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7 ,大小:1.60MB ,
资源ID:1184172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18417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海南省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模块三文化成长历程第1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第26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学案.doc)为本站会员(twoload29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海南省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模块三文化成长历程第1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第26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学案.doc

1、1第 26 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考点 1 璀璨明珠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识记基础知识梳理一、四大发明发明 成就 影响造纸术西汉前期已有了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书写材料的伟大革命,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印刷术隋唐之际,出现雕版印刷术;北宋毕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火药 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宋朝广泛使用推动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骑士阶层日益衰落指南针 北宋时应用于航海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图解历史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二、数学、天文和历法1数学(1)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2)计算工具:早期采用

2、的是算筹,后来演变为算盘。2天文(1)天文观测:留有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及哈雷彗星的记录。(2)编出世界上最早的星表石氏星表 。(3)仪器制作:创制了如浑仪、简仪等天文仪器。3历法(1)夏朝时有了夏小正 ,商朝改进为“殷历” 。(2)元朝时郭守敬编写的授时历 ,比现行公历早三百年。三、农学和医学21农学著作:西汉氾胜之的氾胜之书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元朝王祯的农书、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是中国古代四大农书。其中,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2医学著作(1)西汉的黄帝内经 ,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2)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

3、学的理论基础。(3)明朝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 ,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教材补遗_李约瑟李约瑟,英文名字约瑟夫尼德汉,1900 年出生于英国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毕业于剑桥大学,早年在生物化学研究方面享有很高声望。1941 年,早已对中国科技历史感兴趣的李约瑟被英国文化委员会派往中国,担任中英科学合作馆馆长。虽然当时中国全民族抗战已经打响,李约瑟仍然不畏危险,几年时间走遍中国大江南北,考察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并收集相关科技典籍。据古兰教授介绍,沉醉于中国科技与文化的李约瑟在回到剑桥后,把大半生的学术生涯都献给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的研究与著述,最终庞大的中国科学技术史鸿篇巨制得以问世。中国古代

4、科技的特点及原因理解史料研习归纳史料一 中国古代各时期不同类型科技成果所占比重表(部分)(%)朝代 北宋 南宋 明朝 清朝理论类 4 9 16 30实验类 12 10 3 1技术类 84 81 81 69李思孟科学技术史史料二 下列史料整理自巧思遗闻中国科技的故事:1266 年,郭守敬被张文谦推荐给忽必烈,之后受命编订新历法。1277 年,郭守敬向政府建议,组织一次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的天文观测,史称“四海测验” 。1281 年,新历法完成,元世祖按照“敬授民时”的古语,取名为授时历 。31582 年,意大利天文学家格里高利提出现行公历,与授时历的天文数据基本相同。史料三 与西方人相比,中国古人很

5、少思考那些与物质生产发展无关的抽象问题李约瑟指出,中国古代数学最大的缺点是缺少严格求证的思想。中国明代的李之藻曾致力于西方数学与中国古算术的对比研究,他同样认为,中国古算术最为缺乏的就是西方那种完整的推理系统。此乃尊崇实用理性的传统使然古代中国注重功利,重政轻技的传统观念和社会环境只能孕育出诸如农学、天文学、医学、算学等以实用理性为特质的科学形态。夏国军论中国古代科学的特质史料解读(1)史料一呈现了两宋与明清时期不同科技成果所占的比重,注意从表中数据变化找出演变的趋势。(2)史料二信息“敬授民时”表明中国古代历法是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因此中国古代科技具有重视时间和实用的特点。(3)史料三反映出与

6、西方相比,中国古代科技缺少了西方的求证、推理,注重实用理性。史料运用(1)根据史料一,概括指出两宋与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科学发展的特征。提示 两宋与明清时期的技术类成果都占主导地位;明清时期的实验成果所占比重下降,科技理论成果所占比重上升。(2)根据史料二、三,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哪些特质。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形成这些特质的原因。提示 特质:注重实用理性;缺少严格求证的思想。原因:传统小农经济的影响;儒家思想中重政治、轻技艺观念的束缚;古代君主专制统治的阻碍。史论归纳全面把握中国古代科技1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1)在科技内容上,应用性强,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2)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

