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2 ,大小:252.50KB ,
资源ID:1187544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18754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ownview25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1、- 1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 2017-2018 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隋废九品中正,设进士、明经二科取士。唐承隋制,并增设明法、明字、明算诸科,而以进士、明经二科为主。进士科重文辞,明经科重经术。唐高宗、武则天以后,进士科最为社会所重,参加进士科考试被认为是致身通显的重要途径。进士科以考诗赋为主,此外还考时务策等。唐代取士由地方举送中央考试,称为乡贡。被举送应试的人通称为举人。唐人常说“举进士” ,例如韩愈讳辩说“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 ,意思是应举参加进士科的考试,这种人在唐代就称为进士。韩愈送孟秀才序说

2、“京师之进士以千数,其人靡所不有” ,就是指当时应举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人说的。唐初设有秀才科,不久即废,但是唐人后来仍通称应进士科考试的人为秀才。 唐代中央主持科举考试的机关是礼部,考官通常由礼部侍郎担任,称为知贡举。唐人进士及 第第一名称为状头或状元。同榜的人在长安慈恩寺雁塔题名,称为题名会。宴会于曲江边的亭子内,称为曲江会。又遍游名园,以同榜少年二人为“探花使” ,探采名花。唐人进士及第后尚未授官称为前进士,还要参加吏部“博学宏词”或“拔萃”的考选,取中后才授予官职。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说,柳宗元“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 , “其后以博学宏辞,授集贤殿正字” 。白居易进士及第后,因为取中

3、“拔萃” ,所以授秘书省校书郎。韩愈虽然进士及第,但是由于应吏部考选未中,未能得官。为此,韩愈以“前乡贡进士”的名义三次上书宰相求仕。 以上所说的进士、明经等科通常每年都举行考试。此外唐代还有所谓制举,这是由皇帝特诏举行的考试,据说是要选拔特殊的人才。无论取中进士、明经等科与否,都可以应制举。考期不固定,科目由皇帝临时决定,有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文辞秀逸科,风雅古调科等等,前后达百十种。这些称为制科。唐代博学宏词科本来也是制科,开元十九年(公元 731 年)以后改为吏部选人的科目,每年举行考试。宋代制举恢复博学宏词科。 宋代最初也以进士、明经等科取士。宋神宗时王安石建议废

4、明经等科,只保留进士科。进士科不考诗赋而改试经义,此外仍考论策(后来也间或兼考诗赋) 。礼部考试合格后,再- 2 -由皇帝殿试复审,然后分五甲(五等)放榜,授予官职。 (选自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隋代以前,统治者曾创设九品中正制品评人才,选人授官,至隋代设进士、明经二科,以科举取士代替。B. 在唐代,科举进一步发展,进士、明经、明法、明字、明算、秀才诸科都先后成为取士科目。C. 从隋唐至宋,科举考试科目屡有变化,但进士一科始终得到保留,而且在各代都一直最受重视。D. 隋唐进士科考查诗赋和时务策,宋代常考的只有经义,诗赋只是间

5、或入选的兼考科目。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唐代经地方举送到中央参加考试的人称为“举人” ,其中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也通称为“秀才” 。B. 唐代称进士及第后尚未授官者为“前进士” , 送孟秀才序中的陈述表明,当时进士及第者甚众。C. 进士及第第一名在唐代称为“状头”或“状元” ,后世科举中的“秀才” “探花”等称谓也可能与唐代有关。D. 柳宗元、白居易因分别取中“博学宏词”和“拔萃”而授官,而韩愈虽同样进士及第,却在这种吏部的考选中失利。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制举是唐代科举考试的组成部分,但从考期和考试科目不固定等特点看,只能算是进

6、士、明经等常科考试的补充。B. 博学宏词科在唐代本是制举科目,后来改作吏部考选科目,宋代又在制举中恢复,可见唐宋制举也在发生演变。C. 地方举送,礼部考试,至宋代又增加皇帝主持的殿试,科举制度得以完善,跟后来的明清科举已无区别。D. 隋唐至宋,科举考试的资格、科目、内容和及第后的授官制度等在继承中变化,这应与各 朝代的时代需要和人才观念有关。【答案】1. A 2. B 3. C【解析】- 3 -【1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对文中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阅读原文,找到各个选项的相应的答题区间,仔细比对原文,找出备选答案的内容与原文吻合的一

