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存瑞中学存瑞部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生物试题时间:90 分钟 总分:100 分卷(单项选择题部分 401.5=60 分)1三种细胞外液成分能相互转化的是( )A组织液和淋巴 B淋巴和血浆 C血浆和组织液 D血浆、组织液和淋巴2人体内的血浆、组织液、淋巴和细胞内液之间的物质联系正确的表达是( )3如图表示细胞、内环境、人体、外界环境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生存的外部环境就是图中的内环境 B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受体结合 C细胞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内环境D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是内环境4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2、 )A当环境遭到破坏,必将引起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是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液体环境,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5反射与反射弧的关系是( )A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B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定会出现反射活动 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6如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简图,方框甲表示大脑皮层的部分区域,乙代表脊髓的神经中枢。下列有关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 e 为感受器,a 为效应器B先缩手后产生痛觉,
3、痛觉感觉中枢位于甲方框处C受到刺激,神经纤维 d 处膜外的电位变化是由负电位变为正- 2 -电位D若正常成年人的 M 和 N 受到损伤,其缩手反射不会存在7下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结构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B当兴奋传导到时,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C递质经的转运和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D结构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8将甲、乙两个微电流计的两极按下图所示接在功能完好的神经元(纤维)上,在 a、b、c、d 四个实验位点给予适宜强度的电刺激,下列有关指针偏转情况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刺激 a 点,甲的指针一定发生 2 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刺激 b 点
4、,甲的指针一定发生 1 次偏转C刺激 c 点,乙的指针一定发生 2 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刺激 d 点,乙的指针一定发生 2 次方向相反的偏转9切除某动物的垂体后,血液中( )A生长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也减少 B生长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增加C生长激素增加,甲状腺激素也增加 D生长激素增加,甲状腺激素减少10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A血浆渗透压降低 B抗利尿激素增加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 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11如图为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血糖浓度升高可直接刺激胰岛分泌 C,使血糖浓度降低,此过程属于体液调节B血
5、糖浓度下降刺激下丘脑,通过神经支配胰岛分泌 D,使血糖浓度上升,此过程属于神经调节CC 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储存、利用和转化葡萄糖D血糖平衡是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12如图所示的是酶、动物激素、蛋白质、抗体四者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1、2、3 分别表示动物激素、酶、蛋白质 B1 往往由一定部位产生,能产生 4 的细胞一定能产生 1C1 和 4 都具有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D1 和 3 都具有专一性,属于高效能物质- 3 -13如图为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示意图,其中 a、b 和 c 表示人体内三种内分泌腺,和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激素通过作
6、用于垂体 b,进而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分泌B激素含量增加可通过反馈调节使激素分泌减少Ca 表示垂体,b 表示甲状腺,c 表示下丘脑D幼年时激素分泌过少会导致成年后身体矮小、智力低下14若甲、乙两图均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则以下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若细胞 1 为下丘脑中的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作用于细胞 2,则 2 是甲状腺细胞 B信息从细胞 3 传递到细胞 4 的速度比从细胞 1 传递到细胞 2 快 C细胞 2、细胞 4 可依靠细胞表面的受体识别信息 D图甲中信息传递缓慢,图乙传递迅速 15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激素的变化能调节其对刺激的适应能力。下图为皮质
