手中,B 不正确;材料表明隋唐时期尚书省权力较大,D“位高权轻”说法不正确。4.在西汉,刺史每年 8 月“巡行所部郡国” ,郡守“常以春行所主县” , “秋冬遣无害使”审察案情,至于临时突击督察,大多发生于突发的案情或农民起义的发生。如武帝时派绣衣御史去镇压农民起义,派遣司隶校尉“补巫蛊,督大奸猾。“这说明西汉时期A. 基本继承了秦朝的监察制度B. 监察方式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C. 刺史的设立加强了中央集权D. 汉武帝扩大了郡守的履职权限【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西汉时期监察制度既有定期监察又有突击督察,

5、既有刺史监察又有司隶校尉监察,这说明当时监察方式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故 B 正确;材料并不能体现西汉基本继承了秦朝的监察制度,故 A 错误;材料主旨并不是说明刺史的设立加强了中央集权,而是说明监察方式具有多样性,故 C 错误;材料没有反映郡守的履职权限的扩大,故 D 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刺史每年 8 月巡行所部郡国临时突击督察派遣司隶校尉” ,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监察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的角度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5.“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 3 -已 ”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

6、,宋代A. 考试程序更加公正B. 取士科目有所减少C. 进士及第尤为尊贵D. 录取人数大大增加【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材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说明宋朝采用密封考试形式,这有利于考试的公平公正,故 A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取士科目数量减少信息,故 B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对进士科的重视,不是尊贵,故 C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录取人数的变化,故 D 项错误。6.元朝行省实行圆议连署制与分领制相结合。圆议连署制下,数名行省正官共同议政决策,“事从公议” 。分领制指“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四大职事由正官分别执掌。这种权力运作方式A. 使地方决策方式发生异变B.

7、有效提高了中书省的行政效率C. 继承了唐代三省运行机制D. 体现地方权力间的分权与制约【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分领制体现了分权,圆议连署制体现了制约,因此,这种权力的运作方式体现了地方权力间的分权与制约,故 D 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地方决策方式的异变,故 A 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地方的行中书省,故 B 项错误;唐代三省运行机制是:中书门下尚书,很显然材料和唐代三省运行机制是不同的,故 C 项错误。7.“它的设立,本是一种超常规的做法。这个无编制、无定员、无预算,名义上仅仅是皇帝的临时秘书机构,却实际上褫夺了内阁的权力,造成了中国特色的机构名实不符现象。 ”材料中的“临时秘书机构”A. 凌驾于

8、内阁和六部之上B. 妨碍皇权高度集中C. 削弱相权对皇权的制约- 4 -D. 强化君主专制统治【答案】D【解析】材料中论述的是军机处职能,军机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D 正确;军机处并不是在六部之上,A 错误;军机处是皇权加强表现,B 错误;丞相此时已经不存在,C 错误。点睛:一个特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体现在决策方式上,中央集权体现在管理方式上。两对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三大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最后被废除;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势 力不断削弱;选官趋势逐渐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8.在古希腊,公民的自由是在城邦里分享社会权利,是以集体的方式直接

9、行使完整主权的若干部分。而公民的政治则是与城邦相关的一切事务,它几乎囊括了政治、宗教、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这说明古希腊民主政治A. 使个人自由受到一定的妨碍B. 为现代个人自由提供了范式C. 确立了轮番而治的参政方式D. 帮助公民树立集体荣誉观念【答案】A【解析】“公民的政治则是与城邦相关的一切事务”说明古代雅典对于民众实行“城邦利益至上”的原则,显然为了城邦政治,个人的自由受到一定限制,A 正确;雅典民众自由受到限制,显然不是现代个人自由范式,B 错误;轮番而治属于民主决策方式,C 错误;D 不符合材料主旨思想。9.公元 3 世纪晚期的罗马法中有这样的规定:假如你以较低的价格出售一件价值较

