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汉文班)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23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霾(mai)为何物?霾为何物?我国最早的字典说文解字释义说:风雨土也,从雨狸声。可见霾是充满流动力量的一种自然现象。风雨交加,裹挟大地的尘土,伴随像狸一样的尖利声音,给人造成很大的压迫感。诗经邶风的终风一篇中有“终风且霾”,说的是一位女子耳闻目染交替演进的四种天象“终风且暴”“终风且霾”“终风且曀”“曀曀其阴”,不由忧从中来。暴,大风迅疾猛吹;霾,狂风席卷扬尘;曀,狂风遮天蔽地;阴,天
2、色阴沉黯淡。四种天象,紧锣密鼓,层层加码。携带尘土的霾,带土黄或橘黄色,让能见度大为降低。“终风且霾”,是否为今天人们所说的沙尘暴,我们尚难以得知。不过,席卷尘土的霾,古已有之,当无疑义。在长江流域,“终风且霾”的几率,微乎其微。彼时,江南水乡泽国,山林莽原,到处都为生机盎然的树林、湿地、河流、湖泊。霾,在此时的南方文献中略有涉及。屈原九歌国殇“霾两轮兮絷四马”,此处的“霾”,同“埋”,战车的两轮埋在土中,裹足不前。在后世的汉语表达中,霾,屡屡出现。如唐代陆龟蒙“夫子又继起,阴霾终廓如”。杜甫“向晚霾残日,初宵鼓大炉”“涨沙霾草树,舞雪渡江湖”“洒落唯清秋,昏霾一空阔”。自造字伊始直至 19
3、世纪末, 霾的意义变化不大,始终在农业社会徘徊。发端于 20 世纪上半叶的辞海对其的解释是“大气混浊态的一种天气现象”,也看不出霾对身体有多大伤害。再大的风吹起尘土,不过是原生态的尘土罢了。此时,中国的大多数地方尚未进入工业化门槛,城市的体量无法同今天相提并论。当伦敦、曼彻斯特等工业革命重镇率先饱受空气污染,中国仍然为一派田园风光,空气中都弥漫着一种泥土味。近年来,霾频频出现于中国城市及媒体报章。支撑霾字频繁现身的正是中国狂飙突进的城市化进程及相对滞后的环境治理。不同于裹挟尘土的古代的霾,现今的霾携带了多种多样- 2 -对人体有害的成分汽车尾气、工地扬尘、燃煤烟尘。而且,城市越大, 人口越多,
4、建筑越密,与现代社会息息相关的霾比古代的霾,引发的关联效应愈加深广、复杂,已让中国的不少城市居民周期性地体会到“呼吸阵痛”。从古至今,霾都为一种令天色浑浊的天象。风吹起尘土,形成了古代的霾。现今,在人工减排不畅的情况下,霾依然要靠风稀释、吹散。雾霾缠城,一阵阵大风将霾吹得无影无踪。因此,诗经中有“终风且霾”,风和霾还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下列有关“霾”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A“霾”源远流长,始终在农业社会徘徊,无数年来,它的意义变化不大,然而在诗歌中却屡屡出现。B.古代风吹起尘土,声音犹如狸音尖锐,形成了尘土飞扬的霾,但这只是一种令天色浑浊的天象罢了。C.笼罩在当今中
5、国多个城市的雾霾,夹杂着汽车尾气、工地扬尘、燃煤烟尘等对人体有害的成分。D.“终风且霾”的“霾”与今天人们所说的沙尘暴属于同一性质的事物,对于这种说法目前还无法确认。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A“霾”是大风扬起尘土所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如诗中“终风且霾”和九歌中“霾两轮兮絷四马”。B类似伦敦烟雾事件的大气污染当前在中国重演了,让中国的不少城市居民周期性地体会到“呼吸阵痛”。C20 世纪上半叶,中国的环境与伦敦等饱受空气污染工业革命重镇相比,明显更具有环保性和田园性。D在今天,在人工减排不畅的情况下,对付雾霾,还是基本靠“吹”,还得依靠一场大风,吹散雾霾。3从
6、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3 分)A由于古代江南的气候环境与北方不同,因此“霾”的具体意义,之于南方与北方而言也是有所不同。B自古以来都有雾霾天气出现,不过那时的霾只是携带原生态的尘土,也看不出霾对身体有多大伤害。- 3 -C近年来,由于大规模的工业生产等因素,当今社会出现的“霾”与古代的“霾”就有了本质的区别。D正是中国狂飙突进的城市化进程及相对滞后的环境治理,使得当前自然 环境变得愈发恶劣,因而环保刻不容缓。(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飞翔的馒头葛昕旭那是一个特别寒冷的日子。大朵大朵的雪花,纷纷扬扬地在空中飘着。父亲来到学校的时候,
