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5 ,大小:455KB ,
资源ID:1194364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19436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江苏专用)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为本站会员(花仙子)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江苏专用)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

1、1第 20 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1.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国内战争胜利后,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2.20 世纪 30 年代,苏联确立了“斯大林模式” ,对苏联和世界历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斯大林模式”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先后进行了改革,但成效都不大;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苏联解体。学习目标学测要求 高考要求1.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理解新经济政策。3.了解“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4.认识“斯大林模式”在经济实践

2、中的经验教训。“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 。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1.背景(1)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的敌对势力不甘心失败。(2)1918 年夏,苏俄进入国内战争时期。2.目的:为了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3.内容(1)实行余粮收集制。(2)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3)取消自由贸易。(4)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4.特色: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色。5.评价(1)积极:保证了对前线红军的粮食供应,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2)消极:余粮收集制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图解识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二、新经济政策1.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战后

3、继续实施,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2.内容(1)农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2)工业: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政府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矿产、森林、油田等。(3)流通: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4)分配:废除实物分配制。33.实质: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私有制的发展。4.作用(1)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2)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思维点拨 新经济政策的特点(1)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2)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存在。(3)利用国家资本主义来恢复和发展经济,适应了苏联(俄)国情,符合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调动了人民

4、生产积极性。三、 “斯大林模式”1.背景(1)1922 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简称“苏联” 。(2)列宁逝世后,斯大林的领导地位逐步确立。(3)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2.实践(1)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其资金来源是农业和轻工业。(2)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以摆脱粮食供应困难。3.特点(1)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2)建立相对独立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外的经济体系。4.评价(1)功绩它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使苏联成为工业强国。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2)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

5、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向农民索取太多,压制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4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僵化,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思维点拨 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1)苏联刚刚成立,工业基础薄弱。(2)为了用现代技术改造落后的工业、农业,为了增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为了给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易混易错 “斯大林模式”是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种探索和创新。它在斯大林领导苏联的前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曾发挥过积极作用;到了后期,该模式越来越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主题一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探究点

6、1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史料 否认战时共产主义的历史作用,把它看成是造成当时种种灾难性后果的根源是离开了历史的分析。王斯德思考 史料主张用什么方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运用这一方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提示 方法: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 (历史的评价);进行全面的评价(辩证的评价)。评价:积极:集中了全国的物力、财力,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消极: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引发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探究点 2 新经济政策史料一 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

7、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列宁思考 (1)史料一反映了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原因是什么?措施是什么?提示 (1)改变: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经济和政治危机。措施: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史料二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5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大国崛起解说词思考 (2)依据史料二分析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及实施的意义。提示 特点: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意义

8、:促使国民经济的恢复,苏维埃政权的巩固,同时说明新经济政策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突破。主题二 “斯大林模式”探究点 1 特点史料 “斯大林模式”是一个以国家为核心的高度集中的行政命令、计划管理体制,它限制了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否定了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用行政命令甚至粗暴的手段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生活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思考 史料反映出斯大林经济体制有何特点?提示 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实行计划经济。探究点 2 影响史料一史料二 在苏联,1928 年的 1 公担稞麦可分别交换 35 米印花布、75 公斤砂糖,到 1952 年只能分别交换 1.5 米印花布、0.9 公斤砂糖;1953 年,谷物的义

9、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中学历史教学思考 史料一、二反映斯大林时期苏联经济建设存在什么问题?提示 史料一中的柱状图反映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史料二反映斯大林时期牺牲农民利益为工业化积累资金的特点。列宁与斯大林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比较61.过渡方式的区别:在列宁领导下,找到了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的正确途径;到斯大林时期取消了新经济政策,从而取消了应有的经济手段,单纯利用行政手段,最终形成高度集中的经济行政体制。2.过渡思想的对比:列宁的逐步过渡是正确的,是落后国家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斯大林在很大程度上背离了这一思想,过分强调生产关系的变革,采