10、高的物品,那么你可以把钱退给买方并在法官的主持下收回该物品;或者在买方同意的情况下由买方再支付少收的价款部分。这反映了古代罗马A. 社会经济秩序混乱B. 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C. 忽视私有财产保护D. 对法律正义价值的追求- 5 -【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罗马法有权针对买卖中“有失公平”的交易进行处理,体现了法律对正义价值的追求。D 项正确。材料强调古代罗马对法律正义价值的追求,没有涉及社会经济秩序混乱的信息,排除 A。材料与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无关,而是强调古代罗马对法律正义价值的追求,排除 B。材料的规定体现了公平和正义,实质是保护了私有财产,排除C。【点睛】本题以罗马法为

11、切入点,解决本题的首先正确理解“公元 3 世纪晚期的罗马法中有这样的规定” ,然后抓住关键信息“那么你可以把钱退给买方并在法官的主持下收回该物品;或者在买方同意的情况下由买方再支付少收的价款部分”等,结合罗马法的精神,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10.学术界普遍认为,罗马法体现了“古希腊人的哲学思想”和罗马人的“务实精神” , “古希腊人的哲学思想”和罗马人的“务实精神”分别是指A. 人文主义、注重法律形式B. 民主制、强调程序正义C. 人文精神、服务世俗社会D. 自然法、扩大帝国统治【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对古希腊和罗马的认识可知希腊的哲学思想是人文主义;罗马的务实精神是指法律是规范、调

12、节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统治秩序的工具,即法律为世俗社会服务,故 C 项正确;罗马人的“务实精神”是指法律的作用,故 A 项排除;民主政治是古希腊的政治制度而非哲学思想即规范社会行为,故 B 项排除;自然法属于罗马法的一部分,故 D 项排除。11.1908 年,美国一位杰出的新闻记者评论说:“两党犹如两个瓶子。每个都贴着表明所盛液体的标签,但每个都是空的。 ”作者旨在强调美国两党制A. 失去民心,徒有其表B. 人浮于事,效率低下C. 脱离国情,违背潮流D. 分歧缩小,利益趋同【答案】D- 6 -【解析】“每个都贴着表明所盛液体的标签,但每个都是空的”说明美国两党制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分歧缩小,利益趋

13、同,D 正确;目前美国两党仍然没有失去人心,A、B、C 错误。12.“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惧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大步。 ”材料中描述的政治制度确立的文件是A. 1689 年权利法案B. 1787 年美国宪法C. 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D. 1875 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英国光荣革命后保留了国王、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而 1689 年权利法案是该政治制度确立的文件,材料根本就不涉及 1787 年美国宪法 、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 1875

14、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等选项,所以本题只有选 A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13.1859 年太平天国颁布洪仁玕所著的资政新篇 ,19 世纪 60 到 90 年代,晚清洋务派发起了洋务运动。这种殊途同归的历史现象反映了当时的中国A. 已经开始了全面的近代化历程B. 向西方学习以摆脱危机的发展趋势C. 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向西方学习D. 两个政权都推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答案】B【解析】无论是洪仁玕的资政新篇还是洋务运动的开展,都体现出向西方学习的观点,所以本题选择 B 选项。A 选项错在“已经”和“全面” ;C 选项局限在“先进的知识分子” ;D 选项没有认清楚两个政权的本质。14.国共两党曾积极开展农

15、村动员工作,在广州、武汉等地培训大量农民运动干部,并利用革命刊物发表了一系列以农村、农民为题材的文章。这些情形出现的历史背景是A.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建立 B. 国民革命运动逐渐开展C. 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向合作 D. 抗战局面迎来根本好转- 7 -【答案】B【解析】据材料“国共两党曾积极开展农村动员工作,在广州、武汉等地培训大量农民运动干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4 年国共合作,国民革命运动逐渐开展,故两党曾积极开展农村动员工作,故 B 项正确;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建立属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故 A 项错误;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向合作,属于抗日战争时期,故 C 项错误;抗战局面迎来根本好转

