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 ,大小:92KB ,
资源ID:1194056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19405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课标)广西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能力升级练专题突破练1中华文明的曙光——先秦和秦汉时期.doc)为本站会员(吴艺期)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课标)广西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能力升级练专题突破练1中华文明的曙光——先秦和秦汉时期.doc

1、1专题突破练 1 中华文明的曙光先秦和秦汉时期一、选择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1. (2018 河南郑州质检)西周的封国与夏商时期的封国不同,不是在原部族居住地上就地册封,而是把同姓王族或异姓功臣分封到边远的地方或新征服的土地上,这样封国内不仅有不同氏族宗族的居民,而且由外迁入受册封者的氏族统一管理,这反映了西周的分封制( )A.对各种政治势力之间的矛盾起着制衡作用B.使边远和新征服的地区同内地周文化一致 C.使封国自主经营的积极性发挥了作用D.使夏商以来的血缘族体逐渐走向瓦解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的作用。材料强调夏商封国与西周封国的不同,即夏商封国是在

2、原部族居住地就地册封,不打破原有的血缘氏族,而西周分封是把土地和人口交给由外迁入的受封者,这样原有的氏族宗族被打破,血缘族体走向瓦解,故 D 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受封地的氏族宗族关系,未涉及其他矛盾和文化现象,A、B 两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可排除;材料未涉及封国的统治政策,故 C 项不符合题意。2.公元前 651 年,齐国召集葵丘之会,确定诸侯国间不得筑堤防把水祸引向别国,不准因别国灾荒而不卖给粮食。这反映了当时齐国( )A.试图建立中央集权制度B.积极推行孟子仁政思想C.努力获得诸侯国的支持D.取代周王室的共主地位答案: C解析: 春秋时期还没有出现权力高度集中,故 A 项错误;孟子是战国时期

3、的儒家代表人物,而题干的时间“公元前 651 年”属于春秋时期,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齐国召集葵丘之会,确定诸侯国间不得筑堤防把水祸引向别国,不准因别国灾荒而不卖给粮食”,可知当时齐国努力获得诸侯国的支持,以便成为合法霸主,故 C 项正确;齐国要求周王承认齐国为合法霸主,不是要取代周王室的共主地位,故D 项错误。3.(2018 湖北荆州调研)公元前 892 年周懿王死后,其叔姬辟方趁内忧外患、形势混乱之际即位,是为周孝王。但周孝王死后,王臣、诸侯等却一致拥戴周懿王的太子姬燮即位,是为周夷王。这反映出当时( )A.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B.嫡庶观念仍较为牢固C.诸侯可操纵王室事务D.宗法意识已日

4、趋淡漠答案: B2解析: 本题考查周代的宗法制。材料信息表明周夷王之所以能够即位,是因为其身份为周懿王的太子,符合大宗的身份,说明当时仍然重视嫡庶关系,B 项正确;材料为王位继承问题,与分封制无关,故 A 项错误;诸侯只是拥戴周夷王的势力之一,且拥戴周夷王是遵守祖宗之法的正当行为,不是操纵王室事务,故 C 项错误;材料说明宗法意识仍然浓厚,故 D 项错误。4.春秋初期,在鲁国宗庙祭礼上,鲁文公将其父鲁僖公(鲁闵公的庶兄)的牌位置于鲁闵公(鲁僖公的前位君主)之前,这一做法被孔子认为不符合“礼”。这是因为此做法( )A.破坏了宗法血缘关系B.没有得到周王的认可C.违背了君臣尊卑秩序D.不符合嫡长子

5、继承制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礼”的含义。孔子所说的“礼”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材料中鲁文公在宗庙祭祀礼上颠倒了鲁闵公、鲁僖公的牌位,孔子认为不符合“礼”,因为鲁闵公是鲁僖公的前位君主,违背了等级名分,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C 项;A、B、D 三项均与材料无关,故排除。5.孟子认为:“无恒产而有恒心(道德观念或行为准则)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材料反映了孟子( )A.为统治阶级进行辩护B.已具有以民为本的思想C.经济上主张轻徭薄赋D.有轻视劳动人民的倾向答案: B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材料没有体现统治者的意愿,故 A 项错误;“无恒产而有恒心(道德观念或