7、项就是该题的答案。A 项, “先后成为取士科目”中“先后”二字在文中没有根据。C 项, “进士一科在各代都一直最受重视”错误。隋代没有介绍,唐代唐高宗、武则天以后,才“最为社会所重” ,宋至王安石才独留进士科。D 项,隋代无介绍,宋代除经义外常考的还有论策。所以选 B 项。点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或偷换概念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分析推理类题目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对照,从中找到与原文表述有出入的答案,就可以做出正确选择。【2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

8、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中涉及的古代考试制度的分析。阅读原文,找到各个选项的相应的答题内容,再仔细分析上下文语句的阐述,推理备选答案中各种论证方法的作用是否正确,不正确的一项就是该题的答案。分析推理后可知:C 项错误。 送孟秀才序中所称进士,是指当时应举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人,而非及第的“前进士” 。所以选 C 项。【3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对文中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阅读原文,找到各个选项的相应的答题区间,仔细比对原文,找出备选答案的内容与原文不吻合的一项就是该题的答案。A 项, “跟后来的明清科

9、举已无区别”错。三级考试形式虽然基本具备,但考试内容、时间、内容及取中后授官的制度等还有明显区别。明清科举文中未论及,但作为文化常识,学生应有基本了解。所以 A 选项。(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奶奶的玉簪子王秋珍奶奶的玉簪子不见了!那个玉簪子,是当年奶奶的爸爸送给妈妈的定情信物,奶奶一直视之如命。每天早上,奶奶再忙都会把发髻梳得一丝不乱。玉簪子被奶奶摸得日益剔透,散发着温润的光。它安安稳- 4 -稳她插在奶奶的发髻上,就像奶奶平静的生活。丢了玉簪子,就是丢了奶奶的命。奶奶終日愁眉紧锁。爷爷帮奶奶找了这头翻了那头。 “咱們眼晴花了记性差了,还是叫儿子找吧。小时侯,他找东西可

10、机灵了。 ”奶茫然而凄切的眼神,让爷爷心痛。爷爷想不出别的法子,就几次三番地给父亲打电话。父亲回家了。见到父亲,奶奶的眼泪唰地下来了。父亲宽慰道:“妈,玉簪子会找回来的。 ”奶奶拉住父亲的手,就像拉住了救命稻草。奶奶的眼神一遍遍地抚摸父亲,生怕他会长了翅膀飞走。父亲让奶奶好好回忆,回忆玉簪子没有前,自已去过哪些地方。父亲跟着奶奶来到了田野。田塍上,奶奶种的扁豆开花了,它们仰着小鸟一样的嘴巴,好像在和奶奶說话话。奶奶轻轻地碰了它们的小脑袋说;“两无不见,又长大了。 ”父亲蹲下身,拔弄起扁豆。也许奶奶和肩豆聊天的时候,玉簪子掉了下来。奶奶看着父亲的侧影說:“小时侯,你不爱吃扁豆,却爱画扁豆花。我就

11、买了个大花盆,把扁豆种在家门口” 。父亲哦了一声,直起身来,看着扁豆花,似乎想起了久远的时光。迈进菜地,一畦畦的菜妤热闹呀。它们被奶奶伺候得像她的发簪一样;整整齐齐,乖巧听话。奶奶带父亲来到空心菜前。奶奶问:“还记得那个空心菜的故事吗?“父亲站在陌生的土地上,拔弄着和他生分的空心菜說:“记得记得。狐狸精妲己在纣王面前进谗言,要宰相比干挖心表忠诚。比干临死前;姜子牙給了他一道符,教他挖心后,将符贴于胸口,立策马飞奔,不要回头,即使无心也不会死。比干照做了,没想到中途到一个妇人,在叫卖空心莱。比干好奇地一回头,立刻摔下马死了。 ”奶奶点了点头,说:“小时候,你最发看小人书。奶奶带着父亲来到了老房子

12、。老房子并不住人,二楼放着奶奶的织布机。这些年,奶奶并不用它了,可她还是经常要上去擦拭一番。父亲埋头细細地查找,织布机的上上下下、角角落落都不能放过。奶奶在一边絮絮叨叨:“咱们东阳的土布很有名,你以前盖的荷花被就是我在这儿织的。父亲不由得感叹道;“想不到一晃就这么多年了。在织布机边上,父亲发现了一个樟本箱子。箱子一尘不染,铜环上还泛着光。玉簪子会不会遗落在里边了?父亲打开了樟木箱,他的眼晴突然定住了。那里藏着什么?- 5 -一只已經缺脚的弹弓、一个早已褪色的风车、一叠发黄的小人书还有涂鸫看很多扁豆花的画。奶奶正要开口,父亲抢了先;“就是用这只弹弓,我打破了人家的玻璃。是您带我登门道歉,还给人家

