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4 ,大小:373.50KB ,
资源ID:1184437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18443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湖北省宜昌市英杰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9月测试试题.doc)为本站会员(testyield36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湖北省宜昌市英杰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9月测试试题.doc

1、- 1 -宜昌英杰学校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九月月测语文学科试卷时间:150 分钟 总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本题共 3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谈审美移情所谓移情,通俗地说,就是指人面对天地万物时,把自己的情感移置到外在的天地万物身上去,似乎觉得它们也有同样的情感。当自己心花怒放时,似乎天地万物都在欢笑;苦闷悲哀时,似乎春花秋月也在悲愁。当然,天地万物不会欢笑,春花秋月也不会悲愁,是人把自己的悲欢移置到了他们身上。描绘此种移情现象的第一人是庄子。 庄子秋水篇中,庄子看见鱼儿“出游从容” ,于是把自己在出游中体验到的快

2、乐之情移置到鱼身上,觉得鱼在出游时也是快乐的。庄子所述,是典型的审美移情现象。然而,对移情现象作出真正的理论概括是晚近的事。最早把移情作为一种美学观念提出来的是德国学者费舍尔父子。他们认为,我们对周围世界的审美观照,是情感的自发的外射作用。也就是说,审美观照不是主体面对客体时的感受活动,而是外射活动,即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到我们的眼睛所感知到的人物和事物中去,在费舍尔父子那里,移情观念已大体上确定了,但通过形而上的论证把移情说提高到科学形态的则是德国美学家立普斯。因为移情说的影响巨大,以至于有人把立普斯誉为美学界的达尔文。审美移情作为一种审美体验,其本质是一种对象化的自我享受。这就是说,审美体验作

3、为一种审美享受,所欣赏并为之感到愉快的不是客观的对象,而是自我的情感。在审美享受的瞬间,是人把自我的情感移入到一个与自我不同的对象(自然、社会、艺术中的事物)中去,并且在对象中玩味自我本身。审美移情的基本特征是主客消融、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物我互赠。移情和感受不同。在感受活动中,主体面对客体,主客体是分离的,界限是清楚的。但在移情活动中,主体移入客体,客体也似乎移入主体,主客体融合为一,已不存在界限。对主体而言,他完全地沉没到对象中去,在对象中流连忘返,进入忘我境界;对客体而言,它与生命颤动的主体融合为一,实现了无情事物的有情化,无生命事物的生命化。也就是说,在移情之际,不但物我两忘、物我同一

4、,而且物我互赠、物我回还。清代大画家石涛在描述自己创作的心理状态时- 2 -所说的“山川脱胎于予,予脱胎于山川” “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 ,就是审美移情中的物我互赠、物我回还的情境。审美移情发生的原因是同情感与类似联想。谷鲁斯等人认为引起移情的原因是人的生理活动,移情源自于人的“内模仿” 。但立普斯的观点更可信。他认为,审美移情起源于人的类似联想。人都有一种自然倾向或愿望,要把类似的东西放在同一个观点下去理解,所以总是按照切身经验的类比,去看待身外发生的事件。这就是说,审美的人都具有同情心,以自己体验到的某类情感,去类比、理解周围看起来是同类的事物。这种同情,不但及于他人,也及于其他生物及无生

5、物。审美移情的功能是人的情感的自由解放。尽管移情不一定伴随美感,但美感则必定伴随移情。因为审美移情能给人以充分的自由。人的不自由常常来自人自身。自身是有限的,它是自由的牢笼。可是在审美移情的瞬间,自身的牢笼被打破了, “自我”可以与天地万物相往来,获得了自由伸张的机会。 “自我”与天地万物的界限消失了,人的情感也就从有限扩大到了无限。(节选自童庆炳中国古代心理诗学与美学 ,有删改)1. 下列关于移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庄子秋水中,庄子把自己出游中体验到的快乐之情移置到鱼身上,觉得鱼在出游时也是快乐的。这实际上是庄子对自己感情的对象化享受。B. 最早把移情作为一种美学观念提出来的,

6、是德国学者费舍尔父子。但是,立普斯对移情的阐释才使得移情说具有了科学形态,他也因之深受赞誉。C. 移情与感受不同。在感受活动中,主客二分,主体在客体面前保持自我,物我两立;而在移情时,主体与客体的界限被打破,主体客体相融合。D. 在审美移情说看来,人的审美体验是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欣赏中,触生出千种情绪、万般感受,从而体验到审美对象所具有的独特的审美价值。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虽然对移情现象作出理论概括的主要是西方的美学家,不过庄子秋水中对“鱼之乐”的记载表明我国的哲学家早已经描绘了这种现象。B. 审美的人以自己体验到的某类情感,去类比、理解周围看起来是同类的事