16、,也不符合题意,故 D 项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国共两党曾积极开展农村动员工作” ,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国民革命运动国共合作以及新三民主义的内容的角度分析选项,即可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15.20 世纪 30 年代,蒋介石向全国发表广播讲话:“我们的态度只是应战,而不是求战。应战,是应付最后关头,必不得已的办法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有利于动员全民抗日B. 全面抗战路线的确定C. 妥协退让的对日态度D. 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答案】A【解析】材料“就是地无分南

17、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 ,说明了国民党同意全民抗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 A 正确;抗战期间国民党执行片面抗战路线,B 错误;C 不符合材料“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排除;1937 年 9 月国民党公布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正式形成,D 错误。【名师点睛】本题易误选 B,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走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16.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仁”和“礼” ,法家强调“法”和“刑” ,老子强调自然的静态平衡,墨子主张“爱无差等” ,杂家主张“治国公平” 、 “为民谋利” ,这些主张的共同之处是A.

18、重视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 重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8 -C. 都阐释了各自的“和谐”思想D. 都主张“礼” 、 “法”并用【答案】C【解析】据所学可知道家老子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并没有主张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故A 项排除;儒家、法家、墨家、杂家重视协调的都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并不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故 B 项排除;据材料“孔子主张“仁”和“礼” ,法家强调“法”和“刑” ,老子强调自然的静态平衡,墨子主张“爱无差等” ,杂家主张“治国公平” 、 “为民谋利” ”可得出,这些主张的共同之处是都阐释了各自的“和谐”思想,故 C 项正确;由材料可得出儒家主张礼,法家主张法,但

19、这并不是他们的共同之处,故 D 项排除。 点晴:解题的关键是对儒家、法家、道家、墨家、杂家思想主张的共同点即可。17.韩非子解老:“凡法令更则利害易,利害易则民务变,民务变谓之变业。故以理观之,事大众而数摇之,则少成功;藏大器而数徙之,则多败伤;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宰;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变法。 ”由此可知A. 法家思想力图以变法推动社会进步 B. 法家思想重稳定而不重变革C. 法家思想阻挠变法以维护自身利益 D. 法家思想中存在着民本成分【答案】D【解析】“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说明法家不主张过分变法,体现出为民的思想,D 正确;材料中主张不过分变法,A 错

20、误;法家主张变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B 和 C 错误。18.三国时期,官学一撅不振,家庭教育模式兴盛。王昶要求子孙“遵儒者之教,履道家之言” 。诸葛亮也在诫子书中提出:“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些家庭教育观,可以反映出当时A. 儒家思想日益衰落 B. “贵儒”又“尊道”C. 传统文化走向断裂 D. 奉行三教并行政策【答案】B【解析】根据“遵儒者之教”和“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说明两人都“贵儒” ,根据“履道家之言”和“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说明两人都“尊道” ,故答案选B。三国时期,儒家思想虽遭到一定的冲击,但仍占统治地位

21、,传统文化没有断裂,排除 C;- 9 -题干没有体现佛教,排除 D。19.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时期,丧家命僧道诵经设齐(通“斋” ) ,用酒祭祀作佛事,以为资冥福,出葬用以导行。这种风气政府禁而不止。这主要反映出A. 外来文化渗透到民间各个方面B. 儒释道三教合流的表现C. 北宋儒家思想丧失了传统地位D. 北宋统治迷信色彩浓厚【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内容“北宋时期,丧家命僧道诵经设齐(通“斋” ) ,用酒祭祀作佛事”可知此时佛道在民间也广为传播,故选 B。而材料现象与政府无关,故 D 错误。因为北宋时期随着理学的创立,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故 C 错误。而 A 错在渗透到各方面

22、。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背景【名师点睛】儒学正统地位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受到动摇。在此,学生要了解原因。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对儒家所构建的社会伦理价值体系形成了巨大的冲击。道教和佛教盛行,巨大冲击和威胁。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政治进一步发展,世家大族在很大程度上垄断了政治,“九品中正法”作为一种选官制度,已成为世胄高门子弟不问学业,仅靠门第“坐致公卿”的工具。结果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对普通士子来说,儒学作为仕途的敲门砖已经不灵了。魏晋时期,士子们或是出于对现实的失望,或是为避免直接卷入频繁的政治仇杀中,开始钻研“玄虚淡泊”的玄学。而统治者