13、装上了玻璃。这个风车,是有一次赶会场时看见的,我很喜欢,您就省下了自己的午餐钱”父亲说着说着;眼晴有些发涩了。父亲闭了闭眼睛,稳了稳情绪,继续翻找。他的眼睛又一次定住了。他看到了什么?一只玉簪子!一只剔透的玉簪子!奶奶的玉簪子就这样被父亲找到了。奶奶的精气神全回来了。如今,当奶奶和我讲起这个故事,我总是问:玉簪子怎么会掉在樟木箱子里?为什么以前找不到呢?奶奶总是笑而不语。(节选自 2017 年 7 月日郑州月报)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第一句就写“奶奶的玉簪子不见了”,看似突兀,其实意在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B. 丢了玉簪子的奶奶

14、眼神“茫然而凄切”,这一描写表现了奶奶对玉簪子的重视以及丢失玉簪子的心痛。C. “它们仰着小鸟一样的嘴巴好像在和奶奶说话”,本句运用比拟、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奶奶的勤劳能干。D. 本文多处运用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人物语言朴亲切,细节刻画逼真形象,第一人称叙事显得真实可信。5. 结合全文谈谈玉簪子在文中的作用。6. 小说结尾我总是问“玉簪子怎么会掉在樟木箱子里?为什么以前找不到呢?”试分析玉簪以前找不到原因。【答案】4. C 5. (1)线索作用,小说是按照丢玉簪 找玉簪得玉簪的顺序安排情节的,玉簪使小说的情节发展紧凑合理;(2)人物塑造上,玉簪表现了奶奶珍视亲情、干净整洁、热爱生活的形象。玉

15、簪是“当年奶奶的爸爸送给妈妈的定情信物,奶奶一直视之如命” ,这表现了奶奶珍视亲情; 奶奶再忙都会把发髻梳得一丝不乱,玉簪子被奶奶摸得日益剔透,散发着温润的光。它安安稳稳地插- 6 -在奶奶的发髻上,就像奶奶平静的生活。这表现了奶奶干净整洁、热爱生活的形象。(3)主旨揭示上, “奶奶的玉簪子就这样被父亲找到了。奶奶的精气神全回来了” ,父亲其实就是奶奶心中的“玉簪子” ,玉簪子被父亲找到,又回到奶奶手中,暗示了奶奶日思夜想的儿子又回到奶奶身边。揭示了小说“父母盼儿归,珍视亲情”的主旨。 6. (1)奶奶老了,眼睛花了,记性差,可能之前将玉簪放在樟木箱里又忘记了。(2)奶奶因思念在外地的父亲,经

16、常打开樟木箱翻看父亲儿时的物品,玉簪是不小心掉进去的。(3)玉簪也有可能是奶奶故意放进樟木箱的,目的是让爷爷催促父亲回来寻找,父亲回来了,奶奶就能见到她思念的儿子了;寻找玉簪其实就是让父亲回家的最好理由。【解析】【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的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题中,C 项, “运用比拟、夸张的修辞手法”错误, “田塍上,奶奶种的扁豆开花了,它们仰着小鸟一样的嘴巴,好像在和奶奶說话话没有” ,没有“夸张” ,有“比喻” ,将“扁豆花”比喻成“小鸟一样的嘴巴” 。【5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结合全文谈谈玉簪子在文中的作用” ,答题关键词“玉簪子在文中的作用” ,对于小说情

17、节作用题目,要从人物、情节、主旨、表达效果等角度入手答题。小说从题目到情节都是围绕“”展开, “”是小说的线索,使情节发展紧凑合理;人物角度,结合原文“当年奶奶的爸爸送给妈妈的定情信物,奶奶一直视之如命” “每天早上,奶奶再忙都会把发髻梳得一丝不乱。玉簪子被奶奶摸得日益剔透,散发着温润的光。它安安稳稳她插在奶奶的发髻上,就像奶奶平静的生活” 可以看出,玉簪表现了奶奶珍视亲情、干净整洁、热爱生活的形象;主旨角度,结合原文“奶奶拉住父亲的手,就像拉住了救命稻草。奶奶的眼神一遍遍地抚摸父亲,生怕他会长了翅膀飞走” “奶奶的玉簪子就这样被父亲找到了。奶奶的精气神全回来了” ,可以知道,玉簪子暗示了奶奶