7、物,这与人要把类似的东西放在同一个观点下去理解的自然倾向是一致的。C. 关于审美移情的起因,曾经出现过不同的观点。谷鲁斯等人认为,引起移情的原因是人的生理活动,移情源自于人的“内模仿” ,这种观点不可信。- 3 -D. 审美移情能让人的情感自由解放。美感必定伴随着移情,因为审美移情能帮人打破自身的有限性,让自我的心灵丰富化,给人带来充分的自由。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诗句,都体现了审美移情,是诗人把自己体验过的情感移置到景或物身上的结果。B. 郑板桥竹石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

8、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从审美移情看,诗人审美欣赏的对象不是竹石,而是移入竹石形象中的自我情感。C. 北宋画家文与可画竹时, “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 。 “身与竹化”所强调的是竹已化为画家的精神,获得了人的生命存在。这是移情中出现的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的境界。D. 在“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中,南宋词人辛弃疾以移情的方式把自己的深情移入青山,青山因此就妩媚起来。此时主体的情感是移置在青山中,只属于青山的。【答案】1. D 2. C 3. D【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移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章重要概念的理解和

9、概括能力。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题干要求选出对“移情”理解不正确的一项。D 项, “人的审美体验是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欣赏中”错。文章第三段说的是“审美移情作为一种审美体验,其本质是一种对象化的自我享受。这就是说,审美体验作为一种审美享受,所欣赏并为之感到愉快的不是客观的对象,而是自我的情感” 。【2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C 项, “这种观点不可信”错。文章第五段说的是“谷鲁斯等人认为引起移

10、情的原因是人的生理活动,移情源自于人的“内模仿” 。但立普斯的观点更可信” ,文中说“立普斯的观点更可信” ,并没有说谷鲁斯的观点就不可信。【3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 4 -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D项, “只属于青山的”错。文章第三段说“审美移情作为一种审美体验,其本质是一种对象化的自我享受。这就是说,审美

11、体验作为一种审美享受,所欣赏并为之感到愉快的不是客观的对象,而是自我的情感。在审美享受的瞬间,是人把自我的情感移入到一个与自我不同的对象(自然、社会、艺术中的事物)中去,并且在对象中玩味自我本身” ,第四段也有明确说明,此时应是物我合一,物中有我,我中有物。(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题。断 桥 蒋 寒接连两场暴雨,上百年的古桥,被山洪毁了。洪水将山寨与外界天隔一方。孩子们上学,大人们赶集,只能靠树杆、木梯、竹竿慢慢爬过去了。村民们找到郭支书,请他拿主意。郭支书住在山寨对岸的郭家坨,郭家坨地势高,再大的洪水也奈何不了它。郭支书听了村民的反映,吧嗒着

12、旱烟,思忖着,不急。乡亲们急啊,挤了他家满满一屋子,支书娘子忙着为大家沏茶添水。山寨丙成代表大伙说:“就那样断着,不是个事啊!大人进进出出好办,娃娃们上学呢?你不是常说,一切为了下一代嘛!”郭支书伸出两指捻了捻火星闪动的旱烟,吧嗒着,不吭声。有人小声说:“我们知道,你肯定还在生大伙的气。入夏以来,见你没少往古桥下跑,东瞅瞅,西敲敲,大伙说你是盼着古桥垮了,好向上面申请救济款,以便从中捞”声音小得没人听得见。屋外的大狼狗汪汪地叫了,天空还是阴沉沉的。天气预报说了,近期还将有持续暴雨,省市县层层拉响了防汛警报。村委会也早作了安排,这会儿,马主任正带着工作队现场走访丙成说:“郭书记,你大人大量,快替

13、大家拿个主意吧。上面要不拨款,我们各家凑也行。 ”郭支书翻大伙一眼,说:“钱,我来想办法,力,大家得出。 ”“要得要得!”大伙就兴高采烈地散了。- 5 -有人见,第二天一早,郭支书拎着包朝镇上去了。几天后回村,他就给望眼欲穿的乡亲们一个天大的喜讯:修桥款弄到了,钢筋水泥什么的都联系好了,接着就送来,天晴就动工时不我待,趁着阳光天气,两台吊车就轰轰隆隆开进断桥现场,洪水也下降了许多,山寨老少能动的都出来了,大伙说说笑笑,干得热火朝天郭支书和马主任在现场指挥。马主任抹了抹烟嘴,递给郭支书,白烟就从郭支书的鼻孔里冒出来,一脸欣慰。马主任感慨道:“老伙计啊,真是难为你了,镇上县上一毛不拔,得亏你家老大

