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2 ,大小:100KB ,
资源ID:1181706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18170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河北省辛集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syndromehi21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河北省辛集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1、1河北辛集中学 2017-2018 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阶段考试高一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为了更好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如何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是一条重要途径,有助于克服在传承发展传统文化中容易出现的形式化倾向。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殷周之际出现了重要的人文转向,即由神本向人本转向以及人道主义思潮出现。这为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提供了最直接的思想来源,也规定了此后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

2、中,儒、道两家最具代表性。与儒家讲仁爱形成对照的是,道家更强调道法自然,认为文明的发展要注意克服虚伪性和工具化的倾向。道家身国同构、经国理身的理念,表现出其根本价值取向是向往真正符合人性的和谐社会与美好人生,由此,儒、道两家虽然对社会和人生的理想形成了不同的致思路向,但在拥有共同价值追求的基础上可以相融互补。在魏晋玄学那里,通过名教与自然之辨,二者实现了辩证的统一,为容纳和吸收外来的佛教准备了思想文化条件。两汉之际传入的佛教在魏晋时通过依附玄学而走进中国思想文化。作为讲求“出世”的佛教,其根本宗旨是摆脱人生之“苦”而追求永恒之“乐” ,这种对幸福快乐人生的追求,成为佛教与儒、道文化融合发展的契

3、机和基础。经过不断的中国化,佛教最终融入了中华文化,成就了中华文化发展中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佳话。中国佛教关注现实人生,强调佛性与人性的统一,注重人格的自我培养与自我完善,形成了自身鲜明的思想特点与文化精神,对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中国佛教文化强调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既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对理想社会和美好人生的根本追求,也为其今天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文化基础。儒道佛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三大主干,文化表现形态各有特色,却具有共同的价值追求。三家的融合发展,充分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和而不同”的圆融和谐精神。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使之在

4、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继续发挥积极2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摘编自洪修平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殷周之际出现的人道主义思潮决定了后世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B. 儒、道两家思想的碰撞产生了玄学,而玄学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佛教的传入。C. 佛教讲求“出世” ,旨在追求幸福快乐的人生,这是佛教与儒、道文化融合发展的契机和基础。D. 儒、道、佛三家思想的融合形成了中华传统文化,构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一自然段运用设问的手法提出论点,指出要

5、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B. 第二自然段运用对比论证的手法,指出儒、道两家思想的来源与他们之间的不同点。C. 第三自然段通过论述中华文化对佛教思想的融合,明确了中华文化的作用和价值。D. 文章逐层论证三家思想对中华文化形成和发展的作用,并指出传承发展的必要性。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只有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梦。B. 如果能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就可能避免文化传承中的形式化倾向。C. 如果没有中国传统文化圆融和谐的包容精神,佛教将难以融入中国传统文化。D. 中华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的和谐精神,与当前所提倡的核心价值观

6、契合。【答案】1. C 2. C 3. A【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 项, “殷周之际出现的人道主义思潮决定了后世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范围失当,文章第二段的表述是“在殷周之际出现了重要的人文转向,即由神本向人本转向以及人道主义思潮出现。这为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提供了最直接的思想来源,也规定了此后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 ,由此可知, “人文转向”和“人道主义思潮出现”规定了“此后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

7、旨走向” ,文中应是两方面,选项变成一方面了。B 项, “儒、道两家思想的碰撞产生了玄学”强加因果, “玄学的产生”并非是因为“儒、道两家思想的碰撞” 。D 项, “儒、道、佛三家思想的融合形成了中华传统3文化,构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曲解文意,原文的表述是“儒道佛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三大主干” ,而并非是说“儒、道、佛三家思想的融合形成了中华传统文化” ,而且不光这三家形成了中华传统文化,选项说法太绝对。【2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

8、,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C 项, “第三自然段通过论述中华文化对佛教思想的融合,明确了中华文化的作用和价值”张冠李戴,第三段内容确实谈到了“佛教融入了中华文化” ,但更多的内容是在论证“佛教的作用和价值” ,所以选项把“佛教文化”和“中华文化”两者的概念混淆了。【3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

9、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A 项, “只有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梦”有误,条件混淆,说法过于绝对化。文章第一段的表述是“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为了更好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在努力实现复兴梦的今天,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但这并非是必要条件,选项的说法过于绝对化。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 。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