10、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道路,造成农业的长期落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失调。1.(2018江苏宿迁高二学业水平第一学期期末考试)1921 年 3 月列宁说:“实物税法在1918 年 10 月 30 日就通过了。但是,这个向农民征收实物税的法令虽然通过了,却并没有执行。征收农户的余粮是战争环境迫使我们不得不采取的一种办法,这种办法对于农民经济所处的稍为和平的生存条件就不再合适了。 ”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实物税法于 1918 年通过并实施B.余粮收集制实施是战争环境使然C.实物税法在苏俄根本无法实施D.余粮收集制得到农民的大力支持答案 B解析 依据材料中的关键句“征收农户的余粮是战争环境迫使

11、我们不得不采取的一种办法” ,说明战争环境是余粮收集制的背景,故 B 项正确。实物税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是 1921 年之后在苏俄实施的,故 A 和 C 项错误。余粮收集制在国内战争结束后遭到农民的强烈反对,故 D 项错误。2.(2018江苏南京师大附中学业水平期末测试)1921 年列宁在粮食税中说:“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但同样必须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 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它是一种临时的办法。 ”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A.列宁意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B.继续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可以将国家从经济灾难中拯救出来C.“功劳”是指

12、该政策在特定环境下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D.列宁决定用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7答案 B解析 依据材料“粮食税” “一种功劳” “临时的办法”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列宁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利于国内战争的胜利,但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导致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要被新经济政策取代,故 B 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3.(2018江苏徐州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卷一)1921 年,列宁在会见美国富翁阿曼德哈默时表示:“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美国的资本和技术,用这些来使我们国家的轮子再次运转。 ”列宁使苏俄“国家的轮子再次运转”采取的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

13、政策C.优先发展重工业D.农业集体化答案 B解析 依据材料关键句“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美国的资本和技术”可知列宁希望引进美国的资金和技术,反映了列宁要实行新经济政策,故 B 项为正确答案。4.(2018江苏徐州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卷二)列宁认为,资本主义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掌握了大量先进技术与经济管理经验,而初掌政权的共产党人在这方面则极为缺乏,因此号召共产党人要向商人、向资本家“学习” 。下列能体现列宁这一主张的是( )A.农业上实行了余粮收集制B.商业上取消一切自由贸易C.工业上实行国家资本主义D.重工业上有计划优先发展答案 C解析 依据材料的关键句“号召共产党人要向商人、向资本家学习 ”,说明列

14、宁要实行新经济政策,在工业方面,坚持国家控制经济命脉前提下一定程度上利用资本发展经济,即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故正确答案为 C 项。其他三项不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5.(2018江苏扬州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卷一)“(1929 年)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 ”引文中的“独特实验”是指( )A.推行余粮收集制 B.实施新经济政策C.开启斯大林模式 D.推行赫鲁晓夫改革8答案 C解析 依据材料的关键句“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 “苏联独特实验”可知是苏联实行斯大林模式,走与西方不同的发展道路,使得苏联经济没有受到经济危机的破坏,故正确答案为 C 项。6.

15、(2017江苏宿迁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苏联)为了实现工业化,应用牵制手段实现工农经济的理想结合,其途径是把分散的小农户变为以公共耕种为基础的联合起来的大农庄。 ”下列对这一举措理解正确的是( )A.实现工农经济协调发展B.牺牲农业,优先发展重工业C.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D.建立农庄,调动农民积极性答案 B解析 材料中苏联实现工业化的手段是把分散的小农户变为以公共耕种为基础的联合起来的大农庄即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牺牲农业,优先发展重工业,故 B 项正确。一、选择题(110 题为基础达标题,1115 题为能力提升题)1.(2017江苏扬州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该政策引发了农民们的不满,出现了不愿种粮

16、或尽可能少种粮、故意缩减耕地等不合作行动,苏联农业急剧萎缩,1920 年的谷物总产量比战前减少了一半最终在 1921 年酿成了一场波及苏俄 17 个省份的大饥荒。该政策指的是( )A.实物配给制 B.余粮收集制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答案 B解析 苏俄在 19181921 年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实行余粮收集制,保证了国内战争的胜利,但是在战后继续实施严重损害农民的利益引发农民的不满,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并严重阻碍了农业的发展以至造成大饥荒,故 B 项正确。2.俄国苏维埃政权建立后至 1940 年间,一段时期内经济进入停滞状态,工业和生活用品的生产极度萎缩,可耕地面积缩