18、日思夜想的儿子又回到奶奶身边。揭示了小说“父母盼儿归,珍视亲情”的主旨。【6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小说结尾我总是问玉簪子怎么会掉在樟木箱子里?为什么以前找不到呢?试分析玉簪以前找不到的原因。 ”答题关键词“玉簪以前找不到的原因” 。这是考查考生对于小说关键情节理解能力的题目。答题要结合小说主旨“父母盼儿归,珍视亲情” ,筛选关键语句“奶奶茫然而凄切的眼神,让爷爷心痛。爷爷想不出别的法子,就几次三番地给父亲- 7 -打电话” “见到父亲,奶奶的眼泪唰地下来了” “奶奶拉住父亲的手,就像拉住了救命稻草。奶奶的眼神一遍遍地抚摸父亲,生怕他会长了翅膀飞走” “小时侯,你不爱吃扁豆,却爱画扁豆花。我

19、就买了个大花盆,把扁豆种在家门口” “小时候,你最发看小人书” “咱们东阳的土布很有名,你以前盖的荷花被就是我在这儿织的” “一只已經缺脚的弹弓、一个早已褪色的风车、一叠发黄的小人书还有涂鸫看很多扁豆花的画” “奶奶总是笑而不语” ,概括形成答案。(三)实用类文本阅读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海南儋州那大镇洛南村委会力乍村 ,一个古老的客家村庄,绿树环抱,依山傍水,一栋栋客家风格的民居错落有致。村庄的环境不仅让村民自己住着舒服惬意,还吸引了不少城里人来感受田园风光。去年,在海南省第一批美丽乡村名单上,洛南村获评为“海南省美丽乡村” 。上榜的原因除了产业发展、乡风文明,还在于洛南村在规

20、划建设中,保留着村落格局和建筑风貌的客家风情特色。2013 年改造之初,力乍村就请来海南大学乡村建设的专业团队,制定规划,画“蓝图” ,恢复村庄原有的田园景观, “让农村在风貌上更像客家农村” 。一批批游客来此体验包粽子、品黄皮、吃农家饭等客家民俗,力乍村的客家文化与自然风光,也正式跃入大家的视野。不仅如此,力乍村还打造了“商业一条街” “石雕一条街” “民宿旅店” “休闲农场”等项目,让游客感受到远古客家文化的新传承。“美丽乡村”的创建,发展培育经济产业是关键。力乍村以农家餐饮业为龙头,带动富有地方特色的儋州粽子、客家擂茶、客家米线等产业发展,搭建旅游公共线路,使力乍变成集农业观光、乡村休闲

21、游为一体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山水隐村落,村落连山水。从过去的“贫瘠山村”到现在的“美丽乡村” ,从客家风情到田园风光,力乍村就像一幅风格迥异、精美绝伦的画作,令人流连忘返。 (摘编自客家小村变身 文化旅游走红 ) (人民日报2017 年 09 月 01 日)【注】:洛南村委会下辖力乍、塘坡、牛窝和江头 4 个自然村。材料二:群山含黛,龙狮劲舞。今天上午,永州市宁远县下灌村这个拥有千年历史的古村迎来一场旅游盛会,2017 年湖南省冬季乡村旅游节在此启幕。开幕式上,永州市发布“寻根朝圣之旅、生态休闲之旅、永州之野体验、永州冬季美食养身之旅”四大精品旅游线路,邀请游客走进永州,领略秀美的自然

22、风光,体验浓郁的民俗- 8 -风情,品味独具风味的美食。开幕式后还举办了“永州之野,九嶷部落”多彩冬季系列活动。独具永州特色的绿色产品展销,浓浓瑶族风情的民俗表演,竹编、木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精彩纷呈。下午举行了乡村旅游踩线活动,游客从全国第二大孔庙宁远文庙,经千年古村下灌村,穿行到禾亭镇琵琶岗村“地球仓” ,尽享一场从古到今的特别之旅。近年来,宁远县按照打造“湖南最美乡村”的目标,加快下灌村基础设施建设,挖掘历史文化底蕴,修复古村设施,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下灌景区乡村旅游风貌别具一格。(摘编自湖南冬季乡村旅游节宁远启幕 ) (湖南日报2017 年 11 月 22 日)材料三:近几年,中国乡村

