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11 课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考真题在线|2015河北 下列茶缸是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定做并流传至今的生活用品,其中定做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是 ( )A BC D|课时提分练习|1.原创题 “文化大革命”十年,中国经历了一场深重的灾难。 “四人帮”的倒台,让从梦魇中醒来的人们看到了希望,也充满了期待。然而,中国要前进,就必须打破把毛泽东的话作为判断一切是非标准的神学信条,也就是说必须打破“”的精神枷锁。 “”应是 ( )A.民主科学B.三民主义C.两个凡是D.三个代表2.改编题 党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引下,冲破了长期禁锢人们思想的许多
2、旧观念,摆脱了许多思想上的枷锁和禁锢,振奋起伟大的革新创造精神、开拓进取精神、实干兴邦精神,激发出空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可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伟大意义是( )2A.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社会的发展B.作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C.为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指明了方向D.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改编题 1981 年 6 月 27 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决议:党内根本不存在所谓以刘少奇、邓小平为首的“资产阶级司令部” 。确凿的事实证明,硬加给刘少奇同志的所谓“叛徒” “内奸” “工贼”的罪名,完全是林彪、江青等人的诬陷。八届十二中全会对刘少奇同志
3、所作的政治结论和组织处理,是完全错误的。该决议 ( )A.标志着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开始B.标志着指导思想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C.标志着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D.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4.原创题 下图反映了安徽凤阳县农业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C.“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D.“一五”计划的实施5.改编题 1992 年邓小平同志指出:“对办特区,从一开始就有不同意见,担心是不是搞资本主义。深圳的建设成就,明确回答了那些有这样那样担心的人,特区姓社不姓资 。从深圳的情况看,公有制是主体,外商投资只占 1/4,就是外资部分,我们
4、还可以从税收、劳务等方面得到益处嘛!多搞点三资企业,不要怕。 ”材料认为特区姓“社”不姓“资”的主要原因是 ( )3A.公有制经济占据主体地位B.中国政府行使国家主权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三资”企业处于绝对优势地位6.2018石家庄桥西区模拟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成就举世瞩目。“各方面体制中率先吹响改革号角的是 ( )A.政治体制B.教育体制C.经济体制D.国防体制7.2018河北模拟 下图所示的折线统计图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变化情况。其中造成最高增长点的原因是( )A.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B.入世后带来的经济发展C.“科
5、教兴国”战略的实施D.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8.改编题 1992 年被人们称为中国 30 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 “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 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 ”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B.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4C.确立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D.形成了全面立体的开放格局9.2018石家庄 42 中模拟 邓小平的女儿邓林在谈到父亲的一次重大活动时:“说到了 1992 年时,我觉得他心里有了想法,他不希望这个改革开放的步子慢下来,要继续快,所以,他来了。 ”对于邓小平的这次行动,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背景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6、设遭受重大挫折B.内容是作出改革开放的新决策C.实质是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前进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D.影响是中国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10.2018烟台 2018 年 4 月 13 日,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中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增设海南岛为 ( )A.经济特区 B.沿海经济开放区C.沿海开放城市 D.特别行政区11.2018泰安 2017 年 10 月 8 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
7、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代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是 (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列宁主义 生物进化论A. B.C. D.12.原创题 从下图漫画中能够得到的信息是 ( )A.改革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典型特征5B.我国正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前进C.思想解放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唯一因素D.我国已经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13.改编题 在“一带一路”的“丝路精神”中所蕴含的“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文化理念,对于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对话、促进世界文明的繁荣发展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可见,我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伟大意义是 ( )A.促进世界文明的交流和融通B.