7、正是中午。小林子刚吃完饭,正和同学们一起趴在教学楼的栏杆上,伸手接着从天空飘落的雪花。小林子看见父亲瘸着腿,冒着风雪,从校门口一瘸一拐地走向教学楼时,愣了一下,手里的雪花慢慢地融化了。小林子跑下楼,跑到父亲面前。父亲冻得僵硬的脸瞬间就活泼了起来,笑笑,双手忙捧到嘴边,哈了哈气,随后伸手帮小林子拍了拍身上的雪花,拍完,从身上掏出一个布包解开,拿出一大沓的零钞,说:“这是两百元,你拿着,买点啥好吃的,不要亏了自己的身体。”说完,把钱递到了小林子的手上。小林子吸了一下鼻子,拿着钱,看着父亲,眼里顿时就有了湿润的感觉。父亲伸手摸了摸小林子的脸,又问:“吃饭没?”小林子朝父亲点了点头。“要吃饱。”父亲边
8、说边从身上摸出一个冷 得干硬的大馒头,递给了小林子。小林子看着父亲,摇摇头,没接,说:“爸,你吃!我不饿。”小林子知道,那是父亲从家里带来的,是父亲的中午饭。父亲说:“我没事,走快点,早点赶到家,还能吃上午饭。你上学,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不吃饱咋行?”小林子看着父亲,刚要伸手接,这时,站在楼上的几个同学朝小林子吹起了口哨。小林子愣了一下,转身看了看楼上,红着脸,把手缩了回去父亲发火了,一把抓住小林子的手,说:“叫你接着你就接着!咋不听话呢?现在营养跟不上,把脑子费了咋办?”说完,把馒头硬塞进了小林子的手上小林子拿着大馒头,站在那里,脸更红了。同学们“轰”的一声笑了起来。口哨声,尖叫声,起哄声,响
9、成了一片。- 4 -父亲抬头看了看楼上的同学,脸也微微地红了红,叹了一口气,又拍了拍小林子肩膀上的雪花,然后转过身,蹒跚着腿,一瘸一拐地往校外走。小林子看着父亲的背影,身体立马僵成了一根木棍,鼻子酸了酸,嘴张了张,想说点啥,结果啥都没说。同学们全跑下楼围在了小林子的旁边。同学们一下来就开始抢夺小林子手上的馒头。小林子红着脸,把手中的馒头高高地举在了头顶。 同学们却不依不饶,紧紧地把小林子围在了中间。一边抢夺馒头,一边不停地说着一些嘲笑的话语。小林子举着馒头,看着大家嘲笑的眼神,脸上终于挂不住了,转身看了看父亲。父亲背着一身雪花,已经走到了校门口。小林子转过身,看了看围在身边的同学,重重地哼了一
10、声,忽然手一扬,那干硬的馒头,就犹如一只飞翔的小鸟,划着抛物线,直接飞向了教学楼旁边的操场。父亲来到校门口。临出门,想再看一眼小林子,一转身,恰好看见了那飞翔的馒头。父亲愣了一下,脸一下就白了。父亲站住了。看了看站在同学们中间的小林子,父亲紧紧地咬了咬嘴唇,右手慢慢地就捏成了一个有力的拳头。小林子看见父亲转身的瞬间,立刻就吓傻了,站在那里,不知所措。父亲瘸着腿,忽然朝小林子跑了过来。小林子忙扒开同学们的包围圈,迎着父亲跑了过去。父亲跑到小林子面前,推开小林子,跑向了操场。父亲捡起馒头,用手擦了擦上面的泥土,看了看,放进嘴里,慢慢地嚼了起来。小林子跑到父亲面前,抱着父亲,泪水慢慢地就淌了下来。此
11、时,天空的雪花,越飘越大。(选自 2011 年短篇小说,第六期)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 馒头的描写可以说是这篇小说的一大亮点。作者将“馒头”写进文题里,以馒头编织故事,以馒头刻画人物形象,使普通的馒头有了象征意味,发人深思。B. 小说为我们塑造的小林子虽然自私、虚伪,但仍然有着美好的心灵,如:他接过父亲的钱时,有点感动,最后当父亲回来后,他“抱着父亲,泪水慢慢地就淌了下来”,这些说明他本质是好的。C. 对小林子班上同学的描绘,也为塑造主要人物起到了对比反衬的作用,小说通过对这些同学的描写,揭示了一个鲜活的社会现实,强化了小说震撼人心的力量。- 5
12、-D. 这篇小说语言质朴、生动,叙述详略得当,小说不靠离奇的情节取胜,却在看似平淡的描述中,以近乎工笔的写法凸显出其深厚的思想内容。5读了这篇小说,读者会觉得小说中的“父亲”这个人物形象很熟悉,“父亲”有哪些性格特征?小说用怎样的描写手法来表现这些性格特征的?(5 分)6这篇小说对“雪”的描写很有特色。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作者描绘“雪”的作用和妙处。(6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0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10 小题。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
13、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
14、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7.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 分)A今行而无信 信:相信B顾计不知所出耳顾:不过,只是。表示轻微的转折C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喜欢,高兴D进兵北略地略:掠夺,夺取8.判断下面论断哪个符合客观事实( )(3 分)A .荆轲之所以没有行刺成功,是刺杀秦王是逆历史潮流的做法,注定要失败。B .荆轲之所以追着秦王在大殿内跑,是秦王身边的大臣侍卫胆小怕事,自私自利。- 6 -C .荆轲之所没有行刺成功,是荆轲想劫持秦王作为人质,然后跟秦国订立互不侵犯的和平条约。D .荆轲之所以没有成功,一是自己武功不够高超,谋事不周;二是缺乏得力助