23、旅游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现代中国乡村旅游萌芽于 20 世纪 50 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从最初兴起的所谓“农家乐” ,到现如今相对高端的“民宿” ,乡村旅游产业向着更大的规模和更广的市场发展。据统计,过去五年,中国乡村旅游游客接待人次和营业收入年均增速分别达 32.0%和26.2%。2016 年,乡村旅游游客接待已达 24 亿人次,占国内游客接待人次的 54.4%;营业总收入达 4800 亿元,占国内旅游总收入的 12.2%。预计到 2020 年,全国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将超 40 亿人次,实现总收入 2.3 万亿元。(摘编自乡村旅游渐升温:数说“旅游扶贫”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

24、正确的一项是( )A. 力乍村客家风格的民居和田园风格的景致吸引了不少城市人,人们在此感受自然风光和文化传承。- 9 -B. 力乍村带动富有地方特色的儋州粽子等产业发展,永州发布“冬季美食养身之旅”精品旅游线路,凸显了人们立足于以乡村美食带动旅游发展的战略思路。C. 永州进行瑶族风情的民俗表演,展示竹编、木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发展乡村旅游业。D. 过去五年,我国乡村旅游业发展得越来越好,2016 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占到国内旅游接待人次的一半以上。8. 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 近几年,我国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各种乡村旅游新形式层出不穷,三则

25、材料均用事实和数据证明了这一点。B. 力乍村让游客体验包粽子、品黄皮、吃农家饭等农家生活,吸引了一批批的游客,保有乡村特色不变是乡村旅游兴盛的法宝之一。C. 材料一与材料二是两篇新闻报道,呈现了乡村旅游的缩影,两地各具特色,文化气息浓厚。D. 材料三用数据和图表告诉我们:乡村旅游游客人数和营业总收入逐年递增,增长率持续提升。E. 无论是材料一和材料二当中儋州和永州的具体做法,还是材料三乡村旅游的数字性总结,都对解决中国乡村旅游的相关问题有重要指导意义。9. 怎样才能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可持续性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答案】7. B 8. BC 9. 保留乡村风情特色,恢复村庄原有景观;发展生态

26、休闲、文化体验等多种旅游业态,培育经济产业;挖掘历史文化底蕴,注重文化传承;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解析】【7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 B 项, “立足于以乡村美食带动旅游发展的战略思路”太绝对。【8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 10 -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 A 项, “三则材料均用事实和数据”错,第一则和第三则材料没有数据;D 项,增长率并未升高;E 项,并未对解决中国乡村旅游的相关问题

27、有重要指导意义。【9 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答题时注意找打文中的句子,摘取关键词整合作答,此题可根据文中的句子“上榜的原因除了产业发展、乡风文明,还在于洛南村在规划建设中,保留着村落格局和建筑风貌的客家风情特色”概括第一点;根据“使力乍变成集农业观光、乡村休闲游为一体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概括第二点;根据“独具永州特色的绿色产品展销,浓浓瑶族风情的民俗表演,竹编、木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精彩纷呈”概括第三点;根据“加快下灌村基础设施建设,挖掘历史文化底蕴,修复古村设施,大力发展乡村旅

28、游,下灌景区乡村旅游风貌别具一格”概括第四点。点睛: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张继孟,字伯功,扶风人。万历末年进士。知潍县。天启三年擢南京御史,未出都,奏筹边六事,末言已被抑南台,公道无权,宜严禁馈遗。帝令实指,继孟以风闻对,诏诘责之。左都御史赵南星言:“今天下进士重而举贡轻,京官重而外官轻,在北之科道重而南都轻。乞因

29、继孟言,思偏重之弊。敕下吏部极力挽回,于用人不为无补。 ”于是忌者咸指目继孟为东林。寻以不建魏忠贤祠,斥为邪党,削夺归。崇祯二年起故官,上言:近见冢臣王永光“人言踵至”一疏,语语谬戾。其曰“惠世扬等借题当议” 。夫云借者无其事而借名也世扬与左光斗同事同心但未同死耳今左业有定议世扬方昭揭于天下后世奈何以借名之又曰“诸臣所拥戴者,钱谦益、李腾芳、孙慎行” 。 夫谦益本,陛下近亦洞然。至腾芳、慎行,天下共推服。会推之时,永光身主其议。乃指公论为拥戴。又曰“欲诸臣疏一面网,息天下朋党之局” 。信斯言也,则部议漏张文熙等数十人,是为疏网,而陛下严核议罪,反开朋党之局乎?且永光先为御史李应升所纠,今又为御

