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西藏林芝一中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暨期中试题分值:300 分 考试时间:150 分钟第卷(选择题共 152分)注意事项:1. 春秋战国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开始出现。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 铁犁牛耕的普及和推广 B. 井田制的确立C. 均田制的实行 D. 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所以,生产力的发展是小农经济出现的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铁犁牛耕的普及和推广。由此,选 A。考点 :中国古代经济中国古代农业经济铁犁
2、牛耕2.元代时,中国的棉纺织技术与近代英国一样都进行了技术革新,但在中国没有引发与英国相同的革命性效应,反而为自闭创造了条件,其根源是中国A. 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B. 农民的购买力低下C. 科举抑制了技术创新D. 政府轻视技术革新【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棉纺织技术缺乏革命性的动力,故 A项正确;农民的购买力低下、科举抑制了技术创新、政府轻视技术革新是中国棉纺织技术没有革命性变化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故 BCD错误。3.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里的“柳”是指A. 创办了近代海军B. 诱导了民族工业产生2C. 引进了西方的
3、科学技术D. 抵制了外国资本扩张【答案】B【解析】“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指的是洋务运动的客观作用。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创办近代海军、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都是主观结果,故 AC错误;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商品的输出,故 D项错误;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诱导因素,故 B项正确。4.有人用下面几句诗来形容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情况的, “小荷才露尖尖角” 、“千树万树梨花开” 、 “无可奈何花落去” 、 “万马齐喑究可哀” ,其中导致“小荷才露尖尖角”的主要原因有“实业救国”的社会思潮的兴起民族资产阶级热心投资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辛亥革命推翻了
4、封建制度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 “小荷才露尖尖角”是民族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第二阶段,甲午战争之后初步发展阶段,该阶段民族工业发展主要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以及民族资产阶级热心投资。符合题意,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是 1912年,排除,选择 C项正确。5.“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 ”“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 ”这些“大跃进”时期的宣传A. 反映了“大跃进”时期的农业生产成就B. 表明那时候的农业科技取得了巨大进步C. 说明“大跃进”时期农民生活非常富裕3D. 违背客观规律,是不切实际的浮夸表现【答案】
5、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大跃进相关史实的准确识记,题干中“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 ”“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 ”忽视客观规律,是浮夸风的表现,故 D项正确,ABC 项错误。所以答案选 D。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 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大跃进6.“当千百万人面临饥饿的时候,反而减少粮食的生产。这个想法,在人道主义者们看来几乎等于是神经错乱。 ”这段文字评述的是下列哪一领导人执政时期推行的农业政策?A. 列宁B. 斯大林C. 罗斯福D. 赫鲁晓夫【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9 年经济危机的冲击下,罗斯福鼓励农民减耕
6、减产,以减少供应,缓解经济危机,故 C项正确;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都力图增加粮食生产,故 ABD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关键信息“当千百万人面临饥饿的时候,反而减少粮食的生”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罗斯福新政的措施。7.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近代史中提到“到 1860年,英国对几乎所有的货物,除 30项外,全部免税,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行自由贸易的国家。不过,英国更积极于强迫其他国家实行自由贸易,向英国商品敞开大门。 ”这主要缘于英国A. 已成为“日不落”帝国B. 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实力增强C. 先后打败了荷兰和法国D. 最先确立了君主立宪政治制度【答案】B【解析】4材料“到 1860年”