7、醇分泌的调节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运输刺激使下丘脑分泌激素增加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图中 M 促进皮质醇分泌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C皮质醇作用的靶细胞还包括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D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含量先升高后逐渐恢复16图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 )A细胞 1、细胞 3 内的遗传物质相同 B细胞 2 的形成必须要经过抗原的刺激C细胞 4 不能识别抗原,但其分泌的物质 a 可以和抗原特异性结合D物质 a 和细胞 2 产生的物质二者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17人被犬咬伤后,为防止狂犬病发生,需要注射由灭活狂犬病病毒制成的疫苗。疫苗在
8、人体内可引起的免疫反应是( )A刺激效应 T 细胞分化成为记忆细胞 B刺激吞噬细胞产生抗狂犬病病毒抗体C促进浆细胞释放出淋巴因子 D产生与狂犬病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18如图是人体内的免疫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4 -A图中的细胞 A 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均起作用;细胞 B 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均起作用 B移植器官发生的排斥反应,主要与有关 CHIV 通过攻击细胞 C,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缺失引发艾滋病D当相同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体内会发生或的过程,进而产生 G 或 E,发挥特定的免疫效应19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B 淋巴细胞只有受到抗原刺激后,才能形成浆
9、细胞和记忆细胞 B免疫球蛋白与病菌结合后抑制该病菌的繁殖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C一种抗体或浆细胞只能与一种抗原相结合,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D当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时,可引起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等20将小鼠 B 细胞注入家兔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家兔血清能使小鼠 T 细胞凝集成细胞集团。而未经免疫的家兔血清不能使小鼠 T 细胞凝集成团。T 细胞凝集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A.小鼠 B 细胞诱导家兔产生细胞免疫 B.小鼠 T 细胞诱导家兔产生体液免疫C.小鼠 B 细胞和小鼠 T 细胞有相同抗原 D.小鼠 T 细胞和家兔 T 细胞有相同抗原21植物顶端优势现象的原因是( )A 顶端阳光充足有利于生长 B
10、 顶端蒸腾作用强,水肥多C 顶端产生生长素多促进生长 D 顶端产生生长素向侧芽运输,抑制侧芽生长22胚芽鞘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和弯曲生长的部位分别是( )A 尖端、尖端、尖端 B 尖端、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C 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尖端下面的部分 D 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尖端23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其促进作用一定不同B 根的向重力生长与顶端优势都体现了生长素高浓度抑制这一特点C 生长素能促进果实的发育与成熟,所以可以通过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来防止落花落果D 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素一样,都是由特定的器官产生的微量的具有调节作
11、用的物质24如图所示,甲图表示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的照射,乙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如果- 5 -甲图中 b 处的生长素浓度为 m,设 a 处的生长素浓度为 X,则( )A mXn B X=I C nXI D Xi25用燕麦胚芽鞘及幼苗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一段时间后,不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 )A B C D 26为探究黄瓜根、芽对 NAA 敏感性的差异,某研究小组以不同浓度的 NAA 处理萌发的黄瓜种子,8 天后分别测定黄瓜幼苗根、芽的长度,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NAA 浓度/ppm 10 1 0.1 0.01 0.001 0.0001 0芽长/cm 0.64 4.
12、74 7.27 6.86 6.74 6.22 5.75根长/cm 0.63 2.37 5.72 6.60 6.68 6.12 5.97A 每组需要处理数量相同且状况相近的多粒黄瓜种子B 实验结果说明 NAA 对黄瓜的根、芽的作用具有两重性C 促进黄瓜芽伸长的最适 NAA 浓度小于根D 黄瓜根对 NAA 比黄瓜芽更为敏感27.金链花由于受到能分泌细胞分裂素类物质的病原体的侵袭,侧芽生长失控,形成大量分支,称为“扫帚病”。有关分析及推测不正确的是( )A.正常生长的金莲花侧芽生长受抑制是因为生长素含量过高B.该现象说明细胞分裂素类物质能解除物质的顶端优势C.该病原体分泌的细胞分裂素类物质能调节植物
13、的生长发育,一定是一种植物激素D.生产上解除顶端优势可以达到增产的目的28.某同学取一段玉米胚芽鞘,切去顶端 2 mm,在上端放一块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下端放一块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如图甲所示,胚芽鞘形态学上端朝上)。过一段时间检测,发现下- 6 -端的琼脂块逐渐有了生长素(如图乙所示)。该同学就此实验得出结论:下端琼脂块上的生长素来自上端的琼脂块;生长素在胚芽鞘内只能由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关于这个实验与结论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从该实验只能得出结论B.这个实验设计不严密,实验与结论间推理不正确C.如果增加一组胚芽鞘形态学上端朝下的实验就可以得出结论D.这个实验的实验前后可形