7、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3)在科技使用上,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缺乏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并推动科技进一步发展的意识。(4)在分布上,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有关的农学、天文学及数学等领域。2古代中国科技领先世界的原因(1)经济基础:农耕经济高度繁荣。(2)政治条件: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3)中央集权国家和政府的支持与重视。(4)民族交往与对外交流频繁。(5)继承前代科技文明成果。4(6)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3中国古代科技未能发展成为近代科技的原因(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限制和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科技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2)封建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

8、策与“闭关锁国”政策,进一步限制了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也阻碍了中西经济技术的交流,使中国失去了吸收外来先进科学技术的良机。(3)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空前加强,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及文化专制统治,禁锢了思想,窒息学术风气,使知识分子噤若寒蝉,不务实际,科技人才缺乏,不利于自然科学的研究发展。(4)中国古代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是导致古代科技未能发展成为近代科技的重要因素。应用对点强化训练1(2017成都高三诊断)二十四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人依据黄河流域的气候、物候建立起来的补充历法。战国末期吕氏春秋一书记载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 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两汉时

9、期二十四节气完全确立并写入历法且沿用至今。这反映出中国古代( )A北方经济的持续领先 B天文历法科学严密C农耕文明的积淀传承 D农学研究因循守旧C 材料“中国古人依据黄河流域的气候、物候建立起来的补充历法”没有涉及将北方经济与其他地区经济的状况比较,故 A 项错误;我国古代天文历法是建立在经验分析的基础上,还不够科学严密,故 B 项错误;据材料“两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完全确立并写入历法且沿用至今”可知,历法的传承反映了农耕文明的积淀传承,故 C 项正确;材料“两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完全确立并写入历法且沿用至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历法的传承不能说明古代整个农学研究都因循守旧,古代农学的研究在一些方面还

10、是有所创新,比如农业工具的更新发明等,故 D 项错误。2(2017大连高三模拟)爱日斋丛抄中记载“大概唐末渐有印书,特未盛行,遂以为始于蜀也。当五季乱离之际,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天之不绝斯文,信矣!”据此可知( )A活字印刷术在唐末开始使用B雕版印刷术推动了文化发展C雕版印刷技术已经传入西方D造纸技术出现了重大的改进B 活字印刷术出现在北宋,故 A 项错误;从材料“大概唐末渐有印书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可知,唐末出现了雕版印刷技术,印制了大量的经籍,传播了文化,故 B 项正确;雕版印刷技术已经传入西方与材料“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不符,故 C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造纸技术的重大改进,故

11、 D 项错误。3元代农学家王祯曾说:“言农夫之耕,当先利其器。 ”他还认为任何器具的制作都是出5于人的需要,是为人服务的。其意在说明我国古代科技发展( )A注重实用性 B优先服务于农业C满足了社会生产 D讲究“天人合一”A 材料“出于人的需要,是为人服务的”体现了我国古代科技发展注重实用性,故 A 项正确;材料“任何器具的制作都是出于人的需要,是为人服务的”体现了器具制作是服务于人,而不是以农业为优先,故 B 项错误;是否满足了社会生产与题意无关,故 C 项错误;D 项与材料“任何器具的制作都是出于人的需要,是为人服务的”无关,故 D 项错误。4(2017汕头高三模拟)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

12、经反复强调“(人)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天地” 。这一思想( ) 【导学号:02990097】A不利于中医向现代化发展B否定了人对自然的作用C强调了顺应自然的重要性D是汉代儒学发展的产物C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中医强调人顺应自然的重要性,这一思想有利于中医向现代化发展,故 A 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中医强调人顺应自然的重要性,并不等于说否定了人对自然的作用,故 B 项错误,C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汉代儒学,故 D 项错误。考点 2 雅俗共赏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对应学生用书第 212 页)识记基础知识梳理一、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1 诗经(1)内容: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

13、为风、雅、颂三部分。(2)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内容丰富,语言质朴,现实感强。(3)影响: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2楚辞(1)特点: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具有浪漫主义风格。(2)代表: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无比热爱。3汉赋(1)含义:文学家以楚辞为基础,创造出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2)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3)代表: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 上林赋 ,东汉张衡的二京赋 。4唐诗(1)繁荣原因:唐朝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促进了诗歌的繁