8、构建一个互惠互利的利益、命运和责任共同体C.推进对外开放进程,加速中国经济发展D.实现中国经济的扩张14.改编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老一代领导人作出的。改革开放之初我见过邓小平两次,第一次见他是 1974 年。当时,中国共产党并不清楚采取什么改革措施,只知道中国需要变革。他们希望发展经济,希望中国繁荣富强,但并没有完整的未来蓝图。他们只是表明态度,在改革的过程中寻找方案,摸着石头过河,通过不断地试验,推行一些政策。如果政策奏效,就坚持。材料二 过去 30 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一直保持在 10%左右,累积了很多结构性问题,形成并不合理的投资和
9、消费结构。有些经济学家据此对中国短期经济发展持悲观态度,甚至认为可能会出现负增长,这值得重视。在我看来,中国今后 10 年经济发展很难保持 7.4%的增速,能保持 6%的增速就不错了。即使是 6%的经济增速,中国仍可能在 20 年内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当然,前提在于中国解决好经济结构性问题。现在,中国领导层已认识到这个问题,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共识:如果不改革,将很难保持中国的可持续发展。(1)材料一表明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社会改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不断深化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处理好哪一问题?6(3)上述材料和问题探究的主题是什么?15.2018保定竞
10、秀区一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一生坚持“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对此矢志不移、无比坚定。孙中山先生说:“以吾人数十年必死之生命,立国家亿万年不死之根基,其价值之重可知。 ”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生涯屡经挫折、备尝艰辛,但为了“造成独立自由之国家,以拥护国家及民众之利益”,他从不因失败而灰心,也从不因困难而退缩,坚信“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 。(1)根据材料一,孙中山所说的“志”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孙中山两例早期革命活动。材料二(2)从材料二中,指出面粉业发展的趋势,并分析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材料三7(3)根据
11、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农村革命根据地在分布上有何特点?材料四(4)从材料四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5)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现“中国梦”的因素。通过上述探究,你有哪些认识?16.2018河北模拟 阅读材料,探究问题。材料一 日本曾经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两次打断和干扰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第一次是从 19 世纪 60 年代到 19 世纪 90年代中国开始迈向现代化的门槛,日本迫切需要通过挑衅的战争来打断中国现代化的尝试。日本的军事冒险取得了成功,中国丢失了土地,赔尽了国库里的白银(2 亿两),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成就被活生生地扼杀。一次是 1927 年到 1937 年8这段时期,当时的国民政府抓住了 10 年时间
12、,让中国的民族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日本陆军部的阴谋家深恐中国发展起来重新强盛,于是尽一切机会挑衅中国,并最终发动了侵华战争。材料二 1979 年以来,中国经过 28 年持之以恒、韬光养晦、专注地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得到极大提高,中国经济和中国民众的动力和内在能量被彻底地调动了起来,中国经济以自己运行的规律势不可挡地在发展,而正是中国这样迅猛的发展让日本的极右翼势力坐卧不安,中国在短时间里夺去了日本在国际上的光环和日本在全球各地的经济影响力。2010 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被中国超过,失去了连续保持 40 余年“世界第二”的地位。致使日本极右翼势力毫不掩饰地在国内讨
13、论应当如何阻挠中国迅速崛起,甚至主张不惜与中国一战,其险恶用心在于第三次打断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涛中国崛起策(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史上两次现代化发展进程被日本阻断的国际、国内背景有哪些。(2)材料二认为,日本当前右翼势力为再一次打断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遏制中国的迅速崛起,不惜再与中国一战,你是否认同这一看法?试结合上述材料、问题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证。参考答案【中考真题在线】C【课时提分练习】1.C 解析 抓住材料中“四人帮的倒台” “把毛泽东的话作为判断一切是非标准的神学信条”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7 年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它的推行引起人民的普遍不满
14、。故本题选 C 项。2.A 解析 从材料中“冲破了长期禁锢人们思想的许多旧观念”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从“激发出空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可知,思想解放极大调动了人们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进步与发展,故本题选 A 项。93.B 解析 本题涉及历史学习中的“史料实证”这一核心素养。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81 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故本题选 B 项。4.A 解析 从图片中“1980 年-1982 年” “安徽凤阳粮食产量”的信息
15、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安徽凤阳农民最早实现了分田包产到户,极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粮食产量的增加,故本题选 A 项。5.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经济特区的相关知识。从材料中“从深圳的情况看,公有制是主体” “我们还可以从税收、劳务等方面得到益处”的信息说明,邓小平认为特区姓“社”不姓“资”的主要理由就是在特区,公有制经济占据主体地位,故本题选 A 项。6.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改革开放的起点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农业属于经济领域,故本题选 C项。7.A 解析 从图片中可以看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最高点出现在 1984 年,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我
16、国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已经起步,极大推动了我国经济迅速发展,故本题选 A 项。8.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据材料中“1992 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 年我国在改革进程中最重要事件就是在中共十四大上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故本题选 C 项。9.C 解析 从材料中“改革开放的步子慢下来”可知,邓小平看到了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了一定问题,使速度渐渐慢了下来,故邓小平采取一定行动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前进发展,故本题选 C 项。10.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先后创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
17、岛等经济特区,故本题选 A 项。11.B 解析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故本题选 B 项。12.B 解析 从图片中“小孩”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奔跑,前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路牌”可知这是我国当前发展的目标,故本题选 B 项。13.A 解析 从材料中“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对话、促进世界文明的繁荣发展”说明“一带一路”的实施促进了世界文明之间相互交流和融通,故本题选 A 项。14.(1)在摸索中向前发展。(2)保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结构性调整问题。10(3)中国改革的发展历程。15.(1)“志”指救国救民,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
18、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早期革命活动:建立兴中会、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组织发动武装起义。(2)趋势:快速发展。原因:一战期间,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资产阶级的努力;较为和平的国内环境等。(3)特点:地处南方,远离城市,集中山区,省省交界。(4)信息:中国国防力量日益强大、科技实力提升、国际地位不断提高。(5)因素:政局稳定,经济强大,军事壮大,国家统一,科技发达,民族团结等。认识:只要我们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16.(1)第一次:日本明治维新,开始对外侵略扩张;中国开展洋务运动。第二次: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对外侵略扩张;中国国内国共两党内战。(2)同意。理由:中国的发展让日本的右翼势力坐卧不安;中国夺去了日本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日本是一个崇尚武力的国家,其政治野心一直存在;中日社会制度不同,经济发展模式不同。不同意。理由: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世界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中国是一个倡导和平的国家,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任选其一,言之有理即可)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