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9 ,大小:601.50KB ,
资源ID:1184996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18499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湖北省重点高中协作体2017_2018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confusegate18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湖北省重点高中协作体2017_2018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doc

1、- 1 -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 2017-2018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 在红粒高秆的麦田里,偶然发现一株白粒矮秆优质小麦,欲获得白粒矮秆麦种,通常用的育种方法是A. 自交育种 B. 诱变育种 C. 人工嫁接 D. 单倍体育种【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考查不同育种方式的适用范围及条件。由于不确定突变出来的白粒矮秆个体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也就不能确定此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只能进行自交,使之纯化。考点:不同育种方式的适用范围及条件点评:学生容易错选无性繁殖等如 C,要引导学生区分。如果是同一植株中出现了不同的性状,如一棵开红花的植物出现一朵白花,可考虑基因突变

2、的可能。而本题则是不同植株。2. 用纯合的二倍体水稻品种高秆抗锈病(DDTT)和矮秆不抗锈病(ddtt)进行育种时,一种方法是杂交得到 F1,F 1再自交得到 F2;另一种方法是用 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得到相应植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前一种方法所得的 F2中重组类型、纯合子各占 5/8、l/4B. 后一种方法所得到的植株中可用于生产的类型比例为 lC. 前一种方法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原因是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D. 后一种方法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是由于染色体结构发生改变【答案】C【解析】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方法杂交自交选优

3、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原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 染色体变异(染色- 2 -理 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体组成倍增加)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用纯合的二倍体水稻品种高秆抗锈病和矮秆不抗锈病杂交得到 F1,F 1再自交得到 F2的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用 F1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得到相应植株的育种方法是单倍体育种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解:A、杂交育种时因为亲本是双显性和双隐性,在子二代中重组类型占 、纯合子各占 ,A 错误;B、单倍体育种得到的都是纯合子,

4、子一代能产生 4 种配子,所以后一种方法所得的相应植株中可用于生产的类型比例为 ,B 错误;C、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是因为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C 正确;D、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是由于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D 错误故选:C【点评】育种实际上是对遗传基本规律和变异知识的应用,考试中常以某一作物育种为背景,综合考查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单倍体和多倍体育种的区别与联系,这部分需要重点记忆杂交育种的概念和原理以及单倍体育种的原理及优点3. 在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抗除草剂的转基因烟草过程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A. 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B.

5、用 DNA 连接酶连接经切割的抗除草剂基因和载体C. 将重组 DNA 分子导入烟草原生质体D. 用含除草剂的培养基筛选转基因烟草细胞【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只能切割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而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是核糖核苷酸,A 项错误;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需要用限制酶切割得到抗除草剂基因和切开载体,再用 DNA 连接酶将两者连接形成重组 DNA,B 项正确;基因表达载体构建好之后,需要将重组 DNA 分子导入受体细胞(烟草原生质体) ,C 项正确;基因工程的最后一步是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可以用含有除草剂的培养基筛选转基因烟草细胞,D 项正确。- 3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

6、操作步骤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4. 某农科所通过如图育种过程培育出了高品质的糯小麦,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育种过程中运用的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变异B. a 过程能提高突变率,从而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C. a、c 过程都需要使用秋水仙素,都作用于萌发的种子D. 要获得 yyRR,b 过程需要进行不断的自交来提高纯合率【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从图中分析可知,该育种过程中运用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而不是基因突变,A 错误;a 过程需要使用秋水仙素,作用于幼苗,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从而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

7、,B 错误;a、c 过程都需要使用秋水仙素,都作用于幼苗,c 过程还可作用于萌发的种子,单倍体高度不育,没有种子,C 错误;b 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自交,淘汰性状分离的个体,来提高纯合率,D 正确。考点:本题考查育种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判断能力。5. 用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来判断下列叙述,其中正确的是A. 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B. 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定向的白色变异C. 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D. 在有毒农药的长期作用下,农田害虫产生了抗药性【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知识,属于