7、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 世纪中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从而促使英国贸易政策发生变动,故 B项正确;AC 项是 18世纪下半叶,排除;D 项是 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排除。点睛:解题时注意关键的时间点“到 1860年” 。8.列宁全集记载:“应该尽量少干蠢事,尽快地纠正已经干了的蠢事,尽量冷静地考虑:在什么时候,哪些任务可以用革命方法完成,哪些任务不能用革命方法完成目前的新事物,就是我国革命在经济建设的一些根本问题上必须采取改良主义的、渐进主义的、审慎迂回的行动方式。 ”与材料中“改良、渐进的方式”相符合的措施是A. 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B. 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C. 实行高度集中的
8、计划经济体制D. 承认企业和个人物质利益【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以得出,依据材料判断,苏俄实行的是新经济政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故 B项正确;A 项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除;C 项是斯大林体制,排除;D 项是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排除。9.当前全球化逆动是美国等西方大国对其推动的全球化主动收缩是美国对自己推动的全球化规则体系开始改弦更张特别是近年以来英国脱欧、特朗普退出 TPP协定及奉行“美国优先”的策略等现象,引发国际社会高度警觉。这表明A. 反全球化已成为各国主流民意B. 美国等西方大国要调整规则重新分配利益C. 维护国家主
9、权必须抵制全球化D. 只有发达国家才是全球化的真正受益者【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当前全球化逆动是美国等西方大国对其推动的全球化主动收缩是美国对自己推动的全球化规则体系开始改弦更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这些现象表明美国等国要调整规则以实现利益重新分配,故 B项正确;A 项说法错误,错在“各国主流民意” ;经济全球化是历史潮流,任何国家只能顺应这种潮流,故 C项错误;D 项说法错误,全球5化对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又是挑战。10.1618世纪,西班牙、荷兰、英国依次成为世界殖民霸主,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A. 殖民霸权不断转移B. 工业资本优于商业资本,资本主义优于封建主义C. 得道多助,失道寡
10、助D. 英国国力超过西班牙【答案】B【解析】【详解】海上世界殖民霸权是由其综合国力决定,而其综合国力又由其社会主义经济特征和生产方式决定。荷兰取代西班牙说明资本主义优于封建主义,英国战胜荷兰说明工业资本优于商业资本,故 B项正确。殖民霸权不断转移属于现象,不是实质问题,故 A项错误。殖民争霸没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故 C项错误。英国国力超过西班牙不是实质问题,故 D项错误。11.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这样说:“1931 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或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 ”他说这句话的背景是A. 美国资本主义被推翻B.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C. 经济危机的严重
11、破坏D. 新中国建立【答案】C【解析】【详解】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对资本主义世界造成严重破坏,所以出现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怀疑态度,故 C项正确。经济危机并没有促使美国制度被推翻,故 A项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是 1914年,故 B项错误。新中国建立是 1949年,故 D项错误。12.下表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所有制结构情况。符合这一时期的时代主题是所有制形式 合作社经济 国营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所占比例 55% 33% 8% 3% 1%6A. 土地改革运动B. 稳定物价C. 社会主义改造D. 人民公社化运动【答案】C【解析】由图表数据可知,此时公有
12、制经济占据了绝对优势,私营经济正在大幅度减少。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 19531956年的三大改造时期,故 C项正确;土地改革确立的是个体经济,故 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稳定物价,故 B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已经没有私有制了,故 D项错误。13.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经济“调整(或退却) ”的现象。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内战的结束意味着不再需要这种权宜政策,于是它被立即摒弃了。农民们拿起武器,反对无偿的征收。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这一政策允许部分地恢复资本主义。对列宁来说,这种新的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 “后退一
13、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我们必须退却,而要诚实地面对我们国家今天所遇到的形势。这个伟大的国家将坚持下去,并将获得新生和繁荣这个国家需要行动,而且现在就行动起来。罗斯福就职演说(1933 年 3月 4日)材料三 在那些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的地区,长期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生产队,群众对集体丧失信心,因而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就全国而论,在社会主义工业、社会主义商业和集体农业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而不是脱离社会主义轨道的,没有复辟资本