17、减,粮食不断减产,牲畜大幅度减少。这一时期是( )A.二月革命时期 B.国内战争时期9C.农业集体化时期 D.德军入侵时期答案 B解析 俄国苏维埃政权建立于十月革命后,二月革命时期还没有建立,故 A 项错误;1918年夏到 1920 年底的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受到战争的破坏,苏俄经济进入停滞状态,故 B 项正确;农业集体化时期,在斯大林模式的指导下,苏联经济整体上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特别是重工业有显著的发展,与材料“经济进入停滞状态”不符合,故 C 项错误;德军入侵时期是在 1941 年 6 月 22 日以后,不符合时间限制,故 D 项错误。3.(2018江苏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必修科目测试题)19

18、25 年苏联“私人资本在其作用相对降低的情况下有了绝对增长农村富农经济随着农村分化的加剧而日益增长;城市新资产阶级也在日益增长” 。这一系列增长的政策因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农业集体化答案 B解析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是 19181921 年,故 A 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是 19211928 年实施,它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故 B 项正确;优先发展重工业是斯大林模式的特点,材料中没有反映,故 C 项错误;农业集体化是 1929 年开始实施的,故 D 项错误。4.(2017江苏盐城高一第二学期期末)1920 年俄国消息报写道:起义不反对苏维埃政权

19、,而反对暴君、刽子手和掠夺者的政权,这些人就是共产党人和无政府主义者等等,他们用机枪杀人,杀死人以后抢走私人的粮食和牲口。为化解这一危机,苏俄政府开始(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实行实物配给制C.征收固定粮食税 D.开展农业集体化答案 C解析 从题干信息中可以看出,材料说的是人们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实行余粮收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一项内容,故 A 项错误;实行实物配给制也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的政策,故 B 项错误;为了解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带来的危机,苏俄开始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故 C 项正确;开展农业集体化是在新经济政策之后,故 D 项错误。5.(2017江苏扬州高一第

20、二学期期末)在 1925 年党的十四大前夕,苏联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布哈林号召:“应该进一步减少对农民的限制,鼓励个体经济的发展,减少农业税收。 ”这一主张说明他( )A.要求走资本主义道路 B.坚持新经济政策10C.逐步推行农业现代化 D.鼓励大规模垦荒答案 B解析 新经济政策在 1921 开始实施,其在农业方面的措施是实行固定的粮食税,利用市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符合题意,故 B 项正确。6.(2017江苏南京高一第二学期期末)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材料反映的经济政策

21、( )A.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保卫了新生政权B.允许自由贸易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C.使美国逐步走出经济大萧条的阴影D.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经济比例失调答案 B解析 材料指的是新经济政策,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保卫了新生政权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 A 项错误;允许自由贸易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故 B 项正确;使美国逐步走出经济大萧条的阴影的是罗斯福新政,故 C 项错误;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经济比例失调的是斯大林模式,故 D 项错误。7.(2018江苏无锡学业水平期末测试)20 世纪 30 年代,苏联经济以 10%的速度增长,而西方正经历“大萧条” ,一些左派经济学家认为,资本主义的丧钟已经敲响

22、。当时苏联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新经济政策的推动B.计划经济体制实行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D.凯恩斯主义的运用答案 B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20 世纪 30 年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经济这一时期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实行,而计划经济体制是斯大林模式的主要内容,故正确答案为 B项。8.(2017江苏盐城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斯大林曾讲过:“国家、国营工业不经过中介人直接成为农民的商品供应者,而农民也不经过中介人直接成为工业、国家的粮食供应者,这有什么不好呢?”下列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11A.优先发展重工业 B.建立单一的公有制C.允许市场自由贸易 D.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23、答案 D解析 根据材料“国家、国营工业不经过中介人直接成为农民的商品供应者,而农民也不经过中介人直接成为工业、国家的粮食供应者,这有什么不好呢”可知这一思想不允许国家、工业和农民之间有中间环节,也就是不允许市场自由贸易,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完全排斥了市场,故 D 项正确。9.(2017江苏南京高一第二学期期末)俄国现代化的曲折历程指出:“衡量一种现代化方式是否成功,不能只看几项指标和集中力量办的几件大事,更应该看这些措施是否惠及百姓,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是否在推动社会向自由王国前进。 ”据此种衡量标准,斯大林模式( )A.农业集体化能推动现代化B.只重视经济不利于现代化C.苏联已经实现全面现代化D.