15、手。9.从后两段文字内容看,对荆轲形象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 (3 分)A擅长辞令,一席话以诚感人,终使樊将军 甘心自刎献首。B果断坚决,见太子丹不忍,便私见樊於期以促成其事。C工于心计,正确判断行刺秦王的关键在于取信秦王。D心狠手辣,为取信物诱使樊将军自刎。10 翻译下面句子(9 分)(1)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5 分) (2) 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5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6 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11-12 小题。帐夜清吴兆骞穹帐连山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雁飞白草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驿路几通南国使,风云不断北庭沙。春
16、衣少妇空相寄,五月边城未著花。【注】诗人因科场案而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二十余年,此诗约作于抵宁古塔三年之时。连山:就着山势。北庭:汉时北匈奴所居之地,这里指诗人所居之地。)11下列对这首清诗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首联表现眼前的实景,落月的寒光斜照着自己所住的穹帐,自己仍旧身在天涯塞北,寄无限深情于眼前景物的点染中。B. 颔联接着进一步写塞外的景色和自己的感触。每当边草变白大雪飘飞的时候,自己却只能夜夜一直面对黄榆,静听胡笳悲声,坐等衰老。C. 当南国驿使几度来到塞北时,家中妻子给他捎来了几件衣物。可是北国五月了仍是连续不断地风云变幻、飞沙走石的恶劣天气。
17、- 7 -D.本诗借景抒情,托物兴怀,明写塞北景色,暗含南国风情,景中寄情,于苍凉凄清中蕴雄浑,于孤独哀怨中含温馨。12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3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5 分)13.补写出下列诗文的空缺部分。(5 分)(1) ,问苍茫天地,谁主沉浮? (沁园春长沙)(2)寻梦,撑一支长篙, 。 (雨巷)(3)但我不能放歌, ; (再别康桥)(4)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刺秦王)(5)杀人如不能举,_ _; (鸿门宴)第卷 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7 分)1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鲁迅对呐喊中的人物描写可谓穷形尽相,这不仅得
18、力于他高超的写作技艺,更因为他对国民劣根性深刻地思考与认识。59 岁现象,即有些干部一直廉洁奉公,但想到自己马上要退休了,就趁机捞一把,往往是因收受贿赂而东窗事发,受到起诉。他接管我们班之后,深感头疼,因为全班学生的成绩良莠不齐,几个前任班主任都干了不长时间,然后都摇头叹气,无奈走人。文化层次决定文明程度,这话可能没错,而我们在现实中看到的恰恰是高文化层次人群的见利忘义,有时达到利令智昏的程度。尽管地方政府给了他很多支持,但他坦言,自己在创业的道路上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首当其冲的就是资金问题。亲爱的旅客朋友,又 到了说晚安的时候了,车窗外已是万家灯火,夜色阑珊,希望你今晚能有一个好的心情,
19、明天再见。A. B. C. D.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4 分)- 8 -近几年,手机作为人 类现代文明的成果是否应该进入校园,引起了学校、社会、国家的关注。在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和当代中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某中学从 2017 年 4 月份开始开展“阳光手机”活动。为确保这一活动顺利展开,学校团委决定于 2017 年 3 月 26 日 15: 00 在报告厅举行一场大型的辩论会,辩题是“高中生在校园使用手机是利还是弊”,同时邀请部分家长组成评委团,亲临辩论会的现场。请以某中学校团委的名义,给受邀家长发一份邀请函。要求:符合应用文格式要求,语言表达简明、得体。四、写作(