8、考纲理解层次。自然环境起选择作用,不是诱导作用,树上的叶子对长颈鹿进行选择,选择了颈和前肢较长的个体,淘汰了颈和前肢较短的个- 4 -体;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野兔是鹰的生活环境的一部分,而鹰也是野兔生活环境的一部分,二者相互选择,共同进化;有毒农药对农田害虫有选择作用,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生存下来的本身就能抗药,通过遗传、变异使本物种保持下来,而不是有毒农药使物种本身产生抗药性。6. 某人群中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为 19%,一对夫妇中妻子患病,丈夫正常,他们所生的子女患该病的概率是A. 10/19 B. 9/19 C. 1/19 D. 1/2【答案】A【解析】常染

9、色体显性遗传病,丈夫正常,为隐性纯合子,假设基因型为 aa,妻子患病,基因型为 AA 或 Aa,发病率为 19%,可知正常概率为 81%,a 基因频率为 9/10,可推出妻子为AA 的概率为 1%19%=1/19,Aa 的概率为 29/101/1019%=18%19%=18/19。与正常男性婚配,子女患病的几率为 1/19+18/191/2=10/19。正确选项是 A。【考点定位】遗传平衡定律的应用7. 下列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是突变和基因重组 B. 是自然选择C. 是自然选择学说 D. 是物种多样性【答案】C【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因此是种

10、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 错误;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等,因此是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B 错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因此是自然选择学说,C 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的多样性,因此是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 错误。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和理解能力。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的重点知识。要注意辨析,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意味着生物进化了,但不一定产生新的物种。新- 5 -物种的产生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生殖隔离的产生不一定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8. 据调查,某小学的学

11、生中,基因型的比例为 XBXB(42.32%) 、X BXb(7.36%) 、X bXb(0.32%) 、XBY(46%) 、X bY(4%)则在该地区 XB和 Xb的基因频率分別为A. 69%、31% B. 94%、6% C. 78%、22% D. 92%、8%【答案】D【解析】由题意知,该种群中 XBXB(42.32%) 、X BXb(7.36%) ,X bXb(0.32%) 、X BY(46%) 、XbY(4%) ,因此 XB=(42.32%2+7.36%+46%)(42.32%2+7.36%+46%+7.36%+0.32%2+4%)=92%;X b=(7.36%+0.32%2+4%)(

12、42.32%2+7.36%+46%+7.36%+0.32%2+4%)=8%。故选:D。考点:基因频率的计算点睛:基因频率是指种群基因库中某一基因占该基因的所有等位基因的比例;由种群基因频率的概念可知,X B的基因频率是 XB=XB(X B+Xb)100%,X b的基因频率是 Xb=Xb(X B+Xb)100%。9. 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棊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B. 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塑频率之和为 1C. 基因型 Aa 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 的基因频率大于 a 的基因频率D. 因色

13、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大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答案】B【解析】种群的基因型频率变化,基因频率不一定变化,因此生物不一定进化,A 错误;由基因频率的概念可知,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 1,B 正确;基因型为 Aa 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 基因的频率和 a 基因的频率始终相等,为50%,C 错误;由于色盲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Y 染色体无相应的基因,虽然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但是女性正常中存在色盲基因的携带者,因此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等于女性群体中的色盲基因频率,D 错误。考点: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

14、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概念和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发生的因素,基因型频率变化与基因频率变化的关系,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6 -10. 下列关于染色体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 同一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各不相同B. 毎一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都包括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C. 一个染色体组中无等位基因D. 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不一定是一个染色体组【答案】B【解析】生物的一个染色体组内,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各不相同,是一组非同源染色体,A正确;由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生物,毎一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都包括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但没有性别决定的生物,没有性染色体,B 错

15、误;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也不含等位基因,C 正确;配子中存在体细胞一半的染色体组,不一定是一个,如四倍体的精子和卵细胞中含有 2 个染色体组,D 正确。考点:染色体数目变异点睛:1、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2、染色体组的特点是不含同源染色体,不含等位基因。11. 普通小麦(6 倍体 42 条染色体)的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组数分别是A. 6 组和 3 组 B. 6 组和 1 组 C. 12 组和 3 组 D. 12 组和 6 组【答案】D【解