10、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 “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 “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 “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 “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 “所有” “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4“或许” “大概” “必定” “可能” “似乎”

11、“已经” “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毛毛熊周海亮男人坐在候车室的长条椅上,呆滞的目光瞅着脚边一个鼓囊囊的旅行包。他在等待一天中惟一的一班过路车。其实男人十天前就应该离开这个地方,但当妻子要求他和她一起回去时,他说,让我再静静呆几天吧。老人什么时候进来的,他没有察觉。他看到他们时,老人正领着一个三四岁的男孩站在他面前。看得出老人很累,流着汗,弯着腰,握拳轻轻捶着自己的大腿。他向旁边挪了挪,指着腾出来的空位。 “您坐。 ”他说。老人朝他笑笑,坐

12、下。她把男孩放到自己腿上,眼睛看着窗外。“奶奶” “嗯。 ”“妈妈是不是不要咱们了?” “嗯。 ”“她为什么不要咱们了?” “她做的对。你不懂” “我不懂,你快告诉我。 ”“长大了,你就知道了。 ”“奶奶” “嗯。 ”“爸爸呢?” “爸爸走了。 ”“我知道他走了。我们是不是要去看他?”“不。我们要去亲戚家。 ”“以前的家呢?” “我们不再回去了。 ”“我们为什么不去看爸爸?”“因为爸爸走了。 ”“我知道他走了,我们为什么不去找他?” “你不懂” “我不懂,你快告诉我。 ”“长大了,你就知道了。 ”“奶奶” “嗯。 ”“我什么时候长大?” “很快。 ”“我想妈妈。 ”“嗯。 ”“我更想爸爸。他说

13、要给我买一只毛毛熊。 ”“嗯。 ”“我想看爸爸的照片。 ”“等到了亲戚家再看。 ”“不,我现在要看。 ”“你怎么不听话?” “我就想看看爸爸的照片” “信不信我揍你?” “好。我先看。看完了,你再揍我。 ”男人静静地听着一老一小的对话。本来他不想插话,但男孩的最后一句话让他心酸。他把身子斜了斜,朝向老人, “就给他看看吧!”他说, “这么小的孩子,这么想他爸爸。 ”老人叹口气,从随身携带的帆布包里拿出一个信封,又从里面抽出一张照片,递到男孩面前。 “快点看!”老人的眼睛环顾四周,样子有些紧张。男人愣住了。他死死地盯着照片上的男人,直到老人把照片重新装进信封。“他是不是,叫高畋?”男人问。5“是

14、的。 ”老人不安地说。她飞快把脸转向另一侧,盯着窗台上的一盆云竹。“您告诉我, ”男人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报纸,抖开,指着上面的一张照片问她:“这是他吗?”男人的胸膛开始剧烈地起伏,仿佛有人在里面拉一个巨大的风箱。“是的。 ”老人看了他一眼,再一次飞快地把脸转向那盆云竹。男人盯着老人,一时竟不知说什么好。他的胸膛有节奏地起伏,却挤出不均匀的呼吸。男人站起来,又坐下,他重新把报纸抖开,盯着上面那个已经死去的男人。一个月前的一天,这个叫高畋的男人闯进了镇上的储蓄所。他带着一把刀子,身上绑满了炸药。他没有抢到钱,却被很多警察追赶。男人慌乱之中跑向附近的一座小山,并躲进半山腰一个废弃的有着两间屋子的看林房

15、。荷枪实弹的警察很快将他包围,男人看逃走无望,就引爆了身上的炸药。恐惧并绝望的男人并没有发现,在一墙之隔的另一间屋子里,正躲着一群瑟瑟发抖的人。那是八个来这里旅游的小学生和一位青年老师,那天他们来爬这座山,累了,进到看林房休息。然后他们听到有人闯进另一间屋子。再然后,房子被炸上了天。八个小学生,当场炸死两个。十几天后,在医院里,又死了一个。据幸存的青年教师回忆,那个男人并没有发现他们男人朝老人张张嘴,却什么也没说。男孩再一次缠起老人, “我还想看爸爸的照片。 ”他说。老人终于火了。 “信不信我揍你?”她在男孩的屁股上重重打了一巴掌。男孩大哭起来, “我要看爸爸!你为什么不让我看爸爸?” “跟你