30、史马孟正等所论。而推毂永光者先为崔呈秀、徐大化,- 11 -今则霍维华、张文熙,其贤不肖可知矣。后又劾南京兵部尚书胡应台贪污,帝并不纳。永光深疾之,出为广西知府。 土酋普名声久乱未靖,继孟设计鸩之,一方遂安。稍迁浙江盐运使,忤视盐内官崔璘,左迁保宁知府。十七年八月,张献忠寇成都,与陈其赤、张孔教、郑安民、方尧相等佐巡抚龙文光协守,城陷被执。献忠借帝号,欲用诸人备百官。继孟等不为屈,乃被杀,妻贾从之。 (选自明史张继孟传 ,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夫云借者/无其事而借名也/世扬与左光斗同事同心/但未同死耳/今左业有定议/世扬方昭揭于天下/后世奈何以借

31、名之/B. 夫云借者/无其事而借名也/世扬与左光斗同事/同心但未同死耳/今左业有定议/世扬方昭揭于天下后世/奈何以借名之/C. 夫云借者/无其事而借名也/世扬与左光斗同事同心/但未同死耳/今左业有定议/世扬方昭揭于天下后世/奈何以借名之/D. 夫云借者/无其事而借名也/世扬与左光斗同事/同心但未同死耳/今左业有定议/世扬方昭揭于天下/后世奈何以借名之/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诏,一般指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或文书等,常见的有诏令、诏书、诏谕等。B. 祠指供奉祖宗、鬼神或有功德的人的房屋。文中指为活着的人建立祠庙,加以奉祀。C. 内官是多义

32、词,我国古代既可指君王左右的亲近臣僚,也可指宫中的女官属、宦官太监等,文中指宦官。D. 巡抚是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而得名,亦称作抚台。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继孟出身科举,仕途不顺。他考中进士,任潍县知县;升任南京御史,后被削去官职;崇祯年间虽然官复原职,后来又遭遇外任和降官。B. 张继孟积极进言,陈述时弊。天启三年,他向朝廷上奏筹划边塞事务六条;崇祯二年,上奏吏部尚书王永光之过,后又弹劾胡应台贪污。C. 张继孟刚者易折,受到排挤。他曾因上书言事,得到赵南星的支持,被人诬陷为东林党人;后受到权臣王永光的嫉恨,被外调到地

33、方任职。- 12 -D. 张继孟守城御敌,以身殉国。张献忠攻打成都时,他与陈其赤、张孔教、郑安民等人辅佐巡抚龙文光守城,终因寡不敌众,惨死于战乱之中。13. 翻译(1)夫谦益本末,陛下近亦洞然。至腾芳、慎行,天下共推服。(2)土酋普名声久乱未靖,继孟设计鸩之,一方遂安。【答案】10. C 11. A 12. D 13. (1)钱谦益的前后行为,陛下近来已完全明白。至于腾芳、慎行,都是天下人所推许、佩服的人。(2)土著酋长普名声长时间作乱未能平定,继孟设计将他毒死,那一地区最终得以安定。【解析】【10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

34、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同事同心”并列“但未同”转折, “但”前断开;“天下后世“作前句的状语,后面断开;“奈何”句首疑问词,前面断开。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11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

35、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 A 项“古代封建社会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或文书”错误,应指“帝王所发的文书命令” 。【12 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 D 项, “惨死于战乱之中”错误,原文“继孟等不为屈,乃被杀,妻贾从之” 。【13 题详解】- 1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

36、、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本末:前后行为;洞然:完全明白;推服:动词作名词,推许、佩服的人;靖:平定;鸩:名词动用:毒死。注意(1)中判断句的翻译。参考译文:张继孟,字伯功,扶风人。万历末年考中进士。任潍县知县。天启三年提拔任南京御史,未出都城,上奏筹划边塞事务六条,结尾处说自己被压抑而任南京御史,公道不能发扬,应该严禁赠送钱物。皇帝命令他指出具体事实,继孟以传说的消息回答,皇帝下诏加以追问责备。左都御史赵南星上疏说:“现在天下重视进士而轻视举人、贡生,重视京官而轻视外官,重视在北京的监察官员而轻视在南京的。请求由继孟的意见出发,考虑偏重的弊病。命令吏部极力改变这种状况,对于任用人才

37、不是没有益处。 ”于是忌妒继孟的人都认为他是东林党人。不久因不肯修建魏忠贤生祠,被斥责为邪党,削去官职返回故乡。崇祯二年,官复原职。张继孟上疏 道:最近见到吏部尚书王永光“议论不断”一疏,句句荒谬乖张。其中说“惠世扬等借题发挥应受处分” 。所谓借,是没有事实而假借名义。世扬与左光斗同官同心,只是没有同死罢了。现在左光斗已经有了结论,世扬的事刚真相大白于天下后人,为什么说是借呢?又说“诸臣所拥戴的,是钱谦益、李腾芳、孙慎行” 。钱谦益的前后行为,陛下近来已完全明白。至于腾芳、慎行,都是天下人所推许、佩服的人。当大家推举他们的时候,永光自己主持这种意见。却说公论为拥戴。又说“希望诸臣网开一面,息止