14、荣。(2)特点:前期诗歌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后期反映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责任感。6(3)代表:成就非凡,有边塞诗、山水诗、讽喻诗等;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诗是唐诗发展繁荣的丰碑。5宋词和元曲(1)宋词原因:宋代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不断增加;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特点:句子长短不齐,更便于抒发感情。代表:著名的词作家有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等。(2)元曲兴起:宋代,民间兴起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即散曲。到元代,散曲的创作进入繁荣阶段,与元杂剧一起,合称元曲。特点:大多通俗生动,豪放飘逸。代表:元曲以关汉卿、马致远等人的创作成就最高。6明清小说(1)背景基础:唐传奇和宋话

15、本把小说创作推向新阶段。政治:明清时期,专制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经济:手工业、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思想:质疑和批判传统儒学的反封建思想出现。(2)特点: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批判社会现实。(3)代表:以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和红楼梦四部长篇小说最为著名。清朝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和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也是名作。易错提醒 正确区分诗、词、曲(1)诗(主要指绝句和律诗):讲究严格的格律,句式整齐,对仗工整,用韵规范。(2)词:句子长短参差不齐,便于抒发感情和歌唱。(3)曲:可雅可俗,更为生动活泼。二、古代中国的艺术成就1汉字(1)起源:六千多年前的“图画文字” ;

16、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2)演变脉络:汉字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3)趋势:由繁到简。2书法艺术特征 代表楷书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实用价值高魏晋钟繇、王羲之,唐代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草书 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 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唐朝张旭、怀7审美价值高 素等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雅俗共赏东晋王羲之、唐朝颜真卿、北宋苏轼、元朝赵孟 、明朝文征明等轻巧识记 巧记书法艺术3绘画(1)起源:远古时代,代表作是彩陶画鹳鱼石斧图 。(2)成熟: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 人物驭龙图 。(3)特点: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

17、意忘形” 。(4)发展时期 特征 代表魏晋时期士大夫画家总结出许多精辟的绘画理论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隋唐时期 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隋代展子虔游春图 、唐代阎立本步辇图 、唐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两宋时期 画学兴起,风俗画是最大亮点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元明清时期 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元代王冕墨梅图 、明代徐渭牡丹蕉石图 、清代郑板桥墨兰图教材补遗_教材涉及的几种绘画类型(1)风俗画特点:以市井风情为题材,不带政治、宗教和伦理的价值判断。成因:商业兴盛,城市发展,文化普及,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表现: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最高;民间的年画、壁画和剪贴画;明清小说中

18、的剧情插图等。(2)文人画:又称士大夫画。特点: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强调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以写意为原则,以自娱为目的;时代特点明显。成因:文人崇尚气节,特立独行,有别于民间和宫廷画师的绘画。发展过程:魏晋时期出现;宋代发展;元明清时期,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3)山水画: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8特点:在题材上,讲究布局构图,采用散点透视法,突破时空限制,广摄景物,有高远、深远、平远等多种取景方法,不拘泥于对客观自然景观的逼真描写,追求主观情致和神韵。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以形写意”乃至“得意忘形”)。发展:形成于魏晋

19、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隋唐时开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4)写意画:国画的一种画法,俗称“粗笔” ,跟“工笔”相对。用笔不讲究工细,注重神态的表现和抒发作者的情趣,是一种“形简而意丰”的绘画风格。4戏曲(1)发展演变从原始的歌舞发展而来。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元杂剧把戏曲艺术推向成熟。明朝昆曲流传甚广。(2)京剧艺术形成:道光年间, “徽汉合流” ,形成京剧。发展:“同光十三绝” 。传播:京剧由北京走向各地,并逐步走向世界。中国古代文化特色与社会存在的关系理解史料研习归纳史料一 小说体例,经历了唐代传奇、宋元话本这一过程后,到明清时

20、期已非常成熟,印刷术的完善,各书坊争相刻印。清代的小说之种类及其变化,比明朝的多,但因为时间,我现在只可分做四派来说一个大概。这四派便是:一、拟古派;二、讽刺派;三、人情派;四、侠义派。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史料二 画者不过意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写胸中逸气耳。元倪云林史料三 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班。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二史料解读9(1)史料一中鲁迅评论了小说体裁不断完善,体裁广泛,表现手法丰富,艺术水平高超。“人情派”以四大名著中的红楼梦最为典型。(2)史料二反映了文人画重诗意的特点