14、成自身对照,足以说明结论29.植物激素种类多样,调控机制复杂,植物激素和人工合成的类似化学物质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应用的非常广泛。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和人工合成的类似化学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根中细胞分裂素含量较高,但不含乙烯B.植物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效果与其浓度及作用部位无关C.播种前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夜浸泡种子,以促进种子的萌发D.油菜开花期如遇连续阴雨天,可通过喷洒适应浓度的 2,4-D 减少损失30.为研究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3)对玉米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得到如下实验结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处理方式是:不加激素或加等量蒸馏水B.据图推断 IAA 和 GA3
15、 混合使用后具有协同作用C.实验中用激素处理胚芽鞘时,应将 IAA 加在胚芽鞘尖端而不是加到培养液中D.若实验中使用的 IAA 浓度为 m,则改用低于 m 浓度的 IAA 时,玉米胚芽鞘的长度会减少31.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牛是一个种群 池塘中所有的成年鲤鱼是一个种群 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 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是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封闭种群的种群密度的大小直接原因决定于出生率和死亡率A. B. C. D.32.在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B.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
16、计方格内菌体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D.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7 -33.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 )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 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D.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34.下面的图 1 和图 2 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净补充量(为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和种群密度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 1 中曲线 a 代表死亡率,曲线 b 代表出生率 B.海洋鱼类捕捞应使鱼类的数量保持在图1 的 E 点 C.图 2 中在 F 点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17、D.图 2 中 G 点对应种群的环境容纳量35.科学家对某岛屿的社鼠种群数量和一年中不同季节的性别比列(雌:雄)进行统计,结果如下图(曲线表示种群数量),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性比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大小 B.性比维持较高水平时不利于社鼠种群数量的增加 C.当社鼠种群数量处于高峰期时雌性明显多于雄性 D.该岛屿春季和春夏之交更有利于社鼠种群的繁殖36.下列关于种群特征与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均是估算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B.与单子叶植物相比,样方法更适用于调查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C.呈“S”型增长的种群在数量达到 K 值时,增长速率为 0D.在理想条件下,种
18、群数量呈“J”型增长,K 值逐渐增大37.右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 K 值提高B.BC 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A 到 C 变化过程中,其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变大D.曲线 Y 表明种群的增长受环境阻力的制约38连续 10 年调查某地乌鸦的种群数量变化,图 中- 8 - 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乌鸦的种群密度采用样方法调查B第 3 年和第 9 年的乌鸦种群数量相同C第 6 年以前乌鸦种群数量呈“ J ”型增长D第 910 年的乌鸦种群数量最小39某高级中学迁入新建校园 14 年,校园中鸟纲鹎
19、科动物白头鹎在 14 年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如下表所示。据表分析可知( )年份 第 2 年 第 4 年 第 6 年 第 8 年 第 10 年 第 12 年 第 14 年增长速率0.66 1.52 2.83 3.69 2.91 1.20 0.03A. 这 14 年中白头鹎种群的数量呈“J”型增长B第 12 年时白头鹎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C研究时用样方法调查白头鹎的种群密度并经计算得出上表中的数据D白头鹎在该中学的环境容纳量约为第 8 年时白头鹎种群数量的 2 倍40下面三种曲线是同一生物在同样条件下的培养结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1) (2) (3)A图(1)中阴影部分表示被生存斗争淘汰的部分
20、B图(1)中 a 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 c 点对应C图(1)中 b 点和图(3)中 f 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 d 点对应D图(1)(2)(3)中的 b、c、f 点都可以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卷(非选择题部 分 40 分)41.(10 分)某人行走时, 足部突然受到伤害性刺激,迅速抬脚。下图为相关 反射弧示意图。- 9 -(1)图示反射弧中,a 是 ,当兴奋到达 b 点时,神经纤维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变为 。当兴奋到达 c (名称)处时,该结构发生的信号转变是 。(2)伤害性剌激内脏神经支配的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激素增加,导致心率加快,这种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是 。(3)伤害性剌激产生的信