16、说过爸爸走了!” “我知道他走了,他去哪了?” “信不信我再打你一巴掌?” “你打!你打!爸爸说过要给我买一只毛毛熊的!他不会扔下我走的!” “你想知道爸爸是怎么走的吗?你想知道是不是?”老人的眼泪终于淌下来, “好!我告诉你!”“你不要这样!”男人急急地阻止老人。他低下身子,看着男孩, “爸爸刚才还在,和我在一起。不过你来之前,他坐上汽车走了。他得赶着去挣钱,给你买更多玩具。过些日子,他还会回来找你。毛毛熊他给你买了,让我捎给你。 ”男人打开那个鼓囊囊的旅行包,从里面拿出一只很大的毛毛熊,递给男孩。 “你看,是不是?”毕竟是小孩子。男孩看到毛毛熊,就乐了:“我就知道奶奶在骗我!我就知道爸爸不

17、会忘了我!”老人不安起来。 “这个,值很多钱吧?”她指着毛毛熊问。“没事。我买给孩子的。他早想要一只毛毛熊,一直没给他买。后来他病了,就6给他买了一只,让他日夜抱着。想不到医生没能把他救活。现在他不需要了”男人强忍着泪,泪却还是滴下来。老人重重地叹口气。 “什么病?”她问。一辆汽车在候车室门口停下来,正是男人等的那一班。男人站起来,拿起瘪瘪的旅行包,朝门口走。走了几步,他停下来,转过头,对老人说:“他没得病。假期来旅游,死在这儿了。是被炸死的。在半山腰的守林房。 ”(选自帘卷西风 ,有删改)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奶奶说儿媳妇离开是对的。她总是看

18、着窗外。或窗台上的云竹,这些都说明她为儿子的行为感到羞愧,内心隐含着哀痛,是一个是非分明的人。B. 男人确认照片上的男人就是炸死自己的儿子的人后,气愤、痛苦、情绪激动。但当奶奶要告诉孙子真相时,他又赶紧阻止,表现出可贵的善意。C. 高畋引爆炸药时不知道在隔壁有老师和学生,可见他并非故意炸死包括男人的孩子在内的几个孩子,所以男人原谅他,并主动去安慰他的儿子D. 小说开头写男子在候车室候车瞅着鼓囊囊的旅行包。结尾写他拿起瘪瘪的旅行包。准备乘车离去,前后呼应,结构圆合,显示出严谨的构思。5. 男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6. 围绕主人公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它们分别是什么? 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19、? 请简要分析。【答案】4. C 5. 他推动了情节发展。他执意要看爸爸的照片,才有男人看到照片认出上面的人就是炸死自己的儿子的人;他哭闹着说爸爸说过要给他买毛毛熊,才激发了男人的恻隐之心,把包里的毛毛熊给他。通过他塑造主人公的形象。他父死母走,处境可怜,男人对他动了恻隐之心,用善意的谎育安慰他,给他毛毛熊,给他生活的希望,表现了男人宽宏、善良、淳厚。通过他交代相关情节。用他对奶奶的追问,暗中交代爸爸已死、妈妈离家、爸爸答应给他买毛毛熊的情节。国用他联系小说中的人物。他联系着爸爸、妈妈、奶奶和男人,使小说的人物关系清晰。 6. 第一问:明线是男人了解高畋的孩子的遭遇和感情需求,把原本买给自己的

20、孩子的毛毛熊送给他的过程。暗线是男人的孩子在游山途中被高畋炸死的事件。第二问:设置孩子在高畋自杀爆炸中被炸死这一暗线,为明线的展开提供背最。设置明暗两条线索,使小说条理清晰,逻辑严谨,结构完整,彰显小说爱能超越恨的主旨。明暗线索交织,使小说情节7更为集中紧凑,突出了主人公超越仇怨、心怀博大的形象。【解析】【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内容的探究,也有对语言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然后明确主旨,分析人物,关注手法;最后结合小说主旨和细节做出准确判断。C 项, “男人原谅他”不当。文中没有体现男人