14、主义的危险,因而并不可怕。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几个问题的通知 (1980 年)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权宜政策”是指什么?“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原因是什么?为“后退一步”苏俄采取了什么措施?7(2)材料二中罗斯福认为“必须退却”的原因是什么?他是如何“行动”的?这一行动开创了什么经济模式?(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做了怎样的调整?这种调整有何作用?(4)综合上述材料,三国经济模式的“调整(或退却) ”的实质是什么?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答案】 (1)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危机;措施:实行新经济政策。(2)原因
15、:1929 年的经济危机;行动:实施新政。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或国家干预经济) 。(3)调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4)实质:生产关系的调整(各自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启示:经济模式的调整要适合生产力水平;要遵从生产力发展的规律;要适应国情。 (言之有理均可得分。【解析】【详解】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内战的结束意味着不再需要这种权宜政策”可知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内战结束后引起危机回答;第三小问从 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回答。(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1933 年 3月 4日”可知是 1929年经济
16、危机爆发;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罗斯福新政回答;第三小问结合罗斯福新政特点以及开创新模式回答。(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四“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包产到户”可知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二小问依据所学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农业生产的发展角度回答。(4)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和所学从生产关系的调整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所学从要遵从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以及适应国情等角度回答。1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62年,科学家蕾切尔卡森在寂静的春天里预言了一个没有鸟鸣的世界,引发了当代环境保护运动。8试以“人与环境”为主题,叙述人类在工业进程中所付出的代价。【答案】史实: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后,煤炭作为生产和生活的主要燃料被大规模
17、使用,造成了对空气的污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大量集中于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显现。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随着电力的广泛使用和汽车的发明,对于煤炭和石油等资源的消耗加剧,化学工业的产生也使环境污染问题进一步加深。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能源枯竭与生态恶化问题日益突出。核能的利用是一把双刃剑,在缓解能源危机的同时,也会给自然环境造成难以挽回的破坏。 京都议定书的签订表明气候变迁已经成为人类共同面对的严峻问题。总之,随着工业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推进和经济全球化的加深,环境问题已经从区域问题演变为全球性问题,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学生可结合工业
18、革命相关知识来作答。关于人类在工业进程中所付出的代价,学生可从环境污染问题,城市化问题(城市人口膨胀,贫富差距扩大)去思考,还需注意此时的环境问题已演变成全球化的问题了,困扰人类。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影响请从下面给的 46、47、48 三道历史题中选定一题作答,并用 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按所涂题号进行评分,不涂,多涂均按所答第一题评分;多答按所答第一题评分。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72 年 9月,文部省颁布了第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改革的文件学制 。 学制序文中说:“人之所以立其身,治其产,昌其止,以遂
19、其生者,此无他,端赖修身,开智,长其才艺也。而修身,开智、增长才艺又非学不可。故有学校之设立” 。同时指出改革教育的目标是“自今以后一般人民,无论华、士族,农工商及妇女,必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 。政府将全国划分成学区,设置各级、各类学校,逐步普及小学义务教育。1890 年 10月,日本明治天皇签署颁布了教育敕语 。叶立群日本的教育改革材料二 1901 年清末新政伊始,清廷就启用管学大臣张百熙着手学制制定工作。1902年 8月,清政府正式公布中国近代第一部学校系统章程钦定学堂章程 ,亦称“壬寅学制”9,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系统完备的现代学制。学制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培养目标、修业年限、入