23、认为这种“玄虚”之说可补儒学之不足,有利于维护其统治,便有意无意地加以默许或提倡。20.“读书不知接统绪,虽多无益也;为文不能关教事,虽丁无益也;笃行而不合于大义,虽高无益也:立志不存于忧世,虽仁无益也” ,下列思想与这一主张最为接近的是A.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 B. 朱熹的格物致知C. 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D. 王夫之的唯物主义【答案】C【解析】“读书不知接统绪,虽多无益也;为文不能关教事”属于反对空谈,讲求实际的学风,符合顾炎武经世致用思想,C 正确;其他人的思想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21.王夫之在明亡后一直以明朝遗民自居,坚决不与清朝合作。清朝末年的革命者将王夫之- 10 -视为反清排满的象

24、征而大加宣传。与此同时,清政府也将王夫之视为“忠君守礼”的典型,下诏予以追褒,并从祀文庙,加以供奉。这表明A. 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B. 历史评价受现实政治的影响C. 历史人物具有多面性D. 历史评价无法做到公正客观【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王夫之被清末的革命者描绘为反清排满的象征,同时又被清政府视为“忠君守礼”的典型。这并不矛盾,也不是他的多面性,只是各方为了满足自身的政治需要而为之的。因此体现出对人物的历史评价受到现实政治的影响。因此 B 项正确。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在这里不符合,因为传统思想不可能有截然相反的两个结论。所以 A 项错误。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所以 C 项也是错误的。历

25、史评价必须把人物放回其所处的历史环境,因此 D项错误。22.在晚清青年一代的阅读目录中,立宪机关报与革命机关报一起出现是很常见的事。胡适指出二十世纪初年梁启超先生“虽不曾明白提倡种族革命,却在一班少年人的脑海里种下了不少革命种子” 。材料反映了当时青年A. 认清了立宪与革命的本质不同B. 积极宣传各地各类报刊信息C. 通过立宪宣传形成了革命思想D. 并未将立宪与革命绝对对立【答案】D【解析】据材料“立宪机关报与革命机关报一起出现梁启超先生在一班少年人的脑海里种下了不少革命种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晚清青年未将立宪与革命绝对对立,而是两者皆学,故 D 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晚清青年认清

26、了立宪与革命的本质,故 A 项错误;材料主旨也不是说明晚清青年积极宣传各地各类报刊信息,故 B 项错误;立宪宣传与革命思想没有因果关系,故 C 项错误。故选 D。23.在中共二大上,毛泽东说:“我们无产阶级有自己的阶级利益,民主主义革命成功了,无产阶级只不过得到了一些自由和权利,还是不能完全解放。而且民主主义成功,幼稚的资- 11 -产阶级便会迅速发展,与无产阶级处于对抗地位。因此无产阶级便必须对付资产阶级,实行与贫苦农民联合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二步奋斗。如果无产阶级的组织能力和战斗力强固,这第二步奋斗是能跟着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即刻成功的” 。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A. 毛泽东对于新三民主义持赞成

27、的态度B. 提出无产阶级应掌握民主革命领导权C. 民主主义革命后应开展社会主义革命D. 呼吁加快与国民党合作开展民主革命【答案】C【解析】材料中毛泽东指出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没有涉及“对新三民主义持赞成态度”的论述,故 A 项排除;材料中是关于中国革命分几步走的问题,没有涉及对掌握革命领导权的问题,故 B 项排除;依据“实行与贫苦农民联合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二步奋斗” “如果无产阶级的组织能力和战斗力强固,这第二步奋斗是能跟着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即刻成功的”等可知民主主义革命后应开展社会主义革命,故 C 项正确;依据“而且民主主义成功,幼稚的资产阶级便会迅速发展,与无产阶级处于对抗地位。因此无