6、行为准则)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体现了孟子主张让百姓拥有一定的财产从而维护统治的思想,故 B 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关于赋税的主张,故 C 项错误;孟子的主张体现了对劳动人民的重视,故 D 项错误。6.秦朝置吏律中规定:官府的主管官员,由此官府调往彼官府,只许其只身前往,不准把原任官府的官吏,任用为新任官府的官吏。该规定是为了( )A.规范官府人员任用程序B.防范官员的职务犯罪C.强化君主对官员的控制D.减少政府官员的数量答案: B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材料是对官员调任的规定,与官员任用程序无关,故 A项错误;官员调任不允许带原有官吏,这样可以防止官员势力坐

7、大形成利益集团,从而可以防范官员的职务犯罪,故 B 项正确;材料中对官员调任的规定与强化君主对官员的控制无关,故 C 项错误;材料未反映减少官员数量的信息,故 D 项错误。7.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中国的国家结构体系具备了逐渐脱离“三代”时期多元化的联邦治理模式而向单一制中央集权模式转型的客观条件。这里的“客观条件”最主要是指( )3A.分封制瓦解,郡县制形成B.宗法制瓦解,皇帝制度确立C.分封制瓦解,实行郡国并行制D.秦灭六国后,实行三公九卿制答案: A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的瓦解使中国的国家结构体系具备了逐渐脱离“三代”时期多元化的联邦治理模式,郡县制的形成有利于中

8、央集权模式的形成,故 A 项正确;皇帝制度的确立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故 B 项错误;分封制的瓦解,使中国的国家结构体系具备了逐渐脱离“三代”时期多元化的联邦治理模式,但实行郡国并行制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故 C 项错误;三公九卿制是中央官制,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与脱离“三代”时期多元化的联邦治理模式没有直接联系,故 D 项错误。8.(2018 广东广州综测)先秦思想家对地租与土地税两个概念没有区分,将两者视为一体。这是因为在先秦时期( )A.思想家大多主张重农抑商B.农业采取精耕细作的技术C.统治者同时也是土地所有者D.地租与土地税都以实物方式缴纳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9、先秦时期传统的井田制的前提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周王通过授土授民,把土地分封给各级贵族,各级贵族组织奴隶集体耕种,即井田制的性质是贵族土地所有制,所以没有地租和土地税的概念区别,故 C 项正确;重农抑商政策、精耕细作均出现于战国时期,故 A、B 两项错误;先秦时期流行劳役地租,故 D 项错误。9.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文景时期商业发展状况时说“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这说明文景时期商业的发展( )A.强化了政府的抑商政策B.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C.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D.瓦解了封建小农经济答案: B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根据材料“富商大贾周流天下”,并不

10、能得出文景时期政府强化了抑商政策的信息,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可知商业的兴盛推动了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故 B 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有关政府财政收入的阐述,故 C 项错误;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奠基时期,故 D 项错误。10.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的政策,东汉虽设有盐铁官,但只负责征税,实行“纵民煮铸”的政策。盐铁政策的变化有助于( )A.民营手工业的发展B.豪强地主兼并土地C.促进小农经济发展4D.中央集权制度强化答案: A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东汉时,放宽盐铁官营的经济政策,有利于与盐铁有关的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故

11、A 项正确;材料中经济政策的变化与土地的集中无直接关系,故 B 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国家对手工业和商业实行的政策,与小农经济无直接关联,故 C 项错误;材料中盐铁官营经济政策的松动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无关,故 D 项错误。11.与李斯比较,董仲舒要高明得多,他以“六经为指针,寻找到了与地主制经济、宗法专制君主政体比较相吻合的文化形态”。董仲舒“高明”在( )A.鼓吹“以吏为师” B.倡导“儒法结合”C.高举“崇儒更化” D.抨击“无为而治”答案: C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以吏为师”是法家的思想,儒生董仲舒没有鼓吹“以吏为师”,故 A 项错误;董仲舒主张推崇儒术,不会倡导“儒法