16、析】普通六倍体小麦为六倍体,体细胞中含有 6 个染色体组,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组加倍;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使得染色体数目减半,而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着丝点分裂,则染色体组与体细胞一样【考点定位】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细胞的减数分裂【名师点睛】普通小麦为六倍体,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组数加倍为 12 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组数与体细胞相同,为 6 组染色体12. 下图为某一遗传病系谱图,该病不可能的遗传方式 - 7 -A.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C. X 染色体显性遗传 D.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答案】D【解析】由于男性患者

17、的母亲或女儿正常,所以其遗传方式不可能是 X 染色体隐性遗传。13. 某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 8 条,下图中表示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是A. B. C. D. 【答案】C【解析】染色体组是指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所以 C 选项中染色体形态符合染色体组的概念;ABD 中均具有两个染色体组,ABD 错误。【考点定位】染色体组【名师点睛】染色体组数的判定:(1)根据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判断:细胞内同一种形态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如题图 ABD 细胞内同种形态的染色体有 2 条,则均含有 2 个染色

18、体组;图 C 细胞内同一种形态的染色体有 1 条,则该细胞中有 1 个染色体组;(2)根据基因型判断:在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出现几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可简记为“同一英文字母无论大写还是小写,出现几次就含几个染色体组”;(3)根据染色体数目的形态数判断:染色体组的数目=染色体数染色体的形态数。14. 下列有关水稻(2n= 24)的叙述,正确的是A. 水稻基因组计划只需研究 12 条染色体B. 二倍体水稻经秋水仙素处理,可得到四倍体水稻,米粒变大、变多C. 二倍体水稻与四倍体水稻杂交,可得到新物种三倍体水稻D. 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稻穂、米粒变小

19、【答案】A- 8 -【解析】水稻是雌雄同体的植株,因此对水稻基因组进行测序,需要测 12 条染色体上碱基序列,A 正确;二倍体水稻经秋水仙素适当处理,染色体加倍,可得到四倍体水稻,多倍体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较大,但米粒的多少与其无关,B 错误;二倍体水稻与四倍体水稻杂交,可得到三倍体水稻,三倍体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生殖细胞,不可育不是一个新物种,C 错误;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高度不育,没有米粒,D 错误。考点:染色体数目变异在育种中的应用15. 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原理:低温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使子染色体不能分

20、别移向两极B. 解离:盐酸酒精混合液和卡诺氏液都可以使洋葱根尖解离C. 染色:龙胆紫溶液和醋酸洋红溶液都可以使染色体着色D. 观察: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原理: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分别移向两极,A 错误;卡诺氏液的作用是固定细胞形态,不是使洋葱根尖解离,B 错误;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因此用改良苯酚品红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都可以使染色体着色,C 正确;显微镜下可看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未发生改变,只有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D 错误。考点: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载体-DNA16. 人类常染色体上 一珠蛋白

21、基因(A) ,既有显性突变(A) ,又有隐性突变(a) ,突变均可导致地中海贫血。一对皆患地中海贫血的夫妻生下了一个正常的孩子,这对夫妻可能A. 都是纯合子(体) B. 都是杂合子(体)C. 都不携带显性突变原因 D. 都携带隐性突变基因【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一对皆患地中海贫血的夫妻生下了一个正常的孩子,正常孩子含有基因 A+,则这对夫妻至少有一方的基因型为 AA+,不可能都是纯合子,故 A 错误;这对夫妻的基因型可能都是 AA+,即都是杂合子,故 B 正确;如果这对夫妻都不携带显性突变基因,则这对夫妻的基因型都是 aa,所生孩子都患病,故 C 错误;由于这对夫妻至少有一方的基

22、因型为 AA+,不携带隐性突变基因,故 D 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 9 -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17. 某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突变,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体上具有红色显性基因 B,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基因 b(见图) 。如以该植株做父本,测交后代中部分表现为红色性状。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A. 减数分裂时染色单体 1 或 2 上的基因 b 突变为 BB. 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 3 与 4 自由分离C. 减数第二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自由组合D. 减数第一次分裂