21、号传到 会形成痛觉。伤害引起的痛觉可通过下丘脑促进垂体释放 ,直接促进 对水的重吸收。(4)当细菌感染足部伤口时,机体首先发起攻击的免疫细胞是 。未被清除的病原体经过一系列过程,其抗原会刺激 B 细胞增殖分化为 。42.(10 分)人体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需要机体的调节机制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下图是下丘脑、垂体、甲状腺之间的关系及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的发病机理。请回答相关问题。(1)寒冷剌激时,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皮肤血管 ,减少散热。在完成该反射的过程中,神经中枢是 ,传递神经信号的物质是 。若兴奋产生前某离子在神经元膜内和膜外的浓度分别是 15mmol/L、145mmol/L,则该离子最可
22、能是 。(2)下丘脑和垂体病变会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说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 (分级或反馈)调节。(3)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是由于机体产生某种抗体 A,导致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比正常人多。其原因主要是该抗体与相应受体结合,发挥与 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使甲状腺机能增强,但甲状腺激素增多不会通过 调节影响抗体 A 的分泌。(4)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临床上可以用物质 C 进行治疗, 该物质可以通过抑制细胞 X 分- 10 -泌 及细胞 Y 的 和 过程,减少抗体 A 的产生。43(10 分)图 1 表示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的反应,请结合图 1 中有关数据回答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问题:(1
23、)当生长素浓度为 106 mol/L 时,生长素对根和芽生长的影响分别是 (选填“促进”、“抑制”或“不促进不抑制”)。(2)图 2 中顶芽 A 的生长素向侧芽 B 运输,而不能反过来由 B 向 A 运输,这种运输特点叫做 。(3)图 3 所示实验的目的是验证生长素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植物生长的两重性特征。两块琼脂块含有的生长素浓度分别为 m 和 n,且 mn,用来处理去掉尖端的芽。根据实验结果可知,n 的浓度为 mol/L 时,芽弯曲程度最大。(4)如果图 3 所示实验需要设置空白对照,则最好选择图 4 中的 。如果生长素浓度 m 为 107 mol/L,则实验组芽的弯曲程度将 (填“大于
24、”或“小于”或“等于”)空白对照组的弯曲程度。44. (10 分)如图为研究侵入我国的双子叶植物三裂叶豚草地区调查过程中绘制的“种群增长”坐标曲线,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传入我国的三裂叶豚草短时间内能大量疯长,其种群数量的变化可用图中的曲线_表示。调查某区域中三裂叶豚草的种群密度常采用_法。(2)若曲线表示替代控制示范区内的豚草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则种群增长速率最高的对应点是_,表明替代植物发挥明显生态作用的线段是_。(3)若曲线的 Oe 段表示紫穗槐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若要适时砍伐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11 -应保证砍伐后的数量为_。(4)下列对图中阴影部分的解释正确的是( )环境中影响
25、种群增长的阻力 环境中允许种群增长的最大值其数量表示种群内迁出的个体数 其数量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A B C D附加题 ( 4 分,每题 2 分)45有人将植物幼嫩茎段纵切后浸没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茎段的半边茎向内侧弯曲生长如图甲,弯曲角度 a 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如图乙。若将切割后的茎段浸没在某未知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测得半边茎的弯曲角度为 1,将该生长素溶液稀释至原浓度的 80%后,测得半边茎的弯曲角度为 2。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生长素的作用使半边茎外侧细胞分裂速度比内侧细胞分裂速度更慢B 半边茎的弯曲方向说明茎内外两侧的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C 图
26、乙中弯曲角度 1 对应两个生长素浓度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D 若弯曲角度 1 大于 2,则稀释前生长素溶液的浓度应该为 10molL146给实验鼠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胰岛素,测得血糖的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随着曲线 a 的下降,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的速率加快B曲线 b 的上升是胰岛素作用于肝脏、肌肉等细胞的结果C当胰岛素浓度为 40 U/mL 时,在较长时间内血糖浓度会维持相对稳定D高浓度胰岛素条件下,下丘脑中控制胰岛 A 细胞分泌的神经中枢处于抑制状态高二生物期中考试参考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 12 -C D C A B B D A
27、 A B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B D A A B B D C A C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D B B A C C C D C D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D B D D C D B D D D41.(每空 1 分 共 10 分)(1)传入神经 突触 外负内正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2)神经-体液调节(3)大脑皮层 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和集合管(4)吞噬细胞 浆细胞和记忆细胞42、 (每空 1 分 共 10 分) (1)收缩 下丘脑 (神经)递质 Na + (2)分级(3)促甲状腺 (负)反馈(4)淋巴因子 增殖 分化43、 (每空 2 分 共 10 分)(1)抑制、促进 (2)极性运输 (3)10 -8 (4)B 小于44. (除特除标注外,每空 2 分 共 10 分)(1) ( 1 分) 样方 ( 1 分) (2) b ef (3) K/2 (4) C附加题 (4 分)45. D 46. B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