14、开明啊,从自己公司支持 50万。 ”郭支书笑:“我们养育下一代图啥,不就是为我们修桥修路修康庄大道嘛。 ”马主任向他竖起了大拇指。半个月之后,一座崭新的现代大桥就牢牢地架在了天河上,连接着山寨与外面的世界。可是随后,村里传出了关于郭支书的风言风语,说是郭支书这回,准是贪了不少上面的修桥款,有人甚至闹着要找郭支书讨工钱。风言风语被马主任苦口婆心压了下去,大伙听说是郭支书的大儿子公司出的钱,又有话说了,不仗着他老爹是个支书,他能开公司吗?再说,50 万啊,没有好处的事情,傻子才干!马主任听了,哭笑不得。坐在断桥的残垣上,凝视着旁边雄伟的新桥,郭支书缓缓地吐着烟,对身旁的马主任喃喃道:“汛期过后,我

15、就辞职了,但愿这座桥能管一百年,一万年!”倏地,山洪从马主任的眼眶奔涌而出。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小说开头描写古桥被毁,洪水泛滥,村民过河极其不便,不仅巧妙点题,也为下文郭支书带领村民设法修桥作铺垫。B. 小说中的马主任虽是一个次要人物,但借他之口交代了资金来源的相关背景,从而使主人公郭支书的形象更鲜明。C. 古桥冲垮后,作者将郭支书“不急”和乡亲们“急啊”进行对比,充分体现出人物在本质上不同的立场和心情。D. 小说通过描述山寨部分村民对郭支书的误会与猜疑,反映了作者对当前农村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考,大大丰富和深化了小说主题。- 6

16、-5. 小说中的郭支书有哪些主要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6 分)6. 小说以“断桥”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 分)【答案】4. C 。本题题干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是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鉴赏能力。本题 C项, “体现出人物在本质上不同的立场和心情”不正确。从全文来看,他们的立场和心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5. 宽宏大量:面对风言风语不为所动,尽心尽力为群众办事。正直无私:关心群众困难,动员儿子出钱修桥,汛期后主动辞职。深谋远虑:汛前关注古桥,汛期早作安排,修桥计划周密。 (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 (每点 2分,共 6分)6. 情节上

17、,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情节集中紧凑。人物上,面对断桥,众人不同的表现塑造了书记、主任和村民的不同形象。效果上,新颖别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主旨上,赋予断桥象征意义,深化主题:河上断桥易修,心中断桥难修。 (答对任意三点即可给满分)(3)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12 分)材料一:材料二:中新网 5月 12日电综合报道,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在即,各国媒体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关注。外媒认为, “一带一路”展示了中国的远见。美联社报道称,前美国驻华大使马克斯鲍克斯在接受采访谈到中国的计划时表示,中国领导人“展示出了远见” 。通过拟定一项重大的经济计划,中国领导人展现出他们对经济前景

18、的期望。- 7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报道称,中美双方 12日公布了两国经济合作百日计划的早期收获。两国发表的新闻稿表示,美方认识到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性,将派代表参加本月 14日和 15日在北京举行的高峰论坛。报道称,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对“一带一路”持较开放态度。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称,英国驻华大使吴百纳上月在北京表示,中英关系正值“黄金时代” ,英国将与中国在“一带一路”宏伟蓝图上,开展具体合作计划。吴百纳指出,在中国倡导“一带一路”建设之际,英国成为首先加入支持这一战略的“亚投行”的大国,带动大批欧洲国家随之加入“亚投行” 。据介绍,已经有英国公司进驻巴基斯坦,与中方共建

19、“一带一路”项目。材料三:马来西亚常驻联合国代表沙鲁尔伊克拉姆大使日前在纽约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一带一路”倡议对促进联合国 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也将为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加强地区国家间互联互通、提高各国百姓生活水平做出重大贡献。伊克拉姆表示, “一带一路”倡议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高度契合。首先,两者均非常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其次, “一带一路”倡议产生的外溢效应与消除贫困、推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等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密切相关,彼此相互促进。在此背景下看待“一带一路”倡议,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它会获得联合国会员国的广泛支持,并被写入联合国的相关决议。伊克拉姆表示, “一带