23、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答案】D【解析】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即使有,也只会出现个别现象,而不会导致部分个体都出现红色性状,A 错误;正常的减数分裂过程中,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 3 与 4就是自由分离的,这不会导致后代中部分表现为红色性状,B 错误;在以该植株为父本,测交后代中部分表现为红色性状,最可能的原因是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是发生了交叉互换,即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缺失染色体上的 B 基因交换到正常染色体上,从而产生了带有 B 基因的正常雄配子,C 正确;该题指涉及一对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自由组合与单瓣花的产生无关,D 错误。

24、18. 人体血浆中的水来自A. 组织液 B. 消化道、组织液、淋巴C. 淋巴、组织液 D. 组织液、消化道【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血浆和组织液中的物质可以相互渗透,消化道中的水可以通过吸收进入血浆,淋巴液可以在锁骨下静脉流入血浆,所以血浆中水的来源有消化道、组织液、淋巴。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生活的环境,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19. 下图为“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其中为细胞外液。下列相关- 10 -叙述错误的是A. 若某人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则形态发生变化的是图中的B. 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使图中液体增加,引起组织水肿C

25、. 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图中的标号D. 图中和细胞具体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液和组织液、组织液【答案】D【解析】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是毛细血管,是组织液,是细胞内液,是淋巴,是血浆,是红细胞,为细胞外液,构成内环境。考点:内环境的组成20. 下列各项中,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上不起直接作用的是A. 肝脏根据体内需要增加或减少释放入血液中的葡萄糖量B. 肺根据黹要按一定速率呼出 C02和吸入 02C. 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D. 红骨髄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答案】D【解析】肝脏是调节血糖的重要器官,它能够维持人体内环境中血糖的稳态,A 错误;肺根据需要按一定速率呼出和吸

26、入 CO2和 O2,能够维持内环境中二氧化碳和氧气量的相对稳定,B 错误;肾把尿素等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维持了内环境稳态,属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C 错误;血细胞属于组织细胞,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 正确。- 11 -【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稳态的生理意义【名师点睛】本题关键要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的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调节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中渗透压、PH、温度以及各种化学成分相对稳定状态叫做内环境稳态。21. 如图中 A、B 代表人体内的物质,代表人体细胞内外不同部位的液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若组织细胞为胰岛细胞,则饥饿时

27、比处血糖浓度高B. 若组织细胞为脑细胞,则比处 C02浓度高C. 若组织细胞为骨骼肌细胞,则 B 可代表乳酸D. 若组织细胞为垂体细胞,则 A 可代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分析图形可知,图中为血浆,是组织液,是细胞内液;若组织细胞为胰岛细胞,则饥饿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比处胰高血糖素浓度高,A 错误;若组织细胞为脑细胞,则比处 CO2浓度高,B 正确;若组织细胞为骨骼肌细胞,则剧烈运动时 B 可代表乳酸,C 正确;若组织细胞为垂体细胞,则 A 可代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D 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及稳态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

28、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22. 血液、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的箭头表示错误的是 A. 氨基酸 B. 尿素- 12 -C. 水 D. 红细胞【答案】D【解析】氨基酸为小分子营养物质,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中,A 正确;尿素为小分子代谢废物,可以从组织液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到血浆,B 正确;组织液中的一部分物质包括水在内,可以被毛细淋巴管吸收,C 正确;红细胞不能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到组织液中,D 错误。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及其联系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概念和组成,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对内环境概念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23. 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因能将大剂量药物

29、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而疗效显著。图中所示的内环境 a、b、c、d 的名称分别是 A. B. C. D. 【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肌肉注射是将药物直接注入组织液,所以 a 是组织液;组织液可以转化成淋巴和血浆,所以 b、c 表示血浆和淋巴;静脉点滴是将药物直接注入血浆,而组织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因此组织细胞直接从组织液中获取药物,所以 d 是组织液。【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组成和血液循环的过程【名师点睛】理清脉络,弄清内环境三个成分之间关系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之间的关系- 13 -24. 下列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A. 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B. 组织液中 Na