38、天下朋党局面” 。如果这种见解是正确的,那么吏部讨论时漏掉张文熙等数十人,是宽大,而陛下要严格审查追究罪责,反倒是导致朋党的局面吗?况且永光过去被御史李应升检举,现在又被御史马孟正所指责。而吹捧永光的先是崔呈秀、徐大化,如今则是霍维华、张文熙,王永光是好是坏就很清楚了。其后又弹劾南京兵部尚书胡应台贪污,崇祯皇帝都没有听取他的意见。永光非常憎恨他,派他出京任广西知府。土著酋长普名声长时间作乱未能平定,继孟设计将他毒死,那一地区最终得以安定。逐渐升任浙江盐运使,得罪巡察盐务的宦官崔璘,降为保宁知府。崇祯十七年八月,张献忠攻掠成都,继孟与陈其赤、张孔教、郑安民、方尧相等协助巡抚龙文光合力守城,城池失

39、陷被俘。张献忠自称皇帝,准备要这些人充任各级官员。继孟等人不肯屈服,被杀,其妻贾氏也随他死去。(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别舍弟宗一- 14 -柳宗元零落残红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注】柳宗元再贬柳州时,从弟宗直、老母卢氏、爱妻杨氏、娇女和娘等都相继弃世。柳宗一住了一段时间,约半年以后又要离开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县)去,柳宗元写了这首诗送别。 “桂岭” ,在今广西贺县东北。14. 下列各项对本首诗歌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 ( )A. 首联点明别离,描述兄弟惜别之情。 “倍黯然”

40、三字,既含万千辛酸于一身,又很自然地开启下文。B. 颔联有对往事的回顾,也有无可奈何的悲吟,既是对柳宗元政治遭遇的客观实写,又包藏着诗人的抑郁不平之气,怨愤凄厉之情。C. 颈联一写山,一写水,借景抒情,遥想宗一此去路途遥远,充满坎坷艰辛,表达出作者对舍弟此去的担忧关切之情。D. 尾联运用想象,以虚写实。想象在梦中和宗一于江陵相会, “烟”字状出了梦境相思的迷离恍惚之态,显得情深意浓,十分真切感人。E. 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别离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 ”柳宗元的这首诗融以上多种情感于一诗,雄浑阔远,感慨深沉。15. 人们普遍认为柳宗元的这首诗是一首“伤别并自伤

41、之作” 。请结合全诗谈谈哪里体现了柳宗元的“自伤之情”?【答案】14. CE 15. 首联以“零落残魂”喻指自己亲人相继弃世,宗一又要北去,诗人更觉形单影只的处境,充分表现出诗人苦涩的心境颔联从时间与空间角度写我被贬谪既远且久,被贬僻荒,身世孤零,历尽艰危每一个字都渗透着作者的悲愤不平之情颈联写今与弟分离,一留桂岭,一趋涧庭,自己于瘴疬之中,实难堪矣尾联表明兄弟远隔两地,再难相见,只能在梦中寄以思念之情,从而体现兄弟之间的深厚情感【解析】【14 题详解】- 1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诗歌综合赏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理解错误的两项” ,C 项,赏析错误,这一联用比兴手法描写了两人的境况,对分

42、别后各自在柳州和途中将会见到的景色加以渲染和对照。 “桂岭瘴来云似墨”写诗人所居留的柳州,遍地崇山峻岭,林木浓密,气候湿热,经常有瘴雾浓云迷漫,黑压压地如同泼墨,气氛郁闷难爱。 诗人用比喻写柳州地区山林瘴气弥漫,天空乌云密布,实际上区在象征自己处境险恶。 “洞庭春尽水如天”写宗一此去江陵,路经洞庭湖,在这暮春时节,更是碧波万顷,一望无际,水天相连一色,景象空阔迷茫。诗人用比喻写遥想行人所去之地,春尽洞庭,水阔天长,山川阻隔,相见很难了。E 项, “这首诗融以上多种情感于一诗”说法错误,柳宗元的这首诗既叙“别离”之意,又抒“迁谪”之情。两种情意上下贯通,和谐自然地熔于一炉。故选 CE。【15 题

