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课时强化练(十三) 现代中国的改革与开放1978 年至今的中国时间:40 分钟 分值:85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12小题,每小题 4分,共 48分)1(2018榆林模拟)下表为我国民法典编纂的基本历程,其反映出( )时间 内容1979年 第三次起草民法典1987年 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通则1995年 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1999年 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2017年 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A.改革开放后中国进入建设法治化社会的新时期B改革开放后逐步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C民法典伴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快制定、不断完善D单行法的颁行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解析:材料体现的民法典发
2、展历程,尤其是担保法和合同法的颁行,反映出民法典的完善过程是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故 C项正确;A、B、D 三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答案:C2(2018辽宁重点高中协作校联考)1984 年,邓小平对港澳观礼团说:“只要站在民族的立场上,维护民族的大局,不管抱什么政治观点,包括骂共产党的人,都要大团结。”这一精神的贯彻( )A加强了中国政府对港澳的领导B有助于“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C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D有利于保持港澳的繁荣稳定解析:从材料中邓小平团结一切力量维护民族大局,可知对于处于外国控制下的港澳地区来说,不会因政治体制的差异而出现动荡,有利于保持港澳的繁荣稳定,故 D项正确。
3、1984年港澳没有回归,故 A项错误;“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是在 80年代初,故 B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实现维护民族利益的大团结,体现不出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故 C项错误。答案:D3(2018南京、盐城模拟)1988 年 12月 6日,第 43届联合国大会一致同意中国加入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自 1990年以来,中国先后参加 18项维和行动,累计2派出 1.47万余人的维和军事人员。这一行动表明我国( )A主导了联合国维和行动B深化拓展新型区域合作C推进“一带一路”战略D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解析:我国参与维和行动,维护世界和平,是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故 D项正
4、确。我国是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不是主导,故 A项错误;维和行动是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不是新型区域合作,故 B项错误;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与联合国无关,故 C项错误。答案:D4(2018滨州模拟)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原苏联国家和中国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俄罗斯有学者也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下列对这两种观点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A对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有着较清醒的认识B “冷战”思维仍然主导着当前国际关系C国际局势既趋向缓和又表现出紧张对抗D没有认清上合组织“结伴而不结盟”特点解析:西方学者和俄罗斯学者认为上合组织是“原苏联国家和中
5、国对抗美国和西方的一个形式” “新华约”这说明他们思想仍然被冷战思维束缚,没有认清上合组织的特点是“结伴而不结盟” ,与之前的“华约”结盟有本质区别,故 D项正确。答案:D5(2018海淀模拟)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中国共产党首次系统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时,中国发展和建设已取得的成就是(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B农村开始实行生产责任制C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建成D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解析:1984 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与材料中“首次系统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时”即 1987年中共十三大相符,故 A项正确;B
6、、C、D 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答案:A6(2018江西五市八校联考)我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 “官倒”一度泛滥,一吨石油计划内价格是 100元,计划外价格是 644元, “倒”出来的利润非常可观,从而引发严3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这说明( )A计划经济体制有利于经济平稳运行B经济体制改革要向纵深方向推进C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影响了中国经济D国家干预经济模式渐成社会共识解析: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以计划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双轨制引发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因此经济体制改革要向纵深方向推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故 B项正确;材料“官倒”一度泛滥是由计划经济的弊端导致的,计划经济体制不利于经济平
7、稳运行,故 A项错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苏联还未解体,故 C项错误;上述现象是国家过度干预经济导致的,发挥市场调节作用渐成社会共识,故 D项错误。答案:B7(2018德州模拟)有学者认为,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开拓了巨大空间,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一座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里程碑” 。这主要是基于南方谈话( )A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B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C明确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D总结了前一阶段改革开放的成就解析:根据材料“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结合所学,改革开放遇到发展瓶颈,在姓资姓社问题上继续给予理论上的指导突破,南方谈话正是在
8、理论方面给予社会主义的本质,以及市场与计划关系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故 B项正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晚些时候,中共十四大确立,故 A项错误;南方谈话主要解决经济发展问题,故 C项错误;南方谈话在总结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突破,故 D项错误。答案:B8(2018承德联考)下面为 1985年至 2012年以来历年 100美元兑换人民币汇率变化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对中国有利B中国受西方国家知识经济发展影响C中国商品在世界的竞争力一直在增强D20 世纪 90年代中国经济政策变化4解析: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人民币兑美元的比例逐渐市场化,故 D项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
9、解是在 1973年,故 A项错误;知识经济即新经济是在 20世纪 90年代出现的,且图示无法反映,故 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货币问题,故 C项错误。答案:D9(2018滨州模拟)20 世纪 80年代的农村,流行这样一句话“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 。这主要反映了( )A安土重迁的传统乡土观念B改革开放后城市化进程加快C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D大跃进中“以钢为纲”的效果解析:根据材料中“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反映了改革开放后,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的商品化和现代化,故 C项正确;安土重迁不能体现出“进厂不进城” ,故 A项错误;材料中反映的是乡镇企业的发展,不是城市化,故 B项错
10、误;材料中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后,不是大跃进,故 D项错误。答案:C10(2018厦门质检)20 世纪 80年代,中国电影由宏大叙事逐渐向个体表达回归,往往讲述“大时代的小故事” ,展现生活的低吟浅唱和个人的沉浮起落,使人感同身受并寄寓对真善美的美好渴望。这一变化( )A反映了消费市场快速成长B体现了传统道德的回归C得益于新技术手段的运用D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解析:材料中“逐渐向个体表达回归,往往讲述时代的小故事 ,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时代变迁,故 D项正确。20 世纪 8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才刚刚起步,消费市场也刚刚起步,故 A项错误;此时传统道德还占据统治地位,故 B项错误;材料只是讲述了电影的表现