30、+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C. 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后膜而传递兴奋D. 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A 错误;组织液中 Na+浓度增大,膜内外电位差加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加大,B 错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需要通过突触结构,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C 错误。神经纤维上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D 正确;考点:神经调节【名师点睛】学生易混淆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

31、导过程25. 某同学以清水、缓冲液和血浆分别为实验材料进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 pH 稳定的- 14 -功能”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起对照作用的是清水组和缓冲液组B. 所得结果不合理的是清水组C. 该实验结果说明血浆组缓冲物质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D. 图中的结果表明缓冲液组维持 pH 稳定的能力强于血浆组【答案】D【解析】本实验探究的是血浆是否具有维持 pH 稳定的功能,所以血浆组为实验组,清水组和缓冲液组为对照组,A 项正确;加入 HCl 后,清水组的 pH 应该降低,所以图中清水组的结果不合理,B 项正确;从坐标曲线可以看出,当加入的 HCl 达到一定量

32、后,无论是血浆组还是缓冲液组,都不能继续维持 pH 的相对稳定,说明血浆组缓冲物质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C项正确;据图可知,缓冲液组的曲线比血浆组先下降,说明缓冲液组维持 pH 稳定的能力低于血浆组,D 项错误。【考点定位】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 pH 稳定的功能的实验【名师点睛】1缓冲物质概念:血液中含有许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也叫缓冲对,如NaHCO3/H2CO3、Na 2HP04/NaH2PO。组成: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的。作用:使血液的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调节机制- 15 -2知识拓展:(1)人体血液中的 NaHCO3为

33、缓冲物质,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需在一密闭容器内放一盛有 NaHCO3溶液的小烧杯,NaHCO 3溶液的作用是为植物提供稳定的 C02,并非调节 pH。26. 人体在下列哪些情况下会出现尿贵增多的现象? 剧烈运动 天气转冷 患糖尿病 高温下劳动 静脉点滴 1L 生理盐水A. B. C. D. 【答案】D【解析】剧烈运动时排汗量增加,为了维持身体内的水的平衡,尿量通常会减少,错误;天气转冷,汗腺分泌减少,尿量往往会增多,正确;患糖尿病的人,由于葡萄糖进入尿液会增加尿液的渗透压,尿量增加,正确; 高温下劳动汗腺分泌增加,为了维持身体内的水的平衡,尿量通常会减少,错误;静脉点

34、滴 1L 生理盐水,其浓度与血浆浓度相当,过量的生理盐水会增加血管内的压力,导致尿量增加,正确。故选:D。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点睛:人体内水分的来源是饮食和物质代谢;人体内水分排出的途径是泌尿系统、皮肤、肺和大肠。27. 图中所构建的模型,不能体现的是 - 16 -A. 分级调节 B. 反馈调节 C. 神经调节 D. 激素调节【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图中由下丘脑到 2 应是垂体,到 4 应是腺体,属于分级调节,故 A 正确。而 5 到下丘脑和垂体的 6 属于反馈调节,故 B 正确。而 1/3/5 都是激素,体现的是激素调节,故 D 正确。该图没有体现神经调节,故 C 错误。考

35、点:本题考查体液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和对图形分析能力。28. 如图表示人体在某种环境条件发生改变时,内环境中某种激素的含量变化。条件变化和激素对应正确的是 A. 食物缺碘生长激素B. 食物过咸抗利尿激素C. 过度饥饿胰岛素D. 温度过高甲状腺激素【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1、据图分析,环境变化时,相关激素量增加2、甲状腺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含 I 的氨基酸衍生物,能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胰岛素降低血糖解:A、食物缺碘则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减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但并不影响生长激素的含量,A 错误;B、食物过

36、咸时,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B 正确;C、过度饥饿时,血糖浓度会降低,胰高血糖素会增多,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 17 -化,使得血糖浓度升高,C 错误;D、甲状腺激素会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增加产热量,在温度过低时分泌量才增多,D 错误故选:B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29. 某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无效,尿中仍然含有葡萄糖,可能的原因是胰岛 A 细胞受损 接受胰岛素刺激的受体细胞功能异常 胰岛 B 细胞受损 肾小管、集合管病变,对葡萄糖重吸收功能下降A. B. C. D. 【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糖尿病