21、原谅高畋的内容,他去安慰高畋的儿子也不是这里说的原因,而是出于对这个无辜而可怜的孩子的关爱。【5 题详解】试题分析:从情节发展来看,男孩的爸爸抢钱、引爆炸药、炸死旅游学生的情节都是由小男孩要看爸爸照片的情节引出的;由于男孩哭闹要毛毛熊,奶奶无奈要告诉孩子真相,侯车的男人受到了触动,阻止了奶奶,并把毛毛熊送给了男孩,男孩串起了小说的所有情节,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从塑造人物的角度来看,小说中通过侯车男人对男孩的行为突出了男人的形象,也通过男孩与奶奶的对话交待了人物之间的关系。点睛: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其作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为塑造主要人物服务,对主要人物起到烘托作用;(2)同主要

22、人物一同起揭示或凸显或丰富主旨的作用;(3)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特别是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的小说中的“我” ,多起到叙述和见证人的作用。使小说更具真实感,结构更加严谨;(4)引出主要人物;(5)对情节起作用:牵线搭桥,推动情节发展,造成情节陡转;(6)构成环境,渲染气氛,奠定基调;(7)增加文章生动性、丰富性。【6 题详解】试题分析:小说线索是贯穿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的脉络,本文是双线结构,一明一暗,相互交织。在小说中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就叫做明线,而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就叫做暗线。本题解答时第一问要分别指出明线和暗线的具体内容,明线就是男人与男孩、男孩奶

23、奶之间发生的故事,按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清楚即可;暗线就是小说中通过人物对话和作者介绍暗示出的内容,同样要按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清楚。第二问从塑造人物、表现主题、发展情节等角度分析即可。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8材料一:昨天,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简称“中制协” )授权法务委员会发表声明,首次明确将美人私房菜收视不佳归结为“制作方没有购买收视数据,结果这个一直在全国排名前 5 的优质播出平台,一夜间掉到了第 22 名” ,并借势声讨“收视率俨然成为评价中国电视剧优劣的唯一标准。收视高,不论真假就可以领奖杯、拿奖金,获得高收益、高赞誉;否则便一败涂地。 ”这份声

24、明痛揭收视率造假黑手并未止于此,而是进一步揭示了“黑产业链”各个环节都是“共谋”的事实。据调查,目前购买收视率的价格已攀升至每集 30 万至 50 万元人民币。以全国排行前 20 家卫视频道每年播出 13000 集电视剧计,全年有 40 多亿人民币被这股黑势力非法窃取。(节选自 2016 年 12 月 13 日北京青年报 )材料二:近日,中制协发表声明表示,针对我国电视剧市场上购买、播出电视剧业务中存在的收视率造假现象,将坚决打击造假行为,努力打造电视剧播出新环境。收视率调查原本是为广告商向电视台投放广告服务的,并非电视节目优劣的评价标准。但是在我国,一些电视台广告部为争夺广告资源,开始收视率

25、造假行为,之后愈演愈烈。(节选自 2016 年 12 月 19 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三:电视剧收视率作假现象由来已久,主管部门多次开会研究解决相关问题,但收效甚微,该现象依然呈不断蔓延之势。本着“打铁先要自身硬”的原则,中制协在关于坚决抵制收视率作假的自律承诺书中说:今后凡我会会员单位参与收视率作假,一经查实立即列入企业信用黑名单,通报全行业。情节严重者依据协会章程给予开除会籍处分,并报告政府主管部门,建议取消其电视剧经营制作资质。承诺书要求全体会员坚决与收视率作假现象作斗争,有责任向法务委员会提供线索和证据,全力配合调查。与会的会员单位均表示响应协会倡导,并在这份承诺书上签了字。中制协会

26、长尤小刚表示, “我们也同时希望,国家尽快建立收视率调查的大数据系统,采用统一的、合理的、有效的收视率调查方式,让中国电视剧制作者能一门心思地提高电视剧的质量,真正让电视剧凭质量说话!”(节选自 2017 年 1 月 4 日光明日报 )9材料四:收视率仅仅是一项效果指标,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多少人看了某节目或频道、看了多长时间等情况。然而,除节目本身因素外,收视率还受时段、编排等因素的影响,仅凭收视率高低无法判断节目质量优劣。况且,观众的观看感受多样复杂,收视率的冰冷数字无法判断观众是“身心愉悦”还是“边看边骂” 。其实,业界对收视率能否真实可信地反映电视台和电视节目收视情况的质疑由来已久。收视率