11、技巧以及要表达的思想,新技术手段的运用主要是在 20世纪 90年代特别是 21世纪,故 C项错误。答案:D11(2018石家庄模拟)20 世纪 80年代,农村职业教育逐渐恢复并迅速发展,并提出“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的农村、林区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发展目标。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 )A使乡镇企业获得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B推动“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C适应了农业生产由分散到集约的改变5D符合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解析:A 项表述与题目中“农村职业教育”无关,故 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 “科教兴国”战略是在 1995年提出,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相符,故 B项错误。题目牵涉的是农村职业教育,并未牵涉农业生产
12、,故 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农村职业教育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故 D项正确;答案:D12(2018潍坊模拟)读下图可知,我国当时(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B公有制主体地位发生了根本改变C积极借鉴西方模式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D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解析:1996 年非公有制经济占我国工业总值的 24%,说明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故 D项正确。21 世纪初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故 A项错误;根据比重图可知公有制经济成分占 76%,公有制主体地位未发生根本改变,故 B项错误;该图反映的是各种经济成分所占的比重,不能体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故
13、C项错误。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2小题,第 13题 25分,第 14题 12分,共 37分)13(25 分)(2018保定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78 年,安徽凤阳小岗村 18户农民在一份分田到户协议书中写道:“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缴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我们干部作(坐)牢割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 18岁。 ”1980年 5月 31日,邓小平在一次重要谈话中公开肯定了小岗村“大包干”的做法。当时国务院主管农业的副总理万里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对这一举动表示的支持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
14、息:农村改革势在必行。材料二 2013 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对 2012年中国两岸四地近 300个城市的竞争力状况和理想城市实现程度进行了详细评价。蓝皮书显示,位列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排名前十的城市有:香港、深圳、上海、广州、苏州、佛山、天津和澳门等城市。材料三 习近平同志强调,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是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6对改革开放持久性的时态规律做出的科学结论。(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我国农村推行的生产组织形式及错误之处。材料一中协议的落实和邓小平的举动对当时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有何影响?(12
15、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中所述城市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因素。(8 分)(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 20世纪 90年代以来我国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的表现。(5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农村推行的生产组织形式(即人民公社体制)的错误在于,平均主义大锅饭扼杀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第二小问影响,从协议的落实和邓小平的举动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推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影响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分析。第(2)问,材料二中这些城市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因素包括,历史上工商业发展,多有比较好的经济基础;现实看,地处沿海地区,利用国家对外开放政策的优惠加快发展。
16、第(3)问,20 世纪 90年代以来我国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同时加入世贸组织,中国更好融入世界市场。答案:(1)形式:人民公社体制。错误:违背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基本原理,扼杀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影响:破除了人们对“包产到户”的错误认识,加速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的推广;突破了人民公社旧体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大增;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2)因素: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多有比较好的经济基础;便于利用外资、引进技术;部分城市在改革开放政策中受益较早(或政府的鼓励和引导,或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
17、3)表现:1992 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1993 年党中央提出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001 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14(12 分)(2018泉州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77 年以来部分年份高考作文题目。年份 高考作文题目1977年(河南卷)为抓纲治国的大好形势而拍手叫好 、(西藏卷)我的革命理想 、(上海) 知识越多越反动1978年 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1985年 以化工厂排放毒气为材料,写一封给光明7日报编辑部的信1986年 树木森林气候1991年 描写“圆”的想象物1994年 尝试2001年 诚信
18、2002年 要不要救一个陌生人2004年 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2009年 (江苏)品味时尚2010年 (辽宁)讨论明星代言虚假广告的现象(注:未注明省份的是当年全国卷题目)围绕上表材料,结合中国现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解析:论题可以是利用表格得出作文题目具有时代性,结合表格的具体历史阶段去论述“恢复高考、改革开放、深化改革、市场经济等” ,结论可以是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等;也可以换个思路分历史阶段对比,论题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论述则是对比改革开放前后, “两个凡是的指导下,以阶级斗争为
19、纲”对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导致环境污染严重”等,结论则可以同上;注意结合表格中的作文题目展开论述。或者是“改革开放的历史” “价值观” “价值观的反思” “时代主旋律”等论题均可。答案:示例一:论题 1:高考作文题目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论述:1977 年,恢复高考制度,初期的作文题带着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浓厚政治色彩;1978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新时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高考作文题既关注经济发展速度又把经济问题政治化;80 年代,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环境问题受到重视;90 年代,中国深化改革开放,高考作文题也开始鼓励学生创新、尝试;21 世纪初,市场经济冲击下,人们关注效率、金钱、财富,诚信道德缺
20、失等社会问题日益突出,作文题目更加开放、自由,从社会层面转移到精神世界。结论: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高考作文题目体现当时社会的状况。示例二:论题 2:20 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论述:1976“文革”结束,1977 年,在“两个凡是”的指导下,以阶级斗争为纲,反映在高考作文题为抓纲治国的大好形势而拍手叫好 。1978 年,改革前夕经济发展落后,8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发展,人们对经济发展的渴望,反映在作文题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 ;改革开放初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反映在高考作文题“以化工厂排放毒气为材料”和树木森林气候 ,体现了社会对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注。结论: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当时的高考作文题反映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关注环境保护,体现中国现代历史的伟大转折。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