37、患者注射胰岛素无效,可推测注射的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故识别胰岛素的受体细胞功能可能异常;尿中仍然含有葡萄糖,肾小管和集合管有重吸收葡萄糖的功能,故也可能是肾小管和集合管发生病变,对葡萄糖重吸收能力下降。综上选 C。考点:血糖平衡调节30. 下丘脑在人体生命活动中有重要的作用,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a 引起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 b 引起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C. c 引起下丘脑分泌胰高血糖素D. d 引起下丘脑产生电位变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过度紧张会引起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最终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A 正确;B、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

38、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B正确;C、胰高血糖素由胰岛 A 细胞分泌,C 错误;- 18 -D、当身体的温度感受器受到寒冷等刺激时,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产生电位变化,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下丘脑的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31. 下图是有关糖代谢及调节示意图,其叙述正确的是A. 在肌肉、肝脏细胞中,过程均可发生B. 胰岛 B 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过程C. 胰岛 A 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过程D. 胰岛素促进等过程【答

39、案】D【解析】过程是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该过程只发生在肝脏细胞中,不发生在肌肉细胞中,A 错误;胰岛 B 细胞分泌的是胰岛素,胰岛素是降血糖的激素,而促进、过程会使血糖浓度升高,B 错误;胰岛 A 细胞分泌的是胰高血糖素,其作用是升高血糖浓度,而促进过程会使血糖浓度降低,C 错误;胰岛素是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促进等过程会使血糖浓度降低,D 正确。考点:血糖平衡调节32. 如图表示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系统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部分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9 -A. 免疫活动既可以由神经系统直接调节,也可以通过有关激素间接调节B. 由于精神因素引起的兴奋传导至神经末梢时,神经末梢膜外电位变化

40、是由负变正C. 若图中的免疫细胞表示浆细胞,则免疫活性物质最可能是淋巴因子D. 若该免疫细胞进行体液免疫时,裂解靶细胞是通过细胞间的直接接触实现的【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题图显示:“免疫细胞”上既有神经递质的受体,又有相关的激素受体,所以免疫活动既可以由神经系统直接调节,也可以通过有关激素间接调节,A 项正确;兴奋传导至神经末梢时,会引起神经末梢处的电位变化,使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B 项错误;T 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可促进 B 细胞的增殖分化,C 项错误;靶细胞的裂解,发生在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 T 细胞与靶细胞直接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D 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激

41、素调节、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33. 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出现胸闷、气急和呼吸困难等过敏(超敏)反应症状,严重者发生休克。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B. 青霉素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C. 机体初次接触青霉素后,活化的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D. 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后会发生自身免疫反应【答案】B【解析】过敏反应是机体免疫系统过于

42、敏感所致,A 错误;青霉素注射后出现胸闷等过敏反应,且在下次注射青霉素后仍会出现相应症状说明青霉素引起的免疫反应具有特性异性和记忆性,B 正确;浆细胞只能分泌抗体,不能产生淋巴因子,淋巴因子是 T 细胞分泌的,C 错误;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引起过敏反应,而不是自身免疫反应,D 错误。【考点定位】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名师点睛】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包括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症,其中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都是自身免疫能力太强引起的,而免疫缺陷症是自身免疫能力不足引起的过敏反应是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如接触青霉素引起过敏反应。- 20 -

43、34. 下图表示神经元的轴突与肌细胞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是突触联系的另一种形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图体现的是突触联系,由构成B. 中的物质释放到中需消耗能量并依赖于的流动性C. 内的液体为组织液,构成了神经细胞和肌细胞的内环境D. 中的物质释放并作用于时,处的外表面为负电位【答案】D【解析】突触结构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A 正确。B:中的物质释放到中方式为胞吐,跟膜的选择透过性无关。CD 正确。35. 下图表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示中箭头表不信息传递的方向。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其中的信息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B. 如果