28、产阶级便必须对付资产阶级,实行与贫苦农民联合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二步奋斗”可得出第二步必须与国民党斗争,故 D项排除。24.恩格斯在论述法国启蒙运动时指出:“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迷信、非正义、特权和压迫,必将为真理、正义、平等和人权所取代。现代社会主义就其理论形式来说,它起初表现为 18 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学者们所提出的各种原则的进一步的、似乎更彻底的发展。 ”这表明A. 社会主义者完全接受了启蒙主义思想B. 法国启蒙运动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C. 社会主义理论继承与发展了启蒙思想D.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理想意识趋同【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现代社会主义就其理论

29、形式来说,它起初表现为 18 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学者们所提出的各种原则的进一步的、似乎更彻底的发展。 ”可知社会主义理论继承与发展了启蒙思想,故 C 项正确。A 项“完全接受”表述错误,排除。材料强调的是社会主义理- 12 -论的形成,而不是无产阶级的斗争,故 B 项错误。D 项“趋同”表述错误,排除。【点睛】点睛:排除错误选项时常用的方法有:第一,绝对化错误,如本题的 A 项。第二,选项是否与材料有关,如本题的 C 项。第三,一般来说“趋同”类的表述都是错误的,如本题的 D 项。25.这种艺术风格既不是粗糙,也不是前卫,更不是抽象,它是将科学的色彩学理论运用于绘画,中国高考艺术专业的色彩考试

30、,也以这种色彩规律作为标准。这种艺术风格是A. 印象主义B. 浪漫主义C. 古典主义D. 现代主义【答案】A【解析】印象主义绘画注重光与色的结合, “将科学的色彩学理论运用于绘画”说明是印象主义,A 正确;B 注重的是情感;C 注重的是理性;D 是反传统。第卷(非选择题,共 50 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计 50 分。第 26 题、第 27 题为必考题,第 28 题、第 29 题为选考题,每题均为 15 分,考生根据要求选择一题进行作答。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论证中世结束于唐代,近世开端于宋代的“唐宋变革论” ,最早是由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的,被欧美学者

31、称为“内藤假说” 。 “唐宋变革”是指中唐至北宋的变革,并非仅指唐宋之际。其核心主张是,从唐到北宋是一个从贵族政治转向君主独裁体制的过程。所谓君主独裁,就是把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上,并通过与之配套的官僚体制来展现这种权力。在内藤看来,这种特殊形态的君主独裁制贯穿了北宋以后的中国社会,而君主独裁下的社会阶层反而相对平等,也就是平民社会取代了贵族社会。迄今仍有很多历史学者将唐朝的三省制视作较为合理的官僚制度,但内藤将其理解为贵族制度,即体现了责族力量和君权的妥协,按照皇帝意旨由中书省写下来的诏书,门下省有权帝阅、驳议,因此门下省就代表了贵族的意志。摘编自陆扬唐宋变革论错在哪?材料二朱熹编著四书集注

32、 ,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编小学集注 ,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 13 -编论语训蒙口义 童蒙须知 ,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读书、写字、饮食都作了道德规定。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三康乾盛世就如千年古国的回光返照,康乾之后,清代的中国江河日下,一日千里,逝者如斯。梁泉我们只有一个中国(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相关史实说明“君主独裁制贯穿了北宋以后的中国社会” ,并简要评析内藤湖南对唐代三省制的认识。(2)依据材料二概括朱熹在推广理学方面所做的努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推广理学的社会条件。(3)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三中的观点。

33、【答案】 (1)说明:北宋实行二府三司制,削弱了宰相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明代废除宰相制度,设内阁,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至清代军机处的设置,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评析:内藤湖南认为唐代三省制,是一种贵族政治,体现了君主与贵族的妥协,有利于减少皇帝决策的失误,有利于缓和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但没有看到三省之间的相互牵制和监督,实质上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2)努力:重新解释经典,使理学普及化;注重道德规范教育,推动理学的生活化;社会条件:印刷术的发明和运用;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私学的发展。(3)观点:清朝前期盛世局面的背后已潜伏着危机。论证:封建经济虽然发展