20、一路”倡议下的经济走廊计划必将极大促进地区国家间的互联互通,为地区及全球经济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相信包括马来西亚在内的东盟国家都将从中受益。(摘自 2017年 6月 23日人民日报 ,有删改)材料四:人民网北京 6月 27日电 26日,中国社科院“经济发展问题国际学者研修班”项目 5年回顾暨“一带一路”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在京举办。来自俄罗斯、伊朗、土耳其、越南、巴基斯坦等多个“一带一路”参与国家的专家围绕“一带一路”与全球经济治理、 “一带一路”与双边经济关系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与会各国专家表达了本国与“一带一路”相关的发展愿景,认为中国和“一带一路”倡议应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重要作用,为参与国家

21、创造共同繁荣的机遇。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陈淑梅就此论题提出了三个建议,第一,可以考虑现在就开- 8 -始在“一带一路”沿线展开双边的和多边的区域的自贸协定谈判。第二,鼓励中国的、邻国的一些领军的企业,着手推动价值链区域的一体化,至少先建立起一个“一带一路”的价值链,以便让更多的国家、更多的企业能够加入进来。第三,中国应该有一个更加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工作方式。她补充道, “一带一路”如何和各国的国家战略契合在一起,这是学者应该考虑的一个问题。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称。B“一带一路”虽有利于

22、沿线国家的发展,但目前还停留在“框架”层面。C“一带一路”贯穿欧亚非大陆,覆盖发达的欧洲经济圈和活跃的东亚经济圈。D“一带一路”秉承合作包容、互鉴共赢的理念,打造利益、责任、命运共同体。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美联社认为,通过拟定“一带一路”计划,中国领导人展现出他们对经济前景的期望,“展示出了远见”。B“一带一路”倡议,使中英关系迎来“黄金时代”,因此英国将与中国在“一带一路”宏伟蓝图上,开展具体合作计划。C伊克拉姆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高度契合,包括马来西亚在内的东盟国家都将从中受益。D陈淑梅就“一带一路”提出了三个建议,其中包

23、含学者应该考虑“一带一路如何和各国的国家战略契合在一起”这一问题。9根据材料二、三、四的内容,谈谈你对“一带一路”的认识。(6 分)答:关于“一带一路”阅读答案7.B8.C9.(1)“一带一路”展示了中国的远见,得到了众多国家的认可。(2)“一带一路”将为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加强地区国家间互联互通、提高百姓生活水平做出重大贡献。(3)“一带一路”还需要制定一些具体的措施来进行落实。(意思对即可得 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题。- 9 -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

24、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郑人袭胡,取之。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此二人说者皆当矣,厚者为戮,薄者见疑,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故绕朝之言当矣,其为圣人于晋,而为戮于秦也,此不可不察。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刖。弥子瑕母病,人闻往夜告弥子,弥子矫驾君车以出。君闻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忘其刖罪。“异日,与君游于果圃,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及弥子色衰爱弛

25、,得罪于君,君曰:“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馀桃。“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而以前之所以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变也。故有爱于主则智当而加亲有憎于主则智不当见罪而加疏故谏说谈论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焉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10.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故有爱于主/则智当而加亲/有憎于主/则智不当见罪而加疏/故谏说谈论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焉B故有爱/于主则智/当而加亲/有憎/于主则智不/当见罪而加疏/故谏说谈论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焉C故有爱/于主则智/当而加亲/有憎/于主则智不/当

26、见罪而加疏/故谏说/谈论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焉D故有爱于主/则智当/而加亲/有憎于主/则智不当/见罪而加疏/故谏说谈论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焉11下列对四部史书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战国策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主要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作者在记叙历史事件时,有时为了突出谋臣在历史事件中的决定作用,甚至编造一些情节。B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全书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和表五种体例,共一百三十篇。C 烛之武退秦师选自我国第一部叙事较详细的编年体著作左传 ,作者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

27、。- 10 -D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相传由孔子编定。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西汉刘向编辑的战国策 。12下列关于文意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韩非子列举郑武公戮关其思和宋人疑邻的故事说明“处知之难” 。B. 韩非子用绕朝和弥子瑕有宠于卫君胡故事说明“爱憎之变也” 。C. 韩非子把君主变幻莫测的心理形象比作龙之“逆鳞” ,只要不冒犯“逆鳞” ,就一定不会有事。D. 根据文章最后一段可以推断以上故事中所指“逆鳞”分别是郑武公的女儿、宋人的儿子和卫君的憎。13翻译(10 分)(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5 分)(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