24、成就显著并未阻碍现代化答案 B解析 苏联农业集体化是牺牲农业为工业积累资金,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无法推动现代化,故 A 项错误;斯大林模式只重视经济发展,忽视了民生,不利于现代化,故 B 项正确;斯大林模式实现工业现代化,没有实现农业现代化,故 C 项错误;斯大林模式成就显著,但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阻碍了苏联实现现代化,故 D 项错误。10.(2018江苏南通学业水平测试)学者陆南泉认为,苏联要在工业化时期控制粮食、取得资金,全面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消灭“最后一个资本主义阶级”的个体农民。能佐证这一观点的举措是( )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B.推行新经济政策C.开展农业

25、集体化运动D.实行农产品收购制答案 C解析 依据材料“在工业化时期控制粮食” “消灭个体农民”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为工业化提供原料和资金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行农业集体化运动,消灭农业个体经营,故正确答案为 D 项。1211.(2018江苏淮安、宿迁、连云港、徐州苏北四市一模)19181919 年间,在苏俄的交通枢纽、城乡结合部出现一批批贩卖粮食或其他物品的“背口袋的人” ,从事黑市交易,尽管政府对这些人的处置十分严厉,但始终无法杜绝。据有关资料表明,在此时期“背口袋的人”对城市居民的粮食供应数额达 58%65%。这说明苏俄( )A.农业措施没有严格执行B.余粮征集影响民众生活C.经济政策

26、不符国家需要D.自由贸易一直没有禁绝答案 B解析 城乡结合部出现一批批贩卖粮食或其他物品的“背口袋的人” ,从事黑市交易,表明农业措施严格执行,故 A 项错误;“背口袋的人”从事黑市粮食交易,表明余粮征集影响民众生活,故 B 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符合当时苏俄战争的需要,故 C 项错误;苏俄自由贸易一直没有禁绝,与材料的内容反映“背口袋的人”对城市居民生活的影响不符,故 D 项错误。12.(2018江苏苏锡常镇四市一模)1925 年,苏联的一位农妇马秀拉给农民报写信说:“共产党好像竭力要使所有的农民变穷如果一个农民成功地改善了自己的经营,那他就会从贫农队伍中除名,在他头上贴上富农的标签,把它

27、看作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 ”材料表明( )A.农民对战后继续实行余粮收集制的不满B.新经济政策并没有改善农民的经济状况C.新经济政策导致农民成为了政权的敌人D.农民对经济状况改善后政治地位的担忧答案 D解析 1925 年实行的是固定的粮食税,故 A 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并没有改善农民的经济状况与史实不符,故 B 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故 C项错误。13.(2018江苏苏州高三期初调研)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中说:建设社会主义“要靠个人利益,靠同个人利益的结合,靠经济核算,在这个小农国家里先建立牢固的桥梁,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否则你们就不能达到共产主义,

28、否则你们就不能把千百万人们引导到共产主义。 ”由此可见( )13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确保国内战争胜利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巩固了工农联盟C.斯大林模式使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推动苏联农业持续发展答案 B解析 B 项与材料中“靠经济核算,在这个小农国家里先建立牢固的桥梁,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把千百万人们引导到共产主义”相符,故 B 项正确。14.(2018江苏南京三模)1938 年苏联政府在一份决议中指出:企业中不安心工作者、懒汉、旷工者和贪图私利的人给工业、运输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他们常常只工作 45 小时,白白浪费了其余 23 小时的工作时间,国家和人民