34、,但自然经济占主导,封闭落后;统治阶级实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君主专制强化,封建统治腐朽;程朱理学僵化。【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变迁。从北宋二府三司制、宋明理学、清朝的社会发展等方面来分析。【详解】 (1)第一小问,结合北宋时期、明朝以及清朝中枢机构变化来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贵族制度,即体现了责族力量和君权的妥协”的信息并结合三省六部制的实质进行评说。(2)第一小问,从朱熹“重新解释大学 、 中庸 、 论语 、 孟子 ”可以看出,他的- 14 -努力是解释经典,有利于理学普及化;由“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 ,可以看出注重道德规

35、范教育;“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读书、写字、饮食”可以看出,推动理学的生活化;第二小问,社会条件可以考虑影响思想的经济、教育等因素。 (3)本题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从材料三“康乾盛世就有如千年古国的回光返照” “江河日下,一日千里” ,提取观点:清朝前期盛世局面的背后已面临危机,加以论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04 年,清政府颁布奏定中学堂章程 。该章程强调中国史“当专讲历代帝王之事,陈述本朝列圣之善政德泽,暨中国百年以内之大事;次则讲古今忠良贤哲之事迹,以及学术、技艺之隆替,武备之弛张,政治之沿革,农、工、商业之进境,风俗之变迁等事”。材料二:1956

36、 年新中国颁布了初级中学世界历史教学大纲(草案) 。大纲认为:第一,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五种社会形态的更替过程,因此,按五种社会形态划分历史发展阶段,安排章节内容。第二, “阶级斗争是人类历史前进的主要动力” ,为此,大纲以阶级斗争的重大事件为“社会制度改变”的转折点。第三,突出苏联的历史,其第九部分“现代社会主义的胜利和资本主义总危机” ,可以说是苏联史的缩编。材料三:2011 年版历史课程标准在世界史部分构建了这样一个体系:主线:人类历史从分散到整体发展。两个方向:人类历史可从纵向、横向进行研究。纵向系统以时间为序,横向系统反映地域之间的关系。在此过程中,世界市场的形成和扩大至关重要。三

37、个阶段:将世界历史划分为古代、近代、现代三个阶段,勾勒从分散到整体发展的过程。(1)依据材料概括奏定中学堂章程体现的历史教育特点。(2)新中国的历史教育体现了怎样的史观?试析新中国形成这种史观的原因。(3)2011 年版课程标准体现了怎样的史观?据此史观,世界近代史和现代史的起点时间和代表事件应该分别是什么?简析其主要依据。【答案】 (1)以帝王将相和忠良贤哲为主要内容,属于“皇朝精英历史史观” 。(2)史观:唯物史观(或革命史观) 。- 15 -原因:加强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需要;调动建设社会主义热情的需要;受苏联的影响。(3)史观:全球史观(或整体史观) 。时间和事件:15 世纪前后的新航路

38、开辟;20 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依据:新航路开辟密切了世界各地区间的联系,世界市场开始出现,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20 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世界被瓜分殆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中依据材料中文字“商当专讲历代帝王之事,陈述本朝列圣之善政德泽;次则讲古今忠良贤哲之事迹”等信息来归纳历史教育的特点,观围绕皇室角度作答即可。第(2)中第一小问从材料二中“五种社会形态划分历史发展阶段,安排章节内容” 。“阶级斗争是人类历史前进的主要动力”等信息归结答案;第二小问原因从结合所社会主义建设以及国际环境影响等角度思考作答。第

39、(3)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中“人类历史从分散到整体发展” “在此过程中,世界市场的形成和扩大至关重要” “勾勒从分散到整体发展的过程”等信息来概括史观;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新航路开辟以及第二次工业革命角度思考作答;第三小问依据围绕世界市场出现以及最终形成的角度分析归结答案。考点:史学研究史观革命史观和文明史观;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出现;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28.【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清朝的司法机构基本沿袭了封建旧制,中央设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分掌审判、复核和监察,地方审判权由行政长官兼领。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中国获得了“治