27、造假一事只是再次提醒我们,不应将收视率当成判定电视台和电视节目优劣的唯一标准,业界亟须出台更专业、科学的电视评价体系,引入多方面的评价机制,在收视统计领域营造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让更多的收视统计机构加入,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维护客观公正的收视评价体系,建设科学完善的评价机制。收视率造假的问题关键不只在收视率这个衡量标准本身,还在于电视从业者的态度。电视行业片面追求收视率的不良风气,导致明星价格虚高、内容同质化、审美价值取向低俗等问题屡见不鲜,已经伤及电视产业的肌理。与其饮鸩止渴,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不惜破坏行业规范,把时间和金钱浪费在钻空子进行收视率造假上,电视从业者不如潜心研究如何提高产品质量

28、,在市场容量下降的情况下开拓综艺节目、电影和网络剧等新空间,提高好剧、好节目的收看效率。(节选自 2017 年 1 月 25 日光明日报 )7.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介绍了中制协发表声明的内容,首次对变味的“收视率”开战,揭示收视率造假这种“黑产业链”给黑势力带来的丰厚利润等。B. 材料二揭示了有些电视台的广告部为了争夺广告资源而愈演愈烈进行收视率造假这一现象,并表明了中制协将对收视率造假行为实施打击的态度。C. 材料三介绍了中制协倡导的关于坚决抵制收视率作假的自律承诺书的部分内容,同时要求中制协会员明确自己的责任并自觉抵制与杜绝收视率造假。D. 材

29、料四介绍了收视率的相关问题,分析了收视率造假的危害,希望业界建设科学完善的评价机制并点明电视从业者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等。8.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材料意思的两项是( ) ()A. 材料一主要使用数据说话,文中列举的一系列数字,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能够让读者更直观地了解电视剧收视率造假问题的严重性。B. 材料一使用了“黑手” “黑产业链” “黑势力”等词语, “黑”字明确指出了收视率造假10行为的性质以及中制协打击收视率造假行为的决心。C. 材料一、二介绍了电视剧市场上制作方、播出方在制作、购买、播出过程中购买虚假收视率行为以及中制协营造电视剧播出新环境的决心。D. 材料三用“打

30、铁先要自身硬”的俗语说明中制协要求协会会员签订“承诺书”做法的重要性,也侧面反映了收视率造假行为的蔓延之势。E. 材料四是时评类文章,分析了涉及收视率的多个方面的问题,比如第二段就从行业的角度分析片面追求收视率给电视产业带来的伤害。9. 为什么收视率调查不能作为评定一部电视剧好坏的标准?请结合材料说说你的看法。【答案】7. A 8. CD 9. 收视率调查不是电视剧节目的评价标准。收视率调查是为广告商向电视台投放广告服务的。目前的收视率调查不是最有效的。国家没有收视率调查的大数据系统,没有统一、合理、有效的收视率调查方式。收视率不能真实可信地反映电视剧收视情况。收视率的高低除了电视节目本身的因

31、素外,还有很多外在的因素,比如时段、编排以及观众观看电视剧的心态等。 (写出两点即可)【解析】【7 题详解】试题分析:对于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把握如下几点,一是选择“正确”还是“不正确”的一项,二是选择“一项”或是“两项” 。比如本题中,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A 项, “首次对变味的收视率开战”错误,材料一第一段说的是“首次明确将美人私房菜收视不佳归结为制作方没有购买收视数据 ”。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注意是“强拉因果” “因果倒置” “混淆范围” “无中生有” “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

32、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 A 是对材料一内容的转述,原文只是说“首次明确将美人私房菜收视不佳归结为制作方没有购买收视数据 ”,而非选项所说“首次对变味的收视率开战” ,故选项属于曲解文意。【8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材料意思的两项” ,要求选出的是“不符合材料意思的” “两项” 。B 项, “电视剧市场上制作方、播出方在制作、购买、播出过程中购买虚假收视率行为”错误,材料一中有“制作方没有购买收视数据” ,这说明购买虚假收视率应该是制作方的事情,播出方不购买收视率。D 项, “中制协要求协11会会员签订承诺书做法的重要性”错误, “打铁先要自身