20、学条件、课程设置及相互衔接的关系,其主要内容多参照日本学制。1904 年 1月,清廷再次颁布由张百熙、张之洞、荣庆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 ,其中强调, “至于立学宗旨,勿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沦(注:渗透)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以仰副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 ”刘翔论明治维新对清末学制改革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明治维新的教育改革的特点。(2)综合以上材料,比较当时明治维新、清末两国的教育改革有何相似之处?【答案】 (1)重视基础教育(普及小学义务教育) ;推行全民教育(女子与男子同样享受教育的权
21、利) ;推行军国主义教育;注重专业技术教育。(2)建立了近代学制;重视儒家道德教育;在借鉴外国经验的同时,又有自身的特点;政府主导;【解析】【详解】 (1)第一小问“第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改革的文件”归纳出立法教育;“自今以后一般人民,无论华、士族,农工商及妇女,必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归纳出推行全民教育;“逐步普及小学义务教育、日本明治天皇签署颁布了教育敕语 ”归纳出推行军国主义教育;依据“而修身,开智、增长才艺又非学不可”归纳出技术教育。(2)依据材料二“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系统完备的现代学制” “其主要内容多参照日本学制” “清廷就启用管学大臣张百熙着手学制制定工作” “均以忠孝
22、为本”的信息以及材料一从学制建设、教育内容以及特点归纳回答。【点睛】横向比较型非选择题方法(1)比较需明确宗旨。对历史事件的比较决不是随意的为比较而比较,而是有一定目的,通过比较异 同,或阐明某一问题、观点,或揭示历史发展的某一规律。(2)比较需求同存异。不同是绝对的,相同是相对的,绝对的相同是不存在的,相同只是从某种意义上说的。因此,比较时应做到求大同存小异,即要适当放宽比较的要求与条件。(3)比较需分开层次。要全面回忆要求比较的内容,从基本内容入手找异同。1016.【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材料一 下图漫画中,赫鲁晓夫和肯尼迪正在起劲地扳手腕,他们的另一只手分别摁向控制对方导弹的
23、按钮,赫鲁晓夫满头大汗材料二 “如果某个核大国威胁我们盟国的自由,我们将提供保护,在涉及其他方式的侵略场合,我们将根据条约义务,在被要求时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但我们指望遭受威胁的国家承担为本身防务提供人力的主要责任” 。尼克松演说(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说明了什么?(2)材料二体现美国的对外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答案】 (1)古巴导弹危机;说明在这场较量中优势在美国。(2)变化:在美苏争霸中,由进攻转为防御。原因:美国经济、军事实力有所下降;苏联的军事实力赶上并超过美国;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受到日本、欧共体挑战。【解析】漫画反映的是二战后美苏争霸中的古巴导弹危机, “赫鲁晓夫
24、满头大汗”说明苏联在当时处于劣势.尼克松任总统期间,美国在争霸中由进攻转为防御,结合当时美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相结合。17.【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实则始皇时代之法制,实具伟大之精神,以一政府而辖制方数千里之中国,是固国家形式之进化,抑亦其时思想之进化也。柳诒徵中国文化史材料二 拿破仑尽管在政治上实行个人集权并恢复帝制,亲自当上了法国皇帝,但他11试图完成革命早在法国大革命之初,革命的领袖曾宣布他们的理想是要推翻全欧洲的专制政体,扫除额外特权,普及共和体制,然而这一理想只是在拿破仑手中,严格地说,是在他的武力征服中,开始输出到欧洲其他国家。徐新西方文化史(1)材
25、料一中“是固国家形式之进化,抑亦其时思想之进化也”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怎样的发展趋势?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拿破仑的历史贡献。(2)秦始皇和拿破仑在巩固政权的手段上有何相似之处?【答案】 (1)由分封制变为中央集权剖:由分裂走向统一。捍卫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推动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资本主义的发展。(2)手段:称帝集权:创立制度;发动战争。【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进化是说由奴隶制转化为封建制国家,由分封制变为中央集权制,由分裂走向统一。材料二是强调拿破仑两方面的贡献,一是打败反法联盟捍
26、卫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二是在对外战争的过程中传播革命思想,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2)注意本题问的是巩固政权的手段的相似之处,两个人都当皇帝这是非常容易想到的,拿破仑建立帝国创制新的政治制度,秦始皇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所以创立制度也是二者的相似点。拿破仑的战争是容易想到的,秦始皇对边疆征服而进行战争,所以发动战争也是二者的相似点。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秦始皇和拿破仑在巩固政权的手段的相似之处等;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拿破仑的历史贡献 【名师点睛】在做材料解析题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阅读完全部材料后,根据设问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提取有效信息,并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时要特别注意材料的开头和结尾、材料的出处、材料的注释或说明。但是组织答案时还一定要注意注意:1要注意按问作答;克服思维定式,坚持论从史出。2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的,要充分运用历史术语,将教材中的话应用于答案中;要求根据材料回答的,切忌简单罗列材料观点,要注意归纳概括。12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