21、。 “不求形似”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画的突出特点不是画景而是写意。史料三反映了清代戏曲种类繁多。阅读史料时注意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理解其内容。 “昆腔”与“京腔”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形成京剧。史料运用(1)依据史料一,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语言由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句式严整的文言文到句式活泼、通俗易懂的白话小说,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 趋势:通俗化、平民化。主要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壮大。(2)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文人画盛行,特别是明清时期成就突出,其绘画的特点就是画景为主。这种说法正确吗?结合史料二试加以分析说明。 提示 不正确。中国

22、古代文人画在创作方面强调个性表现,追求抒情写意,融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突出特点不是画景而是写意,强调作者个人内心情感的抒发,是以绘画的形式来进行的一种抒情写意活动。史论归纳中国古代文化特色与社会存在的关系文学艺术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文学的发展和繁荣又是以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状况为基础的。欣赏特定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要注意透过其外在形式,揭示它反映的社会背景。(1)先秦: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步确立,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思想活跃,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2)秦汉: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生产发展,各民族间政治经济联系加强。(3

23、)隋唐:前期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民族融合,文化艺术全面辉煌,同时社会走向正轨,法度规范成为普遍的社会需要。中唐以后,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政治黑暗,出现了大量表达人民痛苦、揭露统治阶级罪恶的作品。(4)宋元:北宋重文轻武,商业繁荣,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南宋民族屈辱、山河破碎、民众痛苦激发了文人救亡图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元代实行民族分化政策,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抑,促使杂剧繁荣。(5)明清: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文化专制、八股取士,禁锢人们思想,从而出现了揭露封建制度腐朽黑暗的小说和艺术作品。应用对点强化训练1早在先秦时期,中国文化

24、的地域性差异已十分明显。就文学而论,北方注重说理,南方10倾向抒情。南方文学大量运用神话材料,描绘神奇瑰丽境界,给人强烈审美愉悦,北方文学则与南方文学形成了鲜明对比。下列能够体现先秦时期北方文学特点的是( )A 离骚 B 诗经C 庄子 D 二京赋B 离骚是楚国诗词,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作,故 A 项错误;诗经是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其注重说理,故 B 项正确;庄子里有大量利用神话材料的内容,故 C 项错误;二京赋是西汉时期作品,与题目时间不符,故 D 项错误。2(2017常德高三模拟)明代小说说唐 、 杨家将传中,樊梨花与穆桂英以武艺压倒夫婿,并挂帅出征;清代小说再生缘中,女主角易钗为弁,文武双全。这

25、反映出( ) 【导学号:02990098】A明清时期小说创作的繁荣B文字狱影响到思想文化的发展C民间对正统社会秩序的抗议D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男女平等C A 项不能反映材料中小说女性形象变化的原因,故排除;文字狱使思想领域保守僵化,这与材料中小说女性形象打破传统的现象不符,故 B 项错误;明清小说中女性压倒夫婿能挂帅出征或文武双全,这是对传统“夫为妻纲”社会秩序的反抗,故 C 项正确;商品经济的发展能推动男女平等的实现,但不能达成男女平等的现状,故 D 项错误。3汉字独特的象形、表意等功能,使它可以成为各方言区的人群及各民族用来交际的共同工具。汉字把广大地域内的居民拉近,从而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

26、力。这主要体现了( )A汉字重意境的特征 B各地文字完全一致C中国语言的多样性 D中华文化的内聚性D 材料体现汉字的文化凝聚力,故 A 项错误;各地文字并非完全一致,故 B 项错误;材料并非强调语言的多样性而是文字的多样性,故 C 项错误;以汉字为代表的中华文化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故 D 项正确。4(2017大庆高三模拟)永乐九年(1411 年)规定:“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装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诚、节烈、先圣先贤,违者杖一百” 。 “其神仙及义父、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 。这一规定的实施( )A强化了正统伦理道德观念B促进了官民平等的实现C抑制了戏曲事业的发展D取消了市民文化