33、硬”主要说明中制协协会会员“自律”的重要性。【9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为什么收视率调查不能作为评定一部电视剧好坏的标准?请结合材料说说你的看法”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以及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对于原因类概述题,首先要在材料中找到这句话,确立答题区间, “收视率调查不能作为评定一部电视剧好坏的标准”这句话在材料四,由此可判断答题区间主要集中在材料二和四,然后联系上下文来解答。可以找到相关语句,如材料二中“收视率调查原本是为广告商向电视台投放广告服务的,并非电视节目优劣的评价标准。但是在我国,一些电视台广告部为争夺广告资源,开始收视率造假行为,之后愈演愈烈” ,材料四中“收视

34、率仅仅是一项效果指标,然而,除节目本身因素外,收视率还受时段、编排等因素的影响,仅凭收视率高低无法判断节目质量优劣”等,然后分条列写即可。二、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郑兴裔,字光锡,显肃皇后外家三世孙也。兴裔早孤,叔父藻以子字之,分以余赀,兴裔不受,请立义庄赡宗族。及藻没,遂解官致追报之义。乾道初,建康留司请治行宫备巡幸,兴裔奏劳人费财,乞罢其役,且言都统及马军帅皆非其人。过阙入见,询以守令臧否,兴裔条析以对。帝曰:“卿识时务,习吏事,行当用卿。 ”会复置武臣提刑,就命为之,加遥领高州刺史。郡县积玩,检验法废,兴裔创为格目,分畀属县,吏不得行其奸,因著为令。建、剑

35、、汀、邵盐策屡更,漕臣请易纲运为钞法,兴裔极言其不可。海寇倏去忽来,调兵常无及,兴裔请置澳长,寇至径率民兵御之。又言禁兵事艺不精,多充私役,乞行禁止,尉以捕盗改秩,多伪,当加审实。帝善其数论事,诏加成州团练使。时传闻金欲败盟,召兴裔为贺生辰副使以觇之,使还,言无他,卒如所料。寻诏知阁门事兼干办皇城司,又兼枢密副都承旨。军妇杨杀邻舍儿,取其臂钏而弃其尸,狱成,刑部以无证左,出之。命兴裔覆治得实,帝喜,赐居第。丁母忧去官,服阕,复故职,除均州防御使。再使金,还,迁潭州观察使。复请祠,起知庐州,移知扬州。扬与庐为邻。初兴裔在庐尝却邻道互送礼至是按郡籍见前所却者有出无归遂奏严其禁扬有重屯粮乏例籴他境兴

36、裔12搜括渗漏以补之食遂足。民旧皆茅舍,易焚,兴裔贷之钱,命易以瓦,又奏免其偿,民甚德之。修学宫,立义冢,定部辖民兵升差法,郡以大治。楚州议改筑城,有谓韩世忠遗基不可易者,命兴裔往视,既至,阙地丈余增筑之。帝阅奏,喜曰:“兴裔不吾欺也。“卒,年七十四,赠太尉,谥忠肃。(宋史郑兴裔传 ,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初兴裔在庐/尝却邻道互送礼/至是按郡籍见前所却者/有出无归/遂奏严其禁/扬有重屯粮乏/例籴他境/兴裔搜括渗漏以补之/食遂足B. 初/兴裔在庐尝却邻道互送礼/至是按郡籍/见前所却者有出无归/遂奏严其禁/扬有重屯/粮乏/例籴他境/兴裔搜括渗漏以补之/食遂

37、足C. 初兴裔在庐尝却邻/道互送礼至是/按郡籍见前所却者/有出无归/遂奏严其禁扬/有重屯粮/乏例籴他境/兴裔搜括渗漏/以补之/食遂足D. 初/兴裔在庐/尝却邻道互送礼/至是/按郡籍见前所却者/有出无归/遂奏严/其禁扬有重屯/粮乏例籴/他境兴裔搜括渗漏/以补之食遂足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皇后”是皇帝的正妻。秦以前只称“后” ,秦以后天子称“皇帝” , “后” 于是称皇后。B. “刑部”是我国封建社会掌管刑法、狱讼事务的官署,属六部之一,主官为尚书。C. 古代居丧期间须按制穿戴孝服。文中的“服阕”就是守丧期满除去丧服之意。D. “谥”是古代帝王、贵族、大