40、外法权” 。19 世纪末,清政府已经认识到丧失司法主权的危害性,1902 年清廷下诏“著派沈家本、伍廷芳将一切现行律例按照交涉情形,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订,妥为拟改。务期中外通行,有裨治理。 ”1906 年,清政府将刑部改为法部,掌管全国司法行政事务,不再具有审判职能,改大理寺为大理院,作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在法部设置总检察厅,作为最高检察机关,独立行使检察权。1907 年,在各省设高等审判厅,府(直属州)设地方审判厅,州县设初级审判厅。清政府还引进了西方近现代诉讼制度,承认律师制度的合法性,确定了审判公开、允许辩论等原则,并明确了预审、合议、公判、复审等程序,初步规定了法官、检察官考试任用制

41、度。摘编自贾孔会中国近代司法改革刍议(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司法改革的主要特点。- 16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司法改革的原因。【答案】 (1)引进西方司法制度和原则;建立独立司法体系;确立公开公正的诉讼和审判制度;重视司法人员的素质提升。(2)鸦片战争后中国司法主权遭到破坏;西学东渐,西方近代司法制度传人中国;清政府认识到司法改革的迫切性;清末新政开启近代司法改革。【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清末司法改革的主要特点按照材料分层次概括即可,例如,材料中的“司法体系的建立、引进了西方近现代诉讼制度、确定了审判公开、允许辩论等原则、规定了法官

42、、检察官考试任用制度”等均是可以作为答案的。(2)在做此题时需要注意的是清末司法改革的原因主要从“清政府已经认识到丧失司法主权的危害性鸦片战争后、西方近代司法制度传人中国、清政府认识到司法改革的重要性、迫切性”等进行多方面分析。点睛:选修模块的考题一般都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考生根据所学知识的迁移能力和相关分析问题的技巧和方法。所以一般情况下,考查内容均不是选修课本上的基本史实。这就需要考生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结合所学分析问题的方法,将所学相关知识迁移过来回答有关问题。29.【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当 1914 年 8 月大战爆发后,日本朝野好战分子,都认为大战是变中

43、国为日本附属国的绝好时机。1914 年 12 月,日本政府正式确立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1915 年 5 月,袁世凯被迫答允了这一丧权辱国的条约。英、法、俄、意等帝国主义由于本身已陷入欧战,为了保存自己侵华的既得利益,竟相与日本妥协和勾结。1917 年春,英、法、俄、意等国纷纷与日本订立密约,迎合讨好日本,出卖中国。在大战期间,惟有美国是日本独霸中国的一大心患。美国在与日本的抗衡中,政治上有争夺也有勾结,经济上则乘虚而入,渗透扩张。1917 年 11 月在华盛顿与日本签订的蓝辛石井协定则是美国政治上妥协日本,经济上抗衡和威胁日本的文证。摘编自陈国清简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若

44、干影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侵华格局的变动。(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答案】 (1)变动:由列强共同支配到日本独霸中国;欧洲列强被迫对日妥协;美日竞争局- 17 -面逐渐形成。(2)影响:日、美对中国侵略加剧,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客观上促进民族工业发展;有利于中华民族觉醒;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进程。【解析】(1)依据材料“日本政府正式确立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美国在与日本的抗衡中,政治上有争夺也有勾结,经济上则乘虚而入,渗透扩”的信息从列强共同支配到美日竞争局面逐渐形成回答。(2)依据材料和所学从日美对中国侵略加剧,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以及客观上促进民族工业发展以及推动了中民主革命进程等角度思考回答。点睛:特点实质性非选择题解题技巧1. 要注意对本质概念的把握:本质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事物的本质是隐蔽的,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的,不能用简单的直观方法去认识,必须透过现象掌握本质。2.概括历史事件的本质的一般方法是先确立所要表述的历史事件的主体,再确立其本质属性,再加上其本质或目的,最后指出事件属性。3.注意联系所学的历史知识,并结合材料中主旨老概括特点或者本质。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