27、的娱乐性A 据材料“不许装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诚、节烈、先圣先贤”可知,这一规定的实施强化了正统伦理道德观念,故 A 项正确;B 项与材料“不许装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诚、节烈、先圣先贤”不符;材料“不许装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诚、节烈、先圣先贤,违者11杖一百” “其神仙及义父、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只是规范了戏曲演绎的内容,并不一定会抑制它的发展,也不是取消了市民文化的娱乐性,故 C、D 两项错误。(对应学生用书第 215 页)2012 2017 全国卷考情统计与分析考纲卷别古代中国科技 古代中国文学 古代中国艺术全国卷2014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及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全国卷 201

28、3市民阶层扩大,小说发展2013京剧艺术中人物脸谱;2016汉字的演变历程全国卷 2017汉字的起源演变;2016王羲之的书法全国卷 2012以民间文学反映社会生活考情分析 本讲高考命题角度大都集中在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科技、文学、艺术成就的识记、辨析、运用等方面,命题素材则会采用古文、图片或者国内外学者、专家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评价、思考等几种形式。 注意从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的角度,将中西方科技进行横向比较,分析两者的特点及原因。 高考命题探究找规律立足史料实证创新情境灵活考1(2017全国卷)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文

29、字的频繁使用 B书写材料的不同C各国变法的实施 D “书同文”的推行A 文字的发展演变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春秋战国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汉字的使用更为广泛和频繁。为了书写方便,人们对文字的丰富、发展做了有益的尝试,使文字由繁到12简,A 项正确。西周时期的文字书写载体以龟甲、兽骨以及青铜器为主,竹片也有少量使用。春秋战国时期,竹简开始大规模使用。虽然书写材料不同,但这不是造成文字笔画发生由繁到简变化的主要因素,B 项错误。字形的变化是为了书写方便,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富国强兵,故战国时期的变法与字形的变化没有直接联系,C 项错误。“书同文”是在秦统一全国后推行的,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符,

30、D 项错误。2(2016全国卷)右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B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提取、解读材料信息。题干中的时间是曹魏时期,内容是三体石经 ,它由先秦古文、小篆、隶书三体书写。三体皆工整精良,丝丝入扣,书法清新挺秀,成为习作者之范本,于此亦可看出汉字书法嬗递演变的痕迹,故选 B 项。A 项说法错误,秦始皇时统一了文字,故排除。小篆流行于秦朝,隶书流行于汉朝,故排除 C 项。商朝时,汉字已形成完整的体系,D 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名师

31、点拨 史料实证是指获取史料信息进行推理判断,然后得出结论。第 1 题,战国时期同一字形的变化,由繁到简是表层信息,再推理判断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既可得出正确答案。第 2 题,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思考:其一是弄清楚“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所处的历史时代及中国文字的演变情况;其二是对“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中展示的汉字形体再对照选项进行判断。立足历史解释方法能力创新考3(2016全国卷)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 ,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 ,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32、)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C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文学艺术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皇帝好恶和朝代更替都是影响社会对艺术评判的因素,但不是主要因素,故排除 A、D 两项;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 B 项;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既与王羲之的艺术成就有关,也与社会环境和时代选择分不开,故 C 项符合题意。名师点拨 书法艺术是高考中比较容易涉及的知识区域,考题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为辅。考查形式包括对书法作品的风格进行判断,根据材料分析书法作品的时代特色等。解13题关键是掌握教材基础知

33、识,思考书法艺术与时代背景的内在联系,准确分辨楷书、隶书、草书、行书等各自特色。立足家国情怀社会热点隐性考4(2013全国卷)“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B 京剧脸谱来源于中国古代“傩”戏中的面具。在后来戏剧发展演变的过程中,人们给不同颜色的脸谱赋予不同的性格,这种夸张的艺术表现形式很难真实地再现历史、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从而也就不能提升历史人物的价值,故排除 A、C、D 三项,B 项正确。名师点拨 家国情怀突出关注社会,关注

34、民生。京剧是中国国粹,2013 年京剧走进小学校园是社会热点。第 4 题考查人们喜闻乐见的京剧。京剧脸谱中的图案是程式化的,红色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白色表示奸诈多疑;蓝色表示性格刚直、桀骜不驯。脸谱是人们头脑中理念与观感的和谐统一。立足唯物史观学科理论引领考5(2013全国卷)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这表明(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C 明清时期,随