38、臣、贵族或其他有功绩的平民死后,朝廷给他另起的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郑兴裔体恤族民,知恩图报。叔父郑藻把多余的财物分给他,他不要,请求建义庄以赡养族民。郑藻去世,他解官表达追念报答之义。B. 郑兴裔颇识时务,深得宠信。建康留司请建行宫以备巡幸,他上奏说劳民伤财,请求停止这项劳役。因他识时务,精通政事,皇帝认为应当用他。C. 郑兴裔办案得力,受到奖赏。军妇杨氏杀邻舍儿,刑部因没有旁证而放了她。郑兴裔主动请求重新审理该案,得到实证,皇帝很高兴,赐给他宅第。D. 郑兴裔治理有方,卓有成效。他在庐州制止与邻州相互送礼,上奏严禁户籍流失。他修学校

39、,立义冢,确定部辖居民升差法,使扬州得到了充分治理。13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过阙入见,询以守令臧否,兴裔条析以对。(2)民旧皆茅舍,易焚,兴裔贷之钱,命易以瓦,又奏免其偿,民甚德之。【答案】10. B 11. D 12. C 13. (1) (郑兴裔)经过宫阙入见皇上,皇上问他守令好坏,郑兴裔分条剖析答对。(2)百姓以前住的都是茅屋,容易着火,郑兴裔借给他们钱,命令用瓦房来替代茅屋,又上奏不用他们偿还,百姓非常感激他。【解析】【10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 “初/兴裔在庐尝却邻道互送礼/至是按郡籍

40、/见前所却者有出无归/遂奏严其禁/扬有重屯/粮乏/例籴他境/兴裔搜括渗漏以补之/食遂足” ,这句话是说“当初,郑兴裔在庐州曾制止与邻州相互送礼,这时查州户籍,见以前退回的(礼物)有出无回(没有送回的记录) ,于是上奏严加禁止。扬州有很多屯兵缺粮,按惯例从他境买粮,郑兴裔搜集偷漏之粮补充粮食,于是粮食够吃” ,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兴裔” “庐” “礼” “郡籍” “扬”“粮” “之” ,然后依据语法关系进行排除, “按”是动词,意思是“查” ,宾语是“郡籍” ,故应在宾语“郡籍”后断开,排除 ACD 三项,读选 B 项。【11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

41、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D 项, “谥是其他有功绩的平民死后,朝廷给他另起的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有误,朝廷不会给平民封谥号。【1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C 项, “郑兴裔主动请求重新审理该案”错,从文中来看,第四段说“命兴裔覆治得实,帝喜,赐居第” , “命”的主语应是“皇帝,故应是“皇帝命令郑兴裔重

42、新审理该案”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14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考生可以先到文中找到 C 项对应的内容,考生可以借助“军妇杨氏”快速找

43、到设题区域,在第四段,从文中来看,是皇帝要求郑兴裔重新审理,并不是郑兴裔主动请求重新审理。【13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句首添加主语“郑兴裔” ;“阙” ,宫阙;“询以守令臧否” ,状语后置句,应为“以守令臧否询之” , “臧否” ,好坏;“条析” ,分条剖析, “对” ,回答。第二句中, “旧” ,过去,以前;“贷” ,借给, “贷之”的“之”是代词,他们;“易以瓦” ,状语后置句,应为“以瓦易” , “以” ,用, “

44、易” ,替换,代替;“德” ,名词活用为动词,感激。参考译文:郑兴裔,字光锡,是显肃皇后母家的三世孙。郑兴裔很小就丧父,叔父郑藻把他当作儿子抚养,把多余的财物分给他,郑兴裔不要,请求建义庄以赡养族民。等到郑藻去世,郑兴裔于是解官表达追念报答之义。乾道初年,建康留司请建行宫以备巡幸,郑兴裔上奏说劳民伤财,请求停止这项劳役,并且说都统及马军帅都不能胜任。 (郑兴裔)经过宫阙入见皇上,皇上问他守令好坏,郑兴裔分条剖析答对。皇帝说:“你识时务,精通政事,应当用你。 ”适逢重新设武官提刑,(郑兴裔)受命担任此职,加遥领高州刺史, 州县政事荒废,检察法规废止,郑兴裔制定规则,分别下达所属州县,官吏不能再行