28、5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9 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4-15题。山居秋暝 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1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 分)A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把地点、时间、季节、环境全点出来了。B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静一动,一光一声,先视觉,后听觉,写出了山间自然景物的幽静。C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作者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先听觉后视觉,进一步突出了山间生活的幽静。D全诗格调清新,富于生活气息,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尚的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15、诗歌写景主要运

29、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6 分)14.答案:D15.主要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 (一步)- 11 -诗中描写了月光洒满松间的静态景象,接着描写了淙淙流淌的清泉、嬉笑归来的浣衣女以及渔舟划过莲叶摇动的动态景象, (二步)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衬托出山间的清幽宁谧。(三步)10.A 11.D 12.A文言文翻译从前郑武公想讨伐胡国,故意先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胡国君主来使他快乐。然后问群臣:“我想用兵,哪个国家可以讨伐?”大夫关其思回答说:“胡国可以讨伐。 ”武公发怒而杀了他,说:“胡国是兄弟国家,你说讨伐它,是何道理?”胡国君主听说了,认为郑国和自己友好,于是不再防备郑国。郑国偷袭了胡国,

30、攻占了它。宋国有个富人,下雨把墙淋塌了,他儿子说:“不修的话,必将有盗贼来偷。 ”邻居的老人也这么说。到了晚上,果然有大量财物被窃。这家富人认为儿子很聪明,却对邻居老人起了疑心。关其思和这位老人的话都恰当,而重的被杀,轻的被怀疑;那么,不是了解情况有困难,而是处理所了解的情况很困难。因此,绕朝的话本是对的,但他在晋国被看成圣人,在秦国却遭杀害,这是不可不注意的。从前弥子瑕曾受到卫国国君的宠信。卫国法令规定,私自驾驭国君车子的,论罪要处以刖刑。弥子瑕母亲病了,有人抄近路连夜通知弥子瑕,弥子瑕假托君命驾驭君车而出。卫君听说后,却认为他德行好,说:“真孝顺啊!为了母亲的缘故,忘了自己会犯别罪。 ”另

31、一天,他和卫君在果园游览,吃桃子觉得甜,没有吃完,就把剩下的半个给卫君吃。卫君说:“多么爱我啊!不顾自己口味来给我吃。 ”等到弥子瑕色衰爱弛时,得罪了卫君,卫君说:“这人本来就曾假托君命私自驾驭我的车子,又曾经把吃剩的桃子给我吃。 ”所以,虽然弥子瑕的行为和当初并没两样,但先前称贤、后来获罪的原因,是卫君的爱憎有了变化。所以被君主宠爱时,才智就显得恰当而更受亲近;被君主憎恶时,才智就显得不恰当,遭到谴责而更被疏远。所以谏说谈论的人不可不察看君主的爱憎,然后进说。 龙作为一种动物,驯服时可以戏弄着骑它;但它喉下有一尺来长的逆鳞,假使有人动它的话,就一定会受到伤害。君主也有逆鳞,进说者能不触动君主

32、的逆鳞,就差不多了。(三)名篇名句默写题(本题共 1小题,6 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分)(1)沁园春 长沙中词人用 高度概括了大自然万事万物在美好秋景中的生存状态。 高度概括“同学少年”经历的革命生活。(2)雨巷中, 写雨巷特点。- 12 -(3)在再别康桥中我与康桥离别时用比喻句 来“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 。(4)荆轲刺秦王中 , 表现易水送别时宾客同仇敌忾的画面。3、语言文字运用题(2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题。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这就是那棵有名的震柳。它身高膀阔,站在那里总有一座

33、小楼那么大。枝叶茂盛繁密, ,遮住了半道山沟。地震已经将它从下一撕为二,现在两个半边树中间可穿行一人,而每一半也都有合抱之粗了。经过百年岁月的煎熬,这树皮已如老人的皮肤,粗糙,多皱,青筋暴突。纹路之宽可容进一指,东奔西突,似去又回,一如黄土高原上的 。地震之时它已是 400岁的高龄,而大难后至今又过了 100岁。看过树皮,再看树干的开裂部分,真让你 。平常,锯开一根木头,无论从哪个方向切入,都有幻化无穷、美不胜收的年轮图案剖面。但是现在,面对树心我找不到一丝的年轮。如同五马分尸,地裂闪过,先是将树的老根扯断,又从下往上撕剥树皮,然后再将树心的木质部分撕肝裂肺,横扯竖揪, 。但灾难过后,它又慢慢