44、该图中的 a 为下丘脑、b 为垂体、c 为甲状腺,则 c 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对 a 分泌 d、b 分泌 e 具有抑制作用C. 如果该图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则 d 过程只发生于细胞核中D. 如果该图为细胞免疫过程,a 为效应 T 细胞,b 为靶细胞,c 代表抗体【答案】B【解析】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兴奋在一个神经元内部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而在两个神经元之间则以神经递质形式传递,A 项错误;如果该图中 a 为下丘脑、b 为垂体、c 为甲状腺,则 c 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对 a 分泌 d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 分泌 e 促甲状腺激素具有抑制作用,属于负反馈,B 项正确;如果

45、该图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则 a 代表 DNA,b代表 RNA,c 代表蛋白质,d 代表转录,e 代表翻译,所以 d 过程主要发生于细胞核中,在线粒体中也可发生,C 项错误;抗体只形成于体液免疫过程,细胞免疫过程中不会出现抗体,D 项错误。【考点定位】神经调节、激素调节遗传信息的表达、免疫调节- 21 -36. 下图细胞、和物质 E、F 的关系可能是细胞 细胞 物质 E 物质 FA 下丘脑细胞 垂体细胞 促甲状腺激素 受体B 效应 T 细胞 病原体 抗体 抗原C 甲状腺细胞 垂体细胞 甲狀腺激素 受体D 传出神经元 传入神经元 神经递质 受体A. A B. B C. C D. D【答案

46、】C【解析】下丘脑细胞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A 错误;卵巢细胞分泌的雌性激素作用于子宫内壁,B 错误;甲状腺细胞产生的甲状腺激素可反馈抑制垂体细胞的分泌,C 正确;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以神经递质的形式单向传递的,物质 E(神经递质)只能从传入神经元传递到传出神经元,因此细胞 I、II 不可能分别是传出神经元与传入神经元,D 错误。【点睛】分析题图:题图是细胞 I、 细胞 II 和物质 E 的关系,分析题图可知,E 是细胞产生的信息分子,该信息分子作用于细胞(靶细胞)膜上的受体 F,体现了细胞间进行的信息交流过程。37. 摩尔根及同事发现控制果蝇红眼(W)及白眼(w)的基因位于 X

47、染色体上,在大量的杂交实验中,发现白眼雌蝇与红眼雄蝇杂交,F 1中 2 0003 000 只红眼雌果蝇中会出现一只白眼雌果蝇,同样在 2 0003 000 只白眼雄果蝇中会出现一只不育的红眼雄性果蝇,下列对这种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注:XXX 与 OY(无 X 染色体)为胚胎时期致死型、XXY 为可育雌蝇、XO(无 Y 染色体)为不育雄蝇A. 雌蝇的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 22 -B. 雌蝇的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两个 X 染色体没有分离C. 雄蝇的精原细胞在臧数分裂过程中性染色体没有分离D. 雄蝇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白眼雌果蝇和

48、红眼雄果蝇杂交,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白眼雌果蝇或红眼雄果蝇,由题干信息,子代出现一只不育的红眼雄性果蝇,其基因型为 XWO,红眼基因来自雄蝇,可知母本没有提供 X 染色体,即雌蝇的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两个 X 染色体没有分离,移向同一极所致,结果使形成的卵细胞中没有 X 染色体或两条 X 染色体,并与正常精子结合受精,会产生 XwXwY(雌性) 和 X WO(雄性)个体,故 B 正确,ACD 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变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38. 目前市场上食用的香蕉均

49、来自三倍体香蕉植株,如图所示为某三倍体番蕉的培育过程,下列叙述,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无子香蕉”培育过程的原理主要是基因重组 图中染色体加倍的原因是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彤成受阻 生芭蕉和四倍体有子香蕉虽能杂交,但它们仍然存在生殖隔离 图中无子香蕉 3n 的基因型为 Aaa,则有子香蕉的基因型可能为 AAaa 该过程所发生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之一 该育种方法的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该“无子香蕉”培育的方法为多倍体育种,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错误;染色体加倍的原因是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受阻,但不影响着丝点分裂,正确;野生芭蕉和四倍体有子香蕉虽能杂交,但它们的后代为三倍体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