29、因此常常每年损失几百万个工作日和几十亿卢布。该决议反映出当时苏联( )A.工人阶级队伍觉悟低下B.国民经济呈现衰退景象C.工业化的目标难以实现D.计划经济体制弊端初显答案 D解析 材料中“1938 年苏联”实行计划经济, “企业中不安心工作者、懒汉、旷工者和贪图私利的人给工业、运输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他们常常只工作 45 小时”反映了工人积极性不高的弊端,故 D 项正确。15.(2018江苏南京、盐城二模)以下数据摘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的 1928 年和 1940 年苏联主要产品产量简表项目 1928 年 1940 年 增幅(%)钢(万吨) 430 1 830 326煤炭(万吨

30、) 3 550 16 600 368棉织物(亿米) 26.78 39.54 48谷物(万吨) 7 300 9 550 31对该表反映的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农业集体化运动解决了粮食供应问题B.五年计划有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C.新工业化模式成为经济发展重要途径D.以指导性计划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升14答案 C解析 从材料工业与农业的增幅,可知苏联从 1928 年开始优先发展重工业,使俄国迅速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发展为先进的工业化国家,故 C 项正确。二、判断题(正确的填 A,错误的填 B)16.(2018江苏无锡学业水平期末测试)十月革命后,迫于三年国内战争形势的需要,苏俄实行了新经济政策,

31、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答案 B解析 苏俄在十月革命后为应对国内战争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没有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故题目说法错误。17.(2017江苏镇江学业水平模拟)斯大林时期,苏联通过农业集体化,为工业化提供了资金、原料等条件,促进了苏联工业化的实现。( )答案 A解析 面对苏联建国之初工业基础薄弱和资金不足等薄弱环节,斯大林体制采用的是“牺牲农业确保工业”的“先工”政策,这种方式确实在一定时期内保证了工业建设足够的资金和原料,而其采用的手段是农业集体化,故题目说法正确。三、材料题18.(2017江苏南通一模)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艰苦的探索,给我们留

32、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集聚战争资源上取得的成功以及这一战时体制中体现的某些“共产主义”的做法使得列宁一度认为, “这条道路是正确的,一定能使我们获得巨大成就,保证我们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按照这一指导思想,1920 年 9 月,俄共(布)中央给各省省委的信中强调:“下达给乡的征集额,就是余粮额,居民要用连环保的方式予以完成”;同时,俄共(布)中央还决定,严惩劳动中的逃跑现象,直至关进集中营。摘编自沈志华主编一个大国的崛起和崩溃材料二 在新经济政策中,我们向作为商人的农民作了让步,即向私人买卖的原则作了让步;正是从这一点产生了合作社的巨大意义。从实

33、质上讲,在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条件下,使俄国居民充分广泛而深入地合作化,这是我们所需要的一切。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条件下,在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取得阶级胜利的条件下,文明的合作社工作者的制度就是社会主义的制度。列宁论合作社材料三 斯大林在 1928 年论工业化和粮食问题的演说中说:“农民不仅向国家缴纳一15般的税,而且他们在购买工业品时还要因为价格较高而多付一些钱,这是第一;而在出卖农产品时多少要少付一些钱,这是第二。为了保持并加快工业发展的现有速度,保证工业满足全国的需要,我们不得不暂时征收这种税。 ”斯大林通过这种办法,使农民一半的收入交给国家。摘编自陆南泉等主编苏联真相:对 101 个重要问题的

34、思考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所涉及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措施。据材料一,苏俄继续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意图是什么?(2)据材料二,概括列宁对合作社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新经济政策是如何向农民“让步”的?(3)据材料三,归纳苏联发展国家工业化的办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实行的消极影响。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你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得出的基本认识。答案 (1)措施:实行余粮收集制;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意图:直接向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过渡。(2)看法:合作社的意义在于运用市场机制(商品货币关系);合作社是新经济政策发展的归宿;合作社等同于社会主义。让步: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3)办法:由农业为工业的发展积累资金。消极影响:农民为工业化付出的代价过大,生产积极性不高;农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认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视农业、保护农民的利益;生产关系的调整要符合生产力实际水平。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