34、地挺了过来, ( ) 。百年的疤痕,早已演化成许多起伏不平的条、块、洞、沟、瘤,像一块凝固的岩石,为我们定格了一段难忘的岁月。17.文中划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A. 平常,锯开一根木头,不管从哪个方向切入,那剖面上的年轮图案都美不胜收,幻化无穷B. 平常,锯开一根木头,无论从哪个方向切入,那剖面上的年轮图案都幻化无穷,美不胜收C. 平常,锯开一根木头,无论从哪个方向切入,那年轮图案的剖面都美不胜收,幻化无穷D. 平常,锯开一根木头,尽管从一个方向切入,那剖面上的年轮图案也都幻化无穷,美不胜收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A. 阳光暖暖地抚慰

35、着它的身子,细雨轻轻地冲洗着它的伤口,在这人迹罕至的桃源深处,小心地自疗自养,生骨长肉B. 在这人迹罕至的桃源深处,它的身子阳光暖暖地抚慰着,它的伤口细雨轻轻地冲洗着,它小心地自疗自养,生骨长肉C. 细雨轻轻地冲洗着它的伤口,在这人迹罕至的桃源深处,阳光暖暖地抚慰着它的身子,小心地自疗自养,生骨长肉D. 在这人迹罕至的桃源深处,阳光暖暖地抚慰着它的身子,细雨轻轻地冲洗着它的伤口,- 13 -它小心地自疗自养,生骨长肉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A. 纵横交错 千沟万壑 心惊肉跳 惨不忍睹B. 犬牙交错 千沟万壑 心胆俱裂 惨绝人寰C. 纵横交错 阡陌纵横 心惊肉

36、跳 惨绝人寰D. 犬牙交错 阡陌纵横 心胆俱裂 惨不忍睹20. 下面是一封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5 分)获悉文学院下周举办活动,隆重庆贺先生教书 50周年,我因俗务缠身,不能光临,特惠赠鲜花一束,以表敬意。随信寄去近期出版的拙著一册,还望先生先睹为快。盛夏快来了,请先生保重身体。答: 21. 为方便出行,某校园推出 ofo小黄车。下图是小黄车使用方法及规则。请把这个示意图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110字。 (6 分)答: 答案:(三)名篇名句默写:16.(1)万类霜天竞自由;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37、。(3)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4)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三、语言文字运用17.B 18.D 19.A20.示例:“教书”改为“从教” ;“光临”改为“前往”或“参加”“惠赠”改为“奉上” “奉送”或“敬赠”“先睹为快”改为“指正”或“斧正”“快来了”改为“将至”或“降临”21.示例:使用 ofo小黄车,需先扫描小黄车的二维码,或者直接关注微信公众号“ofo 共享单车” ,注册会员后,点击页面上的“用车” ,获取密码,解锁用车。用户通过微信平台支付租车费用,计费标准为 0.01元/分钟或 0.04元/千米,单次使用 2元封顶。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 分)- 14 -书籍,正逐

38、渐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读书的过程,是汲取知识的过程,也是增长智慧的过程。因为读书,我们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因为读书,我们成长为更好的自己请以“读书的故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 800字。要求:有细节,有描写。【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一则命题作文,文题为“读书的故事” ,审题没有难度,只要能围绕“读书” ,选取读书过程中发生的事、遇到的人来写,都是符合要求的。由所给材料来看,考生所写内容要能够体现出在读书过程中的成长,如读书过程中获得了知识,增长了智慧;读书过程中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等,总之,所写故事必须是能够给人以正能量的,积极向上的。参考立意:(1)表现自己的成长。可写读

39、书过程中自己逐渐开阔,视野获得知识,成长为更好的自己;(2)表达亲情。可写读书过程中父母或其他长辈对自己的引导,突出亲情。(3)表达友情。可写读书过程中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互相促进共同成长,结下深厚友谊。(4)反映社会读书风气的变化。可叙写两代人读书故事,表现社会读书风气的变化,展现社会进步。点睛:本题是一则短语式命题作文题,所给文题的中心词是“故事” ,规定了写作内容与角度;修饰语是“读书” ,限定了选材范围,也就是要求考生必须围绕“读书”来写。考生可以直接写“读书的故事”是什么样的故事,也可以表现“读书的故事”为什么会令自己的难忘等。文体上,本题限定是记叙文,在写作中要注意所叙之事必须真实感人;要把握好感情基调,主题要积极向上,注意在行文中将一些真实细腻的情感生动细腻地描写出来;要叙议结合,在叙事中恰当地穿插抒情议论,深化主题。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