43、详解】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人们普遍认为柳宗元的这首诗是一首伤别并自伤之作 。请结合全诗谈谈哪里体现了柳宗元的自伤之情?”是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情感能力。题目要求请结合全诗谈谈哪里体现了柳宗元的“自伤之情” 。可以根据对此诗逐联分析得出诗人的“自伤之情” 。此诗是作者送别堂弟柳宗一而作,为伤别并自伤之作,既表现了兄弟之间的骨肉之情,同时还抒发了作者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贬窜南荒的愤懑愁苦之情。首联写在送兄弟到越江边时,双双落泪,依依不舍。以“零落残魂”喻指自己亲人相继弃世,宗一又要北去,诗人更觉形单影只的处境,充分表现出诗人苦涩的心境;颔联叙写自己的政治遭遇,表现心中的不平和愤慨;颈联写景,用比兴

44、手法把兄弟彼此的境遇加以渲染和对照。本联从时间与空间角度写自己被贬谪既远且久,被贬僻荒,身世孤零,历尽艰危。每一个字都渗透着作者的悲愤不平之情;颈联写现在自己与弟分离,一留桂岭,一趋涧庭,自己于瘴疬之中,实难堪矣;尾联表明自己处境不好,兄弟又远在他方,只能寄以出现荆门烟树的相思梦。全诗苍茫劲健,雄浑阔远,感慨深沉,感情浓烈,对仗工整,写景抒情融合无间,深得后世诗评家称赏。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

45、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 16 -暗示。(三)名篇名句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阿房宫赋一文中, “_,_”连用意动,表达杜牧对秦不惜民力,挥霍浪费掠夺于六国的珍宝的痛惜之情。 (2)李煜虞美人中, “_,_” 两句表现词人于楼中面对明月,回望故国,在永不停止消逝的时

46、光面前感慨无限,同时放笔呼号,发出一声深沉的浩叹。(3)杜甫蜀相 “出师未捷身先死,_” ,抒发了壮志未酬的遗憾(4)_,水面清圆, 一一风荷举。 (周邦彦苏幕遮 )(5)_,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答案】 (1). 鼎铛玉石 (2). 金块珠砾 (3). 小楼昨夜又东风 (4).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5). 长使英雄泪满襟 (6). 叶上初阳干宿雨 (7).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两者综合。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

47、候要注意如下词语:“鼎” 、 “铛” 、 “砾” 。三、语言文字运用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现实中,有许多“闲事”倒是值得管一管,像王建军和葛红旗这样管“闲事”的人就很多,他们做得风风火火,老百姓也满心感佩。若我们能有一份博爱与豁达于心灵深处,不好高骛远,不妄自菲薄,相信我们的人生就能风清弊绝,四季如画,美不胜收。中国有 960 多万平方公里土地、56 个民族,几千年发展史,我们能照抄照搬谁的模式发展?谁又能指手画脚告诉我们该怎么发展?经过几天的深谋远虑,又和病人家属作了充分沟通,吴医生最终否定了治疗小组提出的保守治疗方案,决定尽快为病人进行肺部手术。电影杀破狼贪

48、狼中不但劲猛刚烈的打戏让影迷连连称赞,有血有肉的感人剧情也成为观众津津乐道的看点。鲁迅在腾野先生中并没有直接写自已对东京的失望,而是以冷嘲热讽的笔调刻画了清- 17 -国留学生成天不学无术的丑陋现象。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风风火火:形容急急忙忙、冒冒失失的样子。或形容很活跃、有劲头的样子。句中取第二个意义,符合语境;风清弊绝:贪污、舞弊的事情没有了。形容坏事绝迹,社会风气良好。此处使用对象错误;指手画脚:指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形容说话时放肆或得意忘形。也比喻瞎指挥,乱加指点批评;深谋远虑:指计

49、划得很周密,考 虑得很长远。此处应用“深思熟虑” ;津津乐道:形容对这件事十分地感兴趣,很感兴趣地谈论。强调的事说个不停。“学” “术”指学问、本领,是名词,并非指“学习”点睛:正确使用词语的题目,有成语和熟语,有时还考核虚词。实词注意从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固定搭配、程度的轻重、运用的范围等角度区分,成语注意从望文生义、对象错配、褒贬误用、语法搭配、似是而非的角度分析,虚词注意分析连接的句子之间的关系和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是否相符。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用默默无闻、无怨无悔的毕生奋斗,将爱国之情、报国之志熔铸于强国强军的伟大事业中,树起一座受人敬仰的精神丰碑。B. 1972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C. 2017 年 11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