20、40 分)1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周末晚上,父亲伏案于电脑桌前,母亲蜷在沙发里看韩剧,孩子正用手机忙着发微信。课堂上,气氛沉闷,教师说得天花乱坠,学生却昏昏欲睡。重阳节,一敬老院的老人被志愿者洗了七次脚。要求:根据以上材料以“沟通”为话题,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除诗 歌外,文体不限。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1.A 2.A 3.C 4C5(5 分)慈爱、节俭、朴实、自尊。(2 分)小说主要通过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表现他对儿子的关爱与呵护,以动作和细节描写表现他节省的品德;全文个性化的语言写出他的朴实;结尾以神态描写表现他的自尊。(3 分)6(6 分)
21、全文多次写到“雪”,写雪有以下作用和妙处:写“父亲”为小林子拍雪,既突出父爱,也有象征意味;首尾写雪,有首尾呼应的作用,也在强化小说催人 警醒的教育主题;“雪”是小说的自然环境,也形象反映了世风日下的社会现实;借助雪的描写刻画了小林子这个人物形象,篇末写雪不仅写出人物的思想变化,也升华了小说的主题。(答对一处得 2 分)7.A 试题分析 :信:信物8.D 9.D 试题分析:评价荆轲心狠手辣是不妥的,荆轲的行动也是为了樊将军报仇,另外,说荆轲是诱使樊将军自杀也不对,从文中看,樊将军是出于义理和自己的心愿。10 (1)如果不是太子说,我也要请求行动。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2
22、) 这样,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消除了。将军是否有这个心意呢?试题分析:主要语言点:(1)微:没有,谒:拜见,这里引申为前往,信:信物,亲:亲近;(2)然则:这样就,见:被,意:心意、想法;(3)购:悬赏,本句是一个省略句和倒装句,省略了介词以,应该为购之以,同时,是一个介宾结构后置的句子,翻译时要注意将后置部分恢复正常语序。 11A(3 分)- 9 -12“孤客 ”“尚天涯”表达了诗 人远离家乡的孤独之情,“梦回”“雁飞”“落月”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人老黄”表达诗人青春已逝的愁苦;“风云不断”“空”妻子白白寄来了春装,因边地五月仍然不见春意,表达了诗人被贬流放,身处苦寒边地的忧愁
23、与无奈。(3 分,答对一点得 1 分)13. (1)怅寥廓(2)向青草更青处漫溯(3)悄悄是别离的笙箫(4)风萧萧兮易水寒(5)刑人如恐不胜(5 分)14.D (3 分) 15.(4 分)邀请函尊敬的*家长:为配合我校 4 月份开展的“阳光手机”活动,我校 决定于 2017 年 3 月 26 日 15:00 在我校报告厅举行一场题为“高中生在校园使用手机是利还是弊”的大型辩论会,现特邀请您作为评委团成员出席,期待您莅临指导。某中学校团委 年月日作文【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所给三则不同材料,看似各说各事,但是它们内在性质却是一致的,很是鲜明的告诉考生在目前人际交往中的那些让人感慨、不吐不快的事情。
24、结合材料,可从以下角度去思考:一、“沟通交流”,周末家人忙各自消遣方式,师生间鸡同鸭讲,老人一天被洗七次脚,都是缺少沟通,为着各自的想法过着自已的生活,缺少“沟通”怎不令人遗憾?二、“缺乏尊重”“自私自利”,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为着自已的事情忙碌,不管他人的存在与否,“私欲心”太重。三、“善待真情”,亲情师生情孝情是尘世间最美好的,都没有很好的珍惜,也就出现令人反省的社会万象。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多则材料作文,考生要注意找到三则材料的共同点,在选用材料升华主题时,要站在一定的角度去评价分析当今社会的不良现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引导人们从“善”的角度去反思人际交往,弘扬社会需要的正能量。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