35、着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繁荣,市民阶层的队伍壮大,为适应市民阶层的文化心理需求,小说的创作发展繁荣起来,材料反映了小说受到市民阶层的欢迎,故 C 项符合题意。材料并未涉及小说传播宗教的内容,也没有反映封建等级观念受到冲击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故 A、B、D 三项错误。6(2012全国卷)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 )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特色浓厚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D 宋代商品经济空前发展和繁荣,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思想观念也不断发生变化,追求独立发

36、展、公平正义,题干中的故事就反映了这一点,故选 D 项。名师点拨 唯物史观指出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在思想观念上的反映。第 5 题清代小说的创造适应了当时市民阶层的文化心理需求。第 6 题文学艺术是一14定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反映。对“自由” “正义”的诉求,正是宋代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的背景下市民文化生活发展的必然产物。 高考仿真演练明趋向1清代学者黄百家反思中国传统科学理论时写道:“若太极,若阴阳可任人之诬捏,吾不敢致问,以无所证对也。 ”可见,他认为中国传统科学理论( )A没有完整体系,支离破碎B具有模糊性,无法证伪C专制束缚严重,缺乏学术自由D过分崇拜权威,不敢超越B 材

37、料中并未提到缺乏完整体系,故 A 项错误;材料中“任人之诬捏,吾不敢致问,以无所证对也”可知,阴阳无法解释,任人诬捏,体现出了模糊性和无法证伪的特点,故 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提到专制束缚和崇拜权威,故 C、D 两项错误。2中医用药讲究“君臣佐使” , “君药”份量最多且起主要疗效, “臣药”次之, “佐药”又次之, “使药”再次之。唐代某太医令为皇帝病状之需,配药时没有拘泥这一原则,擅自加了三味药,被判绞刑。据此可以推知( )A理学观念主导古代司法B专制体制影响医学发展C中医临床固守辨证施治D传统科技遵循自然和谐B 理学形成于宋代,与材料时间“唐代”不符,故 A 项错误;“君臣佐使” 配伍组方

38、的基本原则暗合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太医依病状加了三味药,实为一种创造性尝试,但被判绞刑,由此可见君主专制体制阻碍了医学实践与发展,故 B 项正确;材料中该太医令“配药时没有拘泥这一原则” ,表明他并未固守辨证施治,故 C 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传统科技遵循自然和谐,故 D 项错误。3(2018辽宁五校协作体联合模拟)中国许多地方都有八仙宫。神话小说中的“八仙”均为得道的凡人,分别代表着男、女、老、少、富、贵、贫、贱,是道教中相当重要的神仙代表。这种现象表明( )A民间思想需要借助外来宗教传播B民间文化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古代文化呈现世俗化的发展趋势D中国传统文化地域性特色浓厚C 根据材料“八仙代

39、表着男、女、老、少、富、贵、贫、贱”可知, “八仙”的来历均与世俗社会有关,体现出古代文化呈现世俗化的发展趋势,故 C 项正确。4(2017兰州诊断)“街市两旁店铺鳞次栉比,其中有不少被称为秦楼楚馆、瓦舍勾栏的娱乐场所。词的演唱作为佐欢侑(佐助)酒的娱乐手段,便适应城市的娱乐需要而发展起来” 。材料表明( )15A词兴起于娱乐场所B词的格调不高,文学走向颓废C词的繁荣与商业发展有关D词的风格属于浪漫主义文学C 题干中并未提到词的兴起和文学走向颓废,故 A、B 两项错误;题干中“词的演唱作为佐欢侑(佐助)酒的娱乐手段,便适应城市的娱乐需要而发展起来”说明词的发展与城市商业的兴起有关,故 C 项正

40、确;题干中并未提到词的风格,故 D 项错误。5(2017太原模拟)有学者研究指出,宋代官僚士大夫是当时书画消费的主体,部分平民也趋之若鹜。这反映了宋代( ) 【导学号:02990099】A市民阶层成为城市消费的主力军B私营工商业的发展刺激了文化繁荣C书画艺术加剧了社会阶层的分化D书画消费成为社会身份构建的手段D 部分平民不能代表市民阶层,市民阶层成为城市消费的主力军无从体现,故 A 项错误;私营工商业的发展会推动平民对书画消费的追求,但是与文化繁荣无关,故 B 项错误;在材料中无论是官僚士大夫还是平民都是追求书画,所以无法体现阶层分化,故 C 项错误;宋代的平民可以通过购买书画消费获得与宋代官