12、结合”,故 B 项错误;董仲舒高举“崇儒更化”,改造儒家思想,适应统治者的需要,故 C 项正确;董仲舒没有抨击“无为而治”,故 D项错误。12.下面为汉代教育结构图。从图中可以获取的最有效的信息是 ( )A.封建教育系统已大体形成B.儒学已经垄断了学校教育C.汉代的儒学教育逐渐下移D.太学可统领地方各级学校答案: A解析: 根据题干中汉代教育结构图,可知汉代时中央、地方教育系统完善,官学、私学相得益彰,故A 项正确;B、C、D 三项均无从体现,排除。二、非选择题(共 2 小题,第 13 题 20 分,第 14 题 20 分,共 40 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元年者何?君之始年

13、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意也。何成乎公之意?公将平国而反之桓。曷为反之桓?桓幼而贵,隐长而卑,其为尊卑也微故凡隐之立,为桓立也。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適,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桓何以贵?母贵也。春秋公羊传材料二 如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5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间。史之阙

14、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顾炎武日知录材料三 封建者,统一之反也。封建之制废,则统一之业成矣。然后世又有为统一之梗者,则叛民、叛将之割据是也。柳子厚(柳宗元)谓秦有叛民,而无叛吏;汉有叛国,而无叛郡;唐有叛将,而无叛州。盖郡县之设,既无世袭,不得私有其土而有其民,而又不假之以兵,其势固无从叛。吕思勉中国制度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大一统”思想的内涵。(10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大一统”国家形式在战国时期面临的困境。(4 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以后维护“大一统”的制度保障。(6 分)参考答案: (

15、1)遵从西周宗法制确立的秩序;尊奉周天子为天下共主;以周礼为行为总则;遵从西周的嫡长子继承制度。(2)宗法体系和周礼的崩溃;西周贵族群体沦丧。(3)中央集权;郡县制;官僚制度。14.(2018 湖南永州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法家相信人性本恶,统治者只有依据透明、客观的法律来实施奖惩,才能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统治者自身就是法律的主人。因此,尽管儒家和法家都信奉社会秩序,但是前者提倡自律,家庭和国家要遵循传统的礼制,而后者相信依靠严刑峻法才能确保实现最终的和平。法家的“法”不仅指法律,还有方法和程序的含义。最初的法家就承认法律与统治术是有区别的,后者指的是权力的行使。因此统治手段不仅

16、决定了法律的权威或者公信力,还决定了法律的有效性。因此统治社会的权威或者法律源自于术,即行使权力的方法论。韩非子综合整理了他对于统治术的领悟,认为国家统治者与其下属的官僚阶层存在利益冲突,而官僚阶层又统治人民大众。因此王道依赖于“势”,即王者的神秘力量。王者能够超然、不偏不倚地通过官僚阶层创立社会秩序与稳定。法家的悲剧在于秦朝残酷无情地奉行了法家思想,而秦王朝的迅速瓦解导致法家思想无法再成为主流。其后的汉朝在正式场合拒绝法家思想,独尊儒术。但是,中国的统治者总是发现法家的理论和实践非常有用。因此,倾向于中央集权的中国政治文化本质上是“外儒内法”。统治者不仅要怀柔,也要使用铁腕。摘编自沈联涛外儒内法(1)根据材料,概括作者对法家的认识。(8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和法家的历史地位。(12 分)参考答案: (1)认识:人性本恶。严刑峻法。法、术、势相结合。成为秦国的治国之道。汉朝以后的统治者实际上奉行外儒内法。(2)地位:儒家和法家在春秋战国时期兴起。秦朝时期,法家思想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治国指导思想。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上升为占统治地位的治国指导思想。但实际上中国古代统治者奉行外儒内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