45、奸诈,于是成为法令。建、剑、汀、邵各州盐策多次更换,漕臣请求改纲运为钞法,郑兴裔极力进谏认为不行。海寇来去不定,调兵经常来不及,郑兴裔请求设澳长,敌寇到时直接率领民兵抵御。又说禁兵武艺不精,经常为私人办事,请求加以禁止。尉因捕盗而改升官级,多是假的,应当加以审查核实。皇帝对他的多次论事很满意,下诏加封他为成州团练使。当时传闻金要败毁盟约,召郑兴裔任贺生辰副使以侦察敌情,出使回来,说金无此意15图,终如所料。不久诏令他担任阁门事兼干办皇城司,又兼任枢密副都承旨。军妇杨氏杀了邻居的儿子,取下臂钏而丢弃了尸体,罪名成立,刑部因没有旁证,放了她。皇帝命令郑兴裔重新审理该案,得到实证,皇帝很高兴,赐给他

46、宅第。 (郑兴裔)服母丧离任,服丧期满,恢复旧职,任均州防御使。(郑兴裔)再次出使金,回来,升任潭州观察使。又请求任祠禄官,起先治理庐州,后调任治理扬州。扬州与庐州相邻。当初,郑兴裔在庐州曾制止与邻州相互送礼,这时查州户籍,见以前退回的(礼物)有出无回(没有送回的记录) ,于是上奏严加禁止。扬州有很多屯兵缺粮,按惯例从他境买粮,郑兴裔搜集偷漏之粮补充粮食,于是粮食够吃。百姓以前住的都是茅屋,容易着火,郑兴裔贷给他们钱,命令用瓦房来替代茅屋,又上奏不用他们偿还,百姓非常感激他。修学校,立义冢,确定部辖民兵升差法,扬州因此得到充分治理。楚州商议改筑城,有人认为韩世忠遗址不能改,命令郑兴裔去视察,到

47、了以后,掘地丈余重新修筑。皇帝看了奏章,高兴地说:“郑兴裔没有欺骗我。 ”(郑兴裔)去世,终年七十四,被追赠太尉,谥号忠肃。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定风波席上送范廓之游建康【宋】辛弃疾听我尊前醉后歌。人生亡奈别离何。但使情亲千里近,须信。无情对面是山河。寄语石头城下水。居士,而今浑不怕风波。借使未如鸥鸟惯。经惯,也应学得老渔蓑。【注】居士:指未作官的士人,彼时稼轩正罢官家居,故聊以自称。借使:即使。经惯:经历一段自我修养。14.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 本词为送友人范廓之而作,起句点明离宴,叹人生离别本属无可奈何之事。B. “但使”句,上承离别之情又有转折,情

48、深意厚,与“无情”句形成对比。C. 词人寄语建康水,自己归退不再怕“风波” , “风波”双关,暗指政治风波。D. 词人无“鸥鸟伴” ,深以为感,但能效仿“老渔蓑”生活,也是人生幸事。E. 本词上片抒离别情,含蓄婉转;下片写自己的生活状态和追求,情感深沉。15. 本词写送行而不流于感伤,全词“似悲实旷” ,请结合词句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4. DE 15. 起句感叹离别无奈、似抒悲情。 “但使”三句一转,叹只要友情亲16近会超越千里路遥,没有真情面对面也如间隔千山万水,情感洒脱.下片情感旷达,言自己而今归退田园,不用担宦海风波,有归隐闲居的志趣追求。【解析】【14 题详解】试题分析:D 项,诗

49、句理解有误,诗人并无遗憾之情;E 项, “含蓄婉转”判断不当,本词情感显露,多直接抒情。【15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词虽为送别诗,却无一般送别诗的哀愁悲怨,表现的情感较为丰富。诗意从“但使” 句转向明快爽朗的情感,词人不仅表达了面对离别的健康乐观的情绪,也表达了自己坦然面对人生挫折,洒脱旷达的情绪。答题时能言之成理即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诗词中作者的情感,考查情感类的题目要从诗词中相关写景部分和体现作者情感的词句入手分析。还要结合诗词的标题及相关备注,因为里面也可以透露很多信息。比如本题可从标题中“送范廓之” ,可以看出是送别诗;“人生无奈别离何”一句,感叹离别无奈,似抒悲情;“但使”三句一转,可见情感洒脱;而下片言自己而今归退田园,不用担心宦海风波,有归隐闲居的志趣追求。表现作者情感旷达。名篇名句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痛心于在由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行宫改建的祠庙旁“_,_”的景象,认为人们早已遗忘战败的屈辱历史。(2)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不断反思来提升自己,这两句是:“_,_。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