41、僚士大夫处于同一文化层次的社会身份,故 D 项正确。(对应学生用书第 216 页)判断史料的可信度是认知历史的重要途径史料实证理论阐释1认知历史的主要途径(1)人类对历史的认知和研究离不开史料。我们通常说的史料,是指那些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并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史料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必要前提和基础。(2)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以史料实证处理历史与现实问题。2判断史料的可信度(1)历史研究就是对已经发生的历史事件做出准确的判断和评价,而任何一个历史结论都必须有充分的史实为依据。准确真实的、全面的史实是得出正确结论

42、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判断史实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步。(2)在学习和研究历史时必须具备鉴别历史史料真伪和可信度的常识。一般而言,实物比文16字可信;史学资料比文学资料可信;影像资料比纯文本资料可信。但凡保留过去信息的东西,都有史料价值,关键是能否从正确的角度清晰正确的解读和使用。运用点拨1史料在高考题中的广泛引用,反映了历史教学理念的回归:即尊重历史的客观性、真实性,让史料说话,论从史出,史由证来,实事求是。高考命题的这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必将对教科书的编写与课堂教学产生重大影响。史料一 唐朝印刷的金刚经卷首佛像画史料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

43、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史料三 纪录片习仲勋央视热播后,获得观众好评。全片共分烽火陕甘 纵横西北国事春秋 主政南粤 勤政岁月 海纳百川六集,完整回顾了习仲勋同志作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我军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人波澜壮阔、功勋卓著的奋斗历程。通过聚焦习仲勋各个阶段精彩的人生片段,展示了他为中国革命和中国建设事业奋斗一生的伟大精神。该片以朴实的风格,生动的叙述,全面展现了习仲勋作为一位老一辈革命家和政治家在长达七十六年的革命生涯中,始终坚持真理、实事求是、无私无畏的崇高品格。判断史料可信度:史料一是唐朝印刷的金刚经 ,

44、反映唐朝的雕版印刷的成就,是真实的、可信的。 史料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反映宋词的成就,苏轼是豪放派词人是真实的、可信的,但对三国时周郎的评论属于个人的看法,会与史实具有不一致的地方。史料三是纪录片习仲勋 ,属于纪实性影像资料,它以原始影像的方式真实地再现了习仲勋的革命生涯,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属于真实可信的历史史料。2(对接高考)全国卷高考材料型试题一统江山,以材料为命题的主要依据,文字材料、图片材料、表格材料被大量引入试题, “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已成为历史高考的常态。表面上看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超越了教材,实际上从能力考查的角度来说,则是考查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判断史料的可信度是解读史

45、料,获取有效信息的重要手段,是高考考查的热点考向。针对训练1某外国学者在研究唐代人口时,引李白诗句“邯郸四十万,同日陷长平” ,证唐代邯郸人口殷盛。有学者则指出李白用的是战国时秦赵长平之战,秦人胜,坑杀赵兵四十万的典故。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 )A李白以激情与浪漫著称,其诗不足为信17B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意见具有权威性C外国学者以诗证史,研究方法令人耳目一新D历史研究可以以诗证史,但必须详加考辨D 诗歌是特定时期社会风貌在文学领域的反映,它可以作为历史研究的史料,A 项错误;史料真伪不由作者身份地位决定,排除 B 项;以诗证史,是中外史学家广为采用的研究方法,排除 C 项;应综合“多重证据”谨慎判断,故选 D 项。2斯特雷奇在比较希腊和中国诗歌的差别时认为:“中国诗不是格言式的,它要留下一个印象,这个印象不是终结,而是无穷境界的开端。 ”下列诗歌可以佐证该评价的是( )A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生恨B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C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D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D 从材料中“中国诗不是格言式的,它要留下一个印象”可以看出题干要求的是强调具有意境的诗歌。D 项出自李白的怨情 ,体现了一种深闺哀怨的意境,故 D 项正确;A、B、C 三项都是写实的,A 项是揭示役夫的苦难,B 项是体现友情,C 项是劝慰他人,均排除。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