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长效热点 4 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文化强国【背景材料】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十九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阐释,彰显了一个伟大民族在苦难与奋斗的历程中积淀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材料一 “把古诗文给唱出来” ,中央电视台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用“和诗以歌”的形式演绎经典名篇,让古老的诗词焕发出了崭新的生命力。该节目由文化学者、音乐界名人共同组成鉴赏团,讲述文化知识、阐释人文价值、解读思想观念,为现代文明追
2、本溯源,共同为观众解读经典背后的文化内涵。节目通过语言和音符的嫁接,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音乐相融合,使得一首简单的诗歌变得立体、饱满、灵动起来,以独特创意赢得观众喜爱,让经典焕发新的力量,照亮未来;选择有关“惜时” “励志” “亲情友情” “家国”等主题的诗词,具有普世情感;在传播形式上,节目则打造出“14”融媒体跨屏交互的创新模式。每一首歌曲量身定制 4 种不同的新媒体产品,凭借优质的内容引发裂变式传播,走进公众视野。孤独了 300 年的清代大诗人袁枚的苔 ,被乡村教师梁俊和来自贵州山里的孩子们用天籁之声动情演绎,一夜爆红。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诗词对生
3、命的礼赞也让网友感动。一首诗何以唱哭人?因为它依然有着强大的现实意义:普通人可以伟大。材料二 从南湖红船出发,我们党走向井冈山,走向延安,走向西柏坡,走向北京小小红船搏击潮头,始终能够把握时代的脉搏和潮流。小小红船承载千钧,开启中国共产党跨世纪航程。红船精神指的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2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更是铸就在中华儿女心中的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习总书记强调说:“秀水泱泱,红船依旧;时代变迁,精神永恒。 ”材料三 我国是一个文化资源丰富的大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文化要走向世界,提高文化竞争力,就须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4、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增强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考法突破】1文化生活角度【命题方向 1】以原因类题目考查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模拟设问】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红船精神”为什么能穿越时空,熔铸成中华儿女心中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规范解答】(1)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走向重振的转折点。 “红船精神”能够穿越时空,就是因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2)文
5、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红船精神虽然形成于上世纪 20 年代,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在当今人们心中产生共鸣。(3)红船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4)当前,在意识形态领域,多种文化并存,各种思想相互冲击、交汇,弘扬红船精神有利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培育担当民
6、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命题方向 2】以措施类题目考查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模拟设问】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经典咏流传是如何让古老的诗词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的。【规范解答】(1)挖掘经典诗词具有现实意义的价值内涵,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2)立足社会实践,让传统经典与现代流行音乐相结合,融入现代元素,赋予经典诗词新的生命力。(3)选择具有普世情感的诗词,集中展示中国古诗词的魅力,使人们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4)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将诗词与音乐、古典与时尚相融合,增强趣味性和吸引力,让节目3走进公众视野。【命题方向 3】以措施类考查中华文化的发展。【模拟设问】结合材料三,运用所学文
7、化生活知识,说明应如何提升中华文化的竞争力。【规范解答】(1)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地位。(2)正确对待我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3)坚持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加强文化交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本民族文化。(4)推动文化创新,立足于社会实践,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5)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文化的凝聚力。(答到“反对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亦可)2生活与哲学角度【命题方向 1】以原因类考查传统
8、文化的传承。【模拟设问】结合材料一,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经典咏流传获得成功的原因。【规范解答】(1)联系具有普遍性。节目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为现代文明追本溯源,看到了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尊重了联系的普遍性。(2)联系具有客观性。节目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音乐相融合,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起新的具体的联系。(3)联系具有多样性。节目通过语言和音符的嫁接和创新传播模式,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做到了一切以时间和条件为转移。【命题方向 2】以体现类考查革命文化的传承。【模拟设问】结合材料二,分析中国共产党开启跨世纪航程,并取得伟大成就所蕴含的哲学
9、智慧。【规范解答】(1)量变与质变是辩证统一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求重视量的积累。我们党从南湖出发,带领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2)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我们党能够始终把握时代的脉搏和潮流,不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命题方向 3】以措施类考查对传统文化的理解。4【模拟设问】结合你对小诗苔的理解,请从价值观的角度,说明普通人何以伟大?【规范解答】(1)苔,虽“白日不到” “花如
10、米小” ,也不甘平庸,尽情绽放。作为普通人,主客观条件往往都不优越,但要不负青春,积极向上,努力实现人生价值,成就伟大。(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成就伟大。社会为每个人提供的客观条件是有限的,但我们要充分利用、努力创造条件,为社会作出独特的贡献。(3)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成就伟大。作为普通人,主观条件也许不优越,但我们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价值观,自强不息,努力发展自己,奋斗中实现伟大。(4)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成就伟大。我虽平凡,但不负青春,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尽己所能,在平凡的劳动和奉献中成就伟大。(若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11、等,也可。)【创新演练】122018 年 2 月 1 日,石家庄市新华区举办非遗展演文化节,邀请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包括永年太极拳、定州缂丝、武强年画、手工剪纸、脸谱制作、木刻等项目。文化节采取展览、展示和展销相结合的方式,得到市民的热烈欢迎。非遗展演文化节的举办( )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 坚持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展示了区域优秀传统文化的多样性 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A B C D答案 C13当甲骨文遇上表情包,古老的文字被赋予新的时代气息。近日,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博士生导师陈楠及其团队设计的一套甲骨文表情包在社交平台上逐渐流行开来,成为了年轻人微信中的“斗图”法宝。
12、对这一做法评价正确的是( )积极利用当今现代化手段改变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善于使用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解读古老文化 激活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文化发展的使命感 借助大众传媒这一文化传播的途径来传递中国符号A B C D答案 C解析 错误,这一做法没有改变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错误,大众传媒是传播的手段而不是途径。14经典诗词字字珠玑、句句铿锵。在中华传统文化浸润中成长起来的中国人,总是能深切体会其中的壮怀激烈与愁绪万端,鲜明感受到其中的柔情似水与曾经沧海。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会对经典诗词产生不一样的理解与认识,每一段经历也会深化与升华对经典诗词的体悟。这告诉我们( )文化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13、,促进社会发展 思维方式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优秀5传统文化能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人们的社会实践影响人们对经典诗词认识的角度与深度A B C D答案 D解析 文化促进社会发展,本身错误,且不符合题意;也不符合题意,材料讲的是传统文化与人的关系。15 “红船精神” ,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是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90 多年间,秀水泱泱,红船依旧;时代变迁,精神永恒。这给我们新时代青年的人生启示是( )准确把握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坚定理想与信念,积极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 以人民为中心,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选择 利用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实现贡献与索取的统一A B C D答案 D解析 人生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自我价值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与满足,社会价值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材料没有体现自我价值、贡献与索取的统一,排除。符合题意。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